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135|回复: 5

《伤寒杂病论》与五运六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7 15: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独孤园丁 于 2016/12/27 15:26 编辑


《伤寒杂病论》与五运六气
独孤园丁


仲圣《伤寒杂病论》,既论外感,又述内伤,非只辽伤寒之书。

外感、内伤,实不可分。现实疾病,单外感者少,只内伤者寡,往往杂合为患。世人言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东垣也有分别外感、内伤十三法,然实不能尽分,只缘于内伤、外感杂合为病之现实矣。

仲圣深明此道,故著《伤寒杂病论》。“伤寒”者,广义也,外感也。“伤寒有五”,出《难经·五十八难》,指广义的伤寒有五种,即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杂病”者,伤寒兼有内伤,杂合为病也,只不过杂合之病,有外感为主,或内伤为主之分别也。
仲景《伤寒杂病论》,即疗外感为主,而兼有内伤之书。

既然以疗外感为主,则需明五运六气之道,此仲圣创六经辨证之源也。世人多不明源流,只论六经,不知六气,则伤寒论六经辨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焉能知圣人之意哉?

余不敏,揣摩此理,浅陋之见,记之而为深入习其之。

一、外感病分为两类
主气为病或客气为病。
仲景所言四时正气为病,即主气为病。其中有即病、不即病之别,称为新感病和伏气病。
四时时行之气为病,即客气为病,也称疫病。

1、主气为病
即四时正气为病。俗称“感冒”。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正常的四时,分为六气,两个月一气:正月、二月是厥阴风木,三月、四月是少阴君火,五月、六月为少阳相火,七月、八月是太阴湿土,九月、十月是阳明燥金,十一月、十二月是太阳寒水。根据《素问·六元正气大论》,六气的开始时间应该是正月初一。
这个四时正气就是五运六气中的主气,其实就是地球大气层之内的气。主者,主人(地球)也。此主气命名之意也。

到了冬天,仲圣所说“辛苦之人”,就会感受寒气,这就是伤了四时正气为病。因为寒邪伤人的阳气,而阳气是人生命的根本,所以说它是最具杀厉之气。

人伤了寒邪以后,有马上发病的和当时不发病而过期发病两种情况。当即病的就叫“伤寒”,这属于狭义伤寒;假如人体阳气不足,当时没有发作,而是潜伏于肌肤之中,到了春天变为“温病”,到了夏天变为“暑病”,这属于广义的伤寒。

“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温病”、“暑病”,不再是单纯的寒邪了,不能够再当作寒邪治疗了,所以仲圣言“冬之变”。这个变化,是春温、夏热驱寒外出。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是指狭义的伤寒,就是《热论》所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病在表部,是由于汗闭表部。可能会发高烧,就是《内经》所说的“热虽甚而不死”。温度虽然高,说明患者还有抵抗力,是在与邪气作斗争,所以这时的高热不可怕。

“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是指广义的伤寒。因其发病季节不同,因时而有各种不同病名。虽有季节之变动,然其伏藏之寒邪不变,所以仍然名曰伤寒,称广义伤寒而已。劳苦的人都是容易感受寒邪伤及阳气,虽然当时没有发病,可是寒邪会藏伏于肌肤之间,到春天、夏天借助温、热之气,驱邪外出,就会发为温热病。当然,这仍属于四时正气(主气)为病,不是时行之气(客气)为病。

不仅冬天伤寒有即病与不即病之分,四时正气(主气)都有。
《内经》论述四时正气为病而不当即发病的有《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灵枢·论疾诊尺》等。
“春伤于风,邪气流连”,这就是伏藏下来了,到了冬天“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为咳;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这都属于不即发病(伏气)的情况。

2、客气为病
即时行之气为病,也称疫病(瘟疫、寒疫)。俗称“流行性感冒”。
仲圣所说的时行之气为病,就是春天应该暖的而反大寒,夏天应该大热而反大凉,秋时应该凉的而反大热,冬时应该寒的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四时非时行之气就是四时反常的气候,由于违反该季节正常气候,而出现反常气候,故云“此非其时而有其气”。
“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不是人人皆病,症状也因人而异。但是时行之气为病,是因为“非其时而有其气”的反常气候造成的,人们不能够适应,容易感受而发病。常常是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时间内、许多人患同一种病,所以叫“长幼之病多相似”,是流行病。

