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81|回复: 0

南師說吟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30 16: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南怀瑾老师说“吟诵”(2013-04-17 11:58:54)  
<注:南老师一直在倡导读书,但他说的“读”就是吟诵。自古以来,所谓“读书”就是吟诵。“朗读”就是大声地吟诵,“朗诵”就是大声地背诵。“吟诵”这个词是后人指称的,是因为西方的诵读方式传入后借用了“朗诵”、“朗读”两个词的缘故。南怀瑾先生跟其他高龄老人一样,不用“吟诵”这个词,而用“读”或“朗诵”指称吟诵,它是有音韵、有曲调的。请仔细分辨!(中华吟诵学会)>
还有刚才说过,诗就是韵文的一种。古代的散文,也多少包含韵律的。古文中為什么那么多“之、乎、者、也、然、焉、哉”等等语助辞,就是在朗诵起来,可以抑、扬、顿、挫,帮助长哦慢咏,并且加重语气,也加深了印象,易於记忆。
我认為古代的读书方法比现代好,不但有上述的好处,而且高声吟哦朗诵起来,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可以与书中人物打成一片。如读《论语》,有时好像自己就是孔夫子了,在无形之中,又是一项德育的潜移默化。而在生理方面,又等於做了深呼吸,炼了气功。不像现代人读书那样,低著头,默不做声的死啃,把知识向脑子里硬塞硬填,强迫脑子死记,这是多么痛苦!
今天年轻人近视那么多,和读书方法大有关系。我们幼年时读书,是把知识像唱歌一样唱进脑子里去的,当然这个时代是拉不回来了。今昔相比,文学的组织方法,已大不相同了,现在的语体文和说话一样,如“张三走路快一点”可以用嘴说,也可以写成文字,可是如果像朗诵古文的方法一样朗诵起来,那不是“快一点”而是“十三”——神经质了。
《孟子与公孙丑》
-----------------------------
以我的经验凡不是摇头晃脑背诵或者是吟诵一番的,便不能叫做“读书”,充其量也就是“看书”。
《南怀瑾讲演录》
-----------------------------
你们学古文学诗要晓得朗诵,不朗诵是不行的,千万注意!
中国人读书朗诵,你们既然学诗,学国文,还是要朗诵。所以,一个大学、一个书院里头要书声琅琅。那么,各地朗诵有各地的读法。我现在给你们示范一下……我们读这个书,一读就背来了,这就会做诗了,它是有音韵平仄的。为什么这样朗诵呢?看到这个文字,自己把身心都投到那个画中去了!算不定读了这个诗,自己一感慨会掉出眼泪。
学国学,我主张千万注意朗诵!如果只是照现在看书的方法看啊,我相信基础打不稳,没有用!我是这一种念法,现在我请宏忍法师用国语,用闽南调的念法念一遍。所以这个朗诵没有规格的,你自己可以编,去唱。……在台湾已经有编好,各地很多朗诵诗的声音,自由发挥的。
“告诉同学们,你们研究国学诗文都要朗诵,千万注意!朗诵有什么好处?你不要管自己声音好不好听,又不是唱歌,歌是给人家听的。所以古人叫读书,在书房里读书吟诗叫‘无病呻吟’。有时候啊,自己看到有感想,是自己对自己的欣赏。你这样一次读书,等于你们现在看书一百次,千万注意!不然你书是看多了,记住没有呢?记不住。这是讲国学,所以古人叫‘读书’,读出来,读的方法有默念和朗诵,朗诵就是开口念,这叫读书。北方叫‘读书’,南方叫‘念书’,这样念书,心里、脑子里会记忆深刻,心情也很愉快,心理情绪自然得到调节。这是学国学的第一步。”
《漫谈中国文化》
------------------------------
我小时候读书要学写作古文,老师们便告诉我们要熟读、熟背《大学》、《中庸》、《孟子》的文章。那么,文章一定会写得四平八稳,而且很好。总之,希望大家多读、多念、多背诵,当歌一样地唱着来读,那么,必定有如我当年读书时,老师并不太给你讲解,只说,你读熟了,将来你自已会懂。现在套一句成语来说,你读得背熟记牢了,将来你会自已开悟,这是正面的经验。
《原本大学微言》
----------------------------
孔子是很喜欢音乐的。音乐和诗歌,用现代话来说,即是艺术与文学的糅合。过去的知识分子,对艺术与文学这方面的修养非常重视。自汉唐以后,路线渐狭,由乐府而变成了诗词。人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是很痛苦的。尤其是从事社会工作、政治工作的人,精神上相当寂寞。后世的人,没有这种修养,多半走上宗教的路子。但纯粹的宗教,那种拘束也令人不好受的。所以只有文学、艺术与音乐的境界比较适合。但音乐的领域,对于到了晚年的人,声乐和吹奏的乐器就不合用了,只有用手来演奏的乐器,像弹琴、鼓瑟才适合。因此,后来在中国演变而成的诗词,它有音乐的意境,而又不需要引吭高歌,可以低吟漫哦,浸沉于音乐的意境,陶醉于文学的天地……以我自己来说,也差不多进到晚年的境界,可是我发现中年以上,四、五十岁的朋友们,有许多心情都很落寞,原因就是精神修养上有所缺乏。
我们如用国语来朗诵古诗词,就会常常读错音的。例如一个字的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改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但第四声(入)往往和平声没什么分别,所以原来的四声等于只有三声。原来的上、去、入等三声都是仄声,但现在听见有人用国语朗诵诗词,对入声字就念成了平声,这就是因为现在的国语,一、四两声不容易分而发生的毛病。”
《论语别裁》
(以上摘录部分由太湖大学堂南怀瑾先生秘书室整理)
-----------------------------
补充:
