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和子

名医师承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2 19: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静老师案例辨析--咳嗽
2007/12/10梁月洁,女,40岁,广西人,咳嗽半月。患者半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干咳无痰,无头晕头疼胸闷等不适.到附近医院医生给京都念慈庵,泰诺等中西药服用, 服后困倦不已.又自服化橘红等中药饮片,症状无明显好转.病程中一般情况可.故今来求诊中医.视其舌淡质紫尖有红紫斑,苔薄白腻而燥脉弦
老师处方麻黄6杏仁12生石膏18知母12炙甘草10桔梗12丹参15花粉10白茅根18瓜蒌皮12桑枝12内金10三剂水煎服
007/12 /13  复诊诉服药一剂腹泻三次,咳减轻,服二剂腹泻自止,咳嗽却大减.嘱上方加当归10三剂水煎服
请各位讨论老师用的是何法何方,何以如此速效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静老师案例辨析--脑梗塞
2007年11月13日随李静老师去广州出诊,病人为一脑梗塞病人,36岁,男性,瘫痪在床,住院于广州越秀区中医院。
       到了医院,病人家属告知病人于一月前误食2005年就过期的肉包子,引起中毒。中毒发作时送往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医院告知病人需作核磁共振检查,但医院无此设备,遂转院至广东省人民医院。
       进广东省人民医院时,病人还可以说话、走路。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塞病,经过一阵治疗后出院,出院时突然发现病人走路异常,遂又送至广东省中医院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中风致脑梗塞,作了动脉造影之后,病人即陷于昏迷状态。遂进入ICU特护病房观察,ICU病房费用昂贵,十几天之后,家属表示无力承担费用,遂又转院至广州越秀区中医院。
       病人转院至越秀区中医院后,停用药物,多天之后,病人苏醒,开始有意识,可以接受喂饭。家属遂请李静老师去广州出诊。由于血压相对不稳定和间断低烧,越秀区中医院一直仍在用抗菌素与降压药。并且知其有血脂高,血尿酸高,血压高等证。

       李静老师诊断为:脑梗塞,舌淡苔薄,脉弦紧,左关滞结,右脉弦滞,小便失禁,大便偏干,几不识人,双手拘挛,下肢不遂,风瘀肝虚。

       此证当辩为何证,该用何法何方,请大家讨论。

    此案例初出诊时,半路上李老师即判断此证为中风之虚实兼证,内风外风并有之闭证脱证合并证。并说风必是主要的,若是闭证之实证,广州偌大,将有明医可治之,若为脱证之虚证,西医用营养类补药也当有好转,也不用再别请明医了也。然当时病历等资料全没有,病人家属与医院诊断用药一概不能说明白。服李老师处方二十天后又去复诊,方得以查看广东省中医院出院病历,得知脑梗塞时曾出现痉厥证状,用过大量安神镇静镇痉药,此所以出院停药四天后反而苏醒能够喂饭吃下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李洪波 于 2007-12-13 19:04 编辑 ]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UID14725 帖子226 精华1 积分325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3 查看详细资料



余健楚

天壇大佛

单位:北京中醫藥大學 HKU 职称:中醫師 来自:香港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13 12:35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回復
"病人家属告知起因为病人于一月前误食2005年就过期的肉包子,中毒引起腦梗塞一語,我認爲,不可信也。為醫者,有時候不能被百姓誤導,應具體分析之。此病人僅36嵗,肯定與他的體質有莫大的關係,加上平常飲食不正常導致,可能還有經常熬夜的習慣等等。
既然李老師認爲是风瘀肝虚,肝虛者,山芋肉無疑也;應重用之。配合衡通湯和增液湯,加上白蒺藜和蟲類之葯平肝熄風可也。
                                                             文/余健楚
你的回復就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多謝!
  
UID23365 帖子360 精华1 积分554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4 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3 最后登录2008-4-23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谭友谊

广东.

