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protoss3322

女儿又发烧了,各位支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8 12: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xiaolan 于 2012/3/28 12:38 编辑

用西医挂水什么的,很容易从表症变成里症,孩子的抵抗力会越来越差。。。我家孩子就是这样,可惜学中医太晚,不然孩子哪有那么多苦头吃。唉!后悔也来不及了,幸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只是家长若不懂,也只能求助西医了,大部分人都这样。。。
发表于 2012/3/28 13: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宝贝终于退烧了!我以前也是用小柴胡汤给儿子退烧,屡试屡效!这次不知道为啥不效,可能真是风寒食积的原因,看来辩证治疗真是技术活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3: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uixiaolan 的帖子

书到用时方很少,医到用是方知临床经验不足啊。我第一天发现我女儿发烧的时候,一直在犹豫是用麻黄汤还是葛根汤。后来揣测她的声音变了,可能有喉咙疼的情况,用葛根汤可能比较合适,于是选了葛根汤。也许是当时计量太轻,服药次数太少,星期六那天晚上只喝了一点点药,星期天早晨还好好,摸摸身体都是凉,还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了一个早上,第二天没喝药,晚上又发烧了。哎,辩证不够坚定,也没坚持继续喝药。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4: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女儿醒来,眼睛有点睁不开,眼皮肿肿的,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醒来第一件事情,要喝奶,这次我不敢多给,只泡了120ML的配方奶给她喝,喝完她又睡着了,一直到快9点了才起来。喉咙里依然有痰,昨晚半夜到早晨也没给她喝药,她妈妈不太愿意给她喝药,当然能不喝最好别喝。
起床之后给了喝了点稀粥,一小碗都喝光了,胃口已经好了,比较欣慰的。然后发现她开始流清水鼻涕了,还是有寒。体温依然低烧37度上下。早上大便也正常,拉了比较多,土黄色,小便清。
重新给她煲了点药:柴胡12 黄芩6 半夏6 生姜9 炙甘草6 桂枝6 红枣12枚 茯苓9 陈皮6
仍然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感觉她口不渴,不是很想喝水,就去掉了党参,伤寒论上说有微热加桂枝解表,茯苓和陈皮主要是想利水去痰。 中午喝了一汤勺,我出来上班了。晚上回去再看看情况。
发表于 2012/3/28 14: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效,即不对症,需进一步详细辨证。我也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还需努力!中医辨证对了,效果比西医快多了,真的是药到病除。
只是小孩高烧,需小心一样,若发烧加喷射性呕吐加头痛,须防是脑炎,那么西医有干扰素,用起来很好的,可以一针见效。
学习,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自己的,家人的。。。呵呵,大家加油!
发表于 2012/3/29 09: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民间经方爷爷,这几天正在忙着给孙女治疗伤寒呢!孙女这次伤寒发烧,也是上个周末,由亲家带着出去做清明,那天天气比较热,孩子们在一起疯玩,出了一身汗。结果在吃午饭时严重受凉,回来车上就蔫了。晚上开始发烧,我给她服用了麻黄汤。我现在基本上,不是吹的,应当算是伤寒儿科专家了。昨天就关注了你的帖子,你开始的葛根汤基本对路,太阳阳明合证对的,但是服药可能迟了点,可能量也少了点,邪传入少阴了。现在开始流清鼻涕就是少阴证的一个重要症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即可!

太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互为表里,最易传入。这一点许多人都忽略了!

我在伤寒板块的“玩家伤寒”贴子里大概地说了一下这里面的事。要去儿子家看看孙女了,回来再仔细地说说。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1: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雪山来客 的帖子

谢谢关注我女儿。自学的中医,临床经验不足,辨症上有点犹豫,不是那么果断,小孩子又太小,不敢大意,以后多向您请教了。
昨天下午下班回家的路上越来越觉得小柴胡汤不适合了,回想女儿眼睛肿肿的情况和晚上睡觉喉咙里呼噜噜的水声,而且开始流清水鼻涕了,持续低烧,一直在37.5左右,耳温计到36.5才算正常,感觉小柴胡汤非常不对症。女儿睡觉时发出的呼噜噜的水声让我想到金匮要略里面描述的喉中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于是到家就把剩下的那点小柴胡汤倒掉了,立刻煮射干麻黄汤:射干9 麻黄9 细辛3 紫菀6 冬花6 生姜6 半夏6 五味子6 在加了点茯苓6。

昨晚很不太平,我傍晚回到家,看到女儿还是没什么精神,测体温37.5左右,眼皮肿肿的。询问下午在家的情况,下午也没睡好觉,一躺下就有痰饮,不一会儿就堵着喉咙,哭醒了。以前下午都要睡2个多小时,昨天下午一共也就睡了1个小时左右,讲话声音还是沙哑。晚上回到家还发现女儿鼻子有点血迹,可能是流点鼻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自己抠破的。有点后悔没有及时给她发表。晚上8点钟就要回房间睡觉了。喝了奶,在床上又玩了会儿,9点钟,煮好药了,给她喝了一汤勺,很勇敢,跟她说是天线宝宝的宝宝奶昔,她主动喝完了。

