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黎小裕

岭南医史【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18: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医史篇之十九:《破腹穿肠能活命》

岭南医史篇之十九:《破腹穿肠能活命》
李姝淳 刘小斌 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
  香港电影《黄飞鸿》系列风靡华人世界,“广东十虎”黄飞鸿和他的宝芝林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影片中的黄飞鸿是“打遍天下”的一代武术宗师,而在现实中黄飞鸿不仅武功了得,医术也相当高明,是着名的岭南骨伤科医生。
  
  岭南骨伤科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它以精确的理伤手法和独特的固定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伤科用药着称于世。近代广东骨伤科名医大都武打出身,故武林与医林在历史上有着渊源联系,除了传奇人物黄飞鸿之外,清末民初省港澳佛骨伤科名医有何竹林、蔡忠、管镇干、李干才、梁财信等。   
  何竹林,字炳燊,南海九江乡人。何氏8岁起即随广州光孝寺一老和尚(属少林派)习武学医,17岁炼就一身功夫,体格魁梧,膂力过人。18岁外出离家,沿途卖药行医,由广州经南雄珠矾古道入江西,走湖北,访河南,抵北平,后出关外直至哈尔滨,返粤时途经山东、江苏等地,时历3年,行程两万里,学识视野大为开阔。21岁起在广州长寿路开设医馆,救治外伤病人无数。据说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平定西关商团暴乱的时候,有一些市民被流弹所伤,肚里的肠子都流出来了,何竹林帮他把肠子塞回肚里,再用麦线封回,终于把该市民救活了。到了30年代西关的乐善戏院失火,很多受伤的市民就被送到何竹林的医馆救治。有一个女人从楼上跳下,已经昏迷不醒,大家以为她已经死掉了,最后还是被何竹林救活。于是何竹林被称为“穿肠破肚能活命”。
  
  岭南骨伤科的另一个特点是家族行医,很多着名的骨伤科医生都是一家,甚至一族行医。蔡忠、管镇干、李才干等都成长于这样的骨伤科家族,这种家族行医更有利于临床经验的传授和手法技术的改进发展等。
  
  蔡忠,又名高佬忠,原籍雷州半岛海康县人,少年师从戏班武师锦新学艺,锦新是少林派嫡系洪熙官的曾徒孙,蔡忠尽得其师武技医术奥妙,为新锦的得意弟子。蔡忠学成之后,远涉南洋新加坡,创制跌打刀伤万花油。民国初年,蔡忠返回广州,在西关越秀南设跌打骨科医馆,号名“普生园”,每日求诊者络驿不绝,为民初西关一带有名骨科医生。蔡忠医术传孙子蔡荣,蔡荣(1921—1980年),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主任,无私献出祖传的“跌打万花油”秘方,造福于广大民众。
  
  管镇干,字金墀,祖籍江苏武进,行伍出身,道光至咸丰年间在军队任军医二品衔,精于跌打刀伤。后流寓广东省大埔,同治年间寄居佛山开设医馆故以占籍。光绪元年4月,飓风打塌房屋,人多伤毙;光绪4年(1879年)3月佛镇城西大风刮后继以火灾,死伤尤惨;光绪十一年(1885年)4月佛山火药局被焚附近房屋倾跌压伤无数。管镇干三度抢险赴救,治愈外伤、烧伤患者无数,遂而名声大噪。管氏卒年72岁,当地人民为纪念他拯溺救焚不受酬金的崇高医德医术,建造忠义祠牌坊,光绪《南海县续志》为其立传。其子管炎威,号季耀,继承父亲医术,广东近代着名的外伤科医师,民国十八年(1929年)编撰有《伤科学讲义》,是年夏全国
医药团体联合会在上海召开中医学校教材编辑会议,席间各位委员对于管氏所编《伤科学讲义》交口称赞不绝,管氏家族后人管霈民、管铭生亦为近现代广东名医。
  
