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786|回复: 3

结合历史看《伤寒杂病论》中的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6 08: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 而结合历史看《伤寒杂病论》中的某些药材, 并不像今天《金匮要略》.《伤寒论》教材中的那样。如:芍药,现在人普遍认为是白芍,实则它包括赤芍与白芍。因仲景时代,芍药未有赤.白之分。
   再如:白术,准确的应该称“术”,因那个年代也无苍术.白术之分。直到梁代陶弘景始把“术”分为赤术(苍术).白术。而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白术,显然是宋代人所为。复其原貌应称之为“术”。
  地黄也未有生地.熟地之分,只言干地黄。如:肾气丸中干地黄八两,而现代人一贯认为是熟地黄,这值得商榷。我认为生地为是。
  细辛,应为马细辛。因辽细辛产在关外,当时是两个国家的,贸易并不通畅。据《本经》云:“细辛产华阴,.....”华阴,即华山之阴,应该在陕西省,怎末会是辽细辛呢?如:小青龙汤中的细辛用三两之重,换算成现代的用量,也足有45克左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伤寒论讲义.古今剂量折算表》并不准确,它是依李时珍的“古之一两,今用一钱”为依据。而《方剂学.古今药量考证》则较为中肯。)如用辽细辛怎能受用!?
   综上所述,读《伤寒杂病论》不应脱离历史,不然难窥全貌。
发表于 2015/4/6 08: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能帮我吗?我现在是膝盖冷,脚不冷,坐着冷的厉害,感觉膝盖里面冰冰的。
发表于 2015/4/6 08: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43岁,男,其它身体正常。
发表于 2015/4/6 1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应该结合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9 04: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