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95|回复: 0

抽丝剥茧问诊辨痛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30 09: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殷世鹏 甘肃中医学院
  余某,女,15岁,学生。诉:腹痛2日。患者经水适来2日,少腹隐痛连及胃脘,饮食俱废,夜不能安;语声低微,面色白光白、口唇色淡无华、舌体胖质青黯苔白。笔者窃思之,痛经为临床所常见,不外气滞、寒凝、血瘀及血虚而已,观其面色白光白、舌质青黯苔白可知寒凝血瘀,以“少腹逐瘀汤”即可取效。
  再仔细询问得知:该女14岁初潮,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适中、色淡,少腹坠痛,休息及局部热敷后可获缓解,此次痛经尤剧。切其脉滑实有力,不禁问其平素是否有痰?答:平素晨起即吐白浓痰,近半月来不仅晨起吐痰,三餐后亦有呕恶感,吐白黏痰数口后方舒。
  闻及此处,先前所思未免失之臆断。《医宗金鉴·四诊心法》开宗明义:“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临床诊病,即使四诊合参后仍需仔细辨别为妥,而遇病未及详审即凭自我臆断,确为医家之大忌!
  结合四诊,该例痛经当辨为痰湿瘀阻、寒凝气滞,方以苍附导痰汤合良附丸为主,酌情选桂枝、吴茱萸、丹参、益母草等药,另加鲜生姜四片、大枣五枚。4剂,水煎,日进1剂。
  患者服2剂后,脘痛即除,少腹坠痛感亦减,4剂服完,饮食转好,夜眠亦安。后以是方进退,间断服用20余剂后,诸症悉除。半年后回访得知,该患者经期规律,经量适中,行经无特殊不适。
  仲景先师在千余年前便对“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医疗态度提出严厉批判,正所谓医道惟艰、医道惟危,故撰写此篇医话,一则用以自省;二则与同道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0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