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王海峰

古典本草药理学及其于经方之应用举隅 (转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20: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網誌 我的網誌內容搜尋:    引用 檢舉
壞鬼後生網誌分類:說醫 | 網誌日期:2008-11-11 13:43
《經絡第五講》已寫得七七八八,但仍要準備一些圖片,所以容後再發表吧。前日,我去了龍脊行山,是日金風送爽,三五知己結伴郊遊,走在藍天綠野之間,實是美事。回程途中,在巴士上見到一伙約十餘歲的少年人 (大約中一中二吧) 在車後喧鬧不堪,而且用詞粗俗,更玩得在巴士的地上打滾。面對這班小伙子,車上的乘客都大皺眉頭,只是大家都懶得跟他們動氣而已。看著他們喧鬧,我猜他們大概也不會早睡,身體也不會好吧。這令我想起四個字──壞鬼後生!的確,現在有很多壞鬼後生,便順著先前的話題,繼續說說透支腎精的問題吧。

回想我讀小學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我晚上8時上床,否則便會「藤條侍候」;中學時放縱了一些,最遲11時也會睡覺;到大學讀中醫了,反而最不會養生,凌晨1-2時方才思睡;直到畢業工作後,也是一樣。近兩個月成家立室了,終於又回歸早睡,一般10:00-10:30便會休息,翌晨6-7時醒來,然後慢慢地刷牙洗面,享受早餐,看看《香港早晨》,才慢條斯里地上班,實在閒適得很。這樣地過了兩個月,我深切體會到何謂「精神爽利」,而且自覺思維體力也上升了。這個,一來要感謝我的父母,在我小時候迫我多儲備腎精,讓我即使有將近10年的揮霍,但腎精仍足以支撐;二來也要感謝賢內助,令我早點休息。

一個初生嬰兒,每天大約要睡20個小時,到3歲之後,也要睡12小時,小學時,便需要8-10小時,中學以後,也應該有7-8小時,直到中年左右。這個,是充足的睡眠。睡眠的意義有兩個,一是減少陽氣消耗,二是儲備多餘陽氣,使之成為腎精的一部份。人在工作以後,或有了家庭,或要照顧長幼,都很難得到充足睡眠,但有了若干時間的休養生息,腎精也很充足,能夠抵受操勞,身體較好,也較少出現慢性退化疾病。

但現在的人,年紀輕輕便已很晚睡,2歲的小朋友,也可熬夜至1時才休息。小小年紀,不但不儲備腎精,相反經常透支,這叫逆天而行,怎能不夭?

其實,現在人的身體較差,最主要原因在於自己休息不足,卻總愛將責任推在其他事情上,說空氣污染、食物不天然等等。其實,他們可有想過自己的責任最大?現在的人休息少,喜食寒飲凍,喜乘涼吹冷,不喜運動四肢,繁忙緊張等等,都令腎精告竭,令身體轉差。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

究竟現代人的身體怎樣不好?我們先看看年輕女士吧。現在的少女,哪一個沒有痛經?但上一二輩的女士,在其年輕之時,又有多少人有痛經?這樣比較一下,真的發現現在年輕一代的身體很不好。還有流產的問題,以前的人,懷孕了,也要下田工作,也要到處跑,但還是能夠將寶寶順利地生產下來;現在的人,稍為跌碰一下,就會有流產的危險,要自然妢娩,也不夠力,結果還是開刀。為甚麼她們會那麼「玻璃」,那麼孱呢?

女士身體差,男士們也好不到哪兒。我們看看脫髮問題吧,現在很多人很年輕便開始脫髮,頭上帶著「地中海」或「M字額」。這是腎虛的結果。但為何男士多見脫髮?這是由於男士在腎精提取過度的時候,便容易萌生性慾 (即所謂腎精不固,相火妄動是也),如果定力不足,便會觀看色情物品,或與異性接近,或自行解決。越是腎精不足的男士,越是「鹹濕」。長期在色字頭上徘徊,結果腎精洩得更甚,更加不固,於是夢遺、早泄、不舉、尿頻的問題隨之而來。這就是坊間所謂「腎虧」了。男士腎精透支了,卻一般不肯承認身體差,諱疾忌醫,又流連於酒色財氣之間,這便是為何男士較女士短命的原因。

腎精不足,則腎的各種功能都會差了:腎主納氣,所以氣短、體能不足;腎主水,於是容易水液渚留,出現肥胖,又有夜尿;腎負責收藏陽氣,陽不收又容易煩躁失眠;腎主生殖,於是不孕不育、痛經閉經、白帶過多、陽痿早泄、夢遺尿頻的病越來越多;腎主骨,於是關節疼痛,骨質疏鬆;腎主腰,於是腰背頸痛、坐骨神經痛 (即膀胱經痛);腎弱不能克心火,於是心火高張,便會高血壓、心悸、心臟病;腎弱,身體更賴脾土以供養,所以胃口大開,久則脾實,成為糖尿病或高血脂病。

腎精不足,製造了很多「壞鬼後生」,不改變生活習慣,繼續透支腎精,這班後生將來的健康只會越來越差。我們看到香港人現在的平均壽命長了,但這批長壽之人,都是上一二輩的人,他們年輕時的生活一定比現在健康。我相信,約30年後,當這批人離開人世以後,到現在20多歲的人步入中年,港人的平均壽命便會縮短。這是我的一個預測,希望我不準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診心得

  佛羅里達溫暖的陽光與老師爽朗的笑聲仍清晰在眼前,而受侷限於工作關係的短暫兩週跟診卻已結束,時間短暫學生卻收穫良多,當然很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跟診,能夠更從容學習老師知識的「神」。

  醫宗金鑑正骨心法中有一句話,雖是傷科總訣,但用於為中醫診治總訣之一,亦很能說明師父治病高明處。

「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一、機觸於外:

  作醫生如同偵探一般,倪師說中醫學就是能夠站在外面就能夠知道裡面藏著什麼的最高哲學。透過四診中

望:氣色,以及倪師獨步的眼診中五臟形狀變化,舌苔分佈情形及舌色,小兒的風氣命三關(桂枝、麻黃、生附)。

聞:患者聲音的高亢與低微,身上的味道。

問:日夜早晚半夜中午天地陰陽轉換時人體自覺身溫變化(人體陰陽能否順利進出),睡眠好壞(心、肝、肺),二便(心、腎、寒熱),自覺手足溫(心、小腸),體力(脾、腎),胃口(脾胃、心),口渴溫冷飲,月經(心、寒熱)。

觸:額溫與手溫的比較、手掌指淺層與深層的寒熱變化,以及接近患者身體附近的感覺(膝蓋透出寒氣的寒冰公主)。

切:沈浮遲數細大。

外面的種種徵象總結,能顯示出「陰陽寒熱」之「機」,醫者若能察覺,「中虛為明」就能不迷惑,這也是倪師說的跟診要學而人紀教材書上很難說明之一處。

二、巧生於內:

  倪師教給我們的中醫四大經典,乃是先人的心血結晶,中醫的精華,此外他也教導我們這群弟子少玩樂,不時多看書增進自己的醫術及源頭。記得在名老中醫之路這套叢書中老中醫們常引用的一句話「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多看一些經方名家或其他名家的著作增加知識經驗,當然如同倪師所言架構在經方主幹扎實之後,自己能夠分辨而不被干擾,又可錦上添花,思路多但不知識障,倪師一直強調Common Sense以及科學定義即是此義。在足夠知識支援下,就能透過外面的「機」,辨陰陽,別表裡,知寒熱,識虛實,治則即隨之而出。

