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高溥徽

一个母亲的呼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6 23: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所属专业领域和学校介绍
    我校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1980~1982年起,学科点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中医各家学说专业招收博士生(二级学科博士点),1995年建成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一级学科博士点), 2005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学科点共培养博士50名,博士后6名,硕士生近百名。
    本学科点科研基地质量规模具有较大优势: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古医籍善本、孤本、刻本、抄本数量在全国中医院校图书馆中均名列第一,为本学科深入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隶属我校)为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文化建设基地、全国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规模和藏品量在全国同类博物馆中位居第一。本学科点在多个学术领域中居全国领先地位。由裘沛然教授主编、严世芸教授副主编的《中国医籍大辞典》。严世芸教授任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主编,吴鸿洲教授任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副主编。张玉萍教授任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副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2005年6月成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以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中医药博物馆、校图书馆为依托,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近年的努力,本学科点基本形成了一支由30-40人组成,硕士、博士学位比例达到65%,其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30%的高层次学科队伍。并建立起以校级终身教授、院级学术顾问为主的、由4-5位德高望重老专家组成的学术顾问小组。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本科部分)候选人推荐表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学校: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院(系):基础医学院            
姓    名严世芸出生年月1940.5性 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    族
最后学历(学位)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授予时间1964年
参加工作时间1964年高校教龄44年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固定电话51323000移动电话13901829644
传    真51323001电子信箱Yansy514@126.com
联系地址、邮编上海中医药大学蔡伦路1200号,201023
何时何地受何奖励    1、1984年“心肌梗死的中医治疗”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等奖(1)。    2、1986年“张伯臾教授治疗冠心病的智能程序”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等奖(1)。    3、1986年 “教师实绩水平考核标准”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    4、1990年 “中医人才优化培养的尝试”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    5、1993年“中医基础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优化”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    6、1995年“宋代医家学术思想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    7、2001年 “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获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科研项目、论文二等奖(1)。    8.2003年《中国医籍大辞典》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    9.2004年《中国医籍通考》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学术著作三等奖(1)。    10.2005年《中医学术发展史》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著作)三等奖(1)。    11.2005年《中国医籍大辞典》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    12.2005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    13.2005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1)。    14.2006年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获卫生部优秀教材三等奖(1)。
学生评价情况    学生对于把PBL教学运用到课堂中,以及“早临床、多临床”, 建立本科生临床导师制度,以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对中医临床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进行强化,并参与导师的临床活动,完成临床心得的整理等教学措施反响热烈。实行导师制后,师生互动的优势得到发挥,学生中医技能和思维训练针对性也有所加强。学生能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的研究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紧密联系,且实验全部按照科研课题要求进行立项、开题和结题答辩,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就介入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拥护。    学生反映,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改革,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学、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早期接触临床,也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同时对中医科研也有所了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临床和科研中相互间的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树立起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早期的临床意识和独立钻研精神和研究能力,对将来的工作、学些是很有帮助,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有86.67%的学生认为教学模式改革对其动手能力培养和增强团队精神有帮助,8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有73.33%的学生认为对其协调和交流能力培养有积极意义。同时有80%以上的学生已经找到了引以为道德榜样的好教师,七年制学生对导师的满意率近100%。除规定的教学任务外,每年利用课余跟师实践的七年制学生比例达50%-60%。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和担任的行政职务
1958-1964年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学习
1964-1972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教师
1972-1978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医师,教师
1978-198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师,教研室主任
1984-1985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
1985-1998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1998-2005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发表于 2011/1/6 23: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候选人教学工作情况
