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古月)

UC讲堂:070512御心老师将重讲【小建中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5 17: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月) at 2007/1/5 01:52:
上文,所转载之《本经疏证》部分,不知何故文字有缺。特将《本经疏证》原书〈饴糖〉篇贴图如下,惜因时间有限、长期熬夜体能过荷,已无力转成文字档,抱歉!如有哪位有心人愿将所缺之文字校补上去,可把要补贴的文字发上来,我再编辑进去。


末学有心无力,识字有限,学问有限,医和文末学都不通,为古月先生『拼命三郎』之精神所感动,长久以来发自内心的感动,有心响应并校补,只是恐怕因末学不认识的字太多,空格过多,古月先生的再编辑过程比自己输入文档的过程会更麻烦更费时,如此以来不知是不是害人了,故再次声明此举纯粹是表达感动之情。

同时强烈谴责古月先生长期以来的透支生命的所做所为,看起来古月先生的医白学了呢

增补后的《本经疏证》部分发在楼下,加粗部分是新增或校正处。空格处即是末学不认识的部分,末学不怕献丑,各位放心的笑话。
发表于 2007/1/5 17: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疏证》:

饴糖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饴。凡谷之粘者皆可为之。渍过蒸熟,每一石用大麦蘖一斗八升,和水磨汁,倾入其中,少假即生饴,如蜜而稀,色如胶,所谓胶饴是也,其稍干者谓之饧,其熬令干硬,牵而色白者谓之糖。

卢芷园曰:蘖米作饴,宛似水谷入胃,酝酿作汁,出入未定之时也,可以澄饮,可以成血。
然甘能缓中,投之不当,反致濡滞,陶隐居云:酒与糖并米麦所为,而品分中上,良缘糖以和润而优,酒以醺乱而劣。愚谓曲蘖虽皆为麦所为,然曲先屑粉而后盦造,为拗折其生气。蘖浸令生芽,而后磨粉,为引动其生机,然皆令消米质使成液也。酒酿久方成,糖片时便就,久酿者性反迅,速成者性反缓,何欤?夫拗折者,郁弥久而性益猖,生发者,萌旋达而气已畅。故酒为缓物之报使,糖实急剂之柔佐也。然虚烦虚痞虚肿虚满,俱有确证可指。其笼统言之者,有虚劳虚损虚羸虚弱,能知廊戎为劳,传变之为损,尫瘠之为羸,疲软之为弱,则乏之为乏,亦可疑议得之。夫行而无资谓之乏,人身之行者非气血而何?夫反正为乏非气血之当行不行而何?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助之资,此独何藉于饴糖。夫补虚乏已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故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论金匮要略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或谓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则治腹痛者,芍药之功,非饴糖之力也。此诚有辨焉,何则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内补当归建中汤主之。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是知桂枝加芍药汤所主是满痛,小建中汤所主是急痛矣。桂枝加芍药汤,即小建中汤少饴糖耳,下后邪气内传为满痛是实,虚劳产后腹痛是虚,仅饴糖一味之转移,治证遂虚实不侔,犹不可见饴糖善补虚乏耶?桂枝汤在伤寒所治证多矣,兹则吸吸少气也,咽干口燥也,里急腹痛也,腹中刺痛也,少腹急摩也,皆非桂枝汤所曾治,以是知即饴糖之功矣。盖土滞以木而疏,土虚以木而困,故少气咽干口燥是脾乏,谷气里急腹痛乃肝气侮脾,饴糖之柔润芳甘,正合脾家土德,而即以缓肝之急,以肝固疲极之本,虚乏之所从来也,是故桂枝加芍药汤,无饴糖即不名建中,桂枝加黄芪汤,不加芍药,不用饴糖,即不名黄芪建中,而蜀椒干姜人参协以饴糖,即名大建中,是知建中固以饴糖得名耳。然则其所谓大小者究何义耶?夫以势合势分分大小,则小建中用芍药桂甘生姜得十五两,又益大枣十二枚,大建中用人参干姜仅五两,止益以蜀椒二合,乃同用饴糖一升,则饴糖在大建中汤独多而势合,在小建中汤体均而势分,此一说也。若以力专力薄分大小,则辛甘为阳,酸苦为阴,大建中纯用甘辛,则力厚气专,小建中兼用酸苦,则力敌气薄,此又一说也。总之,两建中皆以饴糖为君,君尊而臣从命,则为大,君卑而臣擅命,则为小,此实大小得名之确指欤,而饴糖之所以尊于此,益可彻悟矣。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解此者谓缘饮水多乃心下悸,故悸皆为饮水侵心,殊不思小建中汤所治之悸,亦可以水饮言乎?故夫悸有心中自动者,心液虚也;有他处动而连及心者,水饮也。而水与饮又复有别,则以下焦外连卫气,其地旷荡,水饮居之,则能上卫外薄,渺无涯际,故为水;上焦之约束严,水饮若在,终不能肆,故仅为饮。稽之伤寒论,所谓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当先治水,宜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而,水渍人胃,必作利。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是上焦之悸也,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是下焦之悸也。两者一曰心下悸,一曰脐下悸,皆系他处连及之文,故均为水饮。至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不曰心下脐下,而直曰心中,固可知为心之虚矣。盖心之用在阳,而体属阴,故其取象协于两阳外丽一阴内守之离。自动之悸,为内阴欲出而阳不安,连及之悸,为外阴内侵而阳不安,同为阳不安,而于自动与连及,犹不豁然可见耶?但炙甘草之悸,与小建中之悸,又何以异也?夫曰脉结代,心动悸,是阳之踬;曰心中悸而烦,是阳之盛。阳踬者当滑泽其道路,阳盛者当开辟其途径。滑泽其道路,则地黄麦冬之功;开辟其途径,则重用芍药之力,而其能使阴阳异而相入,在炙甘草汤,则麻仁阿胶在小建中汤则胶饴之为功大矣。麻仁阿胶能使水动而火凝,饴糖则能使火静而水生。此则烦与不烦为炙甘草汤与小建中汤界尽者也。然观于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用桂枝甘草汤,可以知心液虚之故,即可以知炙甘草小建中皆用桂枝甘草之故,特彼以汗后液随汗泄,此不注明治后,且独标二三日,可见为心液自虚耳。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1/5 at 22:13 ]
发表于 2007/1/5 23: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8楼文不再更正了,已将 12楼文缺字补入,请大家以后者为准。