什么是时行之气?时行之气,就是五运六气中的客气,包括司天、在泉、客气。
客者,客人(地球外来)也。客气就是地球大气层之外,太阳、月亮、星体等天体对地球的影响之气。地面之上,眼见者星空,为司天;地面之下,眼不可见者,为在泉。此命名之义也。

而五运,则是指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其气对人五藏的影响,另文论述。

作为医工,临床治疗外感病时,必须把主气、客气分清楚才能施以正确的治疗,因为各自的病机不同。
不仅是当下的主气、客气要分清,包括后半年各月的也要分清,才能知道在哪个月发生哪种病?哪个是“感冒”,哪个是“流感”?何时发生疫病?是瘟疫还是寒疫?来年气侯如何,有无疫情?只是明此,才能正确治疗,并且能预防疾病、治未病也!

例如,此时此刻,是20161222日,已经是冬至节的第二天,处于丙申年六之气之内。但是天气并不寒冷,反而有温暖之象。许多人并未得伤寒,反而患风热感冒(客气为病)或风寒热夹杂(主、客夹杂为病)的人不少。

吾近日以柴胡桂枝汤(风热夹杂)或柴胡桂枝干姜汤(风热寒夹杂)治愈了好几例。

当前这样的气候,就是因为主气虽然是太阳寒水,但客气却是厥阴风木,加之今年司天之气为少阳相火,在泉之气也是厥阴风木(而当前大司天也是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之故。
而当前北方有大面积的雾霾现象,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少阳,厥阴之温热,使天气不降,地气反升,故有雾。霾是污染物,然而是以雾为载体,雾若消则霾自除。
到了明年1月中旬左右,“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雾霾自会消除。

明年,为丁酉年,岁木不及,燥气流行,又逢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司天又克年运,故全年为燥热气侯。特别是二之气、终之气为瘟疫高发时段。

对于生于子午卯酉这四年之人,由于先天就是燥热体质,恰逢明年又是燥热气侯,所以要注意保养和预防,特别是二之气(阳历3月-5月)和终之气(阳历11月-20181月)期间。
按洛书推算,燥在南方,热在西方,灾在东方。即不仅要防止心肺之燥热为害,更要注意防范肝病发生(金克木)。

当前,不知《伤寒杂病论》的源流,不明六气,心无定见,而空谈六经,仅凭脉证对号入座的医者多矣。若要为人疗病,慎哉。孙真人有言,人命千金!

二、仲圣以春风秋分论主气、客气为病的区别

1、从秋分以后,至春分之前

主气为病:
从霜降以后,至次年春分以前,凡是感受寒邪即时发病的,此为四时正气为病,命之为“伤寒”。这是由于正气不足,又失于保养而得的伤寒病。
寒邪有轻重之别,九月、十月寒气尚轻微,其病也轻;十一月、十二月寒气重了,其病也重;到了正月、二月寒气又轻了,其病也轻。
此半年时间内,正对应:
九月、十月属于五之气阳明燥金;
十一月、十二月属于六之气太阳寒水;
正月、二月属于初之气厥阴风木。

客气为病:
仲圣言“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有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在这个时段,如果感受非时之暖,就会得“冬温”、“春温”这样的疫病,也就是客气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一类或者象传染病等。

2、从春分以后,至秋分之前
仲圣曰“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此半年时间内,正对应:
三月、四月属于二之气少阴君火;五月、六月属于三之气少阳相火;七月、八月属于四之气太阴湿土。

此处,仲圣明确提出了“寒疫”,即在这段时间内,夏天的气候突然变凉爽了,叫作夏行冬令。人们骤然被暴寒侵袭而发病,这属于时行之气为病,称之为时行寒疫,叫作“寒疫”,属于客气为病,俗称流行性疾病。
“寒疫”的发生及病情的轻重,取决于阳气的强弱。虽然同是“寒疫”,但是不同的人,治疗是有所区别的。

“寒疫”的发病季节与发热症候都与“温病”、“暑病”相似,但其病因不同。“寒疫”病因是夏天非时暴寒所致,而“温病”、“暑病”的病因是冬时感寒不即病,而藏于肌肤之间,到春、夏而发病,因而治法就不同。所以仲圣就说:“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三、外感多为杂合之气为病

