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大熊猫

颈部抽搐头部摇动求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 16: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6g,肉桂5g有些辛燥,合其滋阴怀山药可缓其燥烈之性。不可心急,先去其浊,后升其阳。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22: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过居士评李可、刘力红的帖子,足见居士功力。握手!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22: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贴发出的第二天古月既把《金匮》论痉的内容发短消息给我,后来海韵指出这个就是痉病。期间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意见。熊猫早就想发一些关于痉病的资料,无奈这些天晚上都是酒后回家,不敢发帖。今天酒不多,下帖发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0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痉病”?
    痉病出自《内经》经筋等篇,又称(一个病扇里面一个至字,我找不到,后面以1代之)。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其病机实证多为风、寒、湿、痰、火邪雍滞经络所致。虚症多因过汗失血、身体虚弱、气虚血少、津液不足、筋矢濡养而致。故实证当以祛风为主,可兼扶正。虚症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熄风。
    阳痉(阳1、刚痉),多因风热盛所致。《丹溪心法》“阳1曰刚,无汗;痉病无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痉既以有汗无汗辩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辩阴阳。《太平圣惠方》则以防风散、麦门冬散、羚羊角散等清热、凉血、祛风以治之。
    阴痉(柔痉),《丹溪心法》:阴痉曰柔,有汗。痉病见四肢厥冷者,治宜温阳祛邪。《太平圣惠方》用附子散。
    风1,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症见突然跌倒,身背强直,口噤不开,如痫状,反复发作。宜祛风散寒化湿----小续命汤。
    风痰1,见于《万病回春》,因风痰雍滞经络所致。症见口眼‘歪僻’(这两个字也是错别字,我的电脑里找不到)。手足振摇或搐搦,甚或神昏不醒。宜养血祛风,化痰健脾,可用二陈汤化裁、或祛风导痰汤或羚羊钩藤汤。
     痰火1,见于《万病回春》,因火痰雍盛所致,症见手足振摇或抽搐,身热咳嗽多痰。用栝楼枳实汤或清膈煎等。
    虚1,见《证治准绳》,因气血极虚不能养筋所致,或见大量失血以后。症见四肢搐搦,头晕目花,自汗,神疲,气短,舌质淡,脉细数。宜养气补血,兼予息风。可用八珍汤、当归补血汤、大营煎等斟加息风药。
    这是关于痉病的基本论述。张仲景论痉没有发上来,因张师论痉实非这些论述可比。待熊猫单论张仲景的痉病。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22: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3日复诊:
   头部摇动时仍有少量出汗;口干消失;药后觉胃热,喜饮温水;食欲、睡眠可;舌边有类似“口疮”的感觉。头部摇动频率和幅度明显减少。
   脉:右尺沉稍弱,关沉有力,寸沉弦,入鱼际;
       左尺沉细稍硬,关沉稍细,人迎细紧稍长,寸沉弦稍小、有力。
   舌:青紫、胖大,苔薄白。
   处方:葛根50g,桂枝30g,红参10g,白术30g,黄芪30g,茯苓20g,五味子15g,白芍15g,菟丝子10g,巴戟天10g,山药30g,甘草20。   三剂,水煎服。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21: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6日复诊:
   头部摇动无明显变化;药后觉“胃热”感觉消失;“口疮”感消失;脚凉,觉腰以下凉,“与上半身温度不一样”。自述曾服“三黄片”4片,喝“雪蛤油”两天。嘱服中药期间不要再用其它任何药物和保健品。
    脉:右尺沉稍弱,关沉有力,寸沉弦入鱼际;
        左尺沉细稍硬,关沉稍细,人迎弦紧稍细,寸沉弦稍小。
    舌:青紫、胖大、苔薄白。
    处方:葛根50g,红参10g,当归15g,附子10g,肉桂10g,白术30g,黄芪30g,山药15g,五味子15g,白芍10g,龙骨30g,菟丝子10g.甘草20g。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2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痉者强也。当为现代的高热惊厥、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另:振颤麻痹(帕金森)、强直性脊柱炎、椎体外系征、部分颈椎病、部分脑血管病、部分糖尿病以及不明原因的肢体强直、搐搦,均应列为痉病范畴。
    《经》云诸经项强皆属于湿。以湿论痉病之病机。《金匮》则痉、湿、ye(谒字的同音,把言字旁换成日字旁,我找不到这个字)合而论之。盖六气所主,厥阴风木主春,阳明燥金主秋,太阳寒水主冬,惟春分至秋分为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太阴湿土三气合而主之。人之病苦取决于三气之多寡与分合。其分者,以风动于中,降暑热而祛湿,人不病苦。其合者,天之热气下降,地之湿气上升,人居其中,湿热相蒸则病苦矣。吐泻神昏、疟痢肿满、体倦消渴等等,病呈各异不一而论。故仲师以暑、湿、热合论痉病之病机,痉病虽为湿热所酿热病之极端,然湿热有多寡、气血有虚实,临证务必审症察脉,辨证用方。
发表于 2006/12/8 12: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病例似乎应该是海韵版主分析的寒邪致病,舌青紫和脉弦应可证实这一点,个人认为临床治愈的标准不应只以颈部症状缓解为目的,更应重视弦脉变缓,舌青紫变红润,不然复发可能在所难免.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21: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上关注,目前患者症状还没有控制住,所以舌脉不会有明显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2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匮》痉湿ye 病脉证治第二

一,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二,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三,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
四,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五,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
六, 瘡家虽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七,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則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八,暴腹胀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痉。
九,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
十,痙病有灸瘡,難治。
十一,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儿儿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根桂枝湯主之。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芍藥三兩
          生薑二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微取汗,食顷,()热粥发之。

十二,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 (去皮)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十三, 痙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
          去滓,内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
          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 Last edited by 大熊猫 on 2006/12/9 at 00:1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2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