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529778693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0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郝万山老师说粳米是旱稻子,没有利水的功能。水稻才有利水的功能。 我弄错了。
发表于 2015/1/26 21: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每天都是看这个帖子了。真心非常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0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辛苦了,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简句: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寸口脉浮大,浮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微拘急,重与芍甘乃胫伸。承气微溏止谵语,故知病可愈。
(1)、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这个 30 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这是一段,这是故意设一个问答,他解释前边这个问题,这个阳旦啊,桂枝汤的别名叫阳旦汤。他是根据那个证候像阳旦,像桂枝汤,那么按法治之呢不但不好,而且增剧,变成“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两胫拘急他根本就有的了,脚挛急呀,而人也说胡话。这个呀,我们上边他是搁个,若胃气不和谵语,他是搁后头了,这个可见,开始就是经过服过桂枝汤之后,这个谵语就发生了。这一段是这个样。那么当时呀,就是这个先生这么说的,说到夜半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那么后的结果呢,同这个先生说的话是一样的,你怎么知道的呢?他底下就是解答了。“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像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它这个病开始呀它就是个虚证,他说寸口脉浮而大,我们这个前一段只说浮了,这个浮大其外(后学按:胡老脉学一),而内里头它是没有的啊。作为浮,他是有外感了,他说浮为风,大为虚。这个大脉呀,如果这个脉大,按着里头滑,那是实热了,是啊,脉大。它这个里头当然不是了,不禁按,所以说大为虚。那么呢有了外感了,他当然身微热。那么由于虚呢,指什么虚呀,就是津液虚嘛,两胫发挛。这个病形啊由于这个脉浮、汗出,像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那么就是由于他这个汗特别多呀,头前不有一个吗,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有那么一节,他就也因为那一节,他说桂枝汤他这个津液太虚呀,唉,用桂枝加附子,就是用桂枝加附子汤。那么又把这桂呀也增加了,好解其表,他这都是错的,附子温经,亡阳故也。这个桂枝配合附子,这个附子本来它是一个温经药了,那么再增桂,那更令汗出了,那更使之亡阳了,亡阳就亡津液了,所以他才变成“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后学按:如此看来,陈修园、赵桐谓此为“当属热无疑矣。此素阴虚阳亢复感伤寒者也”。不无道理)
阳明内结就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内里结实了,就实在的实啊,所以他谵语烦乱。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使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在这里头它是简说的,没说呕吐啊。那么虽然他说是个阳明内结,谵语烦乱,他主要由于虚啊,这个虚,津液特别虚,使的胃不和,那么这个时候还是救津液要紧的,讲阳明篇就有了。我方才所说这个,就是这个脾约了,他古人说脾约什么意思啊?古人他是这么看的,脾为胃行津液,说胃呀光消化了,这个津液往外送啊它没这个本事,它得脾(帮助)。那么如果胃里头啊,没有津液可输送了,所以这个脾呀受了制约了,古人这么看的,这个看法当然是不一定对了,现在我们也不必这么理解,它就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而胃里干,这个你不要先治胃,你还是要想法子调胃而滋津液,所以他用甘草干姜汤,这个谵语都得管。