1. 主讲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本人讲授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总人数
《中医各家学说》
1978年起
54-72
研究生/中医专业本科七年制,五年制
50-100/年
《中医学术史》
1992年起
54
研究生
20-40/年
《中医学术发展史》
2004年起
36
中医专业本科七年制、五年制,研究生
100-150/次
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中医历代各家学说
裘沛然、严世芸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4.11
中医学术史
严世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89.5
中医各家学说(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严世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
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
严世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12
中医各家学说(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严世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7
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严世芸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心血管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以及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研究工作;从事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和“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1、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带头人,从1980年起就着手进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经典课程)、中医各家学说的改革,提出了围绕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和全面素质培养、建立开放性课程体系和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从1984年起改变“一本书论学、一本书开课”的模式,以中医基础学科及课程分化为先导,以建立完整的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体系为目标,探索新型学科和课程体系。1987年第一套中医基础分化教材问世,并拉开了中医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序幕。经过不断深化,结合遵循医学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将原先单一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了分化、重组,形成了以中医学导论、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诊法学、中医辨证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预防和治疗学总论等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系列课程,为学生建立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打下基础。
中医基础及经典课程改革学时及定位
改革前课程(学时)
改革后课程(学时)
中医基础理论(112)
中医诊断学(98)
中医学导论(14)(中医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中医藏象学(49)(中医特色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理论)
中医病因病机学(49)                             
中医诊断学(49)
中医辨证学(49)
中药学(91)
方剂学(70)
中国医学史(36)
中医预防治疗学(49)(限选)
中医文献学(56)(限选)
中医学术史(28)(限选)
内经(98)
伤寒论(98)
金匮要略(98)
温病学(98)
中医各家学说(98)
前期(必修)
中期(限选模块)
后期临床(必修)
中医经典导读课程(56)
内经选读(56)
伤寒论选读(56)
金匮要略选读(56)
温病学选读(56)
中医各家选读(56)
内经理论临床运用(42)
伤寒论研究进展(42)
金匮要略(二)(42)
温病研究进展(42)
中医医家学说和学术思想史(42)
中医经典临床运用系列讲座(98)
    2、为了突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严教授提出按照学生中医思维形成的规律,结合知识掌握进程,将中医经典课程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进行了重组,拓展适合不同教学层次和进程的要求、形式多样的课程群,使之贯穿于基础和临床教学各阶段,开创国内中医基础及经典课程改革之先。所开设相关的新兴课程中尤其突出中医学生对中医学方法论的掌握。为了体现中医学术史、各家学说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主编了《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因为他认为单纯的各家学说不能全面掌握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和脉络,只有把各家学说与学术史相结合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而各家学说是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发展和总结的,必须应用到临床中去,所以在该书中又增加了临床实践的内容,使学生能把各家理论知识和临床结合起来,同时掌握临床思维与方法论。
    3、为了完善本科学生中医基本知识构成体系建设,严教授设计了中医学专业中医文化课程总体思路,带领团队开设系列中医文化及人文类拓展课程群,围绕核心知识与拓展知识的有机结合,对于传统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进行重新筛选。学校也据此对传统课程教学重点和时数作了调整,从2006起,在必修课中强化了人文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力度,目前基本建立了社会类学、管理类学、法学类、艺术类、语言信息类、交叉学科类、专业类等七大选修课程。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 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外, 重要的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科学态度、敬业精神等等方面影响、教育学生。
    4、根据中医学注重临床体验的特点,同时为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及强调中医实践性的特点,倡导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的有机衔接和融通,提出了采用“早期导入临床,后期回归基础”的整合方式,以及“三学期”制教学改革设想,并在学校支持下在国内医科院校中率先实行“三学期制”改革,在中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予以全面推广。“三学期制”改革以中医基本思维培养为主体,融合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基本意识,一年级学生即安排小学期临床集中实习。通过阶段式、递进式的反复临床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与医师、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联系。在临床实习阶段开展中医基础和经典理论的临床运用类讲座课程,以加强学生对中医经典的理解、掌握,体验经典著作中灵活的医学诊疗思想。
    5、为了保持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将中医师承教育优势与现代大学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中医继承能力,在严教授的主持下,利用“严世芸名中医工作室”,率先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导师制度。结合名老中医工作室跟师活动,要求学生开展名老中医医案整理工作,藉以训练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中医辨证规律的习惯,学会对传统中医经验的整理和传承能力。学校据此经验,将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医学专业中全面实施。通过为每位学生配备1-2名临床导师,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对中医临床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进行强化,并参与导师的临床活动,完成临床心得的整理。实行导师制后,师生互动的优势得到发挥,学生中医技能和思维训练针对性也有所加强。。