記得倪師在某天跟診前的早上分享一位師兄的醫案,大夥七嘴八舌提出自己的想法,想把整個症狀解決,倪師卻提出處理主要症狀的作法,令弟子覺得之前我也同師兄姐一般想包山包海,卻無法藥簡力專。倪師說他不擔心我們的理論基礎,卻擔心我們被迷惑,弟子覺得解除迷惑就是跟診中獲得的寶貴經驗之一。

三、手隨心轉

  一旦心中有定見之後,就是處方用藥,倪師常說各種藥物有其對應症狀,生附的裡寒、心陽虛對應症;炮附的表虛、腎陽虛對應症;石硫磺的三焦水氣,五金毒對應症。以及五臟生剋,瀉南補北法則,正常人五臟在生的循環,病患則在剋的循環,中藥只要導正循環,提升自體的免疫功能,就能痊癒。記得徐靈胎有「用藥如用兵論」,倪師用藥亦有此神功,他曾說武功高強者刀子砍破衣服卻能不傷人體肌膚,用藥亦同。在處方時藥物該哪些(長槍、手槍、手榴彈),劑量要多少,該如何用藥對、藥引(佈陣),讓陽藥、熱藥、寒藥、補藥到倪師想送到的地方去,又可先防禦疾病可能進攻的部位(剋),加強其病位的修補(生),形成正常人循環,而讓患者回到正常狀態。倪師在處方時,神情十分專注,下筆謹慎,常推敲許久,倪師常笑說他的筆不夠硬不夠尖,但弟子認為這是他考量病患自身體力以及病情程度衝激下的權衡,畢竟很多時候,倪師只有一次出手機會。

四、法從手出

  倪師常說他很清楚藥方出去,患者會有哪些反應,期許我們這些弟子以後亦是如此,藥方可治病也可以當成診斷之一,這就是四診之外的藥診,只要方向正確,患者下一步需要何種藥方,大致上可以抓住,像下棋以及戰略者能夠知道下幾步該如何佈陣。再者要斷絕疾病的根源,就像斬斷敵方的補給。病人衛教很重要,倪師常不厭其煩地告訴病人「no desert, no dairy, no milk product, no white sugar, no table salt…」,以及中醫的生理,如同在人紀教學中教導我們的一樣,雖然也有一、二位美國老婦人因為吃西藥的副作用導致記憶力不好,回家忘了醫囑又抱著大桶的冰淇淋在嗑,但是倪師仍在對我們這群弟子閒談時苦中作樂開玩笑,面對病人時卻是苦口婆心勸導,因為患者已經七老八十了,不需要太剝奪其嗜好。

  雖是如此,倪師對年紀較輕的患者則是堅持其醫囑,並有時現出怒目金剛般,罵醒自作主張的病患,在在顯出醫者父母心般的慈悲像。弟子覺得身教也是倪師想要在跟診中傳達給我們這群弟子的典範。

  此次跟診過程中,一些在倪師網站診療日誌的人一一出現在自己眼前,像類風濕性關節炎而手指關節變形Disney女總裁(現已回正,但手指仍寒冷);Angelman Syndrom十七歲女孩;因生完小孩而被西醫診斷得到Type I糖尿病的波多黎各年輕女子(她還要求與倪師拍照);乳癌第四期美國心情開朗的老婦人(要求倪師帶她到西藏以及愛跟倪師鬥嘴);怕痛不敢開刀乳癌美國老婦人(倪師告誡她不要吃乳製品,記憶力不好回家又抱著大桶的冰淇淋在嗑);被西醫宣布只能活三個月,卻在倪師的治療下已存活至今快三年美國肺癌老婦人,在弟子回國前幾天,還興奮地打電話告訴倪師,她跟朋友去遊玩爬高塔竟然不會喘;患有腦瘤言簡剛中的童蒙小男孩,從陽不入陰,到回診時正常陰陽出入的模樣;以及兩次腦瘤手術,仍又長回來的香港女子,雖然他們都不是我們認識的人,但透過倪師網站醫療日誌還有此次跟診的見面,似乎他們已是我們熟悉的面孔了。

  還有移民荷蘭,卻因在大陸遊玩而發燒,經過一連串退燒藥治療導致西醫診斷癲癇的10歲小女孩,母親透過閱讀倪師網站治療Angelman Syndrom十七歲女孩的過程,遠渡重洋從荷蘭來桃花島就診,弟子幸運地目睹從她們一開始就診到她恢復的過程,雖然在我回國之前尚未完全治癒,但已停止抽搐七八成以上,因此痊癒指日可待。

  倪師曾說好幾位師兄姐認為他是俠客島主,而他認為自己比較像東邪,弟子經過此次相處私下推斷倪師的邪來自看不慣病人因西醫不當治療,不該死而死,以及他像東邪一樣多才多藝,琴(吉他)棋書畫,又精於醫術,且住於美麗的Merritt island上的緣故吧。

  最後感謝在桃花島跟診時師父教導,以及常在下班時為我們這群弟子斷後,Jack大叔、Jennifer大姊路程接送、住所生活起居照顧,Emma、李大哥藥材辨認的協助,以及一同跟診學習的師兄姐們幫忙,還有許師兄在我回程前一晚接送及住宿,這些都是我人生中一段十分美好的回憶。

弟子 徐中醫師 敬上 2008/10/22

 

老師評語 : 這位徐同學是台灣中國醫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是位個性安靜又沒有聲音的人,但是我知道他是位觀察入微,心思非常細膩的好中醫師,將來必然可以造福眾多的病人,為病人消災解難,利用這裡我順便跟他說明一下,今天這位來自荷蘭的小女孩,因為已經於四天前開始,完全停止服用根本就是害人的西藥後,胃口大開,不但吃的很多,同時晚上睡覺時完全不會再抽搐了,癲癇的症狀已經完全消除,睡眠品質非常的好而且體力大增,原先因為長年的抽搐,造成臉歪向左側,身體也向左傾,現在幾乎回到正常位置了,這位非常美麗的小女孩,將必然是位美人胚子,我要她將來做荷蘭小姐,替我華人爭光。徐醫師在離開桃花島後,心思還是寄掛著這位小女孩,真正是位心地慈悲的好醫師啊。

   由於我年事已高,體力不濟,所以沒法將案例一一寫下,以響讀者,我只要找到時間而體力又夠時,我會將這小女孩的案例寫進我的診療日誌中讓廣大的讀者知道,我中醫學的治療極限是什麼?