来自:中医研究者
二星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13 15:41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治疗加重,停药多日反倒苏醒,提示前治疗不对。一是西医治疗大体用扩张血管药,(类似活血花淤)及大量液体(类似水湿),提示机体气虚严重,运化不力。脑局部痰淤阻,脉玄紧为肝脉阻塞不通,法当用补阳还五汤补气化淤,加化痰湿药。
UID15999 帖子153 精华1 积分189 阅读权限2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52 小时 注册时间2006-4-21 最后登录2008-4-17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刘海宝

大连市

来自:执业医师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13 19:09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此病当为中风之中经络,误食毒物当为诱因,饮食不当,阻滞经络,蒙蔽清窍,故意识昏迷,观其舌脉,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故走道异常,素体肝肾阴虚,外邪引动内邪所致。
治疗当以镇肝熄风汤加黄芪,党参,三棱,莪术,三七,穿山甲,牛膝

UID21779 帖子190 精华1 积分241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7-7-25 最后登录2008-4-2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18 17:53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2007年11月13日药方:
当归10g  川芎6g  桃仁10g  红花10g  枳壳10g  桔梗10g  柴胡10g  赤芍10g  炙甘草10g
生地30g  川牛膝10g  怀牛膝20g  山茱萸45g  白芍18g  山药30g  炮甲10g  蜈蚣2条 赭石30g

服五剂,服后大便增多,眼神似有灵活,头有时晃,上方加附片12克又服五剂。

2007年11月24日,其夫人先来电话诉说血压高,有抽搐,请刘亚枫面诊。刘亚枫电话诉血压不稳,昨天高,今天又不高了。舌有薄白苔了,脉搏寸细,关脉有动的脉象。上肢有轻度抽搐。面色转好,非如原来红赤,眼睛仍黄。消化不好,大便日三四次,小便微黄。左上肢恢复明显,左手已能伸展,右肢仍差。上方加用:羚羊角丝3克,阿胶40克,党参18克。

2007年11月29日,其夫人来电话说这两天感觉之前几天还要好,已经有说话欲望,而且,似乎已经能听懂话了,会在别人讲笑话后发笑,不再傻笑,右肢较前几天我看时有舒缓,小便正常,大便不干、不稀,但仍不成形。血压时高时低,高时170左右,未见200之高压。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答黄晓强先生之----请教李静先生,关节炎求治
答黄晓强先生之----请教李静先生,关节炎求治
引用:
我朋友的母亲,湖南人,45岁,农民。
近来关节疼痛,西医诊断为关节炎,打针吃药治疗多日未果,请问先生有没有良方可速治?真诚求医,因患者深信中医,不肯继续西医治疗,而自觅偏方,其子恐用药有误,特来请教。
李静答曰:
    关节炎者,痹证也!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至内脏。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因感邪季节、患病部位及临床症状的不同,《内经》又有五痹之分。
历代医家还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特点,赋予不同的病名,在治法方药上亦渐趋丰富。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湿痹、血痹、历节之名,所创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又称为“历节风”;王焘《外台秘要》述其症状痛如虎咬,昼轻夜重,而称“白虎病”;严用和《济生方》则称“白虎历节”;朱丹溪《格致余论》又称“痛风”;王肯堂《证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鼓槌风”;李中梓《医宗必读•痹》阐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大指导意义。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关节炎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因此,贵友之病只用西医辨病之关节炎来问诊,仍用西医法则易,对证治疗,见痛止痛可也,其未能止痛者,病重药重,或药不能耐受也!如与其服强力止痛剂与激素当可暂时止痛,然久之必然副作用随之而来,此所以西医法未能能愈病之因也。
中医当辨病再加辨证,故有五痹之分。然问有无速治之良方,则痹证之风、寒、湿、热、诸痹,均可导致气血瘀滞是也!何者?气血虚故也!气血充足,邪何能令人至痹乎?如此论之,是气血先虚,然后风寒湿热之邪方可致痹,痹者,气血瘀滞也!
病因气血虚而致气血瘀滞,故治当养血益气,疏通气血,气通血顺痛自能止。
方用衡通止痛汤加桑寄生: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牛膝、枳壳、桔梗、生地、乳香、没药、三七粉药汁送服下各10克,炮山甲、皂角刺各12克,生白芍、炙甘草、山萸肉各30克。
此方为衡通汤加乳、没各10克,白芍、炙甘草、山萸肉各30克而成。用衡通汤加乳、没、疏通气血,芍药、甘草、山萸肉缓急止痛。
衡通汤、散为疏通气血之主方,凡久病,慢性病多为气血瘀滞,故需疏通气血,气血得通,则瘀滞自散。衡通汤治久病之瘀,瘀则体内失衡,此即用衡通汤疏通之以求体内平衡之理。衡通汤为血府逐瘀汤,方中有四物汤,四逆散,柴胡之理气,桔梗之升提,川牛膝之下引之力,是为疏通气血之佳方。再加无坚不摧,无处不到之山甲,化瘀血之三七,方名衡通汤者,即以通求衡之法也。故我屡用治久病之气血瘀滞诸病有效,而名为衡通汤。虚者加人参12克、黄芪12克。山药,萸肉各30克。衡通汤治慢性病症之气血瘀滞之证用之屡,其效亦佳。究其原理亦为纠正体内偏差。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山甲,三七,其疏通气血,其药性当为平和,不寒不热,活血化瘀力量更为增强。山甲有内通脏腑,外通经络,无微不至。凡内外诸证加用之则其效更速。三七性平,化瘀血,止血妄行,可托毒外出,并治瘀血所致之疼痛有殊效。治脏腑疮毒,腹中血积癥瘕,可代《金匮》下瘀血汤,且较下瘀血汤更稳妥也。
此病若上肢关节疼痛,可加连翘12克,下肢关节疼痛,可加怀牛膝18克。疼痛重白芍可加为60克。偏热明显可加羚羊角丝6克,偏寒明显可加附片12克。畏药味苦可加砂糖。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姚雪辉先生肺癌论治-----李静
答姚雪辉先生肺癌论治-----李静
引用:
请帮我看看这个方子是怎么回事!
黄芪30 白术15 当归15 石上柏10 丹参12 山药40 麦冬12 蛇舌草30 蛇六谷30(先煎) 半枝莲30 杜仲15 菟丝子15 枸杞15 冬花12 桔梗10 枣皮20 黄苓10 枇杷叶10 紫苑15 茯苓12

