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知恩

【原创】世安先生医案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2: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随意集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5/20 19:36
     

随意点,莫拘泥!

--------------------------------------------------------------------------------

标题: 呃逆——随意集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5/20 19:59
     

西冲张某,突然呃逆,开始不太在意,以为过一会自然就可以平息,呃了一天一夜,逐渐意识到没这么简单,到医院检查,查不出所以然,医生给了点胃药,说没事,回家吃点药就可以了,三天的药吃完了,呃逆没变化,除了睡着了不知道,从早到晚就不停。又找到泮春张医生,丁香柿蒂汤5剂,还给了点胃动力药,喝完了照样呃。5月16日上午来诊病,一句话也说不完整,舌色正常,脉却双弦而劲实。

给他开了一个旋覆花代赭石汤加柴胡方5剂,要他回家先别急着喝药,用开水泡点精盐,喝下,再探吐,吐痛快了,歇一歇再喝汤方,第二天就直接喝汤剂,不要再吐了。

今天前来复诊,说只用了一剂,就没再呃逆,接着将剩下的一日一剂煎服下去。看脉象,沉下去了,细缓柔和,已经痊愈。

--------------------------------------------------------------------------------

标题: 莫忘吐法——随意集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6/1 19:35
     

前日放学后。

邻居小孩放学回家即跑来找我,说她发烧,头疼,胃不舒服,下午一直伏在课桌上,要我想个法子。看过后,我找了根棉签,蘸了点苦味的药粉,叫她张开嘴,伸出舌头,在舌根揩了揩,“哇”的一声,中午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还夹杂着数多涎沫,汗也随者出来了,给了一小杯温开水,嗽嗽口,不出十分钟,热退了,胃也舒服了,脑袋也不疼了,一会就活蹦乱跳。

其实这是白天热晚上冷,夹食着凉,吐一吐就好了。

--------------------------------------------------------------------------------

标题: 脱肛——随意集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6/3 21:21  
   

周练标,男,年近花甲。

昨日下午来诊,见他侧者身子抬者屁股倚靠在凳子上,问他:“哦,你是痔疮还是脱肛啊?”

“脱肛哦,火烧火燎的疼,以前也脱过,能自动收回去,前几天在地里干活,突然就出来了,坐了一阵,躺了一阵,还是收不回去,只好叫儿子用小推车推回家,在村卫生室吊了两天药水,希望快点好,可没动静,只能租车前来咯。”

舌胖嫩而少血色,苔薄白;脉较沉弦。

附子理中汤加荆芥穗一把,煎汤服,外用葱汤烫洗。

今日上午来电话,喝了一碗汤,还没来得及烫洗,只感觉腹中气转,放了个屁,肛门逐渐往上收,不一会就舒服了。

--------------------------------------------------------------------------------

标题: 夏日熬人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6/7 06:57
     

沈明媚,女,32岁。

高高瘦瘦,即人们说的“骨感”。

入夏后,成天昏昏欲睡,睡得不踏实,手心热,没胃口,怕热还不能贪凉,出门就嫌光亮刺眼。
脉薄舌尖之人。

生晒参10克、麦冬20克、鲜竹茹1团、生甘草3克、川黄连3克。
5剂,煎服。

用她说的话,叫做就像下了一场雨,或者起了秋风一样,舒服啊。

现在追求“骨感”的人很多,多冬天怕冷夏天怕热。

--------------------------------------------------------------------------------

标题: 随意集——花舌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6/18 11:32   


张治安带着11岁的女儿来找我,说孩子的舌头出问题了。

小女孩脸色血色不足,看看舌头,中心又一铜钱大的地方没有舌苔,有舌苔的地方是白苔,舌头两侧靠下,烂了,不红不肿,也没化脓。问她疼吗?说不疼;多久了?两个多月。张治安还说,前一个月,找过一个医生,说是缺少维生素,开了几瓶维生素还有几剂下火的中药,药用完了,还是老样子,以为不痛也就没上心,可孩子照了镜子,说中间“没皮”的地方越来越大,心里怕。