   這位徐醫師是在屏東,跟台中被我逐出師門的徐崇振是不同的,請讀者不要誤解。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佛州2008年10月29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1: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綱辯證,首重陰陽

 

    越是接近真理的東西,越顯簡單。陰陽的觀念,本來就是設計用來描述宇宙自然變化的簡單概念,人體與疾病的變化也是如此。老師常教導我們,首先要知道何謂「正常」,所以當「不正常」出現時,你一下就明白了,這是成為一個明醫的基本條件。

 

    正常人體應該是陰平陽秘的狀態。陽存內,喜聚,以發散為常;陰在外,喜散,以收聚為常。所以正常人上涼下溫,額頭涼而四肢溫,而且手足背是涼的,手足掌是溫的。正常人體隨著日夜變化,午夜過後一陽初發,陽氣漸往外行,陽出於陰,至清晨陰陽平衡,雙眼睜開,陽始漸盛於陰;正午過後一陰始長,陽氣漸往內收,陽入於陰,至傍晚陰陽平衡後,陽始漸弱於陰。藉著這簡單的陰陽概念來判斷,即可知病人若是抱怨腫、痛、醒、汗、熱等陽的症狀越加嚴重之時,是出現在陽入於陰的階段,皆是陽不能入於陰而返出的陰實現象。

 

    反觀西醫,檢查方法日新月異,病名越立越多,但多數卻仍不明其因,且觀念相互矛盾。若要檢查是否罹患癌症,還需透過切片、影像檢查等繁瑣程序,花上幾週時間也不一定能定出結論,就算最後診斷是癌症,so what? 接下來一連串過當醫療的結果,受苦受害的還是病人和其家人。我因幾年前在台灣某大醫院放射核醫部門工作的經驗,深知其害人不淺。我曾自問:若是我的親人患病,我會讓他們來我所屬的醫院看病嗎? 答案很清楚。因此我下定決心要找到一個真正能治病的醫學,並發陽光大,以正視聽,承蒙上天的眷顧,讓我遇見漢唐經方,並能親炙老師的教誨與風采,我真是太幸運了。

 

用藥靈活,敢於創新

 

    老師用藥的靈活,可說完全取決於能正確診斷的基礎上。跟診期間,有位年輕白人女子,患有全身皮膚搔癢近十年,影響睡眠甚鉅,且紅疹破皮處處可見,狀甚可怖。來診之前西醫一直用類固醇治療,已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老師仔細檢查,詳細問診,排除黴菌感染之後,診斷病人為裡寒濕,遂以針灸當場止癢,再以處方《麻黃加朮湯》加減來治療。當晚病人即可安然入睡,但幾天下來後,病人自訴皮膚仍癢,甚至加劇。只見老師端詳了一會兒,再問診排除居住環境因素之後,發現病人的皮表可能已經被類固醇給封住了,導致無法發汗,遂改用《五苓散》加減讓體內的濕從小便去。隔日,病人回診時,從她進門時的微笑,就知道方向對了。再經數次針灸治療後,紅疹變淡消失,新皮長出,回復美貌。我想:果真用藥如用兵,君子無所不用其極,絕對不可拘泥固守。靈活變通,方為上策,老師已對我們做了一個最佳示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診心得

      感謝老師能讓我這位完全沒有受過中醫學校訓練的學生, 只是很忠實的把老師交待的書及錄影帶都讀了數遍, 也能來到桃花島親身體會老師看病的思路及用藥針灸之理路. 我因常年帶領工程師規劃分析電腦應用系統, 多年以來已經養成習慣用系統化的模式思考解決問題, 這次現場看到老師融會貫通的用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八綱來辨症論治, 完全不在乎西醫數據及病名, 以五行生剋制化來分析臟腑對待關係及病進病退之依據, 活用傷寒金匱條辨, 隨手捻來就是經方, 實在精彩萬分, 病情的變化完全在老師的模式裡面, 真如老師所說, 真正中醫是站在外面透過望聞問切解讀身體訊息, 透過對人體溫度, 速度, 時間, 壓力的了解, 不需類似西醫生化核磁檢驗儀器等傷害人體身體之檢驗, 就能把人的病醫好, 所以老師說, 中醫是巨觀人體物理醫學, 把人體當作一個小宇宙在了解, 所以不可能像西醫一樣需要分科, 也沒有必要分科. 以下以就我所體會到的老師問病思路與大家分享:

1.先辨陰陽

  陰陽就代表人體氣血能量的水平, 現代人因勞心, 不運動, 所以先造成陰虛,因陰虛不能固陽, 能量水平降至陽虛, 若又過食人工精煉及高營養食品(如乳製類食品, 各式維它命等), 進而行成臟的陰實(癌症, 腫瘤), 陽不能入陰的結果, 陰陽決離, 能量水平降至最低時, 人的生命就要結束, 所以老師化繁為簡的問幾個問題就知道病人的能量水平, 知道是否在危險狀態, 舉例如下

1.      全身發熱, 口渴飲冷是陰虛, 不渴溫飲是陽虛現象.

2.      若額熱手冷, 盜汗, 手腳易汗出, 怕風, 都是陽虛各種面目呈現

3.      早晨無法爬起來或傍晚昏昏欲睡也是陽虛現象

4.      若腳冷, 就是陽虛更進一層, 因心陽無法順利下移至小腸, 進而至腳底

5.      午時(陽要入陰)或子時(陽完全入陰), 若病人覺得上身熱, 就有陰實擋著

6.      每天凌晨 1~3點會自然醒來, 就是肝有陰實, 3~5點自然醒來, 肺有陰實

7.      透過病人十問, 老師可以立即了解病人能量水平.

        陽代表看不到的氣, 身體運轉的功能, 陰代表身體看得到的物質(如肌肉, 血液等), 身體任何部位皆可分陰陽, 如男子背為陽, 胸為陰, 女子胸為陽, 背為陰, 臟為陰, 腑為陽, 又因男子為陽, 故少睡為健康之道, 女子為陰, 故多睡為健康之道, 總之人體陰陽必需調合, 必也陰平陽秘, 才是健康

2.分表裡

  譬如有表症之咳嗽來自肺, 無表症之咳嗽責之腎, 表凸光滑柔軟之瘤易治, 表陷粗糙堅硬病較險, 表陽虛故畏風寒, 滴漏, 盜汗, 鼻涕不止, 裏陽虛則臟腑之間功能不協調, 易造成陰積(便秘, 痰飲, 宿食, 風濕)乃至陰實(腫瘤等)

3.論虛實

  老師說: 虛症引起的痛, 因為是陽氣推動不夠, 故喜按, 是斷續的痛, 實症是有東西堵到, 是持續的痛, 拒按, 沒生病的身體還是虛勝於實, 吃飯吃到八分飽, 肚子微餓即可, 因為這樣較可以激發陽氣在體內運行.

4.問寒熱

  不口渴喜溫飲為寒, 全身熱口渴冷飲為熱, 手腳冷為寒, 小便淡白為寒, 小便黃為熱, 苔白為寒濕, 苔黃為熱, 額熱腳冷為上熱下寒, 四肢冷至膝肘為裡寒甚, 口渴冷飲但腳冷為真寒假熱, 大便便秘不痛為寒實, 痛則為熱實, 胃口不好為寒, 過大為熱

5.透過望診, 眼診, 耳診, 脈診, 觸診收集身體訊息

  望診

                        觀臉上氣色晦暗為臟病, 鮮明為腑病, 並以青赤黃白黑觀察肝心脾肺腎之五臟虛實, 兼以鼻中間為土, 鼻左為木, 鼻右為金, 額頭主火, 下巴主水, 若出現相剋之色, 或與時節五行相剋, 則應何臟為病, 再者老師專精面相, 可以預知疾病吉凶深淺, 更是望診之更深一層論法, 觀手掌顏色深淺可知貧血肝病狀態

             眼診

                        老師獨創之眼診心法, 將肝心脾肺腎之陰陽虛實痰飲之狀態, 一覽無遺, 老師說出心法後, 頓覺若非對黃帝內經悟通者, 無法研發出此眼診心法

             耳診

                        老師以簡單的探棒按壓耳朵阿是穴點之酸痛或刺痛, 很快就可得知五臟六腑之虛實痛. 如心肌梗塞之人, 心點一定有壓痛現象, 不需複雜儀器, 立刻就知道了, 中醫已經出手了, 西醫可能還要搬儀器準備半天, 我們已經診療結束了.