病人:女,56岁,肺癌,曾化疗治疗。

病人肺癌复发,再次化疗后,食欲精神都很好。接着,4月份开始用了这个药方。一开始就有点胃部不适,但一直坚持用了七副,14天,其间还使用了盛宏中药电磁仪(中药包成分 天南星、没药、姜黄等),40度温度下每天热敷一个小时,用了10天。食欲持续减退,精神不佳、头晕、腹胀、便秘、呃逆,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方子还是电磁仪的问题?想问一下,该方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吗?现在应该如何调节呢?病人对中药已经失去信心了。
李静答曰:
赵先生所言极是,病人对中药失去信心是不应该的,她的病应该是化疗药所伤.只用化疗药是得不偿失也.不过此中药方通补寒温药并用的思路是对的,但用药不太适合肺癌复发病人.
正确的用药应该是滋阴而不滋腻,益气而不壅滞,通瘀而不可用温,清热不可太过苦寒.方中山药用的好,丹参\麦冬\萸肉\枸杞\桔梗用之对证.其它的药是腻\壅\寒\温太过,与病人之气阴两虚之体不符.故服后不适.
中药以益气健脾养阴清肺为主,在此数味药的基础上,再加上益气之北沙参,养阴清热之茅根\知母\白芍\阿胶,治腹胀之生内金.方为合拍.方用:山药30克,丹参12克\麦冬24克\萸肉24克\枸杞24克\桔梗12克\知母12克\北沙参18克\茅根18克克\白芍18克\阿胶18克,生内金12克.
待正气渐复,攻之未晚。肿瘤癌症,现代人畏之,均认为是不治之证。癌症的发生,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所谓癌肿者,毒邪瘀结也。癌症是全身性的病变,肿物是局部的表现。中医临床辨证为十证:气,血,风,痰,湿,寒,热,虚,实,燥。即气滞毒结;血瘀毒结;风邪毒结;痰阻毒结;湿闭毒结;寒瘀毒结;热瘀毒结;虚极毒结;实瘀毒结;燥涸毒结。病久者多为气滞血瘀,或兼风,或兼虚,或兼痰湿,或兼寒热错杂,或兼阴虚内燥。人是一个整体,治疗应从整体出发,治标与治本结合,攻补兼施。初病体不虚者,攻邪为主,扶正次之,邪去则正安。用多攻少补法。衰其大半而止,谓之治病留人。久病体虚者,补虚为主,攻邪次之,养正则积自除,用九补一攻法,谓之留人治病,先保命后治病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陈潮生之-----请教李医生本人咽喉、鼻系统毛病的治疗
回陈潮生之-----请教李医生本人咽喉、鼻系统毛病的治疗
引用:
尊敬的李静医生:

