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活人活

【传统术数基础碎辑】-----天地生成篇(随时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7: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5/4 03:13 编辑

方配法古
药之制方,法门众多,有如兵法者,谓用药如用兵也。古方之配制,有补泻之说,陶弘景云:凡学道辈,欲永天年,先须袪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所谓兵法者,不过制衡为己用也,有相伐,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相伐之理,不外四象之生克,不战而胜者,谓谋也,乃挟其气而矣;所谓补泻者,取其中也,有余则泻之,不足则补之。大道至简,究而言之,不过太极之分化妙用矣,夫万物得先天生成之数而成于后天生化之妙也,后天一念之动,太极出,而阴阳化生,三才变动,一气盘中结,四象五行次分,又分作十,化甲子之六十而用;又或象以卦爻,演布卦阵,布六十四卦以演象,其理一也。世之医理方法莫出其外。道以简易,过繁则生乱,非极智而难识其用矣。古法多简,而后世法多繁,此大道演化之理也,大道之理,妙在得其根,知其变,则变易之数莫逃也,假如根之不正,变之莫测,难知其来去之数矣,虽在其前,而不知其妙。是故能得道者,信手而来。方之配法,可法于道,用其变数,尊先天之则,以后天太极之理而为用。天地之间,人生于中,得一中之气而为用,分化四象,究竟先天有别,后天地域、饮食、环境有差,生身之体,难得中庸,五行有偏也,一气难全,常分化后天之体而为其用,是故后天有生死疾夭之数。法于道者,一气变化之妙,先天之入于后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用其变数者,后天之中气之游布,亦谓之一气也,一气游布,周流不息,阴阳别象,分化四象与五行,各拘其数之变也,执本而知变,则数莫能逃。制方立法,先定其气,审方之一气顺逆也,与人相参,法于时,次知药力之所达也,与疾相参,知其量,次明患之深浅,合阴阳生克制化之法,患在阳经,则升提和解依浅深而用,患在阴经,则攻下补泄细详,其不过审疾之阴阳生克变化,括取其象,执大象,而逐一平其变矣。故方之立,有曰:执主证,主证既明,则阴阳已分,寒热温凉当知立何药为主,谓作君,辨次证,次证者,疾之变化之杂也,然不出主证之内,次证多变,则臣,佐明,次辨患处,所凑药方之是否可达,或配之以引,谓之使。有曰,执其根,立中宫,而平扫四围之乱,驱人身一气之旋运,而合药力之所揍也。辨证者,易为证所牵也,往往过于伐克;执气者,易为气所牵也,往往过于壮火扶阳而乱其气,夫太极之统御,妙在识其变通。
。(整理初稿,欢迎指导,有些书上没有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20: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5/3 20:03 编辑