             脈診

                        察脈之寸尺脈及男女之陰陽脈大小以決定病之進退, 察脈之浮沉洪細,以辨別病在何經(如少陰脈沉細), 察脈之緩速遲以辨陰陽寒熱, 附骨脈以辨腫瘤陰實, 老師雙手對病人把脈, 好像在觀察人體宇宙黑洞一樣, 心法更是一絕.

             觸診

                        常人上半身為陽、陽中有陰,下半身為陰、陰中有陽,所以人體上涼下熱, 所以老師摸病人額頭溫度以探陰陽, 手背陽中帶陰, 手掌陰中帶陽,故手背應涼, 手掌應溫, 重按手掌至骨以測骨之寒熱, 摸指尖以測陰陽最細膩變化, 從手掌乾燥程度推知下焦陰實問題, 另外, 老師熟悉12正經, 奇經八脈及奇穴位置, 可快速察知結石, 腫瘤, 蛔蟲, 燥矢, 宿食等病況

6. 透過五行生剋制化掌握病之進退

譬如肝有病, 因木會剋土, 故去實脾, 則肝病不再進, 透過補北(腎), 俾使水能生木, 膀胱與腎互為表裡, 膀胱水氣化, 可以清洗肝臟, 肝臟就有乾淨的血, 供應心臟(木就能生火), 若能更進一步清血中之毒(瀉南), 木生火就更順暢, 是為瀉南補北, 治肝之正治法

7. 藥簡力專, 針簡力也專

    老師對本草藥性嫻熟, 陽明熱證石膏有時用到6兩以上, 3兩是很平常的事, 治尿毒症時往往生附炮附同用, 治少陰症, 必用麻黃開胸陽, 炮附壯腎陽, 因找老師看病的很多是重病, 如肝癌, 肝硬化, 多發性骨髓瘤等, 往往必需做奮力一搏, 也練就老師一出手就要中病的藥方, 方中寒熱並用, 攻補兼施, 屢屢可見, 完全遵守經方辛甘發散為陽藥, 酸苦湧瀉為陰藥之原則用藥, 如果病人身體不允許攻補, 往往就用甘淡滲利之陽藥, 採取守勢, 顧好胃氣, 等待節令到, 再轉守為攻, 老師用藥之理, 陽明腑熱症之便秘, 便會急下存陰, 若是陽虛便會補陽, 陽回陰自回, 現代人, 因受西藥, 營養品影響, 陽虛陰實之人, 非常多, 若一昧只見陰虛就滋陰, 實不能治重病, 還是應該熟悉本草藥性, 了解傷寒金匱六經辨症, 才能辨症論治. 老師是長久練氣之人, 苦口婆心的傳授弟子易筋經及洗髓經心法, 用到針灸上, 才知道老師功力, 不用說12正經, 奇經八脈, 各奇穴穴點爐火純青,病人告訴我, 老師下針之針感, 感覺一股氣透進去, 我才了解學中醫一定要練氣之重要性, 他也常常告訴我們下針要眼明手快, 病人才不會痛, 所謂阿是穴, 不是那裏痛扎那裡, 把病人當刺蝟似的亂槍打鳥, 而是依循正奇經之穴點找到附近之痛點才是阿是穴之精神, 才會針簡力專.

8. 精確定義正常人之健康標準

     老師不斷的告訴病人, 一年四季頭冷足熱(水火既濟), 心情開心, 睡覺一覺到天亮, 大便每日行, 小便淡黃一天5~7次, 胃口好, 體力足, 即使身上還有腫瘤也已變成休火山, 那何苦要把它叫醒呢?(西醫之對抗療法就是如此)

9. 負責專注, 專業自信而建立病人信心, 建立病人正確飲食習慣, 運動習慣

      老師看病, 大部份是外國人, 他與病人之間是沒有辦公桌的, 完全是兩張椅子面對面的談, 因為他隨時隨地, 都在望聞問切觸, 以專業而自信的口吻,不斷的畫圖對病人解說病之由來, 老師常說, 一個醫師若不知道病人病之由來, 是醫不好病的, 沒有教育好病人, 病還是會再回頭的, 另外幽默而高超的對病人溝通技巧, 更是我需要特別學習的地方. 例如病人嫌藥苦, 老師的回答, 非常明快.“The medicine is designed for your body not for your taste. If you like good taste, go to Chinese restaurant to have Chinese food. My medicine is made from God. You may complaint to the God if you go to Church. But, trust me, you will love the result once you have finished my medicine.”. 他也常告訴病人, 給他三次機會, 若他醫不好病人的病, 可以請病人不用再來, 省得浪費病人時間及金錢, 以免延誤病人, 老師常常回家還在思索病人的病情及用藥, 這些問診態度正是弟子們最該學習的地方.

      最後要深深感謝老師毫不保留的傳授中醫知識給我們,師母中秋夜的晚宴招待, 顏醫師, Jack兄, Jennifer, Jonathan和漢唐員工的照顧, 雅晴班長的指導以及同學們之間互相照顧, 感謝大家, 祝大家皆能發揚經方, 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報答!

弟子 劉同學 敬書於新竹 09/22/08

 

老師評語

    這位劉同學雖然不是中醫出身,但是他對中醫學的體認,已經超過許多中醫師了,讀者光是看到他的心得報告就可以知道他的中醫學跟底很深了,將來他必然會為發揚中醫學而不遺餘力。其中光是他對正統中醫診斷學的領悟,就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短短才二週的跟診,能夠讓他有如此體悟,智慧真高啊。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佛州09/24/200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20: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西医与寻路者

作者:倪海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08-11-23



当一个人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并要前往其中的某一场所,譬如我到达Orlando机场后需要前往汉唐中医学院,有两个方案可以做到:首先,我可以拿一张地图,确定机场和学院的位置后找一条可行的路线,然后辨清方向与标识循路前往:先向东,看到49号出口路标时向北;第二,我可以设定一个GPS,然后按其指导右转,前行,再左转即可。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地。

 

这是任何人都会在生活中碰到的事情。这种在一个大环境中由一个场所出发抵达另一个场所的能力,称为“空间认知(spatial cognition)”。而我上面讲到的两个方案,也是进行空间认知行为时可以选择的两大类型策略。前者称为“环境依赖(allocentric)策略”,以整个大环境(东南西北)及其中的标识为着眼点,而不依靠个人信息(前后左右),从中找到可行路线。因此它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查看地图,掌握全局信息,找到路线)以把握环境信息,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能找到数十条路线)。后者与之相反,称为“个体依赖(egocentric)策略”,以个体的运动为着眼点(前进后退左右转)而不需要环境信息(毫无疑问GPS需要环境信息以提供正确指令,但对于寻路者本人来说则完全不必要,只须按指令行事即可),几乎不需要学习,但只能按照指令行事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即使GPS出错也只能继续)。显而易见,只要信息充足准确,两个方案都足以完成空间认知行为,且可联合应用。只有当二者同时异常时才会有“迷路”现象发生。区别在于,前者异常多源于个体本身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如分不清方向或找不到标识),而后者异常多源于指令信息的不足(如GPS故障)。在一些以空间认知和记忆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如Alzheimer型老年痴呆中,病变主要发生在影响环境依赖机制的脑区,而负责个体依赖机制的脑区看不到明显病变。

 