  您好!
  本人现年38岁, 气管有点闷的症状己有一年多,医院医生说是气管炎,而咽喉不适也有两三年时间了,曾去医生检查,说是慢性扁桃体炎有点发炎发肿。 平时的症状就是胸上部接近喉处有点发闷、不适,咽喉经常有点痰、不适的感觉,痰量倒不是多,比较难咳出来,咽喉时不时要发出“呵呵”的声音,另外鼻子有好几年反复鼻塞(一般是左右鼻孔交替塞)。身体其他方面没什么大问题,人容易疲劳点,另外可能跟坐办公有关,平时也没怎么锻炼身体,容易生痔疮,但吃点痔药就很快缓解。
  以上就是本人情况,本人断续有服用各种中、西药,也曾去看过坐堂中医生,但收效要么不稳定、要么甚微,不知该如何用中药调理才好??
本人对中医十分感兴趣,但没什么深入的了解,从李老中医的著作及在这里对提问者的耐心解答,觉得李医生很坦荡,希望可以在这里得到李老中医的教诲。
致礼!!
李静答曰:
你的病用西医辨病,属于西医说的呼吸系统病。气管炎是下呼吸道,鼻与咽喉、扁桃体均属上呼吸道的炎性病症。而中医则需辨病以外再加辨证。久病必有瘀,而你之病是为气血痰火绞结在一起所致的局部瘀结。气管炎证,是为无形之结之重者。有形之结之轻者,咽喉炎,扁桃体炎与鼻炎也!无形之结者,气管炎证也,重者是指瘀结久,结虽无形而难医是也。有形之结之轻者,是说扁桃体与鼻咽之炎症属于有形之结,即是局部有积结,然此结属有形之结之轻者,非若恶性积结之重者,重者,肿瘤癌症是也!容易生痔疮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不好大肠也差,故易生痔疮是也。即是说你的易生痔疮人人都明白,可以手术切之,但仍会复发者为何?不能将长痔疮之病因一并切除是也。鼻塞者,鼻中长痔也,中医古时就叫鼻痔,理是相同的。咽喉与扁桃体发炎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你服痔疮药会很快缓解,然能缓解的只是炎症,热,即火也!而气血与痰火结在一起之瘀结,只能将火消去一些,而未能将气血痰热之瘀滞之结一并散之,而且为什么会结,根本没有能解决,即是你说的收效要么不稳定、要么甚微的道理所在。
我现在只能将常规道理讲与你听,即是说你现在体内有瘀塞,像大路上有塞车一样,人的血脉似长江,一处不通一处伤也。试问,如果气通血顺,何来瘀积成结之炎证呢?
治之之法,我的书中有之,对号入座,再加辨证即可。即疏通气血,平衡阴阳,找出偏差,纠而正之。疏通气血者,衡通汤、散可,服之即可通瘀散结,此即治本之大法,舌红紫属偏热者清之,加黄芩、黄连可也。苔白腻厚者,湿痰也,加浙贝、半夏可也。有风者,过敏证状也,偏风热者,加蝉蜕、地龙,偏风寒之结,加全蝎、蜈蚣。一般服一周即当有效,多服至愈可也。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郭成名---请君入瓮之计----温病兼吐血急求李静老师指点!
回郭成名---请君入瓮之计----温病兼吐血急求李静老师指点!
郭成名文:
引用:
【病人基本资料】

株洲,吴姓媪,年过六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体乏,手足颤,厌食,悲。
舌白,脉虚若无,卧床三月,消瘦。

【病因】

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近期丧偶悲伤,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证候】

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汲井泉水其血即止。舌苔白浓欲黄,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长,右部洪长,一息五至。

【处方】

生石膏(三两轧细)生怀地黄(一两五钱)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三钱)乌犀角(一钱五分)广三七(二钱轧细)药共八味,将前六味煎汤三盅,犀角另煎汤半盅和匀,分三次温服下。每服药一次,即送服三七末三分之一。

