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woniko

中医扶阳派——拯救中医的希望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7 1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钦安先生的《医理真传》要和黄坤载的书合在一起开。。
发表于 2011/1/19 23: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剑本无过错,有人用它杀人,结果被诅咒的是宝剑,可惜!
发表于 2011/1/20 09: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扶阳,只是中医的一斑而已。

其它的,还复杂得多呢!
发表于 2011/1/20 15: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扶阳派祖师爷郑钦安先生都说要“握定阴阳盈缩治之”,如今的火神们动则上百克附子。岂不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人体的阴阳应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要“秘”呀,大剂量辛甘发散能秘吗?看看他们治疗时的“排病反应”就知道了!以前我也看郑先生的书,书中关于老年皮肤瘙痒病用当归补血汤合黑姜甘草汤加五味子,效果却并不好。真正的王道是既重视扶阳又重视存津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之谓也!
发表于 2011/1/21 07: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励杏老人 的帖子

是啊,津液流通是王道,水火,一阴一阳,火应当辅助水的流通才是正道。
发表于 2011/1/25 18: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扶阳”热潮冷思考——《温法纵横》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周艳杰



截止到2010年,中医药学界的“扶阳论坛”已举办了三届;善于使用扶阳法的几位当代名中医,无不蜚声杏林;与扶阳或姜附有关的专著,更是洛阳纸贵。诚然,今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冰箱、空调的普及,某些善用姜附者的疗效等,的确是不少中医热衷于扶阳的原因。然而,在各有所长的中医治法中,难道只有以姜附为代表的扶阳法能起沉疴,治大病?期间,间或有几位头脑冷静的中医,表达些
比较客观的言论,也便很快淹没在“扶阳”大潮中。

      权然后知轻重,学而后知不足。与其在独尊扶阳是否妥当的学术困境中徘徊,不如安静下来,真正温习或学习一下相关古今名家的医论医案。《温法纵横》的作者李寅先生,乃基层医院中医科的一位年轻中医。他针对当今的“扶阳”热潮,进行了冷静、系统的思考,书成之际,将其命名为“温法纵横”。“温法”,提示作品的主体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的温法,既非单纯的扶阳,又与扶阳密切相关;纵,言书中观点由古及今;横,寓不同地域医家经验与因地制宜之意。
学术争鸣,贵在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疗效和疾病变化印证或修正自己的观点。现就书中几处略加介绍,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

    关于扶阳的尺度。作者以中华古老传说——后羿射日为例。“上古之时,天上本来有十个太阳,烈日炎炎,寸草不生,后来被后羿射落了九个,只剩下一个,使天地间温度降低了很多,万物才能生长,人类才能生存。阳气固然重要,但万事都要有度,过犹不及,阳多了也不行啊。”
关于午后发热。传统认为,午后属阴,发热多属阴虚。清末郑钦安先生主张,午后阳气渐虚,加之人患阳虚,天人相加,阴气大盛,阴盛格阳于外,故可引起发热。基于此,作者提出,“不论是传统观点还是钦安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是不完备的。也就是说,午后发热既可是阴虚,也可是阳虚。单纯从发热时间上判定阴阳是不可取的。”

    或许有读者说,大概又是一本以理论探讨为主的“口水战”之作吧。其实不然,作者毕竟来自基层,在援引古今名家的医论医案之余,还真实记录了自己的病案、体悟和经验方药。
如运用全真一气汤的运动神经元案,“我当时颇费思量:如此重症,如果接手是否会有效?若无效,是否会遭到埋怨,影响声誉?但当我看到患者充满期待的眼神,听到患者父亲殷殷的恳求时,毅然决定为其治疗,并与患者家属达成共识:①我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一切药物。②患者最少每5天来诊一次,以观脉证。③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寒凉油腻之品,坚持锻炼。”而当患者连续服药半年左右,初见成效时,作者感慨道:“权威西医医院已经宣告没有治疗方法,我用中医中药意外地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患者感激自不待言,于我自己则是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医者的快乐亦由此而生。”于此,相信大多医者都能引发内心的共鸣。

    又如温潜法的一则案例中,作者用乌头赤石脂丸、理中丸、大黄附子汤、痛泻药方、朱良春先生的仙桔汤及自拟四维汤(附子、大黄、熟地、人参)获效,如此“杂凑而成,堪称裘沛然先生所说的‘混沌汤’……当时因方药庞杂,恐于名家见笑,故藏拙多年”。待到读书多了,见识广了,才知道这类处方自有它特殊的取效机理。这里作者还指出,“擅用大方而深明其理者是医中上工,因经济利益而滥用大处方者属医中之贪,因认证不清而杂凑大方者则是医中庸手。”观其言论,无不发自肺腑,情真意切。
      再如便秘一症,在介绍董松泉先生的化液汤后,作者形象地比喻说:“譬如冲马桶,若水流缓慢,则水势虽大而不易冲刷干净;若水流强劲,则能一股而下。水流强劲与否在于水压之大小,而桂枝,即增补水药之动力也。”将通便比作冲马桶,将药力比拟水压,其道理通俗易懂,令人在捧腹一笑中,明白遣方用药的大道理,足矣反映作者于中医用思之精,用情之切。

      闻弦歌而知雅意。通过对温补派医家薛立斋、张景岳相关论述的回顾,对郑钦安、祝味菊等火神派代表人物医论医案的分析,对章次公、蒲辅周、岳美中、朱良春等中医大家使用温法经验的总结,及其他著名中医相关实践的引证,结合作者自身的临证治验,有关温法乃至姜附的使用方法,或能跃然纸上,从而有助于临床应用,使我辈心中了了,笔下有神。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13395-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2 0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