看过舌头,结合她的脉象沉细而弦,开了一方子:人参、黄芪、当归、白术、黑姜、肉桂、附子、甘草,五剂,间一天服一剂,是因为担心小孩子肠胃柔嫩,即使要温养,也得循序渐进,果然,服了两剂,来了反馈,舌头剥苔的地方逐渐缩小,边上也不烂了,但感觉有点点疼,还麻麻的疼,胸肋也有微微的疼痛,我说只要不十分厉害,还是照样子服,只是不要吃生冷水果,妨碍胸中阳气的运转,此时张治安才恍然大悟,因为膝下只有这么个女儿,水果就不说了,光是冰激淋、冰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不离,才有此花舌之病。如期,五剂十天,舌头复常。

--------------------------------------------------------------------------------

作者: 朱雀   
时间: 2008/6/26 13:56
   

醍醐揭盖啊!中医治病就是随意的。没有按部就班的。今教学多以病套方,初学可与之,时久则觉得无方可用了,不知随意二字,内涵深远。敬佩之!!

--------------------------------------------------------------------------------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6/26 19:53
     

感谢你的关注!

每日我用“鸡啄米”的方式,将一些经验心得传到这个网站,就是希望能够让许多的朋友明白一些东西,有时间多看些书(我了解的很多老医生,都看书,七老八十还在看,有时候去拜访,人倚靠在床上,枕头边还有书),了解前人的东西,这也是一种经验,多搞些临床,脑子还得灵活一点(我看了这个网上的个别人,简直刻舟求剑了,很担心啊)。

我昨天治愈一小孩感冒,其中也包涵了中医的灵活随意:

邻居家小孩,可能因为现在白天与晚上的温差较大,感冒了。西医治疗了几天,老是反复;还找了我的徒弟弄了两剂“三根汤”,就是白茅根、芦根、葛根,药用完了,一样反复,一会儿皮肤烫热,孩子说怕冷,热了一会儿就出汗,出汗了有不热了,过一两个小时,皮肤又烫手怕冷,就是中医讲的“寒热往来”,他们就进来跟我商量,说用“小柴胡汤”如何?我问:“就是那个爱赌气的敏妹子啊?”他们说是的。小孩子不渴,不便秘,汗出热退,寒热往来,问题显然在少阳经,小柴胡是少阳调和药,但现在的具体问题落下来,只能说是少阳经症,而非小柴胡症,采用另外一个办法,可以很快的解决,就怕了柴胡之升,怕了黄芩之苦,怕了人参之腻,怕了姜枣之温。就写了两味药:嫩双勾、青连翘。温水浸半小时,急火煎5分钟。上午只进一剂,下午小孩就好了。晚饭的时候,徒弟就问着了:“我也用了三根汤呀,怎么就不行?”我说,外感病,就看经气,现在问题出在少阳经,枢机不利,从风从火了,就应该辛平风凉清火,另外这小家伙平常就性格强,脾气可坏了,少阳经旺着呢,嫩勾耳、连翘壳这两味药,一味是枝丫的尖稍回环,一味是枝丫上的轻飘果壳,轻能透发,苦能泄降,能解胆经邪气。你用的芦根,主要走肺经和膀胱经的药;白茅根,葛根,都是阳明经为主,路线错了,能成功吗?

--------------------------------------------------------------------------------

标题: 心脏扩张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7/24 09:44
   

因为酷暑难当,数日前回到老家避暑,老家在深山密林中——曾经有朋友跟我一同前去,半路上问我:“老周,这里没有老虎出没吧?”