【效果】

将药三次服完,血未止,热退,脉杂乱,大便犹未通下,俾煎渣再服,犀角亦煎渣取汤,和于汤药中服之,大便通下,血尤未止,热反复。

学生质疑其方,无奈学术浅薄,不知其理,恳求李静老师指点。止血,止血!呜呼哀哉,老妪病重,命不久矣,学生无能,特来此求教。
李静答曰:
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也!郭成名先生用请君入瓮之计,欲陷李某人与何地?你我素昧平生,无冤无仇,君为何对我如此切齿矣?
郭君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温病门一案例来对付我,请教何故?我是将你家孩子扔井里了?还是怎么你了?碍你财路了吗?请说明,李某人甘拜下风,退避三舍可乎?
请看郭君所述病案与下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此案有何区别,改头换面之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温病门
温病兼吐血
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
病因  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证候  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汲井泉水其血即止。舌苔白厚欲黄,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长,右部洪长,一息五至。
诊断  此证因家务劳心过度,心肝先有蕴热,又兼外感之热传入阳明之府。两热相并,逼血妄行,所以吐血。然其脉象火热虽盛,而正犹不虚,虽在高年,知犹可治。其治法当以清胃腑之热为主,而兼清其心肝之热,俾内伤外感之热俱清,血自不吐矣。
处方  生石膏(三两轧细) 生怀地黄(一两五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一两)
知母(三钱) 甘草(三钱) 乌犀角(一钱五分)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八味,将前六味煎汤三盅,犀角另煎汤半盅和匀,分三次温服下。每服药一次,即送服三七末三分之一。
效果   将药三次服完,血止热退,脉亦平和,大便犹未通下,俾煎渣再服,犀角亦煎渣取汤,和于汤药中服之,大便通下全愈。
帮助  愚平素用白虎汤,凡年过六旬者必加人参,此证年过七旬而不加人参者,以其证兼吐血也。为不用人参,所以重用生山药一两,取其既能代粳米和胃,又可代人参稍补益其正气也。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某人明白!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答余健朋友之---再次求教李老师!
再答余健朋友之---再次求教李老师!
引用:
李老师!你好!再次打扰了!看了你的解答我照方捡了三剂因工作不便煎熬只能由药店代煎装袋服用!现将服药情况简述如下:首次服药之后感到胃脘部发凉微腹胀在无其他不适!第二次服药后出现腹泻肠鸣失气胃肠部一会痉挛一会舒畅失气之后缓解!第三次服药之后腹泻次数减少!但感到胃中嘈杂全身无力还有点恶心厌食但不呕吐几小时后症状缓解!请问李老师这是否属于正常现象!
你好,余健朋友,你病久之阴虚偏热即属瘀火也!食后胃脘部发胀,胃偶尔隐隐着痛者,气血瘀滞也!既辨为气血瘀滞则是为体内失衡,阴虚瘀火治之则需滋阴清火通瘀,故首次服药之后感到胃脘部发凉微腹胀再无其他不适是药力药性偏通而欲通未通之际,第二次服药后出现腹泻肠鸣失气胃肠部一会痉挛一会舒畅失气之后缓解,是增水行舟法,滋阴增液通瘀热之药力得通也!第三次服药之后腹泻次数减少!但感到胃中嘈杂全身无力还有点恶心厌食但不呕吐几小时后症状缓解者,是为瘀热得祛,邪正交争之象,邪去正方能安也!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仗,两军相逢勇者胜,体内瘀滞祛之则不再腹泻如此之甚也。然服药后仍会大便通畅通是正常药力。
服药后不外三种反应,一是药后即效,证状缓解。二是药后平平,三是药后症状加剧。第一种反应是药力战胜病邪,故服药后感觉好转。第二种反应是病重药轻,故没有反应,证状仍然如故。第三种反应,是正邪交争,如打仗之拼刺刀,你能体会如此之深切,可谓久病成良医,此之谓也!
李静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余健 李老师 腹泻 药力 求教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UID18334 帖子1187 精华15 积分1731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68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3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余建

中医爱好者

来自:四川
一星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18 20:12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再次求教李老师
李老师非常感谢你!自从服了你开的方子三剂后!简直是神了!我现在胃也不痛也不胀了!吃药之后也不腹泄了!就像没的病一样轻松!现在唯一一点就是小便还有点黄!我现在又捡了三剂还在继续服用!借此我想在次请教一下李老师!以后我是继续服用原方吗?还是有所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一位老中医对中医的情结
执着---------一位老中医对中医的情结

