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yixing妙善

伤寒杂病【每日学习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4: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方五十四。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一两)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擘,四枚)芒硝(二两)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臣亿等谨按金匮玉函,方中无芒硝。别一方云,以水七升,下芒硝二合、大黄四两、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再服,以解其外,余二升,加芒硝、大黄、桑螵蛸也。)


下之而不得利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4: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
    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五十五。
    (用前第三十三方。)
发表于 2012/1/7 14: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脉具浮怎么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7: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水神1 的帖子

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两部脉俱浮,即浮洪脉。见于风温病,里有热,而误用桂枝汤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由内向外充斥。
发表于 2012/1/8 11: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ixing妙善 的帖子

谢谢赐教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五十六。(后云,解外宜桂枝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4: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五十七。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洗,二合半)大黄(二两)牡蛎(熬,一两半)大枣(擘,六枚)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方五十八。

【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为误。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方五十九。

【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为误。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8: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5 03: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