邻居唐尚武看见我回家,忙邀我过去,帮他老伴瞧病,他老伴62岁,是老慢支,常年咳喘,近几年血压也高,经常住院。这次刚出院回来,原因是住院近两月,血压还没下过200,检查发现心脏扩张得厉害,病一天天严重,只能出院另外想办法。见她面色灰黑,浮肿,舌暗红,气喘,偶尔咳嗽,六脉薄疾,问知饮食尚好,二遍均可。

此病根在肺肾二脏,血压不降,心脏扩张,当于此二脏求治。肺为高源,朝于百脉,肺虚既久,必然害肾,肾燥则五液枯,气血沸腾,脉流薄疾。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清燥救肺汤主之:霜桑叶9克、生石膏12克、生晒参 6克、甘草6克、芝麻仁(炒研)9克、真阿胶9克(蒸)、麦门冬10克、杏仁9克、枇杷叶9克。5剂,煎服。进药3剂,即有佳音传来。

常常遇到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等一身多病之人,西医常常顾此失彼,治疗也是每况愈下,若转凭中医诊断,往往病症虽多,而根源唯一,求本投治,每获良效!

[ 本帖最后由 知恩 于 2008/12/10 15:4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6: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头痛如裹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8/20 22:00
     

王明华,男,68岁。勤劳之人,年近古稀,依旧锄禾扶犁。

8月18号来诊,据他反应:头痛近十余天,额前、两侧、脑后,如同被一铁环紧箍,疼痛沉重,总感觉睡不足,不太想吃东西,微觉口渴,大小便如常。号得六脉弦劲,舌苔明亮,最能反应症结的是一双眼睛,气浊,神昏。于是我说:“湿热头痛如裹,湿热熏蒸造成的”“张医生也说湿热,可都看了两次,药也吃了六剂,还有西药丸,就是不见轻,感觉越来越支持不住,可能要走亲戚(死亡的俚语)”没等说完,王老掏出两张方签,我接过来看了一下,一藿香正气散,一三仁汤加羚羊角,西药有尼莫地平片等。我要他将前面剩下的西药丸丢弃算了,至于服过的中药,虽与湿热沾边,但毕竟有所差别,于是重新写了一个方子:生石膏25克、生龙齿25克、代赭石15克、飞滑石15克、天门冬15克、川牛膝9克。3剂,一日一剂,煎服,服完3剂,必须随时反应情况,因为病情比较重,不能大意。

今天上午,王明华和老伴一同前来反应情况:18号回去就急火煎煮一剂服下,18号晚上,闹腾了一晚上,每隔一小时左右,即要小便,到天亮可能上十次,最让他高兴的就是头痛逐渐见轻,等到19号服下第二剂,头痛非常轻微了,当天晚上小便不再频多,只起来了两次,今天早上起来,头脑非常清灵。

--------------------------------------------------------------------------------

作者: ZL141418   
时间: 2008/8/25 10:09


世安老师好案,认真学习!藿香正气散,三仁汤都能去湿,但偏温热和走表,世安老师的方子全是降势,完全不考虑解表的问题,但却大效,先生能进一步解释思路吗?舌苔明亮能看作阴虚吗?

--------------------------------------------------------------------------------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8/25 12:59
   

你好,谢谢你的关注!

其实象这样的患者,通过望诊就可以发现,此类头痛,非一般外感性头痛可比,更不是体虚不足头痛绵绵可比,而更象损伤性头痛,或者说与癫痫、中风相似。(时间问题,找时间再说一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6: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水肿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8/19 21:21
     

柳四宝,女,89岁,数年前我曾帮她瞧过病,所以才有后面的事。老人这次病重,起因是不小心跌倒,伤及胳臂,虽没有造成骨折,但孙侄孝顺,将她送骨伤科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医生手法不当,造成医疗过错,用后来老人的话说:“被几个伤科医生一拉一扯,差一口气,就过去了”,医院态度好,也就一直接受免费住院治疗,历经三月,却越发沉困,无可奈何才出院,老人让后辈们前来邀诊。

