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8/4 10:09 编辑
《黄帝内经》云: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牛膝,善走十二经络,宽筋骨,补中绝续,除腰膝酸疼,引诸药下走。故用小泻脾汤加川牛膝。从后面的反馈来看,患者服用后,不仅足跟痛得到了改善,意外的收获是大便成型了。
炮附子20克(先煎煮30分钟),炙甘草20克 干姜15克,川牛膝12克。
补述1:川牛膝味甘,故又名 甜牛膝。脾是以甘为补。
补述2:仲景云:见脾之病,知脾传肾。少阴的脏腑定位是心肾。其中,少阴热化证的主方是黄连阿胶汤,少阴寒化证不是直接治肾,而是以小泻脾汤作为治疗肾病的主要方剂,其主要意图就是从五行生克入手考虑。因为土克水,如不泻土,则肾气难复。
《黄帝内经》云: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胻足皆痛。《黄帝内经》给传定义为: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仲景具体论述为,见脾之病,知脾传肾。所以,肾虚则胻足皆痛。治疗以泻脾气恢复肾气为主。因为脾虚则脚下痛,又考虑过辛则伤脾。所以,加入炙甘草。具体到这个患者,又加入了甜牛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