知恩兄太客气了,上文原本所缺的字主要是有些繁体字在大陆较少机会看到,不过有的字在台湾也少见的,像「餹、餳」這些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识字也有限),「鞕」字在繁体伤寒论虽为常见,但在小一点的(繁体)字典里还查不到呢…

以下,右边括号内为繁体字及说明
====================
谷(穀)
蘖(蘖)--繁简同
饧(餳)
硬(鞕)--鞕通硬,原书作「鞕」。
牵(牽)
糖(餹)--餹是糖的或体,在台湾也用「糖」字。原书作「餹」。
卢(盧)
园(園)
酝酿(醞釀)
醺乱(醺亂)
曲(麴)
盦(盦)
郁(鬱)
发表于 2007/1/6 0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恩 at 2007/1/5 17:17:
强烈谴责古月先生长期以来的透支生命的所做所为,看起来古月先生的医白学了呢

敬答知恩兄:

知恩兄为性情中人,大力支援,非常感恩!
“予豈好熬夜哉?予不得已也。 ” 一句话:福薄劳碌。其他就不细说了。

不过我对 9楼那段话倒有一点补充。没把那些缺字补进去,没时间只是其一。

另一个原因是:整理课前资料,受益最多的还是自己,有时我想,或许应该把这种机会留一点给别人…。没想到竟被(时间和体力不见得比我好多少的)知恩兄看到并捡去做了,看来知恩兄还是比较善于把握机会的。

做过中医典籍校对工作(如知恩兄者)应该会同意:做医籍的校对工作是很折磨人的,常常为了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而计较,只因为一字之差就可能造成千古憾事。然而,反过来说,在做校时,那种和古圣先贤「近距离」的心灵接触,也肯定是千载难逢的机缘。有些文字,如果不是因为校对,我们可能八辈子都不会那么认真的看过那一遍!

(非常遗憾的是…我现在已没有时间再参与典籍整理的工作了……)

本帖原是供课前研习的资料帖,我本不宜在此多说闭话,为了不让此文变成离题的灌水文章而被删,且言归正传--谨以一句真心话,奉告讲堂有缘的学友:

周六课程,讲堂的听友通常都有 120 位以上,报名当学员的也有数十人,那么…有意愿认领课前资料准备工作的人,是不是应该再多一点才对?

很多朋友看到前阵子讲堂可能关闭的讨论帖,都会说希望讲堂能继续开下去…
现在要明白的告诉大家,讲堂要持续开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
您(而不是「别人」)的亲自--以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号)--参与!

像这样的讲座、这样的机缘,不会常常有,敬请大家善加把握!
不要以为明年、下个月、下一周、甚至明天,这一切,仍然会现成的进行!
发表于 2007/1/6 22: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象形字。
甲骨文像一人立于船头持篙撑船形。
金文将人持篙讹为“聿”,船讹为“匕”。
篆文承接金文进一步将船讹为“廴”,成了从聿、从廴的会意字。隶变后楷书写作“建”。

[本义]
《说文·廴部》:“建,立朝律也。从聿,从廴。”这是就篆文所作的解说,所释也是引申义。本义当为竖篙撑船。

[演变]
建,由竖篙撑船,引申泛指
(1)竖起,树立:设此旐矣,~彼旄矣|上可~五丈旗。
又引申为(2)设置,建立:唐虞稽古, ~官惟百|~都|~国|~功|~制|。
又引申指(3)建筑:.....建造...
    (4)提出:.....提议...
撑船时船篙一会竖起一会放倒,故又引申为(5)倾倒:高屋~瓴。