上一段是对文章开头那个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的神经生物学论述,只是一些最基本的观念,即使普通大众也不难理解,因为都是common sense。几周前,一边写该领域的论文一边读中医,突然发现看似不相干的二者竟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体本身是个精密的系统,具有非凡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天,这个系统出了问题,人便生病了,需要医学帮助恢复健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患者需要进行一次空间认知行为,寻找一条路,由起点(疾病)到终点(健康)。此时便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环境依赖方案与个体依赖方案。前者为中医,后者为西医。如此定义自有原因。中医以阴阳来看问题(本文只讨论真正的中医,打中医名号的骗子和学艺不精的不合格中医不在讨论范围内)。真正理解这二字含义后便应知,抓住阴阳便抓住了天地人与世间万物。如此便如画出一张完备的地图。而治病便如读图,从整体上考虑,找出快捷方式解决问题。相反,西医则更喜欢以客观指标分析人体异常,血糖血压肝区占位等等,并以此作为指导与衡量治疗的主要标准,一步步恢复各个指标的正常。

 

理论上讲,二者并不矛盾而各有所长,都可以使寻路者到达目的地。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即前述的“信息充足准确”。此信息包括寻路过程的起点,终点,和用于寻找路线的外界信息或指令等等。如此分析,中医与西医的差异便更明显了。

 

对于起点,中医与西医理应相同,因为患者呈现在二者面前的症状与体征永远都是相同的。但仔细观察,便发现不尽然。中医眼中健康即是阴阳平衡,患者所有不适皆源于阴阳失衡,只是类型与程度的区分,就像有人从机场开车出发而有人从火车站步行前进。看似简单,但全面而明确,所有寻路者都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各自的起点。西医则不同,多要以“指标异常”作为定义起点的标识。看似准确而客观,却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如对疼痛的客观检测与衡量一直是西医与神经科学领域的难题。由此便见到诸多怪事,如一下腹痛15年而各项检查均正常的太太被西医诊为“精神异常”而禁止寻路,又如许多没有任何不适主诉的路人仅因一些指标波动而硬被抓进寻路游戏中。这还不是最奇的,前些时有人以茶代尿做尿常规检查,结果精密的高科技仪器发现茶水 “白细胞过高”。于是不光人,连非生命体的茶水都要开始寻路了。

 

终点同样重要。一方面,如果目的地不明确,寻路者便会如无头苍蝇般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如果目的地错误,便会有南辕北辙之事发生。与起点相似,中医与西医在此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点在于二者都以“健康”为终点;不同点在于二者对此概念的定义。对于中医来说,阴阳平衡就是健康,具体标准不妨参考“倪氏六准则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cure1.htm”,简单实用又明确。相反,西医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被大众完全接受的健康定义。1948年WHO曾提出以下论述:“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此定义听上去很美,却形同虚设。因为在西医眼中,“完好状态”这个样一概念无法“客观”地衡量。而对于患者来说,如此一个终点便如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西医只好把各项指标正常作为寻路的相对终点,却不知这样的定义漏洞百出,例子不胜枚举,有多少癌症患者原本只有些轻微症状或根本就活得好好的,无意间发现个阴影或某指针过高就硬被抓去手术化疗。不幸的疗程未完已仙逝,幸运的癌细胞暂时找不到了便被西医赶回家,却失眠便秘乏力落发手脚冰凉还要时时担心复发。终点定义错了。

 

最后再看用于寻找路线的信息与指令。此点差别最大。采用地图式策略的中医毫无疑问具有极大的整体性与灵活性。起点一致,终点也一致,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中医常会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最终都会到达发光球(疾病)的中心。当然,信息准确是其根本,也是真正衡量医师水平之处。高水平的中医可以画出准确的地图,定义明确的起点与终点,并找到最简捷的路线。画错地图或选错路线的低水平中医无疑会使寻路者茫然依旧。相反,采用指令式策略的西医一定要严格遵循指标前进,却不能确定指令是否准确,更不晓得路往何方。原因很简单,西医自己也承认绝大多数疾病目前仍“病因不清”,只是以一些指标的异常作为诊断依据。须知指标异常多是疾病的“结果”,而非“原因”。跑100米后血压会升高,因为机体要保证肌肉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西医不会给这类人降血压药,因为他们可以看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运动,作为“结果”的高血压是机体必需的代偿反应。然而,西医看不到中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却坚持要改变“结果”。殊不知此高血压也是一类代偿反应。很多高血压源于寒湿。寒凝则血管缩,湿聚则阻力大,皆妨碍心脏将足够的血液供给全身,因此机体不得不增加血压以保证供血。如将寒湿清除,血压自降。相反如不顾寒湿而强行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指标正常了,血供却不足,因而多少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却仍然心梗肾衰。糖尿病亦是此理。Common sense,血糖 = 糖总量 / 血总量。糖本身是能量,是机体需要的好东西。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真正问题并非糖太多,而在于血与水不够,因此病人会有烦渴(机体寻水自救)或多尿(水代谢异常饮入水无法被机体利用而径直从小便排出)。目前的仪器查的出血糖的相对浓度却查不出血糖的绝对含量,故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这类患者正确的处理是用白虎清燥补水,玄武温下通阳,补足水分并使之循环起来,血糖自降。不顾此理而一味严控血糖,自会使机体得不到必需的能量而引起全身机能障碍。几十年来糖尿病专家一直说高血糖不好需要严格控制,但最近又发现如此做病死率反而增高即为一例(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08; 358(24): 2560-72;http://content.nejm.org/cgi/content/full/358/24/2545)。如此几十年内上千万糖尿病患者便如小白鼠般为此错误指令而献身。还有些人,得普通感冒白细胞略高,为了降白细胞去吃抗生素却造成转氨酶升高,为了降转氨酶去吃保肝药却伤到心失眠胸痛,为了失眠吃安眠药却又抑郁,服抗忧郁药后高高兴兴去自杀,全是源于指令的不合理。看清地图就能掌握大方向,即使小米加步枪慢慢来也能打胜仗;听着临时不一定准确的指令行事永远都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飞机大炮看似攻得很猛可没准隔天就发现打到了自家后院。这是common sense。

 

如此分析下来,便不难得到如下结论:当外界指令信息准确时,个体依赖策略更为适用。如外伤,病因病机明确,西医便可使寻路者快速准确地到达终点。而当外界指令信息不准确时,唯有环境依赖策略可用。如各种疾病,既然西医自己承认病因不清无有效治疗,便应自知没有指挥的资格,让位才是正途。对于这类问题,唯有通晓阴阳心中有图的正统中医才能解决(再次强调,本文只讨论真正的中医,打中医名号的骗子和学艺不精的不合格中医不在讨论范围内)。无奈偏偏有些人没有common sense看不通此点,明知外界信息不准却定要守着这些无用数位指挥前进,实在蠢得可笑。谈到此又发现个有趣的事。前面说有一类痴呆患者病变主要发生在影响环境依赖机制的脑区,而负责个体依赖机制的脑区看不到明显异常。好象医学界也有类似事发生,如上述那些奉个体依赖策略如神明,惟恐遗漏一丝一毫指针与指令之人,其中不少全然忘记甚至否定环境依赖策略的意义。或许这两类人有些关系也说不定。

 

至于中医与西医两大策略有无可能融为一体,答案是肯定的,就如人在寻路时常二者并用一样。但西医必须改变其唯客观至上的思维模式。原因很简单,人不是机器,拥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等主观感受,这类高等认知功能不是一堆零件拼凑起来能够实现的。就如机器可以准确辨认26个英文字母,却不能理解哪怕最简单的一首小诗,虽然拆开看它只是这些字母的排列组合。亦如Voltaire所言:Doctors pour drugs of which they know little, to cure diseases of which they know less, into patients of whom they know nothing(医生对其治疗用药知之甚少,对其治疗的疾病知之更少,而对其治疗的病人则一无所知)。

 

最后祝诸位寻路者皆能顺利找到终点——健康。



一位年轻的神经学博士的随笔

 