8月10日,老人已经无法行走,必须有人搀扶,脸色白,舌之苔质并无异样,然口渴,因畏惧水肿,不敢多饮,下腹臌胀,小腿以下水肿,按之如泥,气短似喘,恶心呕逆,里急便溏,六脉虚弦而数。再查以前所服汤丸,有一主治医生处四物汤加丹参、黄芩、苏叶之类,而西药更是驳杂,有速尿、尼群地平片、地高辛、盐酸二甲双胍等六七种(这几乎成为一通病,西医所谓“心脑血管病”,用药带来的祸害不可小视),原因是医院检查,老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我要老人的孙媳找来一袋子,将中药西药全部兜起来,不要再用,出了一方:生晒参10克、茯苓末10克、晒白术10克、炙甘草3克、老姜皮10克、晚蚕砂3克(吞服)。两剂,将前五味煎清淡汤服,并吞蚕砂1.5克,一天一剂,煎服两次。忌盐、糖。第二天傍晚,就来消息,服完两剂,诸症已经好了大半,希望续方。于是:生晒参10克、生地黄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山药10克、枣皮6克、粉丹6克。5剂服完,今天上午,老人和孙子一起前来感谢。现在不少老人,每天都要服用多种药丸,想想都后怕!

--------------------------------------------------------------------------------

作者: 南无本师如来佛   
时间: 2008/8/23 09:34


附子10干姜10白术15茯苓15白芍15甘草5

--------------------------------------------------------------------------------

作者: dequanli   
时间: 2008/10/14 13:09


先生用四君子汤加减,辩证可是气虚为主?请先生讲解

--------------------------------------------------------------------------------

作者: dequanli   
时间: 2008/10/14 13:11


二楼的方子可行否,请先生明示

--------------------------------------------------------------------------------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10/14 21:31


我就按照自己治疗的思路说说:老人所表现出的病症,并非自身年老病危引起的,而是治疗用药不当造成的,简单说就是药物中毒,年老了,五脏六腑都非常衰惫,哪怕是我们多让他吃一点东西,稍微饱胀,老人就会比年轻人难受,更何况是大量吊针,大把西药药丸。所以停掉那些所谓的治病药,给与生晒参,《本经》载其主补五脏,辅以苓术治水,佐以姜皮和胃行气,蚕矢降逆泄浊,总的来说就是“安中”二字,许多耄耋之人,危重之病,最后成败就看能不能守住胃气。

至于二楼的方子,温阳治水之方,施治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症。趋利避害,人之常情,耄耋于童婴虽有老少之分,而用药却有相通之处,皆因气血不充,易为药毒所累,且论其和胃降逆,化气行水,连皮姜优于制附子,且前者随处可得无有假冒,后者深不可测!这也是我习惯用简单、常有、不值钱的东西入药的很重要的考虑方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6: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金井之行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9/20 22:18
     

我家姑娘十多年前就嫁到金井镇,龙伏与金井两镇相距近百里,且有大山相隔,山路崎岖,交通很不便利,一年中难得往来。即便是中秋,姑娘也因忙于小生意,不能回家。16日早晨,姑娘来电话说:亲家母病重,正在当地医治,因病发偶然,发作时心跳加快到每分钟上百次,瞬间晕倒,不一会就能缓过来,一天之中,可发作数次,当地某老医断为心脏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问有没有性命之忧。我让她报出中药方子,因为方子比较杂,黄芪30克、桃仁15克、麦冬15克、远志10克等等,亲家母78岁高龄,得如此重病,且药证不明,实在难于结论。当天中午,姑娘来电话,因亲家母的几个子女都信此医,已经煎药给服。到18日中午,姑娘来电话,情况相当紧急,医院催促出院,针药俱停,唯留鼻息氧气,真坐以待毙。
   
18日下午两点,我赶往金井,下午五点,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家。老人神智清楚,能打招呼,把脉观舌,皆能应承,在旁的家人将其发病过程稍作描述,与先前姑娘说的无异,起坐之间,老人辗转于床,揭被撮空,小便不禁,好在能即时回转。病房中,除了留下为其换洗的后辈,都出来询问病情,有老人的子女,还有老人的娘家人。我说这是一伏暑症,老人素来阴血亏虚,瘦若枯木,且因劳碌于烈日之下,暑热内侵,体虚不能即时发作,入秋感凉而诱发,更见舌红苔燥,口渴善饮,六脉弦长实大而鼓指,虽然症见恶侯,而脉尚和缓不疾,还可以作背水一战。(待续)

--------------------------------------------------------------------------------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9/21 22:44


