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xrfang

像我这样的如何学习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 09: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1/3/2 10:16 编辑

郑钦安:“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

洞透阴阳者确实不多。学习中常常停于文字面的较多,能以内观一类求证或观察自然之道变易求证者较少。阴阳变化妙理一直存在五术(山、医、命、相、卜)之书中(各书中述解道义又有粗精优劣,精糟并存),可惜古今考古的多,真心运用体会的少,以至形成了很多考古学派,好理论口伐而远道源,即是引经据典而不解其义。。。这一个学习难关一定要克服,否则很易受障碍。
发表于 2011/3/2 1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小便不利的意思不是解作小便拉不出,而是指小便不正常。如果要了解经方制方的原理恐怕除了仲景外,没有人能回答你。所以你只能依样画葫芦。这不是人力所能理解的。
发表于 2011/3/2 20: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还是看+背 基础吧   有些最基础的都还没会了   不打好地基建不了结实的大厦
发表于 2011/3/2 21: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初学者,我的理解是:古人把人分成(形,气,神,)三层。中医是研究气的层面。气:是动态的,一个词表示为太极,两个词表示为阴阳,四个词表示为四象,五个词表示为五行,八个词表示为八卦,。。。不要把阴阳理解成两个相对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所有的阴和阳都是动态的,都是时刻都在变化的,阴阳它是两种态势,是两种运动的趋势。                关于气血,气血也是一回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即无形之血,血即有形之气。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点。我想当然的认为不利是出不来的意思。四圣心源里开头就有一段话说:
(由于)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

因此我的理解就是尿不出来称为不利了。至于我的小便量比较大、比较频繁,我倒是感觉和我喝水较多有一定关系。而且我的习惯是不憋尿的,有感觉就去上厕所了。因此,我感觉我的小便问题不是主证,但考虑到小便比较清长、又有淋漓不尽的状况,我觉得还是反映了我身体的一些问题的。

我这两天的思考是我可能是肾阳虚、胃强脾弱(胃口较好、人较胖,175cm,85kg)、下焦虚寒而导致无法上运水汽,导致上焦比较干燥,因而痰成块状而色黄、早上又有口苦和口干等证。同时由于虚火上炎,导致耳鸣。

至于经方的组方原理,恕我不能统一您的说法。我绝不是要挑战医圣,也不是要起仲景于地下,请他解释,为什么这个证你要用这个药而不是看上去差不多的那个药,或者,这么多证,你怎么只关心这个证而不是那个证,诸如此类的。我的想法要单纯的多,我是希望有行家解释经方中每一个药的作用或意图。然后,以上两个问题我就可以慢慢参悟了。

您提到我这个证是符合小柴胡汤的,如果您给开方,会用原方还是有所化裁?能否写个方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何氏 发表于 2011/3/2 20:19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还是看+背 基础吧   有些最基础的都还没会了   不打好地基建不了结实的大厦

嗯,只能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了
发表于 2011/3/3 2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背吧   就像考4 6级  先背7000单词  考试就像玩儿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wybd3365 发表于 2011/3/2 21:45
我也是初学者,我的理解是:古人把人分成(形,气,神,)三层。中医是研究气的层面。气:是动态的,一个词 ...

同意您的说法。但这个貌似是哲学层面上的,和诊断学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些中医的原理我很能够“余我心有戚戚焉”,但距离“辩”证,还远。
发表于 2011/3/3 22: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三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去生姜,加干姜二两。


原文写得很清楚,不需要我再说明。只是你的痰多我认为不宜去半夏。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2: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梁越人 发表于 2011/3/3 22:34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 ...

嗯。医圣的条文中”或然证“太多。我慢慢学习一下再请教。现有一小问题,就是这个方子动不动就是半斤、一升的,有点怕人。这是不是汉代的计量单位?我们现代的分量是怎么样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8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