喝完也不能好好睡,只要躺下,喉咙就开始呼啦啦的响了,不会儿就难受的醒过来要抱,好几次,后来干脆一直抱着,趴在她妈妈肩膀上睡着了。我心里犯嘀咕,难道是我半夏用少了,以往我用的这个生半夏去痰的效果很好的。喝了药也不见效,她妈妈开始说明天还不见好,一定要去医院了。一直到10点半,她妈妈累得不行,我接过来抱,突然发现她头发潮潮的,一摸背后也有湿湿的汗,唉,心里总算有点开心了,出汗了,应该就会好了。11点钟再给她测体温,只有36.4度了,低烧也没有了,让她躺下睡,喉咙还有点声音,但没那么强烈了,水鸡声没有了。唉,后悔之前怎么没有给她发汗呢!第一天给她葛根汤的时候我也一直在观察她是否发汗,没有汗,应该继续加大剂量喂,使之稍稍发汗才对。

12点半给她换尿片,又给她喂了一勺药,期待能一觉到天亮了,那时候她的呼吸声已经好很多了,躺下睡已经没有问题了,关键摸她的额头,也凉凉的,测温36.3,非常正常了。喝完药继续让她躺下睡觉。凌晨4点,感觉她还有点痰,大概药力已经过了,于是再喂了一勺药。然后睡到7点多,醒过来,她自己站起来说“奶”,小家伙看来今天精神状态不错,说话的声音也变好了,眼皮也不肿了,这回药用对了,比较放心了。

喉咙里还有点痰,琢磨着,表症已经解了,只要去痰就可以了,还用射干麻黄汤,把麻黄和细辛的量减少了些,主要是怕发汗太过了,昨晚发现每次喝这个药,她都会出点汗。早上时间过得好快,煮好药,给她喝已经11点了,刚刚发现她背上隐隐的发出一些疹子,她在那里抓,可能有点痒,腹部没有,就是背部一大片,像夏天长痱子一样的。不知道各位对此有何见解?
发表于 2012/3/29 14: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rotoss3322 的帖子

《伤寒论》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上面是《伤寒论》里面仅有的关于皮肤发痒的条文,但未涉及皮肤起红疹。

考虑你孩子当时洗澡了,可能进了风寒后,又进了水湿。后来发表不及时,药量太小,没能出汗。用射干麻黄汤对证汗出。按:《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射干麻黄汤条下注解说:此方用于治肺冷,肺经寒。但实际上对治水寒射肺。

寒邪从太阳经传肺经,同时夹有水湿。服药后肺经寒水已解,但是皮肤水湿还没有全部祛除,夹风气,故形成红疹。可以考虑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或桂枝汤加荆芥调和荣卫,荆芥能散风燥湿,透疹止痒。荆芥少量即可,后下稍煎,取其轻清。

去年某地初夏多雨潮湿,许多人身上瘙痒起红疹,而没有明显伤寒症状。对于出汗多的人,我用桂枝汤加荆芥、薄荷等发表祛湿,都能一剂而愈。对于没有明显出汗的人,用荆防败毒颗粒效果也很理想。

至于你女儿,你觉得如果发表还不够,建议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荆芥。如果发表已经充分,仅需要调和一下荣卫,就用桂枝汤加荆芥。你自己权衡一下。

没有面诊,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9: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rotoss3322 于 2012/3/29 19:14 编辑

回复 雪山来客 的帖子

谢谢先生的回复,比较佩服您。家里没有备有荆芥不知道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否可以?记得伤寒论中用这个治疗发汗不透彻,身痒的。

现在我女儿主要症状是身体出疹子,不光背上,前面也有了,喉咙里还有痰,平时感觉不出来,一哭,就有点咳嗽,一睡觉,一会儿喉咙里就呼呼的有痰的声音,时间长了就堵住呼吸了,就醒了。今天下午就是这样,后来奶奶干脆抱着她睡了一个多小时,躺平就有声音,抱着喉咙里就没声音,烧已经完全没有了。我现在仍然在用射干麻黄汤,先生对此有何建议?
发表于 2012/3/29 20: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8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这个好像不靠谱呢!】

%%%%%%%%%%

射干麻黄汤证应当已经大部分解决,继续服用意义不大了。现在明显还是有少阴证,再加上太阳表证解表不彻,夹湿。咽喉部位是少阴肾经循行部位。太阳、少阴合病呢。

我觉得可能用:

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炙甘草、桔梗(《伤寒论》的桔梗汤,在少阴篇治疗喉咙痛的。桔梗可以托痰外出。我当时就是这样一步步试出来的)。这个解决咽喉问题。当时用葛根汤慢了一点,量又小了一点,结果寒邪传经进入少阴,阳病入阴了。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无法搞定。

②用桂枝汤加荆芥,解决皮疹问题。

岔开时间服用。不知妥否?愚见仅供参考。

孩子体质属于纯阴纯阳,传变极快,稍一迟疑,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证。这几天我坐镇治疗孙女伤寒,亲自看着她从开始的太阳麻黄汤证(39.5℃),服药服药汗出,但稍稍慢了半拍,结果传变成太阳阳明合证,整夜呕吐(葛根加半夏汤证,40.2℃),服药又出汗,但又慢了半拍,结果解决了部分,后来仍然呕吐,前天半夜两点,我打电话问儿子,体温情况,判为已经传变成半表半里的少阳证(38.5℃),令其立即给服小柴胡颗粒。服后呕止安睡。昨晨起床后精神霍爽而愈。往往对证开了方,儿子在抓药途中有事稍一耽搁,回来后,原来的方子就不再适用,在另外开方抓药。最后的小柴胡颗粒如果不是半夜立即服用,推迟到次晨,又不知会传变成什么摸样了?

真的“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有些硝烟弥漫,惊心动魄的感觉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