老人一直和老伴两人住在金井镇观家乡老家,地处大山深处,当地有一“明月庵”。姑娘告诉我说,8月14的团圆晚饭,老人就说过完节要出去找医生瞧瞧,问她哪里不舒服,也说不明白,中秋节那天就犯病了,于是当日就将她接到镇上,找某名医看病。15、16、17这三天一直在接受这位医生的中西医治疗,17日晚,老人是发作最厉害的一次,眼翻手撒,昏厥倒地,数分钟后才苏醒过来,家人急忙转至金井三医院,医院见情势危急,不予接诊,经再四请求,才同意将老人留在科室的简易诊疗台上给氧观察,并一再强调:一旦老人去世,请不要哭闹,并马上搞走,否则请马上转院离开。按照我们平常人所想,不就是转院吗?问题是老人家以为病以至此,难出生天,那都不愿意去了,要求直接回家,死也要死在老家堂屋。所以一时间就僵住了。

啰嗦了许多,得接着把事情说完,我急忙找来纸笔,记下方药,并一同前往金井当地药房抓取,方中有:生石膏粉20克、生牡蛎粉20克、败龟板末30克、生地黄38克、东阿胶15克、生甘草10克。两剂,急火煎汤半小时,分服。抓好药,上火煎煮之后,稍作交代,我只能随车返回龙伏,到家时,是晚上近8点钟。晚上9点,姑娘来电话,一来问平安,二来道消息,说老人家可能马上就会过世,原因是喝下半杯药,一会儿全身大汗淋漓,问是不是“起身汗”——人之将亡而大汗如油的一种说法。半小时后,姑娘又来电话,说老人家出过一身汗,反而舒服了很多,精神了不少。19日,医院观察完毕,要求作各项检查,要求接受输液治疗,身为儿女只要能使亲人早日康复,便欣然接受,检查是做了,未能查出什么,住了一天院,老人就不乐意了,便要求出院,将仪器探头和针管一同扯掉。没办法,只能送她回家静养。

今天,姑娘来电话,告诉我,老人已经能下床走动,而且每餐可下一碗饭,老人家回家后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现在正在服用“明月庵”里的一老尼开的药方,还报出药方,让我看看能不能用。方如:黄芩10克、白芍30克、地黄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麦冬15克、粉葛10克、李树根1扎。开了4剂煎药。哎,比起先前那个名医,黄芪、远志、桃仁、枣仁、丹参、半夏等满纸荒唐,“明月庵”中的老尼真算是高人了。

--------------------------------------------------------------------------------

作者: kingkii   
时间: 2008/9/22 16:57


先生可否描述一下案例中的医理,“明月庵”中的老尼又高明在哪里,便于大家学习。

--------------------------------------------------------------------------------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9/22 21:13


随意说说,谬误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本来想把先前那位医生放到后面聊,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见“心脏病”发作,于是就用“救心丸”等,挂水,不就是心脉不通吗?于是黄芪、丹参、川芎、远志等等往方里凑,这都是现在中西医结合的通病,没什么意义了。
     
18日下午的诊断,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什么症状呢?没发作时,老人家只是精神头差点,毕竟折腾了几天,但食欲正常,且大便正常;发作时就难受了,头晕、心慌、神智不清、甚至小便失禁(间接询问得知,小便前有意识,只是来不及控制);几天治疗下来,虽然频率越来越高,但总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没有留下后遗症。舌诊:舌红绛色,舌质很粗糙,整个舌头都比较干燥,通过询问得知,老人家容易口渴,喜欢饮水,我姑娘特意从店里端来一大碗凉茶,给老人解渴。一摸脉,说弦长实大不好理解,那个充盈饱满感觉就像吹气球,不敢重按,生怕其爆裂,仔细循理,好在来去徐缓,不急躁(这点最重要,如果在望、闻、问、切,特别是切,见不到病人的生机,换谁也不会下药)。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病始于外感,而邪闭于内,且虚风已动,再不清凉开泄,护阴靖风,难免一蹶不振。于是就有了生石膏、生牡蛎、败龟板,这三东西清泄力重,地黄、阿胶、甘草养阴息风,组合起来居然有点三甲复脉汤的意思(这是现在坐下来重新审视的感觉,临证时,心法就是:是什么毛病?必须用什么主药?用什么药帮助主药?还得加点什么才妥当?),这药服用了不到一碗,病人就透表出汗了,人就感觉舒服许多,天地之间如果烦闷难解,只有下点雨,否极泰来嘛,人的病要出现转机,也必须有阴阳变化,常常反应在一点点“汗”上,至于没有用教材里所谓的“发汗药”而大汗淋漓,这就得往深一点思考,我就不进一步啰嗦了。
      