以我的经验,我今天还能和大家吹牛人家说我有学问,我就笑,我这个还叫有学问啊?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十三岁以前的东西。比如《资治通鉴》,十三岁以前,我已经圈点过三次了。古书没有标点,我一边读一边圈点,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不懂的地方拿给老师看,这样就会背来。以前我们读书叫读书,现在读书叫看书。以前我们读书,像现在朗诵白话诗一样,朗声唸出来,唱的。这样读下来,也圈点过了,就会记得住。到了现在,比如《资治通鉴》,提到哪一段,心里就会现出那个影像,甚至在哪一页,哪一段,都还记得。
*****
你们注意,我们当年读书,是这样读的,会背来的。(南师示范)你们觉得很好玩吧!告诉你们好处,可以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读的,不要讲理由,老师说读啊,我们就开始这样吟唱了。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唱,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可是这样读书有一个好处,心里会记住,一辈子都忘不了,以前这叫读书,现在没有了。现在你们是看书,等一下就忘了,意思懂了,内容统统没有记住,不会启发自己的智慧。
*****
什么叫读书?“读”书是用嘴巴唸的。像我,当年就是受这样教育。因此,去上课也好,演讲也好,不带数据,也不带计算机。你们现在不但靠笔记本,还靠计算机,什么事情听来就放进计算机。当场一问你,一片空白;如果停电了,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呢,是读书读出来的,那不同喽!从幼小记下来的东西,越到后来越有用,不用思考脑子里就出来了。所以,只要带一支笔,以前是一只粉笔就来上课了,讲到哪里,原文就背出来唸出来,还要一字不漏。所以说现在,要这样读书才行。
*****
读书,叫孩子们要朗诵。
我们当年读书在书房里背,就这样读,不是我今天故意给你们读哦,这样读了三遍以后,不看字了,自己就在唱了。要放学的时候,我们同学一边唱,这里打一拳,那里打一拳,在笑在调皮。上面老师看见了,我们马上规矩了;看不见,两个又调皮了。都是这样高声朗诵的,这样读了以后,几十年都忘不掉。
希望大家回去,照这样朗诵、背一下,最好是叫孩子们背,朗诵,不要给他解释,当歌来唱,你们试试看。
如果孩子们背来,七八岁,十岁以前能会背,最好是五六岁能背,包你这个孩子到八九十岁也有用处。以前读英文外文也靠背,也靠念诵的。
现在我们读书,譬如我看到大家规定的功课,要读几百本书,那不是读书,是看书。而且一边看一边想,哦呦,这个地方大概这个老师会出题目,我要多记一下,如此而已,考试完了就丢开了。古人读书读完了,一辈子有用。
《南怀瑾讲演录》
-------------------------------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涵义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说,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
*****
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
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像唱歌一样,不用动脑筋。现在的教育,假如是用脑筋强记,把脑筋都记坏了,这不是背诵。像有些人,大学毕业了,再去背书,用的方法是强记,不是背诵。因为他已经成人,就是强记,背诵是小孩,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内涵,并不知道的,就是会唱、会念,这个叫背诵。以佛学来讲,背诵是进到第八阿赖耶识里去,记忆强记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脑子表层的作用。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随便一听就背起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这就是背诵。硬记的不算数。
就像我们现在看那些领导人站在台上拿讲演稿一样,是强记的。每天怎么样讲演,是秘书替他写好的稿子,要点也是你说的,可是自己就记不住。然后一边演讲一边看稿子,这是现代人的作法。古代的人不会作这个动作。现在这些高级领袖,站在台上背自己的演讲稿,自己还不晓得是讲了些什么东西,这是很丢人的时代。过去的学者也好,了不起的英雄领导,哪里还会拿个稿子去讲话,心里想的什么要点都有,就直接讲出来。我们小的时候,看到革命的老前辈,上台演讲从来不带稿子的,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现代人长篇大论,站在那里,低着头,戴个眼镜,看一下,抬起头讲一句,讲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自己也不晓得讲些什么,这就是不读书、不记诵的问题了。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导读活动的讲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3/29 0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