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
    为提高《中医各家学说》课堂教学质量,严教授带领教研室团队首先在以讲解学术史和名家经验为主的《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建设中引入多媒体手段,通过声像教学课件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运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气氛;第三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便于学生自学和提高;第四在具体教学内容上通过相关学术内容的前后贯通以及与现代临床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中医理论及临床的认识能够更深入一步。同时,为促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该类课程还建立了立体化教学体系,通过虚拟校园提供的教学网站,将现代网络教学手段运用于传统中医经典课程中,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为体现中医学强化悟性培养的教学要求,以及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着重将单纯灌输式教育向研究、讨论式教学转变,严教授率先提倡将PBL教学带入中医基础、中医经典教学中。在他的引导推动下,中医学术发展史等相关课程也相继开展了PBL教学法改革;同时还探索讨论式教学的新手段,在课程中应用导读式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献和古汉语应用能力。引入PBL教学法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大大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这些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实际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信息掌握和管理能力。
    严教授重视课堂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在中医基础理论和各家学说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性教学环节,把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到临床,由教师带教中医、中基专业的本科生到附属医院去临床实践,在门诊和病房里选择病人,运用古文献及四大经典中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给学生讲解,使古典理论变得更加鲜活。


5. 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时间
《中医学术史》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89.5
《宋代医家学术思想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3.8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
中医教育  1996.3
1996.3
高等中医药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3
1999.3
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医教育 2002.3
2002.3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
中医药教育创新与现代化
医学教育2003.6
2003.6
中医药教育创新与现代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3.7
2003.7
《中医学术发展史》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4.9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12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一)(二)
天津中医药2006,3,4期
2006,3,4期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6

6. 教学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限填省部级以上及相当的奖励,并附奖励证书复印件,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
[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励和排名]
    1、1986年 “教师实绩水平考核标准”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
    2、1990年 “中医人才优化培养的尝试”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
    3、1993年“中医基础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优化”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第一)
    4、2001年 “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获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科研项目、论文二等奖(第一)
    5、2005年《中国医籍大辞典》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
    6、2005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
    7、2006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第一)。
    8、2006年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获卫生部优秀教材三等奖。(第一 )

[推广应用情况]
    1、以中医系列课程体系建立和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的改革项目,得到了国内中医药院校的广泛认可。以严教授为主主持的中医学专业系列教学改革被列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核心建设内容,“中医药院校个性化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区”被列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2、中医PBL教学列为卫生部及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并于2007年12月成功举办第一期中医PBL教师培训,来自全国近30个中、西医院校或医院的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针灸推拿专业中引入严教授改革成果,建立了“经典——临床——实验”三位一体的探索性教学模式。
    3、主编的《中国医籍通考》是第一部比较全面的医籍目录通考的专著,全书共收医籍8194种,500余万言,是目前收录古医籍最多的权威性著作。
    4、《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医学术发展史》是学习、研究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
    5、“十五”和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已在全国大部分中医院校中应用。
    6、“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已在全国大部分中医院校中应用,并获得好评。
    7、与国外学校合作:
    严世芸教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并获得英国伦敦都市大学荣誉博士称号。
    中医基础及经典课程改革系列课程得到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认同并被其全部引用于本科学位课程教学中,成为国内唯一与境外综合性大学开展全课程引进合作的中医院校。