老师的心愿

 

     这位留英的神经学博士是一位北大医学院出身的西医师,其先天智慧本就已经过人一等,再加上他现在是非常的努力研究正统经方中医学,读者光是从他的论点就可以了解到他的视野有多广,心胸有多开放,本身就有着大是大非的正确观念,真正是位很优秀的天才,医学无需去分中医学还是西医学,只要对病人最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医学,就应该传播出去,这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将来必然在医学界大放异彩,是位能够救千万上亿人以上的医学家,由于他现在还太年轻,我必须保护他,以免他遭人妒嫉,等到他出世后,经方医学必然会成为世界医学的主流,当有一天我看到正统中医经方学在国际上受到极端重视,同时我遍布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在光大我中华正统医学文化,救助无数的病患时,我就会立刻退隐,离开医学界,我这一切一生的努力,也有代价了,除了我的学生之外,将无人能够找到我在何处,我最可能待的地方就是在一个小Pub里,带一个小乐团,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弹奏着我喜欢的音乐,此时我将是世界上最快乐的老人了,我当医师是如同一只小白兔,误闯进森林中,周围强敌环视,所以已经是很累了,将来我的学生取代我的工作后,我就要去追寻并且实践我的梦了。



汉唐中医 倪海厦谨记于佛州2008年11月02日
发表于 2008/11/23 22: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让人回味无穷。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23: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耳聾網誌分類:案例 | 網誌日期:2008-12-02 11:43
11月21日,有個病人回來覆診,這次是第三診了,帶來了一個叫人興奮的消息,他的聽覺明顯改善了。這是西醫束手無策而中醫治得了的病,也很能以此說明中西醫觀念的差異,故將之放上來談一談。

某一天,這病人睡醒後發覺聽覺減退,經西醫檢查,發現左耳完全失聰,右耳也只剩下五成聽力。西醫找不到原因,說只有一些藥給他嘗試一下,但叫他不要抱太大期望,且安慰說還有右耳五成聽力。他感到西醫也沒太多方法,加上很擔心右耳餘下的聽覺也會消失,在弟弟的介紹下,便來了我處求診。

初診是11月10日,已經發病4天了。一聽到是耳聾,我便想到腎,因為腎開竅於耳。腎精充足者,其聽覺必佳,人年老了,腎精自然衰退,或年青時腎精消耗太過,便會導致耳鳴,甚至耳聾。但如果是消耗的結果,則耳聾應該是漸漸而來的,偏偏這病人是突然耳聾的,說明因為一些原因,令腎精突然大虧。可以令腎精突然大虧的,只有肝。我問他病發前有沒有發脾氣。他說向來脾氣很好,但早幾日真的因一些事情而大發雷霆,然後即感到腰很痛,便坐下休息,之後腰也沒事了。殊不知,但過幾日睡醒後,便耳聾了。

肝屬木,腎屬水,五行之中是水生木,即腎供給肝,肝提取腎的。如果肝一下子需要大量陽氣,便會在腎中提取。肝主怒,故生氣是肝在燃燒陽氣,這時便會提取腎精。突然的,激烈的怒火,會將腎精突然地激烈地透支了。就在這個情況之下,這病人腎大虛了,便即時發生腰痛。這個已是一個警號,但病人沒注意到腎精不足的問題,如常地工作、透支,結果腎精不敷應用了,便發為耳聾。這個,就是整個發病過程。

治療嘛,當然要補腎精,但同時又要散肝火,養肝血,給了真武湯合麻附辛湯加補肝腎藥,服了六帖後,他的聽覺得到了明顯改善。再治下去應該會好的,我再給他三帖藥,叫他有空再回來。暫時仍未見他覆診,我想,可能是已經大好了吧。

中醫與西醫有一個明顯的分別,便是中醫治陽,西醫治陰。這耳聾病西醫治不了而中醫治到,正是因為中醫治陽。

中醫觀人氣色,聞其聲音高低,看其體態,再問其所苦,切其兩脈,目的,都只為得出病人的陽氣狀態如何。肝陽升不升?心陽旺不旺?脾陽運不運?肺陽降不降?腎陽藏不藏?表裏內外、經絡筋肉等的溫養夠不夠?有沒有痰飲瘀血阻滯?有沒有風濕寒邪入侵?入侵後陽氣有何反應?這些,便是人的陽氣狀態,如肝腎陰虛、肝火犯肺、太陽傷寒等。這個陽氣狀態,都是只能綜合分析,不能數字計算,更不是儀器所能測量的。中醫認為世上萬事萬物的變化,都由陽作主動,陰只是跟從而已,因此所有疾病都由陽氣狀態失常所引起,然後陰亦跟隨陽氣出現異常,或各種陰物流入血液,或滯留血液之中,導致驗血報告異常,又或者各種陰物結聚起來,結果形成痰、瘀、腫瘤各種東西,這時才會被看得見。這是中醫的疾病觀,生病是由乎陽,治病亦由乎陽,病癒更是由乎陽。

但西醫的疾病觀卻截然不同,西醫從解剖開始,將人體一層又一層地切開,向更微細的國度進發,在眼見為實的邏輯下,很自然地發展出陰的醫學。我所指的陰的醫學,是說明西醫檢查或治療,都在找出、糾正陰物。西醫的診斷工具,例如超聲波、X光、MRI、內竅鏡、細胞活體化驗等,幾乎全都旨在找出眼見的異常東西。即使是驗血,發現紅細胞太少、肝酵素高、血糖高等等,都是在檢測細胞或化學物質的變化,這些,都是有形有質的,都是陰物。這些陰物是西醫下診斷的依據,很自然地,西醫的治療目的便在於消除這些異常的陰,例如手術割除腫瘤、藥物降低血糖等等,只要陰的異常糾正了,西醫便認為疾病治好了,最起碼疾病受控了。

這是中西醫疾病觀的差異。

但,在此要問一個問題:「為何會有這些陰的異常?」或者用西醫述語說:為何會血糖高?為何會有腫瘤?其實,都是人體機能出了問題。而在這些陰物異常被發現之前,其實已發生了若干的功能問題,陽氣狀態已經出現了變化,病人已經感到身體不舒服了。如這病人的暴聾,照過腦、驗過血、看過耳鼻喉,都沒有不妥,那怎麼辦?明明是耳聾,當然不是沒有問題,凡有症狀,都代表陽氣狀態失衡,只是時間不夠久,因此沒有陰的變化 (器質性病變) 而已。陰是跟從陽的,所以,必是先有陽的異常,才有陰的不正。

相信很多病人都有以下經歷:感到心胸不舒,又似翳悶,又似悸動,但作心電圖檢查,卻沒有不正常,即使24小時心電圖,也沒有不妥,於是醫生便懷疑你心理作用了。我媽早幾年飽受月經滴漏不止困擾,西醫作了各方面檢查,沒有發現問題,西醫說她身體沒事。但,身體的確感到不舒服,真的沒事嗎?