由于主气、客气的同时存在,客气(司天、在泉、客气)加临主气后,就变成了综合性的杂气,然后伤害人体发病。所以外感病单纯的病因很少,往往是合邪为多,所以吴又可称之为“杂气”、“戾气”。
现在的大夫很少能够明白外感是合气为病的,往往认为是伤了风或受了热,其实临床实际并不是这样,往往都是两种或多种邪气相合后为害,产生疾病。

从以上可知,外感病既有四时主气(四时正气)为病,还有四时客气(时行之气)为病,所以《伤寒杂病论》有伤寒、中风、温病、痉病、湿痹、中暍等六气之病。可是现在的伤寒教材,只是伤于寒邪的论述,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伤寒杂病论》的价值。

四、六气与六经

仲圣以春分、秋分而论伤寒之法,从春分开始至秋分为阳,分配的是少阳、太阳、阳明三经,从而有太阳阳明合病、并病,太阳少阳合病、并病,少阳阳明病,三阳合病,正阳阳明病等;有夏时主气(正气)为病的“温热病”;也有客气(非时之气)为病的“寒疫病”等。
从秋分开始到春分为阴,分配的是太阴、少阴、厥阴三经,有太阴阳明病、太阴少阳病、太阴少阴病,太阴厥阴病、少阴厥阴病、三阴合病,以及少阴少阳病,厥阴少阳病等;有冬时主气(四时正气)为病的“伤寒病”;也有客气(非时之气)的“冬温”疫病等。

其中,还有伏气四时之发病,如寒邪伏气,春发“温病”,夏发“暑病”。越是身体虚弱之人,由于正气严重不足,越易潜伏寒气,而发“温病”、“暑病”。
所以,新感病、伏气病、疫病必须分清。

可知,六经对应六气,六经源于六气。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六气的推定。

除此之外,仲圣还以子午冬至夏至,二至分阴阳,则有二至阴阳转换、阴阳生而不遂之病,其理论来源则是《汤液经法》。故桂枝汤源于《辅行诀》小阳旦汤;小柴胡汤源于大阴旦汤去芍药。
另外,《伤寒杂病论》中很多方剂也来源于《汤液经法》,如麻黄汤,小青龙汤,黄连鸡子阿胶汤,白虎汤,真武汤等。故陶弘景曰“昔南阳张玑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张玑者,张仲景也。

陶弘景之《辅行诀》则源于《汤液经法》。

五、《伤寒杂病论》的理论体系之一是五运六气理论

如何分清各类外感病?这就要用五运六气来推算,来预测。所以《黄帝内经》一再强调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各篇均名之为“论”,唯运气七篇名之为“大论”。

仲圣写《伤寒杂病论》,运气学说是重要根据之一。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治外感病要“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素问·六节藏象论》也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素问·五常政大论》也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生化”。

五运六气,中医皇冠之上璀璨明珠也!

发表于 2016/12/29 09: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软件 请指教

体质.jpg 二位.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孤园丁 于 2016/12/29 10:28 编辑
ymy111 发表于 2016/12/29 09:22
五运六气软件 请指教



不能苟同。
不必搞的那么复杂,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大道至简也。
药也不能这样用。要开方,不要开药!
戊年生人,岁运火太过,火乃克金,肺为弱藏。这是五行定位。发病时应当补肺,如大、小补肺汤之类。
少阳司天,厥阴在泉,风火相煽,为风火体质。这是六气定性。发病时应当息风降火,如柴胡桂枝汤之类。
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6/12/29 1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6/12/29 10:54 编辑
独孤园丁 发表于 2016/12/29 10:24
不能苟同。
不必搞的那么复杂,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大道至简也。
药也不能这样用。要开方,不要开 ...


多谢指教。
因为大家用五运六气的路子不尽相同,所以提供了尽可能全面的解释,使用者自行取舍。


戊年生人,岁运火太过,火乃克金,肺为弱藏。这是五行定位。发病时应当补肺,如大、小补肺汤之类。
少阳司天,厥阴在泉,风火相煽,为风火体质。这是六气定性。发病时应当息风降火,如柴胡桂枝汤之类。
---此类全部 10天干,12地支的,定位定性的内容不知可否提供。我加在软件里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1: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ymy111 发表于 2016/12/29 10:50
多谢指教。
因为大家用五运六气的路子不尽相同,所以提供了尽可能全面的解释,使用者自行取舍。



请参考吾“运气与疾病”一文。
发表于 2019/11/20 16: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6 1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