7.候选人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严教授提出应不断变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及跨国工作能力。为此,中医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处理以下一些关系:在对待基础和专业关系上,更加重视基础。因为基础理论应用面广,也较稳定,抓住这一点,可收到以稳应变,以简御繁的效果;在对待知识和能力上,主张变“信息传授教育”为“方法论教育”;在对待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上,更加重视未来。此外,还提出了“博才取胜”、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途径、加强外语及国际化教育等观点。认为要摈弃把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摈弃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强调分析、启发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摈弃灌输式教育方式,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提出设立医学人文学科设想。中医学在其形成、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同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阴阳、五行、易学、道学、儒学、天时、地理等传统文化知识纵横交织,构成了中医学庞大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中医学与人文学科密不可分,人文底蕴的培养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重要目标与任务。而“医史文献”这个名称难以涵盖以上这些内容,故建议在中医学一级学科下,设立中医医学人文学科,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实验中医学等二级学科并列。而中医医史文献学则统括于中医医学人文学科。这样便能够将共同具有社会人文性质的并且相互关联的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学、中医哲学、中医方法学、甚至医学心理学等三级学科比较自然地合理地糅合在一起。并提出在医古文系列课程中,开设《古文观止》的课程,以增强学生阅读古文献的能力。他认为,设立这样一个中医学的人文学科,比较符合中医学的历史与特性,比较符合学科命名的科学规范,同时也有利于这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8. 候选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
    作为博士生导师、名师工作室和名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指导硕士生8名、指导博士生17名、博士后4名、本科生实习指导多名、西学中高级班1名、中医师承班学生3名、培养名师工作室继承人3名,严格要求学生。同时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和在职博士生申报和承担各级科研项目,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科研探索和创新中提高学术素养。使科学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以及科研促进教学。
    在培养的学生中,其中一名博士现已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市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副主编,香港《现代中医药杂志》国内采编部主任。先后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等各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7篇。先后赴意大利东方教育中心、美国NIH和香港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分别在会议上做主题报告。参与编写研究生教材《中医药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担任“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实用中医信息学》副主编,参与编写“十一?五”双语规划教材《医学基础知识导读》。指导培养硕士生7名。
    一名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目前为同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理事、同济大学颜德馨首席名老中医工作室传承人。先后主持承担“新型传承方法研究颜德馨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等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5项。担任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副主编。编撰出版《气血与长寿—人体衰老新解》、《中国膏方学》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篇。指导培养硕士生7名。
    一名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索中药调整花粉症患者体质机理研究”,2005年通过鉴定。主编《小儿疾病药膳疗法》,发表“构建发达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探讨”、“略论王冰养生观及其现实意义”等论文20余篇。
    作为国家级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和上海市中西结合心血管学科的带头人,严教授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拟打破封闭式培养、自我繁殖、封闭式使用的陈旧模式,努力建立起相对开放、流动的模式。通过近年的努力,本学科点基本形成了一支由近40人组成,硕士、博士学位比例达到65%,其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30%的高层次学科队伍。并建立起以校级终身教授、院级学术顾问为主的、由4-5位德高望重老专家组成的学术顾问小组。
    目前进一步的紧迫任务是在各研究方向上培养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改变学术带头人年龄偏高的状况。通过加快名师工作室、名师研究室的建设,使名师传承人成为学科学术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
    同时利用学科点的学术交流优势,吸引国内外学者作短期交流,并以柔性方式,邀请国内外多学科优秀专业人才来校开展研究与教学工作。
    积极利用上海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等文科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的人才优势,通过聘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派送人员进修、课题合作等联合机制,促进学科交叉,完善学科队伍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
    本学科点于1986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确定为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医史文献学)。1995年2月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确定为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学)。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确定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学科点共培养博士50名,博士后7名,硕士生近百名。
    今后计划学科内每年培养5-6名博士,15名左右硕士,并进一步加强、完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建设,争取每年有2-3名博士后进站研究,以提高学术层次,充分发挥其引领教学科研前沿的作用。
    目前学科内已有博士于2007年9月被列入上海市教委资助的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的培养计划,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进修,师从裘锡圭先生。争取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和促进本学科文献研究的水平。今后还将计划选派更多青年教师赴外校学习,以增进学术交流,扩大研究范围。

