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w6510

中医文化系统架构图(一)(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2 20: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所云。楼主如真心想为中医做点贡献,还是务实点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1: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道先生 发表于 2014/9/12 20:55
不知所云。楼主如真心想为中医做点贡献,还是务实点好。

是,向“道德先生”学习务实,向“道德先生”学习既无日志,也无主题,却专事对他人冷嘲热讽。看来你既不识“道德”,也不配“先生”。我的文章不是写给你这样的“道德先生”看的,请你自尊自爱。
发表于 2014/9/12 2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写的自由,我有评论的自由。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2: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德道先生 发表于 2014/9/12 21:56
你有写的自由,我有评论的自由。

写没有自由,得符合基本的“道德”和良心,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由而损伤他人。评论亦如此。你可以具体指出来我哪里错了,然后讲出你的道理,这才叫评论。若如此,你会获得尊重,否则,不理睬你便是。大家在同一个中医论坛里活动,总希望多交朋友,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你取名“道德先生”,要做好大家的表率啊!不是吗?
发表于 2014/9/12 23: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w6510 发表于 2014/9/12 20:46
中医的原理是太极阴阳五行学说,而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也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根据,因此,能够真正理解中医的人 ...

请问楼主实践效果如何?就是运用您理解的理论来接诊治病效果怎样?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1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6510 于 2014/9/13 16:11 编辑
卡其 发表于 2014/9/12 23:04
请问楼主实践效果如何?就是运用您理解的理论来接诊治病效果怎样?

这位朋友的问题提到了要害。任何理论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医学理论尤其要能指导临床。传统中医的关键软肋,正是理论(主要在《内经》)与临床的脱节。所以,中医学院的学生十年寒窗不能开方,民间也有行医五十年方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说法。单看《内经》似乎理论齐备,但是,以它指导临床,就有问题,因此,医家都以《伤寒》为临床指南。然《伤寒》只言证治,不做理论,因此,中医的实际传承只以《伤寒》之“经方”为“准绳”,而缺乏统一的理论根据。因为没有统一的理论,所以,历史上500多家注解《伤寒》者,各成一说,后人只可借鉴,不可完全依靠。可见,建设统一的中医理论,乃是我们的先辈尚未完成的工作,不存在有的坛友所谓颠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理论问题 ,要说颠覆,首推仲圣,然《伤寒》之理隐晦不显,有待我辈把它发掘出来。这是我的基本心路。关于我的理论——《图解中医原本》的效验问题,第一,它是从研究《伤寒》的全部方证中得到的,或者说得到《伤寒》全部方证的验证;第二,我的理论得到现代名医医案的验证,其中,范中林先生的四十多个医案的“中医原本辨解”全部记录在《图解中医原本》的第七章。第三,我自己也在应用自己的理论治病,积累到一定数量的证明,将来会整理成文与大家交流。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
1、活用“冯了性風湿跌打药酒”。这是药店都有卖的成药,主要由辛温和苦温药组成,所以,根据我的理论,它的适用范围远远不是说明书上所指出的那样狭隘,凡是“脾机”(未伤骨的跌扑是筋肉损伤,属脾)、“肺机”的病证都可用,因为以酒为引,所以效果比汤药快。我用来治感冒打喷嚏流鼻涕,晚上喝两瓶盖,第二天就没事了;用来治急性腹痛和腹泻,喝两瓶盖过几分钟就没事;用来治自己的颈椎包块,外擦内服,一个多星期就消了;我用来治自己的肩周炎,加上三七粉,每晚以酒冲服,半个多月痊愈;用来治脚气,以酒泡脚,一次见效,几次可愈。......
2、活用生姜。生姜是辛温之品,辛味对应“脾机”,故生姜治脾机病证(包括痛证),主要药理是升木平風。我用来治甲沟炎,以黄姜(肉色黄为上)一小块,挤出汁液,滴入患部,立即见效止痛;治風寒感冒,以三片生姜,三根香葱(连须),5克红糖,一碗水,煮开两分钟,乘热喝下,微出汗即愈,发热者则热自退;若有咳,则要加辛味更重的大蒜仁(止筋挛的效果更佳,比生姜更止咳),三瓣。这些全是食材,不用上药店,尤其适合小儿,前天还治好了我侄子(半岁)的发烧(兼有流涕喷嚏)。......
3、活用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就是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加党参白术五味药,按主流的说法是健脾理中的药,但是,按照我的理论,它是四机同治,即肾机、肺机、脾机、心机同治,不单健脾(传统医理将脾放在中央是错误的),用途非常广泛。我用来治牙痛(不论所谓的实火虚火),自己先试,我以前经常牙痛,现在很久不痛了;用来治所谓口腔溃疡,我自己先试,以前也经常反复发作,现在很久不见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自己原有严重的鼻窦炎,并发严重偏头痛,每到冬天或进入冷气环境,证状就明显加重,年轻时,一到冬天就要去做穿刺引流才能缓解。读中医以后,09年秋,那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是因为看到李可老先生推崇四逆汤和附子,我也决定亲自尝试四逆汤到底有没有毒,连服了二十多剂(每剂附子45—60克),根本没有什么中毒的任何迹象,到了冬天,感觉鼻炎怎么没来了,仔细想想,除了喝四逆汤,没吃别的药,所以,只能是四逆汤的效果,于是又断断续续吃了几副,从此至今,严重的鼻窦炎再未发过。现在知道了鼻窦炎的病理是風寒合邪,脾肺病变。四逆汤正是治風寒的精简之方,制附子辛咸气温,咸入肾机治寒(寒邪出自膀胱寒腑),辛入脾机治風(風邪出自胃肠風府);干姜辛温,入脾机升木平風;炙甘草甘平微温(炙过则温),入心机健运中枢,温气反补肺藏。因此,四逆汤可根治我的鼻窦炎。
我的理论价值,在于将中医的原理-生理-病理-药理-治理一理贯通,所以,只要像我那样,把太极阴阳五行的原理搞正确,理解透彻,学中医一点不难,可以说人人都能成为好中医。学中医,说到底要看你能不能开方子,对不?有统一的理论定解,不管什么疑难杂症都能应对自如,处方更是随手一抓都是药,相反,没有统一的理论支持,就只能象现在这样,死记硬背《伤寒论》的方证条文,一旦对不上的病患,就只能连蒙带猜开大处方以求“中病”的机会大些。碰上现代西医弄出许多的病名,就更是无法应对。所以,中医的理论问题不解决,中医振兴永远没有指望。