2007.12.4日上午九时二十分左右,深圳开往广州的火车上,我与学生李洪波前往广州出诊,复诊一位重度脑梗塞病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李先生吗?我是一位患者,请问何时才能找到您?我回答说下午五点左右。对方说,好,下午三点我再与你电话。下午三点二分,回深圳的火车上,这位先生准时又来电话,询问我们是否回来。下午五时左右,我见到了这位患者,客气之后,这位先生自我介绍,东北黑龙江人,姓臧,现年62岁,因患心率过缓、心率不齐,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于数年前装了心脏起搏器,现一直需服用“心得平”片(进口的)以维持。现在的主要症状是:畏寒、易汗、眠差、乏力、尿频。自述曾服用过不少中西药物,中药汤剂有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炙甘草汤、金匮肾气汤加味等不效。视其舌淡略紫,苔白薄略燥,脉搏弦滞。中医辨证当属风湿与燥致血瘀气滞,治当用疏通气血法,调和营卫,定风散结。方用衡通散和桂芍知母汤加味。向其讲述其病因风湿而起,血瘀气滞是果,尿频属前列腺增生,风湿痰与气血瘀结也!并主张其归属于候鸟人群,告知其体质是风寒湿之本,深圳冬天的气候颇适合“候鸟”老人养生之理。臧老先生答之曰:然,正是在此加入候鸟群中了,每至冬日即来深圳矣。并述说深悔装此心脏起搏器,其意为不是心脏起搏器在为他服务,反倒象他在为心脏起搏器服务一样,每天需小心冀冀地服侍它矣。下面的话语令我与在座的二位学生不胜惊异,感慨万分!
臧老先生说:我是一位老中医了,先一直在内科,后被领导指认做中医外科,现已退休。病开始的时候,心率低至不到五十次,有时则可至一百二十次,因屡服中西药物不能愈,万般无奈装了心脏起搏器。然而我一直在研究我的病,偶然的时候,我在中医名家网上发现您的大名与大作《名医师承讲记》与刘观涛先生推荐您的书的信息,故于七天前至深圳中心书城购到了一本,而且我还与北京全科中西医书店提前定购您著的“师承张锡纯系列讲记”的书,我用了七天时间,看完了您的书,我认为您的衡通医学研究理论太好了,您书中的衡通汤、桂芍知母汤的运用真的非常适合我的病证,我也明白我的病是气滞血瘀,今听您与我的诊断论述令我明白了中医之精髓所在,明白了我的病气血瘀滞是果,而风湿是病因,难怪我一直有畏寒、易汗、眠差、乏力、尿频,屡服温药而不效,我要向您学习。我明白我的病是气血瘀滞,血行不畅故诸证成之理了。说完,取出《名医师承讲记》----临床家是怎能样炼成的,看其封面已用书皮包好,书中已经有了许多圈点符号,我与我的二位学生李洪波、曾泽林大为感慨。我向臧老先生说:您老如此执着地研究中医,着实令人感动,中医有望也!今后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为振兴中医尽一份力!
臧老先生夫妇走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中医啊,令人如此执着,至夜三点钟,有感于此,特写数语与此,以慰臧老先生,以慰众多中医、中医爱好者!

                                    李静
                                       2007.12.5 日凌晨三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医师承讲记》体会之衡通法防治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呈现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引起人们诸多不适症状。

其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烦躁、易怒、健忘、胸闷、心悸、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等。亚健康的不适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在躯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可能出现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与长时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不良生活嗜好,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少体育运动,缺乏睡眠等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亚健康对身体的危害,但是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造成人们对培养日常良好生活习惯的忽视,所以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人数还是在逐年上升。亚健康人群中,知识分子和企业管理者,即白领阶层的比例最高,约达七成以上。


现代医学即西医学说因为检测不出细菌、病毒、病原体,就认为不是疾病,只能用亚健康来解释。西医认为亚健康属于非疾病状态,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地去预防进行自身生活规律调节。这种防治有时候不仅不能防治,反而会因个人延迟治疗而发展成真正的疾病。

西医不能检测出来的,即气化功能性疾病,也即气滞血瘀所致诸证。即气虚、气滞、气郁、气陷、气闭、气结、气散、气脱等气化理论西医均不能验出,此即中西医不同之处。

功能性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均属中医气化功能性疾病。而经现代医学化验、透视、拍片却无法诊断,现代医学美之名曰"亚健康",且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病种。顾名思义即病情现在还未至器质性病变,是数据达不到指标,故屡有人心脏病突发来不及救治,每致查出肿瘤癌症多属晚期即是此理。即达不到指标就不是病,其实心脏病、肿瘤很早就形成了。此也即中医古人所云之"疮怕无名"也,也即中医辨证论治,防患于未然之长处也。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体内各种指标平衡,则气血动行正常,无病也。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与气血的关系最为密切。若果人体的气血运化的功能长期紊乱,必然发展成各类严重疾病。亚健康症状的出现,表明人体已经出现气血运化功能紊乱,这已经是疾病的开始,因此,亚健康必须要积极防治,切莫掉以轻心!