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发表于 2011/1/6 23: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2. 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伤寒论》
1964-1978
72
中医专业本科
3. 其他教学环节
(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
    作为博士生导师、名师工作室和名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指导硕士生8名、指导博士生17名、博士后4名、本科生实习指导多名、西学中高级班1名、中医师承班学生3名、培养名师工作室继承人3名,严格要求学生。同时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和在职博士生申报和承担各级科研项目,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科研探索和创新中提高学术素养。使科学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以及科研促进教学。
4.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主持/参加
起止日期
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及有效形式的研究(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万
主持
2005-2008
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及有效形式的研究 (二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万
主持
2008-2010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10万
主持
2001—2003
中医学本科教育高地建设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40万(含学校配套1020万)
主持
2005—2008
中医药教育发展纲要——中医药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0万
主持
2005—2006
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发表于 2011/1/6 2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5. 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时间  
  《中医学术史》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89.5  
  《宋代医家学术思想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3.8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    中医教育  1996.3  1996.3  
  高等中医药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3  1999.3  
  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医教育 2002.3  2002.3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  
  中医药教育创新与现代化    医学教育2003.6  2003.6  
  中医药教育创新与现代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3.7  2003.7  
  《中医学术发展史》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4.9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12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一)(二)    天津中医药2006,3,4期  2006,3,4期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6  

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发表于 2011/1/6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ieba.baidu.com/f?kz=947744015
陈 明; 医生个人信息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科室:中医科
医院:北京国医堂
医生专长
脾胃病、肠道疾病、肝胆病、心脏病、糖尿病、发热性疾病、咳喘、痛风、失眠、皮肤痒疹及妇科月经不调、带下病、小儿发热、厌食、消化不良等疾病
陈明,男,主任医师,教授,从医二十余年,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刘渡舟教授,一直从事医圣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及儿科杂病,尤对脾胃病、肠道疾病、肝胆病、心脏病、糖尿病、发热性疾病、咳喘、痛风、失眠、皮肤痒疹及妇科月经不调、带下病、小儿发热、厌食、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独特疗效。



发表于 2011/1/7 00: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1/1/7 00:49 编辑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玉川(国医大师)、鲁兆麟、儿科名老中医刘弼臣教授,都可以去求诊
刘弼臣博客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儿科
  学位: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职务:
  地址:北京丰台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
  E-mail:
  邮政编码:
  联系方式:67689655
  名医视频:

个人网址: http://liubichen.mingyitang.com  收藏本网址  个人网址说明
      
中文域名:
http://刘弼臣.mingyitang.com  收藏本网址  中文域名说明  

专业癫痫 脑积水 肺炎 肾炎 肾病 哮喘

成果论著

详细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著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育、科研工作达60年之久,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国内誉为“东方小儿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并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擅长治疗:小儿高热、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哮喘、小儿厌食症、紫癜、肾炎、肾病、癫痫、脑积水、川畸病、情感交叉磨擦症、脑功能轻微障碍症等疑难病证,尤其对小儿重症肌无力、病毒性心肌炎、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显著。

发表于 2011/1/30 20: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忍看完。好心痛。。。。。。
做父母的你们找错了医生,看中医,看中医。。。。。。。
孩子好可怜。
不知孩子现在可好?
发表于 2011/1/30 2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看看这篇文章吧!西医之祸,祸国殃民啊!
发表于 2011/1/31 13: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请问中医如何治疗盲肠炎,阑尾炎?
把西医说成祸国殃民也过了吧,现实生活当中中医又治好过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碰到过真的能治病的中医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7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