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玩家天下

民间郎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2: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背篼村医”李朝安 呵护山民健康33年
  背着药箱、电筒、雨衣、药锄,杵着木棍,从山间羊肠小道上匆匆走过,问诊于散居在层峦叠嶂的山民间,这就是通江县长坪乡土墙坪村66岁的“背篼村医”李朝安的工作速写。
  从1980年李朝安当上乡村医生起,他就在山间小道上穿行了33年。33年来,他接手的孕产妇、新生儿没有出现一例重大事故甚至死亡;33年来,他负责的长坪乡土墙坪村、春溪沟村的病人从没因抢救不及时而病逝。如今,他让土墙坪村、春溪沟村及周围村社2000多人的居民健康档案、流行疾病预防宣传、妇幼保健、儿童预防接种等实现了全覆盖。
  痛失爱女 决心学医治病救人
  “开门就是坡,东西全靠背,害病只好拖。”这是2003年前土墙坪村村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村民们卖山货、买日用品只有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池坪山,步行5个多小时后,在崩口塘坐船渡过大通江河到达最近的铁溪镇,如遇山洪爆发或冰雪普降,就无法出行。由于出行困难,村民们穷得叮当响,医生们都不愿意来村里行医,村民们生疮害病就只能听天由命。
  “过去缺医少药,村民生了重病只有等死,岩洞里都放满了装小孩死尸的木匣子。”李朝安回忆当年的情境,仍唏嘘不已。更让他痛心的是,他的二女儿、三女儿也不幸患上麻疹、肺炎,家里太穷,村里又缺医少药,两个女儿终因救治不力分别在6岁、3岁时夭折。悲痛欲绝的李朝安决心学医,“再也不能让村民重演我这样的悲剧了”。
  从此,只有初中文化的李朝安晚上在油灯下苦读,白天一边干农活一边背药方、药性。农闲时,李朝安就到铁溪镇、沙溪镇、永安镇、通江县城等地访名医、买医书、求方剂、采中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的一天,妻子伏英美又烧又吐,李朝安试着为她开处方抓药治病,喝了两顿中药,妻子病好了。消息一传开,来找李朝安治病的村民慢慢多起来。
  1979年,李朝安自费到铁溪镇医院、通江县卫校系统学习中西药知识,顺利拿到乡村医生的资格证,并在乡村医生考试中名列全县第二名。
  1980年,李朝安放弃了到铁溪镇医院和原新文乡卫生院当医生的机会,回到土墙坪村、春溪沟村行医。刚当上乡村医生,李朝安就遇上了难题:没有诊断室、药品。李朝安找妻子商量,把自家两间房腾出半间做诊断室,贷款500元到医药公司采购中西药,保证村民随时能买到药。
  贷款买药 欠费给村民看病
  那时,山里人家一年纯收入还不到100元,村民们经常因拿不出钱而不敢看病。李朝安就立下一个规矩:出诊、门诊、针灸、注射全免费,孤寡老人全免费,药品零利润,医药费啥时候有啥时候拿。
  春溪沟村村民陈文和记忆深刻:19年前,他儿媳妇生小孩,接生、打针、预防保健……李朝安整整忙了一上午,陈文和心里直打鼓——有的医生仅接生这一项就要收300元,算账结束,李朝安只收28元并主动记在账上,“手头宽裕了才还”。直到去年,陈文和才把当年欠下的28元还上。
  1983年,药品全“卖”出去了,但回收的钱却没几个。李朝安决定再贷款500元,让父亲在向阳观山上种香菇木耳、烧杠炭,7年间赚取的3万多元全部用于购买药品、器材,但家里那顶烂了又补、补了又烂的蚊帐却没钱换。
  2002年的一天下午,李朝安去白虎头看望患有治糖尿病的钱贤堂,路过景伏林家时见屋内烟雾缭绕,床前还有燃烧的纸钱,他母亲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原来,景伏林母亲患有慢性胃病,吃了几副李朝安开的中药后稍有好转,但因服用了几天阿托品,老人出现了幻觉,感觉眼前有鬼晃来晃去,吓得家人坐卧不安。景伏林因医药费欠了几次而不好再请李朝安来诊治,就请巫师来烧钱驱鬼,两天后鬼没赶走,母亲的病却还原了。得知情况后,李朝安数落起景伏林,“没钱可以欠起,我又没催你,有病不治却信封建,老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咋办”?然后走到床前告诉老人再吃一副药就能把鬼赶走。一天后,老人眼前的“鬼”果然消失,从此景伏林逢人便说,“我再也不相信有鬼了,有病找李医生才是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0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