--以上内容引自《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 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 Last edited by 知止 on 2007/1/7 at 14:51 ]
发表于 2007/1/6 23: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心老师课前提示(思考题) :
为什么《伤寒论》中有理中、建中,没有补中?
发表于 2007/1/8 23: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对“中”的解释摘自《高级汉语词典》


zhōng
<名>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1) 同本义 [center]
中,和也。——《说文》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2) 内,里面。与“外”相对 [among;between;inner;within]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3) 半;中途;半中腰 [half]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又如: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4)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in the middle;be placed in the middle]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5)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court]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韩愈《祭董相公文》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6) 内心 [heart]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7) 中国的简称 [China]。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Chinese]。如:中外皆宜

(8) 内脏 [internal organs]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9) 中介人 [go-between]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又如:中见(见证人)

(10) 姓

另见zhòng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7: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看到一些讨论:买不到饴糖怎么办?
这个问题似乎有必要弄清楚,希望老师上课时能讲讲。

有人说饴糖即是麦芽糖,有的说可用红糖代替(有人说不可以),也有人说可用蜂蜜、葡萄糖粉替代(同样有人认为不可以)…

另,本站的《求医指南》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2245
中提到「饴糖很多药店没有,超市里冬天卖有卖的,平时可去面包房去买麦牙糖。饴糖是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的糖类食品。有名的饴糖有山东的高粱饴、孝感的麻糖等,如实在买不到可用红糖代替。」

又,见另一帖提到:「…今之高梁饴及绿豆饴只宜食用,不宜入药。」
伤寒论中的胶饴就是麦芽糖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075


上海哪里有卖饴糖?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0331

关于饴糖求解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9173

请教一下小建中汤的问题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4554
发表于 2007/1/11 18: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濒湖脉学》

涩脉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  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  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 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 肠结溲淋或下红。


弦脉主病诗:       弦对东方肝胆经, 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 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 寒热症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 尺中阴疝脚拘挛。


《伤寒说意》卷六--------少阳入阳明腑症
      
        伤寒寸脉见涩,便是少阳甲木不舒,尺脉见弦,便是厥阴乙木不达,乙木下郁则生风,甲木上郁则生火,风动火炎,木气枯燥,脾胃被刑,法当腹中急痛,宜先用小建中汤,胶饴、甘、枣,补脾胃之精气, 姜、桂、芍药,散肝胆之风火,若不差者,仍与小柴胡汤,温其半里而清其半表也。凡服柴胡汤已而见燥渴者,此属阳明之腑热,当以法治之,清其腑热也。平素呕吐之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甘味之动呕也。

[ Last edited by 飞天_ on 2007/1/12 at 20:25 ]
发表于 2007/1/12 21: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颖莆 <经方实验录>

小建中汤证其一

王右 腹痛,喜按,痛时自觉有寒气自上下迫,脉虚弦,微恶寒,此为肝乘脾,小建中汤主之。

川桂枝三钱 大白芍六钱 生草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两

【按】大论曰:“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又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要略》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乾,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似未言有寒气上自胸中下迫腹中之证,惟吾师以本汤治此寒气下迫之证,而兼腹痛者,其效如神。

推原药理,有可得而言者,盖芍药能活静脉之血故也。详言之,人体下身静脉之血自下上行,以汇于大静脉管,而返注于心脏。意者本证静脉管中必发生病变,有气逆流下行,故痛。须重用芍药,以增静脉回流之力。而消其病变,故病可愈。昔吴兄凝轩患腹中痛,就医久治不愈。自检方书,得小建中汤,乐其能治腹痛,即照录原方,用白芍至六钱,桂枝至三钱。自以为药量仅及古人什之一,轻甚,且未用饴糖。服后,腹中痛随除,惟反觉其处若空洞无物,重按更适。盖其时腹中静脉血向上回流过盛,动脉血不及调剂,又无饴糖以资补充故也。凝轩曾历历为吾言,可为明证。学者可暂识此理,更与下述奔豚各案合考之,自得贯通之乐。

今之医者每不用饴糖,闲尝与一药铺中之老伙友攀谈,问其历来所见方中,有用饴糖者乎?笑曰:未也,可见一斑。先贤汪訒庵曰:“今人用小建中者,绝不用饴糖,失仲景遗意矣。”然则近古已然,曷胜叹息。夫小建中汤之不用饴糖,犹桂枝汤之不用桂枝,有是理乎?

小建中汤证其二

顾右 十月二十六日 产后,月事每四十日一行,饭后则心下胀痛,日来行经,腹及少腹俱痛,痛必大下,下后忽然中止,或至明日午后再痛,痛则经水又来,又中止,至明日却又来又去,两脉俱弦,此为肝胆乘脾藏之虚,宜小建中加柴芩。

桂枝三钱 生白芍五钱 炙草二钱 软柴胡三钱 酒芩一钱 台乌药钱半 生姜五片 红枣十二枚 饴糖三两

拙巢注:一剂痛止,经停,病家因连服二剂,全愈。

【按】余初疑本证当用温经汤加查曲之属,而吴兄凝轩则力赞本方之得。师曰:大论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若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我今不待其不差,先其时加柴芩以治之,不亦可乎?况妇人经水之病,多属柴胡主治,尔侪察诸云云。翌日据报,病向愈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0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