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076|回复: 4

平脉辨证与黄芪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8 22: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仲景祖师之《伤寒》《金匮》,篇目必曰:“辩某某病脉证并治”,可见仲祖首重脉诊,亦即中医必以脉诊为四诊之首,为传统医学之大法。只是仲圣文法极简极奥,故后人难入其门径。尝每读后贤医案,叹言脉者少。近又闻某大师谓治老年病,多加黄芪,以老年多气虚,奉为定律,余甚不以为然。试问肾虚病人及高血压、头晕头痛病人,尚能加否?黄芪固然补气,但主要补上焦,补卫表之气。适于上焦气不足,或胸闷腹胀或二便不利或崩漏;卫气不足,或多汗或疮痈不愈等。前者必脉见寸口无力或虚空,后者必右三部浮大无力或浮虚等。黄芪之用,必见可用之脉,可用之证。谨举一例:
王某某,女,65岁,以夜间睡醒,口干至舌硬不灵,且醒后不易入睡三年求治。初诊见左寸关大而不浮,口干不欲多饮,且大便不畅,日两三次,每次量少。处大黄泻心汤加麦冬、花粉二剂。二诊不易入睡现象改善,口干如故,诊见左脉平,右三部中取有濡紧之象,再三询问,仍言无他苦,其翁(陪诊)插言,中午吃饭时总是犯困,近于睡着,饭后不再,我言知矣。即处参、麦、五味、干姜、炙草、黄连三剂。三诊吃饭不困,口渴略减,左右两寸脉均见不足之象。再三询问,又言小腹时有下坠感,即原方加生黄芪、全当归、苁蓉三剂,并告之如此方有效,可原方再服两剂。过两月,其女来诊,言已愈。
此患者口干两三年,经医数人,服中药几十剂,六味地黄丸两个月不效,原因乃经医不善脉及问诊。初诊泻心汤清其心火,乃为其左寸关大。二诊右脉中取濡紧,吃饭时易睡,胃气不足,心火下济其子矣,故用参、麦、姜、草补气温中。三诊两寸不足,小腹时有下坠感。上气不足,加黄芪助人参升气布津以止渴,故渴止小腹不复下坠,肺气足大肠排便畅通矣。
吾乃是一业余中医,以上所见,不一定正确,欢迎商榷!

发表于 2014/5/8 23: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芪你能用到120克的时候,结论就会不同了。
发表于 2014/5/9 17: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tt8899 发表于 2014/5/8 23:14
黄芪你能用到120克的时候,结论就会不同了。

是什么结论不同呢,是说“肾虚病人及高血压、头晕头痛病人”也可用吗?请先生赐教。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9: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非·情 发表于 2014/5/9 17:10
是什么结论不同呢,是说“肾虚病人及高血压、头晕头痛病人”也可用吗?请先生赐教。

关于黄芪的应用,周岩的《本草思辨录》说的很清楚,可看。关于用量,则应根据病情而定。不可人云亦云。
发表于 2017/8/28 16: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脉法及用药看的很清楚,但有一点不知如何体会,还请先生详细描述一下,濡是否指脉体软无力,为脾虚不运?紧则是气寒束血,当为整个脉体紧绷,甚则会左右弹手,感觉两个脉像相反,但按理可以同时出现,只是不知道同时出现时手底下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3/29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