那么吃了这个药之后呢,夜半阳气还了,这个两足应该温了,这个“夜半阳气还”这句话呀也要不得,这古人的看法这都是,古人认为呀,一过了这个。。。。。。。。。。(音频丢失)。不到夜半,你白天吃了这个药也一样好病,两足当热。那么但是这个津液还没完全恢复啊,只是把这个四肢厥冷治了。“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吃完芍药甘草汤之后,“尔乃”就是不久,这个脚就好了。那么这时候这个谵语烦乱不止啊,这时候你再稍用调胃承气汤,以承气汤微溏,这与头前那个“少与”一样的意思,微微地呢大便稍稀一点,你别让他大泻下,则止其谵语,那谵语就好了。他说由于上边的这个我的看法都正确,所以这个病它是可以好的。这一段它说明呢,比上一段说明得好(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此一条,体现最恰也——渊雷、山田等于此条多贬,唯胡老一褒,殊异从人也),同时在这里我们也看出来,小便数,桂枝汤吃不得,桂枝加附子(汤)也吃不得(后学按:金鉴云此条应为桂枝加附子汤证),所以凡是小便数,决不可发汗。这个在临床上啊也常遭遇的事情,所以这个问病啊非详细不可,你说人闹感冒,他是憋不住尿,那么频数地很,你就这个我们常遇到,他也有感冒也有泌尿系感染这类的病,拿现在病名说,小便非常频数,你先不要治感冒,你先治小便频数就好了(按:小便频数相对之表证有优先处理权?,不论理是否通,胡老临床大家,依照行之便是)。你先给他吃猪苓汤,你就先别管他那感冒。你先要是发汗啊,那非越来越坏。他这个丧失津液,你再发汗就是一个大忌。
至于它这两段,也都针对桂枝汤讲的,所以我们这个辨证啊,不能片面看问题。这个桂枝汤,它是治发热汗出的,但是还有旁的证候,你都得全面看问题,你不能一遇到这个发热汗出你就用桂枝汤,这也是往往治成错误的。所以他有个小便数,造成这个自汗出,虽然脉浮,你也不能用桂枝汤,尤其他要是有了这个明显地这个津液竭于里的一种反应,那你更不能用了(后学按:前“桂枝汤”条胡老谓生津液,此前后不一)。你像这个脚挛急呀,心烦啊,这里它已经由于津液的枯燥,他胃不和都已经有了嘛,你还给人家攻表那还行了?所以这个时候这个病啊搁在我们现在看,你比如咱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个病,那么脚挛急先就应该使芍药甘草汤。要是不好呢?不好这个病啊,有用这个,你像咱们后头就要讲了,像用这个你看桂枝汤加芍药加人参,有用这个机会,他要有表证仍不解,那个它是治里虚的。也有用白虎加人参(汤)的,病人如果他要渴呢?他里头热相当盛了,你白虎加人参(汤),这个石膏啊也治小便数啊,也治自汗出。所以张仲景他为什么在头前他不给你明说呢?他不注重这个。那么我们关于这些的方剂的治疗在后头都有的,所以在这一节呀后世的医家也都说应该用什么,大家直打架。他这个有很多,它就是在一个可戒之点就是不能够发汗,它主要的这个,讲这节的这个用意,不是说这个证候应该用什么药,还没讲到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就这一段的前后看,当然是以吃芍药甘草汤为最好了。(后学按:书读至此,收集症状全面固然重要,然症状之取舍尤为治则确定之关键)芍药甘草汤也能治小便数,也能够所谓育阴生津啊这个,他有甘草这个药嘛。那么,这个是比较正确的。但是张仲景这个书不注重这一点,他注重后头。他这一点提出来的最好,你像甘草干姜汤。
那么这里这个津液虚,是由于胃的关系。这个时候你不理胃呀,你光滋阴,越滋阴这个胃越坏。咱们滋阴都用生地、麦冬这类药了,你越滋阴,尤其生地,它碍胃的。(后学按:伤寒派与时方派之用药各有特点,就本人言,现多倾向于经方派)胃越不好,津液不会生的,哪来呢?他明明是由于胃虚,尤其治误了马上就吐(后学按:父亲之胆囊切除后用茵陈五苓散治之,明显是错误),那你再使生地,他不更吐了,所以这个治病啊,不是只凭脑子想,你最终还要从现实证候上看问题,所以中医这个辨证啊是很有道理的。你不能片面看问题,更不能主观。那么这一段他讲得较比好,明明是津液大虚,他用甘草干姜汤,这在后世上数不尽的,尤其《医宗金鉴》上也说,他说这个津液虚,还用辛甘药。其实这个辛甘药用得是对的,你得看什么时候,你比如咱们常说甘温除大热。甘温除大热不是说遇到大热就用甘温,这是错的,可是有一种需要甘温来解大热的,你非用甘温不可。你比如桂枝汤就是呀,咱们这个桂枝汤讲不少了,后头还有。是桂枝汤没有不发热的,可它有一个条件,这个脉必须弱,人必须有津液丧失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你用它,那是百试百验。随便一个大热,你像白虎汤证也是,你像大青龙汤证也是,那个他脉浮紧而无汗,你吃上桂枝汤就坏了。所以“以甘温除大热”这句话就是有毛病,它得遇到它这个适应证,是应该以甘温除热的这种大热,你用它就是对了,否则就是害人。你比如说甘草干姜汤,它能够治这个津液虚衰的这种厥逆,你可不能遇到厥逆就用甘草干姜汤,那也是不行的。他又呕吐,这明明是胃的关系嘛。烦躁,他一现就现这个急迫的情况,你用甘草干姜汤就对了,而且这个原病小便数始终存在,你可知道,他又小便数,你用它不是蛮好嘛。所以中医这个辨证啊,尤其这个书,那严得很,不像咱们随便,(大)原则上地看个问题,就来自己想方子用药是不行的。咱们今天就讲到这了。