  李干才,字子桢,佛山人,少有膂力,善好技击,为人豪爽,尚义轻利,金山寺僧智明和尚嘉其诚朴侠义,故收之为徒弟,以跌打医术授之,学有真传,医名大噪。李干才于佛山平政桥沙涌坊开设跌打医馆,原是城西石门苦力出身,故在佛镇交运工人中甚有基础,四乡凡到佛山求治跌打刀伤者,均用车轿送至李干才医馆门下,李亦有求必应,贫苦者赠医施药,富室人家亦不索酬金,任凭封给,故光绪《佛山忠义乡志》云李干才“积业数十年曾无积累”。李干才卒年八十,医术传授儿子李广海等,李广海又被后人赞誉为“佛山杏林”。
  
  岭南骨伤科名医有着许多独特手法。这些手法,多无医学文献记载,而主要流存在他们徒弟手里,所谓“只有法传,而无书传”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情况。故此历代岭南骨伤科文献不多,现存者尤少;广东的骨伤科名医,大都没有着作存世,而其盛名于时,全凭他们的临床实干功夫,从而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赞誉,口碑载道于今。

转自:http://www.lnmz.cn/html/74/n-2474.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18: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医史篇之二十一:《岭南妇科发展迅速》

岭南医史篇之二十一:《岭南妇科发展迅速》
李姝淳 刘小斌 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
  中医妇科学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专职的妇科医生,扁鹊就在邯郸做过“带下医”,这带下医就是妇科医生。
  岭南明代以前的妇科学文献虽然很少,但岭南人民代代生存,人口繁衍昌盛至今,妇儿科医生所做贡献很大。明代以后,岭南也出现一批妇科学文献著述,在许多综合性医书里,妇科内容均占一定篇幅,如何梦瑶《医方全书》内,就有《妇科良方》一册;而专门的妇科学文献著作,近代各地方志记载亦颇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代岭南妇科专著约有十册左右。在现存的清代岭南妇科学著作中,以南海何守愚《广嗣金丹》影响较大;而岭南著名妇科学医家,近代有鹤山吕楚白、南海谢泽霖,现代有南海罗元恺、澄海蔡仰高等。
  何守愚,字芥园,南海人,生平喜欢岐黄之术,兼以研究方术,搜集秘录多年,于清代光绪十二年(1886年)辑著《广嗣金丹》二卷。其例言说:“是书专言广嗣之法,类分四门,曰种子、曰安胎,曰保产、曰福幼。各门中皆采昔贤格论及前人妙法,经验良方分类纂入,俾阅者一目了然,易于知所适从。”由于一个出色的妇科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儿科知识,尤其是新生儿急救知识,因此该书中有福幼一篇,因此《广嗣金丹》是一部以妇科为主的妇儿科学专门著作,各编内容,以汇辑前人文献为主,略加评述,起画龙点晴之作用。其汇辑文献,取材广博而又不失其精要,体现了何氏妇科学的理论水平及临床治疗经验。《广嗣金丹》“板存佛镇金谷楼书坊,印以数千计,盛传两粤”,可见其影响流传之广大。
  罗元恺,字世弘,出身于书香之家。其父罗棣华是晚清儒生,精通医学。他幼承庭训,童年曾就读于私塾,诵四书五经及古文诗赋,并得其父之指导及熏陶,对中医学亦有所接触。1930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就读,在中医学校的5年里,罗元恺勤奋学习,诵读了《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经典著作,对中医学有了深入的理解。经5年的研修与临床实习,1935年罗元恺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并留任该校附属的广东中医院任住院医师。他长时间地在临床中锻炼摸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日后的中医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建国后,罗元恺积极从事中医教学工作,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广东中医院院长、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广州中医学院妇儿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国家首批妇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
  罗元恺学术造诣很深,他认为研究中医学理论,应着重阴阳,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尤其推崇张景岳学说,对妇科疾病治疗从“肾”着手,在不孕症、先兆流产、功血、痛经等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罗元恺论著颇丰,科研成果丰硕,著作有《罗元恺医著选》、《注释妇人规》、《常见妇科病的中医疗法》、《活血化瘀法对妇科疾病的运用》等,主编教材工具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分册》,研制成功的中成药有“滋肾育胎丸”、“田七痛经散”。
  岭南妇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名家名著较多,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为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妇女医疗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自:http://www.lnmz.cn/html/72/n-247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6 14: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