《用药传心赋》浅释
)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客火。黄柏降相火之游行。黄芩泻肺火而最妙。栀子清胃热而如神  (炒黑止血)。芒硝通大便之结燥。大黄乃荡涤之将军。犀角解乎心热。牛黄定其胆惊。连翘泻六经之火。菊花明两目之昏。滑石利小便之结滞。石膏泻胃火之炎蒸。山豆根解热毒而治喉痹。桑白皮泻肺邪而利水停。龙胆治肝家之热。瞿麦利膀胱之淋。鳖甲治疟而治癖。龟板补阴而补心。茵陈治黄疽而利水。香薷治霍乱以清襟。柴胡退往来之寒热。前胡治咳嗽之痰升。元参治结毒痈疽,清利咽膈。沙参补阴虚嗽,保定肺经。竹叶、竹茹治虚烦而有效。茅根、藕节止吐衄而多灵。苦参治发狂痈肿。地榆止血痢血崩。车前子利水以止泻。瓜蒌仁降痰以清襟。秦艽去骨蒸之劳热。丹皮破积血以行经。熟地补血而疗损。生地凉血以滋阴。白芍药治腹疼——补而收——而烦热上除。赤芍药通血瘀——散而泻——而小腹可利。麦冬生脉以清心,上而止嗽。天冬消痰而润肺,下走肾经。地骨皮治夜热之劳蒸。知母退肾经之火沸。葛根止渴而解肌。泽泻补阴而渗利。兹乃药性之寒,投剂须当酌意。
)又闻热药可以温经:麻黄表寒邪之汗。官桂治冷气之侵。木香调气治腹痛。沉香降气治腰疼。丁香止呕,暖胃家之冷。藿香止吐,壮胃脘以温。吴茱萸走小腹疗寒疼。山茱萸壮腰肾以涩精。豆蔻、砂仁理胸中之气食。腹皮、厚朴治腹内之胀膨。白豆蔻开胃口而去滞。元胡索治气血而亦调经。附子回阳,救阴寒之药。干姜治冷,转脏腑以温。草果消溶宿食。槟榔去积推陈。苁蓉壮阳而固本。鹿茸益肾而生精。锁阳子最止精漏。菟丝子偏固天真。没药、乳香散血凝之痛。二丑、巴豆(二位相反)攻便闭之屯。紫苏散风寒,子能降气。川椒退蛔厥,核治喘升。五灵脂治心腹之血痛;大茴香治小肠之气痛。此热药之主治,分佐使与君臣。
)论及温药,各称其能。甘草为和中之国老。人参乃补气之元神。葶苈降肺喘而利水,苦甜有别。茯苓补脾虚而利渗,赤白须分。  黄芪补卫而止汗。山药益肾而开心。莪术、三棱消积坚之痞块。麦芽、神曲消饮食而宽膨。顺气化痰陈皮可用。宽中快膈枳壳当行。白术健脾而去湿。当归补血以调经。半夏治痰燥胃。枳实去积推陈。川芎治头疼之要药。桃仁破瘀血之佳珍。艾叶安胎而治崩漏。香附顺气而亦调经。杏仁止风寒之嗽。五味敛肺气之升。防风乃诸风之必用。荆芥清头目而疗崩。山楂消肉食之积。细辛止少阴头疼。紫薇花通经而堕胎。酸枣仁敛汗而安神。藁本止头疼于巅顶之上。桔梗载药物有舟楫之能。杜仲壮腰膝而补肾。红花苏血晕而通经。兹温药之性气,学者必由是而遵循。
凉、平)既已明于三者,岂不悉举其平。常山使之截疟。阿魏用之消□(病去丙换征)。防己、木瓜除下焦之湿肿。菖蒲、远志通心腹之神明。壮腰膝莫如虎骨。定惊悸当用获神。阿胶止嗽而止血。牡蛎涩汗而涩精。羌活散风,除骨节之疼。冬花止咳,降肺火之升。独活、寄生理脚膝之风湿。薄荷、白芷散头额之风疼。木贼、蒺藜退眼睛之浮翳。元明、海粉降痰火之升腾。青皮伐木。紫菀克金。五加皮消肿而活血。天花粉止渴而生津。牛蒡子清咽喉之不利。薏苡仁理脚气之难行。琥珀安神而利水。朱砂镇心而定惊。贝母开心胸之郁,而治结痰。百合理虚劳之嗽,更医蛊毒。升麻提气而散风。牛膝下行而壮骨。利水须用猪苓。燥湿必当苍术。枸杞子明目以生精。鹿角胶补虚而大益。天麻治诸风之掉眩。木通治小便之秘涩。天南星最治风痰。莱菔子偏医面食。此乃药性之提纲,用作传心之秘术。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2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5/3 21:43 编辑