(2)、伤寒论现代解读;【词解】
词解
阳旦:桂枝汤的别名。
胫:小腿,从膝盖到脚跟的一段。
语释与解读
请问:病征象太阳病中风,按照常规方法服用桂枝汤后,病情反而加剧,出现了四肢发凉、咽腔干燥、两腿肌肉紧张,伸屈不自如,严重者出现谵语。老师说:我认为半夜以后手足应当变温暖,两只脚就能伸开了。事实果然如此,老师为什么能预先知道呢?老师回答说:病人寸口脉象浮而且大,脉象浮是太阳病中风的指征,脉象大是身体虚的指征。看起来这种病人像是太阳病中风,好象是桂枝汤的适应症,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脉浮大、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些表现都是阳虚的指征,本应当用桂枝汤加附子,因为附子具有救治阳虚亡阳的作用,反而用桂枝汤并增加桂枝的用量,增加发汗的力量,因而出现了四肢逆冷、咽喉干燥、烦躁不安等更严重的阳虚表现。发汗过度就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状态,中医称为阳虚阴伤,临床表现为:四肢发凉、咽腔干燥、烦躁、大便干燥、谵语烦乱等,这时首先用甘草干姜汤,调整胃肠道的吸收功能,纠正低血容量状态,半夜以后阳气来复时,两足自会转热;如果两腿肌肉紧张或者腓肠肌痉挛,这是低血钠引起的,再与芍药甘草汤治疗,两腿就能运动自如了;如果大便秘结、谵语者,用调胃承气汤软化秘结的大便,排除稀便之后,谵语自止,故知疾病可愈。
(3)、李心机《伤寒论今释》:【启示与范例】
(一)芦某,女,4岁,1981年6月5日诊。患儿自1980年10月以来,每于入睡 前,两脚拘急,痛不可忍,疼时哭闹不安,面黄汗出,持续10~20分钟许,须经家长用力握其两足,疼痛方缓,几乎每至暮夜俱作。近两用来挛痛加剧,疼痛时间延长至1~2小时,同时两手亦现拘急。曾经多方求治,诊断不明。检查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某医院疑为“神经性血管痉挛”,予烟酸、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疼痛不减。视其面色黄白无华,形体瘦弱。素来性情急躁,且常有腹痛喜揉,大便偏干,小溲稍黄,脉象滑数,舌质稍红,苔白微腻。此乃肝阴不足,筋脉失养。余按张仲景以芍药甘草汤治疗伤寒误汗脚挛急之意,试拟:大白芍30克、甘草15克。经服上方5剂后,疼痛减半,其母大喜,未料仅此两味,竟有此功效。后又续服3剂,疼痛消失。1年后随访,此病未复发。(杨梦兰医案)
(二)康某,男45岁。1980年10月25日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右臂憋 胀,右手拇指、食指麻木数日。近两天夜间,下肢亦憋胀,且阵阵小腿挛急,疼痛难忍,不能行动,前天夜间发作三次,昨夜发作六次,彻夜难眠,脉弦细,舌质偏红、舌 黄腻,舌体胖有齿痕。《伤寒论》说“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遂处方:白芍31g生甘草31g。服药1剂,当夜即脚挛急未作,上下肢憋胀亦减,惟手指麻木如故。观察数日,未复发。(吕志杰医案)
(三)曾某,25岁,工人。1992年4月就诊。诉患重感冒愈后,几次房事罢,阴茎抽痛不止,服用止痛药虽可暂缓,但不能根除。症见神疲乏力,口干欲饮,视物昏花,四肢痠软麻木,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小数。拟养血柔筋、缓急止痛。芍药甘草汤原方:白芍90g炙甘草10g。投药3剂痛缓,继进6剂,告愈。(余军等医案)
发表于 2015/2/23 16: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发表于 2015/2/23 1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新年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13: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mcc302 发表于 2015/2/23 16:34
楼主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同乐!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13: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同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6 1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