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只靠两剂药肯定不足以完全康复,必须继续调养。回家后我也一直放心不下,如果就此打住,老人身体难以自行恢复,如果重新延医,又怕所托非人。好在姑娘了解我,及时打来电话,详细说报了药方,也使我了解“明月庵”有此老尼。在这里我想买个关子,暂且不作过多评议,等有时间我想必须去会会“高人”,关于老尼的药方,如果猜得没错,仿佛能从《金匮》的“奔豚汤”中看出一点门道,毕竟“李树根”很少入药哦!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7: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乳悬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11/3 21:28
     

乳悬就是乳房过分下垂,且多伴有坠胀疼痛的疾病,最近我治愈了一例情况比较严重的,我记录一下。

张果华,女,46岁,住西冲,家庭情况不太好。病双乳房下垂两个月,并且坠胀发热疼痛,寝食难安,到妇幼保健院检查,乳腺增生,乳房内伴有肿块,不排除恶性肿瘤(这种专业术语出现在病历中,病人不被牵鼻子都难啊)必须进一步切片检查。因为穷,只能来找中医。

张果华羸瘦之人,而两乳如囊,下垂平了肚脐,乳头黝黑,乳房皮肤瘀紫,满布青筋,两只相同,只是左边的略显严重,六脉沉弦搏指,舌红绛粗糙。

我问她:经期如何?和人吵架了?答:下半年突然停了,至于吵架,和丈夫基本上一天一小闹,三天一大吵。一番开导之后,出方:平贝母30克、鹿角片20克、生蟅虫10克、当归尾10克、炒柴胡15克、青橘叶7片。5剂,按法煎服。以后复诊,无非顺气活血化瘀,前后不足半月,经通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7: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寒聚腹疼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11/7 19:29
   

因为有了上次“金井之行”,才引来了此例寒聚腹疼。

患者胡某,男,30岁,家住长沙金井集镇。病腹疼不适数年,时而胃脘,时而胸肋,时而脐腹,屡作胃肠病治疗,胃镜、肠镜作了许多次,谈及检查过程就不寒而栗,然每次例行检查又无可奈何,西医诊断结果:浅表性胃炎。西药、中药基本没停过,就是不能痊愈。

现在的情况是脐腹部隐隐作疼,睡觉不可以仰卧,若仰卧即作牵扯感觉,手摩脐腹周围,明显感觉有硬物顶手,稍加按摩能听到腹中气转,硬块消解,停手片刻又逐渐集聚。为此胡某担心久治不愈必生大病,情绪比较低落,工作和生活都受到较大影响。询问得知,曾经做过五六年摩托送客,无论寒暑,且当时路况很差,胡某自己怀疑是否与数年颠簸有关,其二,几年来,除非偶尔饮食不当,造成泄泻或便秘,总体大便正常,每天一次,软硬适度。见舌质嫩,多齿痕,舌苔白浊,脉象沉弦。此《难经》称之积聚,《病源》谓之癥瘕,书载“外中于寒,内伤忧怒,则气上逆,六俞不通,凝血蕴裹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积已成矣。”又曰:“积者五脏所生,始发无常处,痛不离其部,上下有终始,左右有穷处;聚者六腑所成,始发无根本,上下无留止,痛无常处”。

