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吴向阳

开始学黄帝内经---一系列看不懂的词(不断增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15: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枢五乱第三十四:

黄帝曰:何谓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首静伏。乱于肺,则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16: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言:清气在下而不升,浊气在上而不降。

不是固定不动的。是一直在变动的。

天之清气的浊的部分下降至阴受之,然后使阴升为阳。

五谷之浊气的清的部分上升至阳受之,然后使阳降为阴。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08: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得有点累了。休息,休息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7: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受阳化气,

阳受阴成形。

阳生阴长。  太阳出来,阳气盛,温度升高,故真阴化气,故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太阳落山,阳气弱,温度降低,故真阴不化气。故阳杀阴藏。

太阳出来,阴气化为阳,故阳气主事。

太阳落山,阴不气化为阳,阳气复收藏为阴,故曰气门已闭。

阳化气,阴成形。应为:阳化阴为气,阴收阳为形。

故曰入夜后无扰于阳。因天之阳气弱,人之阳气弱。若入夜不睡,而扰于阳,

必调用人身之真阳来使真阴化为气,以维持生理功能。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7/3 at 18:08 ]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8: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阳气盛,人调用真阳使真阴气化较少,所以是养真阳的时候。

秋冬阴气盛,人调用真阴使真阳成形较少,所以是养真阴的时候。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7/3 at 18:10 ]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7: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府不和则留为痈。故邪在府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阴血凝聚太盛,阳气不能荣化阴血,阴血凝在脉内,故曰关。阴血被关在脉内。

阳气浮聚太盛,阴血不能荣引阳气,阳气浮在脉外,故曰格。阳气被格拒脉外。

关的是阴,格的是阳。

关格皆为六府不和(邪在府)所引起。关、格、关格、皆有阳气留之的现象。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7/23 at 16:06 ]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14: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食气入胃,其精微有形的归于肝,通过肝的功能将其气化归筋,形成动力(包括把动力送到心,心为筋)。食气入胃,其无形的浊气归与心,通过心的功能将其成形送入脉中形成营阴,脉气流入经,经归于肺,肺通百脉,肺把通过心合成的营阴,输送到皮毛。皮毛和脉将营阴气化,送至六府。六府将毛脉送来的无形的气复合成精,则神得明,并送至五藏,而五藏藏之。一层层的筛选,越来越精微。

饮入于胃,溶解的有形的精微,和无形的气,上送到脾(脾在胃上)。脾气把有形的精微送到肺,并把水送到膀胱。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8/10 at 14:32 ]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17: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肝主筋,筋主动。

动则肝舒。

不动则肝易郁。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8/10 at 17:31 ]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5: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曰:余闻五藏六府之气,荥输所入为合,令何道从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府者也。黄帝曰:荥输与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黄帝曰:治内府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合。黄帝曰: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黄帝曰:取之奈何?岐伯答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委阳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阳陵泉者,正竖膝予之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取诸外经者,揄申而从之。


黄帝说:我听说五藏六府的气,是由荥运转至毛脉,由毛脉合精(合成)进入体内而成,是从什么地方进入的,经过什么地方?我想知道。岐伯回答说:这是阳脉的分支进入体内,是六府的范围。黄帝说:荥运转和闭合(合成),各有命名吗?岐伯回答说:荥运转于外面的经脉,(合成)后行气于六府。黄帝说:如何行气于六府?岐伯说:因为闭合。黄帝说:闭合(合成)各有命名吗?岐伯说:胃所得气是由荥经毛脉在足三里合精而入,。。。。。。。。。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8/20 at 15:20 ]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16: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秋主降。肺金主事。

若秋燥热,则阴化为阳气仍然剧烈,但(秋)肺金主降,故阴之清气虽发,然被秋(肺金)降所控制,不得升,聚于下而成湿。

经言:清气在下而不升,则生飨泄。故秋之燥热下迫,则加剧阴化阳气,聚而成湿,则容易泄利。

若秋(肺金)降不利,湿气聚剧,甚至逆秋(肺金)降而升,则成咳,甚至痿厥。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9/2 at 17:3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2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