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水中火

经方治疗哮喘一例(答案已公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8: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10/16 18:51 编辑

《黄帝内经》云: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具体到案例中的这个患者,定性为肺虚,用的是《汤液经法小补肺汤(牡丹皮配方)而不是肺实。麦冬 五味子是补肺的代表。葶苈子,大黄是泻肺的代表。这个是上古中医,也就是汉代以前的医家对肺病的认识分类。

《伤寒论》麦门冬汤的前身就是《汤液经法》的小补肺汤。
小补肺汤:治烦热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细辛一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胸中烦热者,去细辛,加海蛤一两;苦闷痛者,加细辛一两;咳痰不出,脉结者,倍旋覆花为六两;苦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两;咳而吐血者,倍麦门冬为六两;苦烦渴者,去细辛,加粳米半升;涎多者,乃用细辛,加半夏半升,洗。

《伤寒论》葶苈子大枣泻肺汤的前身就是《汤液经法》的小泻肺汤。葶苈子味咸,大枣味甘。咸甘除燥。属《汤液经法》五除(酸甘除痉,酸苦除烦,辛苦除痞,咸甘除燥,咸辛除滞)组方原理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汤液经法》是打开《伤寒论》组方原理的金钥匙。要想对经方有个全面的认识,首先就要完全摒弃现有的药理知识,站在汉代历史角度去审视伤寒论才能明白理解仲景经方的原意,违反这一原则研究经方其结果必然与仲景思路格格不入。比如:后世以肾阳虚,肾阴虚来分类肾病,而汉代以前的中医则以肾虚,和肾实来分类肾病
有疑问,可楼下提问。



发表于 2013/10/17 09: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水师,方一看不懂,和后面方二小补肺汤在治疗上有先后承接关系吗?

点评

此方是孙思邈《千金翼》:防风丸  发表于 2013/10/17 19:07
发表于 2013/10/17 13: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有一个问题,经云:肺虚则鼻息不利,肺实则喘咳。患者有出气困难,说明有喘的症状,那也就存在肺实?
发表于 2013/10/17 16: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水先生,既然汉代以前的中医只分肾虚肾实,不分肾阴肾阳,那么六味地黄丸从伤寒论的角度看,应该算是治疗什么的药物?六味地黄丸的组方是否合理?
请指教,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7: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方文 的帖子

六味地黄丸,小补肾汤,你看看《汤液经法》的小补肾汤就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9: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3/10/17 13:57
老师,有一个问题,经云:肺虚则鼻息不利,肺实则喘咳。患者有出气困难,说明有喘的症状,那也就存在肺实?

正虚则生邪实。小补肺汤中的牡丹皮味咸,就是泻肺的。
发表于 2013/10/17 21: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台》卷十五引《千金翼》:防风丸
【处方】 防风3分,茯神3分,天门冬4分(去心),川芎2分,白芷2分,人参2分。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间风热,旦朝好喷嚏。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15丸,酒送下,日2次。
【注意】 忌鲤鱼、酢物。
【摘录】 《外台》卷十五引《千金翼》
发表于 2013/10/17 23: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水师点评回复!有点豁然有得的感觉。孙曼之老人总结说,过敏就是有风邪。该例病患一呼吸异味特别是霉味就容易过敏引发哮喘,且喉间呼吸有声,均表明肺有风邪,首先服了防风丸后,病患反映胸部宽舒,喉间呼吸已无鸣响,起到了驱除风邪效果,后再服小补肺汤补正而得病痊。
发表于 2013/10/30 21: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吸入肝和肾,呼出心和肺",如果吸气困难,可能问题在于肝和肾,即"肾不纳气"或"肝气不升",如果出气困难,可能问是在于心和肺,该例病患强调出气困难,且又每逢秋季患病,病位定位于肺,属于"肺气不降"。
发表于 2013/10/31 23: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火老师,我母亲62了,两年来一直咳嗽,近期越来严重了,一上楼梯就严重了,西医诊断是支气管哮喘和肺部纤维化,请问中医有好办法治疗吗??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8 1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