因为路途较远,我给了他两张处方。先是仿鸡鸣散:全紫苏15克、花槟榔15克、吴茱萸15克、陈皮15克、桔梗15克、刺蒺藜15克、煨老姜20克。3剂,古法煎服。第二方大建中汤加附子,7剂。后来电话,说依法服鸡鸣散,第一天泻下两次,多黑腐粘腻,后两剂就无此状,隐疼减半,且能平躺,服完第二方,痊愈。前后不过一旬。我常自问,古人怎有如此智慧,依其方法治病是屡试屡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7: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岂能一贴了之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11/21 11:25
     

昨晨,临村某妇带着刚4月大的小孩敲门而进,小孩哭得缓不过气来,说是这样闹腾了一晚,请我帮她瞧瞧怎么了。

小孩闭目仰头,手脚乱舞,哇哇大哭,揭开衣服,探查腹部,肚脐眼处牢牢一丁桂儿脐贴。我马上取来温水,将儿脐贴四周润湿,缓缓揭掉,一两分钟,小孩哭声渐止,四处张望了一会,泱泱睡在怀中。

问至为何有此一贴,然来昨天小孩微有哭闹,爱子心切,便请某医诊治,臆为寒气腹疼,习惯性的予以丁桂儿脐贴。小孩越发哭闹,以为病情加重,只能转诊。我抓了几片生甘草,再拿一小片生大黄,让她回家用开水泡点水,味几小勺给小孩涤涤胃肠。小孩哭闹而不发热,无鼻塞流涕等外感表征,多数是腹部不适,而造成腹部不适的原因多起于饮食,理气导积缓急止痛是常用方法。

就在前几天,小舅子家来亲戚了,带了个两岁多的娃,有点大便不调,一天拉上三四次,小舅子自己在临镇有一小药铺,回家来看见这情况,就近跑到我这,说要拿一贴儿脐贴,我问他检查了没有,他说,没那么复杂,贴上就完事,过了两日,那娃大便倒是正常了,可满嘴溃疡,喝粥都疼,只好到山边找来新鲜佛耳草,捣点自然汁,吃了几次才平复。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7: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呃逆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11/30 18:54
     

三年前,我在尚埔遇诊蒋有信,蒋素有头晕疾病,见其鼻梁上起一条红印,穿眉心,过印堂,入发际,气血上壅之象,劝其戒怒、忌赌,应多加调理,并处镇肝息风药。今年上半年,蒋病呃逆,其气上冲,脉洪大搏指,无一丝缓和气,红印转青,大逆不可为,辞不胜任。家人以为“呃逆”小症,似不至于如此吓人,随即用120接至医院,不半日,传回噩耗。

一星期前,蒋妻左爱花邀诊,左氏年68,病呃逆,不可开口说话,语未出泪先下,饮食几废,舌红苔滑,左弦数,右洪滑,此忧思郁结,气郁火升痰蕴之象。处以淡竹茹、旋覆花、苏梗、枇杷叶、象贝母、化橘红、代赭石、潞党参、茯苓块、生甘草。5剂后,今天自己租车前来复诊,呃逆几近平止,能作简略描述,但一提及蒋有信,声泪俱下,无比思念。左氏自诉:许多年前,蒋佬拿着自己绣布攒的钱去买牲口,人还没回,就有人来信,说他把钱都赌光了,我是又哭又闹,几个月没有和他说话,现在想想,太没必要了......不怕你笑话,老头子去世前数年,我俩都是各睡一床,可现在他走了,每天晚上都梦见他就躺在身旁,醒来后我一身冷汗。

此伤心过度,情志化火,扰乱清空。处淡竹叶、麦冬、扁豆、茯苓、南沙参、象贝母、生牡蛎、煅龙齿、霜桑叶、酸枣仁。六剂,煎服。许多丧偶之人,每多忧思,逢年过节或生辰忌日,增添无限伤痛。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22: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80岁老人用麻黄汤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9/4/2 19:10
     

邻居周菊月,女,80岁,骨瘦如柴,素有高血压。今早前来问诊,自诉头项右后侧,时有牵痛,头脑沉重,微咳嗽,食不知味。

农历二月十三至十九,清官纪念堂有庙会,尚能协助庙会工作,端茶沏水,腿脚轻便,一直做了一个星期义工,以为神灵护佑,没想到病不旋踵。因素来怕苦口,不愿意喝汤药,先后于两位西医生处静脉吊水,还注射氨基比林等药物,二十余天不见病退。