发表于 2014/9/13 12: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w6510 发表于 2014/9/13 11:30
这位朋友的问题提到了要害。任何理论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医学理论尤其要能指导临床。传统中医的关键软 ...

看楼主所说应该正值青壮之年(侄子半岁),自学中医,以身试药。能有大领悟并通过实践得到确认。
了不起啊!
更重要的是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无保留的献出来供大家交流探讨。实属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16: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其 发表于 2014/9/13 12:48
看楼主所说应该正值青壮之年(侄子半岁),自学中医,以身试药。能有大领悟并通过实践得到确认。
了不起 ...

中华文化和中医文化不同于现代医药文化,要投入所谓的资本,甚至巨资,去做研发,它本自源于对天地造化的仰观俯察,若有所得,那是天地造化对你的眷顾,不是个人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中医的药物也来自于阳光雨露的哺育。中华先圣发明无数,后人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所以,做学问应该向先圣学习,不可占为己有。中医为什么自《伤寒》以降没有丝毫的突破?难道《伤寒》真的登峰造极了?不是,乃是后人的人心堕落了,偶有所得便窃为己有,秘而不宣,以致中医天下 被各类家传“秘方”所分食,造成破碎不堪的景象。“秘方”看似能帮人解困,实际却败坏中医,主要是坏了人心。中医那天没有“秘方”了,说明医理也就是天理已经彰明于世,天下将重归太平。
发表于 2014/9/13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小了,看不见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18: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遗憾,受版面所限。日志中的分部图会大些,先生若是不嫌麻烦,可以去日志看看,而且还能看到详细的图解。谢谢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6 2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