夫药之性寒,寒属水也,药得气味之助,通行经络各部而行其性也,药之性者,大象也,主也,兼杂之气味者,次也,归经走窜之处也,略而释之,以明其用。
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客火。----言黄莲能行于心经,性寒而泻火,客火者,非心经所有,邪也,故善能解邪毒,故谓清热解毒,其清热解毒之因,不过是此物生成之形,秉得金气,好杀阀,故可清解有形之积,大凡清热解毒之类,其理同,非三言两语能说尽,不累述。
黄柏降相火之游行。-----相火者,三焦也,隐言其归经,行手少阳三焦经也。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入肺经,而泻火邪。
栀子清胃热而如神  (炒黑止血)。----可走足阳明胃经也,
芒硝通大便之结燥。------入手阳明大肠经。
大黄乃荡涤之将军。------荡涤者,下阳明,不独能泻阳明经也,肝脾也用之。
犀角解乎心热。----达心经也,解字妙,与上心黄莲之清可另一重意思。
牛黄定其胆惊。----走足少阳胆经,为牛之胆汁生成物,因胆火上扰之惊可定。
连翘泻六经之火。----行于六经,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

菊花明两目之昏。-----肝主目,言菊花入肝经而清达其上也。
滑石利小便之结滞。-----言其入膀胱经,开结滞也。
石膏泻胃火之炎蒸。------入足阳明胃经,清泻胃火,阳明属青龙,石膏乃白虎。
山豆根解热毒而治喉痹。---言阳明之关隘,入阳明经之上也。
桑白皮泻肺邪而利水停。---入手太阴肺经
龙胆治肝家之热。----入足厥阴肝经。
瞿麦利膀胱之淋。----入膀胱经而治淋
鳖甲治疟而治癖。---犯疟者,厥阴为之,言其入厥阴经也,今人多用也治肝疾。
龟板补阴而补心。---生于玄武,属水,补肾阴,助阴血而补心火,言其入肾经,并间指生化心血之源。
茵陈治黄疸而利水。---黄疸者,有阳黄阴黄,言入于阳明、肝胆之经也。
香薷治霍乱以清襟。---霍乱者,大肠也,言其经可入,入阳明大肠经,与肺经表里,而上之,又清襟者,言足阳明之可达也。
柴胡退往来之寒热。----仲景谓少阳证之往来寒热,言其入少阳经。
前胡治咳嗽之痰升。---入肺经也。
元参治结毒痈疽,清利咽膈。----咽膈为肺经所达,
沙参补阴虚嗽,保定肺经。---入肺经。
竹叶、竹茹治虚烦而有效。----虚烦者,客热也,入胆胃
茅根、藕节止吐衄而多灵。----吐衄属肺胃,言入肺与阳明也
苦参治发狂痈肿。-----诸狂者,系于肝,言其可入其经,.《长沙药解》言苦参汤,治狐惑蚀于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聚,土湿木陷,郁而为热,化生虫NI,蚀于前阴,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也。
地榆止血痢血崩。----言达大肠经。
车前子利水以止泻。---膀胱水府,阳水宜利,阴水宜温,言其归足太阳膀胱经也。
瓜蒌仁降痰以清襟。---诸痰莫系于肺,言其入肺经。
秦艽去骨蒸之劳热。---肾主骨,苦寒能入肾也。
丹皮破积血以行经。---言入肝经,肝主血也。
熟地补血而疗损。---言入肾,补阴血也。
生地凉血以滋阴。---言入肾,凉血也。
白芍药治腹疼——补而收——而烦热上除。---言上腹部,肝胆脾胃之所居也。
赤芍药通血瘀——散而泻——而小腹可利。---指下腹的中部。《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
麦冬生脉以清心,上而止嗽。---诸咳系于肺,言入肺经,心
天冬消痰而润肺,下走肾经。---入肺肾
地骨皮治夜热之劳蒸。----言入肾经。
知母退肾经之火沸。---能入肾经。
葛根止渴而解肌。---足阳明主肌,言入足阳明。
泽泻补阴而渗利。---言入胱肾二经。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21: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5/3 21:54 编辑

发表的药性浅释缘何不见了????白花我一番心血。看来只能做个引子。留给有缘人用吧。药性赋中,都暗藏了各药物的归经,本已释出一篇,怎奈发表后重新编辑时整篇不见,暂还是先放下这篇吧,那个有缘刚看到的,当留个纪念。以下发些别的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2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5/3 22:23 编辑

