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七天读懂《伤寒论》---第四天

已有 617 次阅读2014/4/2 18:54 |系统分类:学习实践

归宗

前面已经说过,《伤寒论》是用,《内经》是体。那么《伤寒论》究竟应该怎么读,才能得到这个“体”呢?我们先来看看刘力红博士在《思考中医》里的说法。

刘博士认为,讨论《伤寒杂病论》的具体问题,应该首先弄清楚这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可以通过论题,通过书名来解决。

刘博士认为凡是具有发热特征的疾病都属于伤寒的范畴,不发热的疾病统属杂病。寒为冬之气,冬主藏,所以伤寒就是伤藏。

做为畅销书作者,中医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刘博士的观点应该说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并且也是引经据典来的。那么真相是否就是这样了呢?

我们也从书名开始吧。还是先来看看仲圣在序言里是怎么指引的。“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这就有意思了,“撰用《素问》、《九卷》”,为什么不干脆直接说撰用《黄帝内经》呢?

《九卷》又称《针经》,就是现在的《灵枢》。《灵枢》第六十六篇篇名叫做“百病始生”。“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既然是百病始生,那么伤寒和杂病是否包括其中呢?好像还不大好确定,是吧。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这句话哪里来的呢,同样是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同样还是提到了这个燥温寒暑风雨。

岐伯还告诉黄帝,“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那么这个燥温寒暑风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里,皇帝说过,“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鬼臾区说的应该就比黄帝更明白些: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呵呵,闹了半天,原来这个燥温寒暑风雨就是天之阴阳,就是六气啊!

岐伯还说过,“喜怒不节则伤脏”。这个喜怒又是什么东东呢?关于这个黄帝是明确过的。“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原来这个喜怒啊,是讲人的五志。

这里还剩下一个问题,“清湿则伤下。”既然百病始生,皆起于这些因素,那么这个清湿又是讲哪方面的呢?

前面说过,《内经》啊,是以易经为理论和哲学基础,用文字有针对性的来诠释那些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内涵的。况且,“《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天之六气,人之七情五志,还差一个什么呢?经曰:“在天为气,在地成形。”这个清湿,讲的是否就是地之五行呢?大家可以考虑一下。

这样一来不得了啊,难怪敢于叫做“百病始生”。 一句“风雨寒暑,清湿喜怒”竟然天地人的因素皆尽包含其中了!

在这里,我们姑且也套用一下刘博士的套路:凡是天之六气致病的,起于寒暑燥湿风火的,就是伤寒;余下的地、人因素的就是杂病,这样可以吗?

貌似可以。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在《素问》里,不止一处在强调,“夫风者,百病之长也”。长沙公凭什么以伤寒来命名呢?为什么不是伤风杂病论呢?

大家可以看一下,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里,岐伯在论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的时候,是怎么个情况。首先是太阳之政,接下来依次是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什么是这么个次序呢,经曰:天气右行,地气左行。是天地运行方向截然相反的结果。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则天道可见”。天道是什么呢,是以太阳司天为首的。太阳又是什么呢?“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寒气又是什么呢?“所谓本也”!

现在明白了吧,能够代表天之六气的,恰恰也只能是这个寒气最合适。其余清湿喜怒,包括地人因素的,能够找出象寒气这样有足够代表性的吗?真没有,那怎么办,用杂病概括可以吗?

《伤寒论》首篇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在太阳病篇的末尾,有这样一条条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按照传统说法,我们说书名的那个伤寒,就是天之阴阳致病的代表称谓,也就是医家所说的“广义伤寒”,这里这个伤寒大概就是所谓的“狭义伤寒”了。弄明白了广义伤寒,这里这个狭义伤寒又是指什么呢?

按照六经辩证的说法,太阳病就是太阳经之病。但那怎么又会“脉结代,心动悸”呢?按照刘博士的说法,有发热症状的就是伤寒,但这里医圣并没有说有发热症状啊,怎么就归在了伤寒了呢?那么这里这个伤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讨论六经辩证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心肺是属于太阳的。心在五行属火,这个寒呢?太阳寒水。伤寒是什么呢,水克火啊!为什么脉结代啊,心主血脉。心是什么?“心者,君主之官也”。“心者,生之本也”。

现在明白为什么“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了吧。不是膀胱经,也没有发热。明白了这个伤寒的真谛,即如你是新手,遇到这样的症状,你还会有何疑虑呢?所以,理论的东西你搞不明白,根本就不知道伤寒为何,只知道在那里咬着膀胱经不放,光在那里“有是症,用是药”,即便治好几个病人,那也只是侥幸而已。所以,伤寒的真实涵义你搞不明白,却在那里口若悬河的跟人大讲条文,我真的就不明白,除了医圣的“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还有谁能讲出神马新意来。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