很多慢性病,西醫查出異常,例如驗到血壓高、血糖高,但卻查不出原因,於是命名為「原發性」,如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心臟病等等。但其實,在病名前面加「原發性」三字,意思是說「我不知你因何得到這病」。若如此,則這耳聾的病人也是患了「原發性耳聾」。也有一些人患了「原發性疲倦」、「原發性失眠」...... 這些症狀,根本是嚴重疾病的先兆,只是面對這些「小問題」,很多人都不加重視,或者僅以「力保健」、安眠藥等控制一下,粉飾太平,然後讓身體退步到一個明顯的階段,出現了大問題,害怕了,才正視問題。

但病人通常不會無故去做檢查,而真的是身體感覺不妥,例如疲倦、頭暈等等,於是才做檢查,查出原來血壓、血糖等不正常。這些便是症狀,另外他的氣色、脈象等等,都是身體在告訴人們「我出了問題」。這時,我們便應該分析這身體的信號,究竟代表了怎樣的陽的狀態,然後將之糾正。糾正了,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更嚴重的陰的問題。例如這個耳聾的病人,是腎精虧虛,但檢查不出甚麼陰的異常,如果讓腎精虧虛繼續惡化,到檢查得出的時候,可能便會是腎衰竭、心臟病、高血壓等更麻煩的問題了。

但的確又有少數病人,僅僅是血糖高、血壓高,或者照出腹中水瘤,或腎臟囊腫等等,卻一丁點不適都沒有,睡眠、胃口、二便都好,脈象舌象也可正常。這樣的情況下,中醫便難以下診斷,難以處方用藥施針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網誌 我的網誌內容搜尋:    引用 檢舉
小兒科網誌分類:說醫 | 網誌日期:2008-12-06 18:09
今天是周六,每逢周六,診所這兒總會充滿天真的笑聲,因多了很多小朋友。這大概是因為周六他們不用上學,家長也不用上班,便方便帶他們來看診了。今天收到一個小妹妹的軍曹聖誕咭,實在很開心!星期六,診所變了兒科,哈哈!

小兒之病,以肺脾居多。來求診的幾個小朋友,通常是鼻敏感、氣管敏感、長期咳嗽、濕疹等肺金問題,或者是胃口差、大便乾硬、皮黃骨瘦、疲倦等脾土問題。

一個剛出生的小朋友,本身沒有吃太多世上的食物,沒有水榖,因此脾臟較虛弱的。因此,小朋友陽氣來源,便很依賴腎這個先天之本了。小朋友生長發育得很快,說明肝很旺盛 (因此容易發高燒、抽筋),不斷抽取腎精來用。所以幼年之時,腎精的多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媽媽懷孕時的身體好,父母體魄強健的話,這小朋友的先天腎精也會較多,於是較少病痛,快高長大。當然,這同時也需要他飲食正常,讓脾胃快點充盛,以後天養先天。不過,因為肝太旺盛,木旺乘土,所以小兒很容易出現脾胃病,脾胃病主要有二,一種是吐瀉,這是丟得太多,另一種是不吃不大便,這是丟得太少。脾胃弱,土不能生金,於是肺金也弱,所以小兒又多見肺病,由普通的傷風感冒到哮喘咳嗽、濕疹肺炎等等,都是肺病。

最近所看的小兒病,大多是鼻敏感、氣管敏感和濕疹,這是肺病。問得詳細一些,會發現他們的父母都很疼愛他們 (但世上哪有不愛子女的父母),當他們稍有不適,流鼻水、咳嗽數聲,便會立即帶孩子看西醫,服西藥,然後很快便舒服了。再下一次又外感了,又看西醫,服西藥,然後又舒服了...... 到後來,發現孩子感冒得越來越頻密,而且痊癒時間越來越長,到出現哮喘、濕疹了,才發現不太妥當,終於帶孩子來看中醫。

這麼遲才帶孩子來,不是父母不信任中醫,而是中藥味道不好,怕小孩不願吃,與西藥香甜的藥水或糖衣裝的藥丸比較,小朋友自然會選擇後者。我想想,事實也的確如此,中藥不好吃,更要你吃了苦藥,才有好味的加應子送口。但轉頭想想,捱過了苦藥,卻能讓你身體更健壯,就不是很值得嗎?像人生一樣,苦盡甘來,感覺應該很美妙的。

小兒的病,多數是肺脾居多,但導致這些疾病的,有可能是最疼愛他們的父母。小朋友稍為流點鼻水、咳兩聲,或稍為發燒、嘔吐、腹瀉,就立即帶他看醫生,吃退燒藥、消炎藥、止咳藥、止嘔藥、止瀉藥、抗生素...... 結果,陽氣便停止抵抗了。我們生病的時候,會流鼻水、咳痰、又吐又瀉、或小便增加、或汗多,很多很多症狀,都離不開水。其實,這是邪氣入侵,陽氣以水液作為媒介,運載邪氣外出。但西醫的觀念卻將這些「症狀」當作疾病,當作是敵人,於是發明收鼻水的、止咳的、止嘔止瀉的藥,結果吃了藥,這些症狀消失了,便以為孩子的病好了,家長也很安心。其實,只是陽氣被打壓了,排不了邪氣,邪氣於是在體內累積。到下一次,身體又再排邪,於是又再服藥令身體停止排邪,結果又「好」了。如此循環往復,一次又一次,陽氣不斷被削弱,便越來越容易受感染,所以感冒越頻密,也越來越難治好。有時候,因身體不能以正常途徑排邪,便會用其他偏門的方法,於是鼻敏感、氣管敏感、哮喘、濕疹等問題便都出現了。這時候,西醫說孩子得了過敏病,得了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統攻打自己人),接著又以更強勁的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類固醇 (哮喘的噴霧劑、濕疹用的止痕藥膏或內服類固醇) 來遏制陽氣,使之不能「攻擊自己人」,然後又不喘、不癢了。當陽氣繼續受損,腎精就會開始透支,如是者,一個壞鬼後生便出現了。

面對這種久服西藥的小朋友,我會先跟家長分析說明整個發病的過程,並告訴他們,在吃了中藥約二星期後,孩子會出現感冒,會發熱、會咳、會有很多痰排出來,這時可以回來覆診,改改藥方,幫助排邪,卻千萬不要再服停止症狀的藥 (大部份的西藥和清熱解毒、攻伐陽氣的中藥都是此類)。如是者,過了數次感冒 (會一次比一次輕),孩子的陳年邪氣都排完了,便真正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得到家長的理解後,我便正式開方。如果家長表示不能接受孩子有任何不適的話,那我便會請他另請高明,或者乾脆回到西醫處。

有兩個小妹妹,經常感冒、咳嗽,有一個更患有濕疹的,現在都差不多治好了,面色也好得多。另外又有一個小男孩,情況更嚴重,感冒可以令他呼吸困難,幾乎休克,又患有嚴重濕疹的,第一次排邪即將完結,濕疹已好了很多,而且最近天氣冷了,也沒有咳。

治得好,不是因為我醫術高明,只是小朋友生機勃勃,本身就有很強大的修復力,只要不打壓陽氣,相反稍助陽氣排邪,必然痊癒的。只不過,我們必須理解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千萬不要將不適症狀當作敵人,要將之消除而後快。症狀,只是身體在說話,或直接說,是陽氣在說話,告訴我們體內出了問題,我們要細心解讀這些「另類語言」,將問題解決了,症狀自然消失,卻絕不能勉強將症狀遏止下來,將症狀強壓下來,等於叫陽氣「收聲!不要吵!」。結果,陽氣便收聲了,但邪氣便更囂張,時間久了,必會導致更大的麻煩。慎之,慎之......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9: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情志病網誌分類:說醫 | 網誌日期:2008-12-08 12:41
香港,或許是一個享受的好地方,卻實在不適合居住,因為節奏太快,太有壓迫感,令人精神上蒙受巨大壓力。情緒病,便是都市病的表表者。最近便來了幾個患情緒病的,我想在此解釋一下她們的病情。

