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54|回复: 1

刘炳凡外科学术经验摄要(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1 23: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风恋湿邪论
    外科病,在上在外者,多兼风邪,皮肤病尤以风邪为主要发病原因。外科痒症每兼风邪,皮肤病搔痒,尤以风邪为主,此众所周知者也。以痒症、头面四肢之外症多兼风邪,故诸家治痒、治头面四肢之外症,多以祛风为法。然则,临床所见,痒症,头面四肢之痰多有久治不效者,明知确属风邪,何以屡用祛风而风不去?医者困之,病者苦之。为此,刘老将此情况长留于心,长怀大慈恻隐之心,刻意研求。终于,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复习,前人经验的借鉴,在“湿性缠绵”的启发下,领悟出确属风邪为主之病症,投祛风方药治疗无效的病因,为风兼湿邪之故。风以湿为窠巢,能守能攻,湿以风为向导,流窜无穷。风借湿性而缠绵,湿假风威而猖厥,互为因果,狼狈为奸,犹如热病之湿与热合,难解难分。此证但祛其风,则风为湿恋而风亦难去,即使风邪暂去而湿邪犹存,湿又招风,是以累治不愈。刘老认为此症之所以屡治不愈,是因为湿性重浊缠绵,粘腻阻滞,闭塞玄府,使风邪不能向外透达使然。犹如橐  ,若气孔闭塞,则机括失灵,而不能送风外出。此非橐  中无风气也,亦非橐  机关坏失也,实乃气孔闭塞,风气不能流通故也。湿恋风邪,正与此同。欲复橐  之机则必疏通气道,去其堵塞气孔之物,则橐  之机自复而风气自能送出矣。观此,则知欲愈此屡用祛风而风不去之皮肤病顽疾,当在祛风的同时,注意驱除阻闭玄府之湿邪。故刘老常在祛风的同时,根据人病证症及天候地理等不同的情况,佐以燥湿、运湿、化湿、渗湿、利湿之品如苍术、蚕砂、藿香、砂仁、扣仁、苡仁、土茯苓、前仁之类,则往往投剂辄中。经此理论实践,实践理论的反复推演论证之后,刘老提出了“风无湿不恋”的崭新论点,为外科皮肤病顽痼难愈之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经验,确立了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新论点!千垂百炼,历验不爽。试举病案2则,以佐证之。
    【脱发】案:苏某,男,17岁。高考以来,头发开始脱落,逐渐加重。头部有油脂,头发瘙痒,脱屑。伴全身搔痒,湖医附一院诊为:“脂溢性脱发”,服光氨酸之类,效不显,刘老据其眠差、烦躁、随手抓之头发大把脱落,全身搔痒,大便稍干,脉弦缓,舌质淡红苔薄白。诊为脾虚湿阻,血虚生风。治从健脾燥湿,凉血疏风,方用:条参12克、北芪12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土茯苓15克、制首乌15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苦参10克、荆芥10克、蒺藜10克、桑叶10克、蝉衣5克、蚕砂12克(包煎),外用花椒5克、明矾5克、生姜一坨(抖烂),煎水洗头。服14剂,脱发及脂液减少,头部及全身搔痒亦减轻。但觉视力模糊,大便干,改养血祛风、滋养肝肾之品,仍用苍术燥湿,服40余剂,脂液消除,痒止发生,眠食正常,嗣后发未再脱。
    【搔痒】案:戴某某,男,46岁。全身皮肤反复发痒诊8年余。久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诊见:全身皮肤有小红点,四肢内侧更多,奇痒,得热尤甚,伴见头晕、眠差,渴不多饮,体倦、舌质红,苔薄微黄,脉弦带数,从血热生风论治,以凉血疏风,用首乌丹参生地凉血清热,荆芥蛇蜕蝉衣疏风,因风无湿不恋,故又佐以苦参蚕砂霍香以治湿,久病入络,再佐皂角刺以疏剔络邪。处方:首乌20克、丹参12克、生地15克、荆芥5克、蛇蜕3克、蝉蜕5克、苦参12克、霍香10克、蚕砂12克(包煎)、皂角刺3克,服药3剂,疹出更多,痒更甚,病邪外透,乃向愈之机,连进20剂,疹退痒止,观察两年,未复发。
发表于 2009/6/25 23: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谙医道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1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