四诊简谈

望之法,首望形,次望气察色,次望分宫,知生克之变化。望形者,望整体也,以人之五行类别,其一曰木形,二火形,三金形,四水形,五土形,此乃大象,知大象之本也,则知其所缺。次望分宫,分宫首论面,面之分宫,印堂山根之上属火,下颌唇下属水,鼻及两翼脾胃居,颧连鼻上庚金居,眉目肝胆要细详,颊面肺经何须疑,又把脏腑十干分,脸上八卦太极全。望气者,辨其元神之厚薄也,察色者,知脏腑五行之胜也。各宫气神之变化,推知及脏也,元神厚者生,元神薄者夭。(与坊间流传的稍有不同,笔墨虽少,不失其实。)
。(整理初稿,欢迎指导,有些书上没有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2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5/4 21:54 编辑

(补遗)气血总论
《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生死。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夫人身之气血,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也。血者,内有五行之遁藏也,饮食精糜,其细小者,随气游布,入于血脉。饮食之精,为五谷所化,五行相兼,或有厚薄,有众寡,有缺失,而入于体也,循筋脉游布,生成脏腑血肉有形之体,故饮食之精各有五行而类之,为五脏所藏精之源也,其经脾胃之磨化,上奉于肺,混沌而未分阴阳也,合先天之象,于肺中得后天之气为之合,化作综(宗〉气,综者,混元也,入体而分化营卫,充中气,所谓之一气化三清之象,如道之一生二,二生三,三以成五也。三清之气循经络,入五脏,出六腑,复化生五脏之精气而充养之,其清者化作卫,行于脉外,其浊者化为营,行于脉内,清浊之间,谓作中气,交通营卫,因息游布。《经》云:‘精者,身之本也’。五脏各有其精也,其有余者下藏于肾,谓肾藏精,肾得五脏之精以充养髓,髓为化血之源也,火根于肾之谓。中气游溢,引精气充养全身,出入脏腑,为后天气血化生之主也,中气健旺,则五行生化有力,气血强也,<桂本.伤寒论>曰:‘气血强则脉强,气血弱则脉弱’。中气衰微,则血气不足,营卫陷,内外不得养。
。(整理初稿,欢迎指导,有些书上没有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21: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闻者,一曰听,一曰臭。听者,辨其声也,人之脏腑,各有其窍,开于头面,为五脏之气发露也,臭其气则知脏腑之变,听其声,则知中气之厚薄,辨其音则知五脏之偏失,其不出宫商角征羽之数也。又曰听其息,辨其气血之顺逆也,总不外乎一心之妙用。

问法多样,略。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21: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5/4 21:52 编辑


切者脉也,有三部九候,有独取寸口。候脉之法,先明平脉,平脉一明,变化莫逃。平人一息四五至,以此度异,过者谓数,少者谓迟。寸口之法,分三部,三部各有三候,亦谓三部九候,浅者察皮表,中者察腑气,深者察脏气也。左寸心小肠,左关肝胆居,左尺定胱肾,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胃居,右尺三焦命,又左以候左,右以候右,上以候上,下以候下,总不外其理。脉形二十八,成约之数。取脉之法,先定迟数,以分阴阳,别三部,以知浅深,辨其疾之所处,次辨其形,以定五行之生克,知病于何宫何部,合何五行之主,则主病可知,次依生克推其变,则兼脉可明,各依五行之顺逆,推其出入之去来,明病之标本,则药投之可效,假使察之不明,执一大象,亦总有大方向矣。
。(整理初稿,欢迎指导,有些书上没有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02: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之医理,日演繁乱,真伪并存,非通明之士莫能辨之,人心欲重,化生不已,乱象丛生,根本早掉,不识道源,莫知出处,追逐虚幻名利,误却百年宝根,空身出世,白走尘環,—念之失,复坠他途,片言误信,坠入恶道,不知生身之所在,已忘本性之所居,呜呼,世道苦矣,胡辑方论数篇,留与共识,洞窥根源。
发表于 2013/5/5 13: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先生有时间精力能重新贴上发表的药性浅释
先生功德无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4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