她們全都患有抑鬱,總是感到心情鬱悶不開心,病情最輕的一個除了抑鬱外,就是感到氣短和失眠;病較重的,是心情差,還有胃痛便秘疲倦等一系列西藥副作用;最差的一個,是抑鬱善悲失眠,連帶暴食症。三位都是女性,同時抑鬱,卻有著不同的體質。

情志病有很多,總不外乎怒、喜、思、悲、恐五志。這五志,分別由五臟──肝、心、脾、肺、腎所主宰,即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腎主恐。某一藏的功能亢奮了,便會生出該臟所主的情志問題。

以情志病來說,最常聽到病人說煩躁 (即俗語說的「忟憎」)、失眠、緊張、容易憤怒等,其實,這都是怒,是肝太實;又常聽到病人說悲傷欲器、鬱鬱寡歡、鑽牛角尖等,便是悲,是肺太實;又有的說自己胡思亂想,天南地北,大事小事都想個不停,這是思,是脾太實;又有的很容易驚恐、多疑,總覺得別人在謀害自己,這是恐,是腎太實。心是君主之官,本身極少受病,因此以喜為主的情志病很少見。

五志之病,尤以怒與悲最為常見。這是因為肝肺主陽之升降,肝升肺降,肝勝則陽上升而鬱於肺,於是善悲,且胸中想有積氣的感覺,「抖大氣」則稍稍舒服一些,咽間有痰,吐不出吞不下 (中醫稱梅核氣);肺勝則陽下沉而鬱於肝,於是善怒,兩脅 (肋骨位) 有難以形容的奇異感覺。有時候,肝肺是不相伯仲,你勝兩場,我勝一雙,則病人便會情緒大起大落,時而發怒,時而悲傷欲哭。氣機處於這種「頂牛」的情況下,睡眠自然不好,影響日常生活。

上面提過的三位女病人,病程較輕的,沒有服過精神科西藥,她是肝勝肺,肺部痰鬱,服藥一周已在排痰,吐了很多很多痰出來,已得到了明顯改善,現在仍在調理當中。

第二位是肝肺交爭,悲怒不定,很high 至很down 都有,正在服用抗抑鬱藥,吃了中藥後也「咳到甩肺」,每隔2秒便咳一聲,也排了很多痰出來,其後情緒也穩定了一些,暫時已停服西藥一周了。

第三位病情最重。她是肺鬱,易悲傷,欲哭不能 (其實哭出來更好),說明肺鬱嚴重,不能疏散。肺鬱是肺實,肺鬱日久,肺部氣機阻塞得太嚴重,便會損傷肺氣,成了肺虛,於是脾土自然會來救肺金 (土生金),所以病人食慾很強。脾強肺弱,一來土乘水,二來金不生水,於是腎也弱了,腎藏志,人的意志堅毅來自腎精,西醫判斷她是抑鬱病兼暴食症,吃喝得很瘋狂,不能自控,服了重劑西藥後,情況受控。現在,她在我處診治已一個月,西藥減了一半。不過,最近出現了失眠問題,使她飽受困擾,情緒亦轉差,更經常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她的身體,已經是多臟腑受累了,實在不好治。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1: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網誌 我的網誌內容搜尋:    引用 檢舉
虛實第一講網誌分類:科普 | 網誌日期:2008-12-22 11:28
陰陽、五行、臟腑、經絡都是中醫最基礎的內容,都講過了,只要有看這十幾篇的,都應該能跟中醫溝通。現在,我們要進入比較深奧,但又比較實戰的診斷部份了。今天先講虛實。

說得簡單點,「虛」就是少,「實」就是多,二者是相反的。中醫說你陽虛,便是陽氣太少的意思,這時你便要多保存陽氣。若中醫說你脾實,那便是說你吃得太多,應該減少食量。只不過,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兩個相反的概念,不會同時出現。實際上,絕大部份人的身體都是既虛且實,越虛則越實的。

虛實,按《黃帝內經》之解釋,是「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所謂邪氣,是指一切令人生病的因素,包括外來的風寒暑濕,也包括體內停滯的水份、血液、食物等等,更包括痰瘀的結聚 (例如腫瘤)。這些東西,都會阻礙身體正常的運作,因此都屬邪氣。一旦邪氣多,就是實。至於精氣二字,其實是一樣的東西,精含有精華的意思,意為貯藏不動的陽氣,也即是儲備,屬陰;氣則是陽氣,也即是運動中的精華,屬陽。精與氣的轉化,形成了人體的各種機能,我們或者乾脆將精氣叫作正氣吧。「精氣奪」,是指正氣被削奪了,少了,因此是虛。

但為何邪氣會實?這是因為正氣不健,令邪氣有機可乘,留連不去,落地生根。但為何正氣會虛?這又可因為邪氣的攻伐或生活上的過度消耗。越是正氣消耗則越虛,越易招惹邪氣,使之結聚不散,使邪氣越旺;邪氣越旺,則正氣更加消耗;正氣消耗後令邪更實;然後又正更虛...... 如是者,越虛越實的惡性循環便形成了。二者到底誰是始作俑者?這根雞先蛋先的問題同樣難答。

學醫之時,書本教我們要辨虛實,到臨床了,卻發覺不必,也不可能辨得清虛實,因根本沒有純虛或純實的身體,所有病都是虛實夾雜的。例如一個體質虛弱的人,本身便虛,吹了冷氣,患了風寒外感,便有實的問題,然後氣管中有很多痰,於是更加實了,結果他沒有好好將痰清除,於是痰液累積肺中,結果肺氣不能輸布,金不能生水,於是腎精又虛少了。這樣的一個人,你說他是虛?是實?是哪個呢?

不過,中醫始終強調正氣多於邪氣,《內經》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雖然正邪虛實並存,但中醫會將生病的源頭歸到人身上。這與西醫很不同,西醫強調細菌、病毒、煙酒等邪氣,腹瀉可能因為腸病毒、諾沃克病毒,外感可由金黃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引起,禽流感,原兇是H5N1或H3N2 ...... 中醫重視正氣,治療在主動地提升正氣,使邪氣不能進入;西醫則重視邪氣,治療在於消滅邪氣,因此抗生素、抗病毒藥、電療化療等,都在消滅邪氣。在此,可見中西醫的又一不同處。

除了在正邪關係上有虛實,即五臟之間亦有虛實。肝木生心火,因此肝實者心亦實,例如肝癌病人暴躁失眠;但肝木克脾土,所以肝實者脾則虛,於是肝癌病人胃口欠佳、四肢乏力 (脾主肌肉)、腹水腫脹 (脾主腹);水生木,肝木旺,同時又會苛索腎水,使腎精告竭,肝癌病人,必會腰酸骨節乏力 (腎主骨)、耳鳴 (腎開竅於耳)、水腫 (腎主水);本應是金克木,但肝太實,則會反侮肺金,使肺亦虛,於是呼吸不暢,這是肺虛痰飲停留,故肺中空間日漸減少。這個,是五臟之虛實關係。

再舉一個常見的病──糖尿病。患這病的人都是吃喝太多,或甘甜太甚,結果脾太實了。脾實便會乘腎 (土克水),於是腎虛,嚴重的會有腎衰竭。脾實便要苛索於心 (火生土),心陽被消耗得太快,於是容易覺得疲倦。脾實又會反侮肝木 (本應是木克土的),於是視力減退 (肝開竅於目),西醫謂之糖尿眼。脾實又會令肺實 (土生金),於是肺中痰飲甚多,胸滿脹,呼吸受阻。

這樣的一個病人,若只以虛實描述,只怕說不清。事實是,我們根本不應將一個人簡單地診斷為虛或實。虛與實,只是中醫對人體狀態的一個描述詞語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18: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