面色黄暗,舌红少苔,中有裂纹,脉弦紧(有老人气血极弱,弦脉易号,紧脉比较难知),脉症俱在,唯有发汗,然而考虑年老体弱,且气温较低,温服药后,必须加盖被子,避忌风寒冷水。处方:紧小生晒参1支、麻黄3克、白芍2克、桂枝2克、湘葛根5克、杏仁3克、甘草3克、生石膏6克。依法煎服,捂汗,至午饭时回信,盖了三床被子,汗出齐臀,其病如失。

我问她双腿真没有出汗,回答没有,再问人参是否完全用掉,她说老头子截去人参尾须,用来泡茶喝,看来古医案中所载人参功效并非虚言。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22: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口腔溃疡一例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12/24 20:33
   

12月,10号诊单:南冲张娇娥,女,42岁,经常口舌溃疡,张氏对中西药基本丧失信心,带来的中药方子都一摞,滋阴降火、引火归原、补养心脾等等,杂乱无章的更多,单纯看了这些方子,说实话,很周全了,为什么没有一方对症的呢?

诊得舌红少苔,阴虚火旺无疑,最能反应根源的就是上鱼脉,一问,果然是劳心伤神之人,我见众方之中有一王姓医生用的是“集灵膏”,便于其中增入“水飞朱砂2克冲服”,改煎剂为隔水蒸汤,药方交到张氏手中,张氏一脸狐疑,只好详细说明:病由心生,操劳心神所引起的,在滋水药中,加入朱砂镇心就可以了,另外,咽喉口腔用药,宜隔水蒸汤,而宜不煎煮。

5天后,张氏满心欢喜的前来报喜,说不单口腔溃疡好了,睡觉也安稳了。问是否可以再用此方子,我让她去掉朱砂,再蒸服数剂即可。

--------------------------------------------------------------------------------

作者: hmchao   
时间: 2008/12/26 09:23


刚看了先生的医案,查“上鱼脉”:凭脉时,寸口脉在腕横纹以上可以摸到。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 故称“上鱼际脉”。多由肝阳上亢(交感神经亢奋)而致。此脉又命名为“溢脉”。

然后试了试自己的,很吃惊,自己亦是如此,且正在口腔溃疡中。

请问先生,切脉时怎么想到大鱼际那儿呢?

--------------------------------------------------------------------------------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12/26 11:12
     

我很少讲到四诊之中最后一环——脉诊,原因就是不容易讲,人家也不容易意会,古人常言“微妙在脉”,以其寸口之地,却可以峰回路转,非身临其境者所能理解,而诊病一门,宜圆机活拨,取舍用意一点灵犀,故四诊中,皆可持不可持,若执泥于脉诊,又是诊病禁忌。就论“上鱼脉”,为脉诊“举、按、推、寻”之中,寻脉而见,滑伯仁称“寻”为下指不轻不重,陈修园称“寻”为下指着筋,张山雷著《脉学正义》存而不论,其实,举应轻、按渐重、推左右、寻出入,寻脉,如寻世外桃花源,无非顺水而下,溯流而上,来回找寻才能找到门径,脉之长短、上鱼、入尺、反关无不在找寻中得见。

--------------------------------------------------------------------------------

作者: hmchao   
时间: 2008/12/26 11:28


谢谢先生解答!再请问先生:脉诊若没有师傅指点、只凭书上写的摸索,是不是无法入门?

--------------------------------------------------------------------------------

作者: 世安   
时间: 2008/12/26 13:01
     

师,帅也;傅,付也,师傅无非一引领传述之人,学医者可以无师自通,此师指形式上的师傅;学医者当天地万物为师,此师指兴之所致志之所在。时下流行拜师学医,虽呈现一片传承与发扬之盛况,也难免欺世盗名之徒参差其中。至于脉学,可以无师,不可以无病人,熟能生巧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