出现失眠、乏力、心悸,中医认为是心的气血运行不畅通的原因。
易激怒是肝胆偏火的原因。
无食欲、口腔溃疡、便秘等证状则是脾胃排泄功能减弱。
抵抗力差、易疲劳、经常性感冒则又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所引起。
有的人是因为虚而无力将体内余火即不该存有的火排出而郁结于体内。
有的人是因为体不虚,然而湿热郁结,久之则导致气血运化能失调,而出现类似虚的证状。


中医衡通法理论认为,疾病多为气血瘀滞之证,人是一个整体,治病求本,力求平衡,用衡通法疏通气血以求体内平衡,气通血顺则诸病自愈。清代王清任认为,"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亚健康症状,即为人体正常气化功能失调,血随气行受阻,导致气血受伤。因此,防治亚健康,就要依据中医衡通法理论,应用衡通汤方加减用药辩证施治,疏通气血,以求体内阴阳平衡,亚健康诸症状就会消失于无形。
      

肿瘤癌症、心脏病、胸痹、高血压、低血压、脑充血、脑贫血、头痛、头晕、失眠、鼻炎、咽炎、眼病、耳病、肺病咳喘、精神病、癫痫、肝胆胃肠病、泌尿生殖系病、男性病阳萎早泄、前列腺炎、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类风湿病、糖尿病等病均为久病、气血瘀滞之证。气滞血瘀为失衡,通之则阴阳平衡。这些疾病在临床上首用衡通之法,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衡通法用药以衡通汤为主,气血瘀滞重者用衡通汤疏通气血,加用主攻药物纠正偏差是为通而求衡。气血瘀滞轻者用衡通汤与主攻药物则令气通血顺,病愈之当速。气血瘀滞不显者用衡通汤疏通气血,与纠偏主攻药物合用则收效也速。疏通气血之衡通汤可令攻病主药之力发挥更速。气血瘀滞重者则需疏通药偏重,气血虚甚者则疏通气血药用量需轻。气通血顺,何患之有!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出汗太多
产后出汗太多
我老婆今天是产后90天了,可还是老出汗,尤其是一吃饭,一出汗就感觉浑身发冷,难受,烧轰轰的,吃了20多副中药了,还是这样,真让人发愁,请问是怎么回事,可以治疗吗?怎样治疗?急盼

李静答:
           
    临床上所遇之自汗,盗汗病颇多,体虚易感冒之人也颇多。且多为服用“虚汗停”而汗出不停,服“玉屏风”而仍易感冒伤风者。治病首论阴阳。且此证皆可包括在虚劳病之中。阴虚可自汗盗汗,阳虚也可自汗盗汗。阴阳两虚也可自汗盗汗。《金匮》云:“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是说男子妇女之脉,出现此二种脉象均属劳病也。形容脉大非是气盛,重按必空濡也。脉搏极虚是指脉极软极细,劳脉之内衰者也。都可导致阳气减少,阴血亏损。叶天士认为脉大之劳是烦劳伤气,脉搏极虚之劳是精血内夺。
   
    一出汗就感觉浑身发冷,难受,自汗,阳气虚也! 烧轰轰的,阴血虚也!胎前宜凉,产后宜温,古有名训。辨证属肺卫不固,治当益气养血,敛汗。
    此证虽为气血阴阳阳两虚,荣卫失和,然其气血瘀滞之征甚明。且久汗阴为之伤也。故嘱之说此病治之不难,但若要根治需疏通气血,补其气血方可。处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其营卫,固其肾精。再加山萸肉,生山药补肝益脾固脱敛汗,桑叶,桑椹以滋其肺肾之阴。白术、黄芪以益气健脾,衡通散以疏通气血。
        
方用:
桂枝10克,白芍18克,炙甘草12克,大枣8枚,生姜10克,生龙骨捣细30克,生牡蛎捣细30克,山萸肉30克,生山药30克,桑叶30克,桑椹30克,白术30克、黄芪30克 七剂,水煎服。
汗若止,再用衡通散: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牛膝、枳壳、桔梗、甘草各10克,炮山甲、三七粉各20克,每日三次,每次十克,温开水送下。
李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