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知恩

【原创】蓝天百云:临床病例分析浅淡(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2: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3/28 21:49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激素依赖型哮喘病机特点及演变规律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中气道炎症学说的建立,具有强大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吸入型糖皮激素已成为哮喘治疗的一线而广泛应用临床。但并非所有哮喘患者对此治疗都敏感,还有部分哮喘患者需要长期大剂两口服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症状,停药或减量即可导致哮喘复发或加重,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此类被称为激素依赖型哮喘。激素依赖型哮喘属于难治哮喘范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对本病的治疗,西医多采用免疫抑制剂为主的非激素类药物进行替代或部分替代激素治疗,但疗效并不可靠,且毒副作用较大。导师武维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对本病病机特点及演变规律,以乌梅丸加减化裁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激素依赖型哮喘的中医病机特点及辨证论治阐述如下。

激素依赖型哮喘归属哮证范畴,同样具有哮证风盛,气逆,痰阻,血瘀,正虚的基本病机特点,而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因病程长,病情重,存在激素应用的不同时期,因此其病机特点及演变规律更为复杂。阴虚火旺,痰热互结:此证多见于激素应用之初,激素可视为中医纯阳壮火之品,大剂量长期应用的易使阳气阳气亢盛,火热之邪内生,尤其是患者素体阳盛,或平素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者。可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妊娠腹以及壮热,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燥动不安,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或浮滑大等火热炎上症状。而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长期大量应用激素易灼伤肾水,日久多由实热证转化为虚热证或实阴亏证,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渴,盗汗,耳鸣,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阴虚火旺之证。同时热邪炼液为痰,若患者素有痰湿中阻,寒痰热化,则可见胸憋,喘息难以平卧,气粗痰鸣,痰黄黏量不多,排吐不利,两肺散在干啰音,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

阴阳两虚,寒热错杂;此证多见于撤减激素过程中,应用激素后哮喘症状得以缓解,开始逐步撤减激素,由于外来助阳物作用力,加之本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出现阴阳失衡,寒热错杂之势。在这一时期患者本虚标实之证愈加明显,患者既有气急,烦躁,口苦,舌苔厚腻之气译郁化火之热象,又有手足厥冷,痰液稀,脉沉之寒象;既有气急,痰鸣,脉滑之邪实征象,又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喘甚,汗出,舌胖边有齿之正虚征象。

肾阳亏虚,痰瘀互阻:此证多见于撤减激素后,阳虚失去纯阳之品的支持而更加明显,表现为肺脾肾心阳俱虚,肾阳亏损尤为突出。肾阳为一身阳气根本,阳气亏虚则布津行血无力,故痰阻血瘀。痰瘀郁久,蕴而化热,2瘀热互阻,内伏于肺,患者出现胸憋,动则尤甚。面色咣白,形寒怕冷,腰酸腿软,心慌气短,乏力自汗,尿多便溏,极易外感等症,

辨证论治

激素依赖型哮喘总的病即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兼见,阴阳俱损,气血同病。虚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为多见,实周围以络瘀,痰阻,风伏,气滞为关键。在激素撤减过程中,存在着撤前阴虚火旺证侯为主,撤中以阴阳两虚证侯为主,撤后以肾阳亏虚证侯为主的病机演变规律,而痰瘀互阻则贯穿整个激素撤减过程的始终。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而《伤寒论》厥阴证主方乌梅丸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的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病机特点甚相吻合。根据各期病机特点,制订激素撤减前滋阴降火,清热化痰,激素撤减中寒热中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激素撤减后温肾助阳,降逆平喘的基本治疗原则,以加减乌梅丸治之。具体辨治与用药如下:

滋阴降火,清热化痰:对于激素撤减前以阴虚火旺,痰热互结为主要证侯特点者,当治以清补,故以滋阴降火,清热化痰为法,拟养阴乌梅丸治之。药用乌梅,当归,细辛,附子,桂枝,黄芩,太子参,黄柏,白芍,生地等。在乌梅丸基础上,重用乌梅之大酸,以酸属木,先人肝,取其敛肝熄风,养阴生津而有柔之功;加知母,生地以滋阴降火,白芍养阴和营,黄芩清泻肺热,共奏滋阴降火,清热化痰之功。

寒热同调。阴阳双补:对于激素撤减中以阴阳两虚,寒热错杂为主要证侯特点者,当治以调补,故以寒热同调,阴阳双补为法,多守乌梅丸原方以气血双调,寒热互济。药用乌梅,细辛,黄芩,当归,附子,椒目,桂枝,太子参,黄柏等。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证主方,集酸苦甘辛于一方,阴阳双补,气血同调,寒热并施,标本兼顾,与激素依赖型哮喘呈现的寒热兼见,阴阳俱损,气血同病,厥阴风动气逆的病机特点甚相吻合。乌梅丸调肝正可以理肺,使厥阴风木复其条达之性,肝气能生发上达,则肺气自可从容兼降,理法方药可谓丝丝入扣。

温肾助阳,降逆平喘:对于激素撤减后以肾阳亏虚,痰瘀互阻为主要证侯特点者,当治以温补,故以温肾助阳,降逆平衡为法,拟温阳乌梅丸治之。药用乌梅,当归,细辛,干姜,附子,补骨脂,仙灵脾,肉桂,黄芩,赤芍,太子参,黄柏等。激素停用后,由于久病及肾,且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因此肾阳亏虚更为明显,此时应温阳补肾以培补根本,重用附子,干姜,细辛,同时以肉桂代桂枝,并加用仙灵脾,补骨脂等甘温补肾之品,以达温肾助阳之效。

典型病例

靳XX,44岁,支气管哮喘史10余年,每逢季节交替或情绪波动时发作。曾口服强的松2年,后开始逐渐撤减激素,但减至强的松5mg/d后就不能再减量,减量即复发哮喘,此次因受凉感冒后哮喘加重来诊。症见:喘憋不能平卧,咳痰黄白相兼,痰不易咳出,气短,动则汗出,心烦口苦,口唇紫绀,腰酸膝软,四肢厥冷,夜寐不安,纳呆,大便干结,小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略数。证属寒热错杂,痰瘀互阻之哮证,拟加乌梅丸治之。处方:乌梅15,当归10g,太子参15 g ,仙灵脾12g,黄柏9g,地龙10 g,黄芩12 g,椒目10 g,桂枝9g,赤芍10 g,生地12 g。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5剂后喘憋好转,痰色变白易咳出,夜能安卧。随症加减1月余,将口服激素给为普米克都保100mg,一日三次吸入。继服中药半年,诸症皆平,但激素不能完全撤停。后采用调整肾中阴阳,活血化痰,止咳平喘等法间断调治一年余,激素停用。

结语

激素依赖型哮喘总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兼见,阴阳俱损,气血同病。虚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为多见,实则以络瘀,痰阻,风伏,气滞为关键。乌梅丸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的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病特点甚相吻合,根据各期病机特点,以乌梅丸加减化裁辨证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可获良效。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2: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3/29 19:53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古方治疗乳腺放化疗并发症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放射治疗和化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二者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它我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将正常细胞杀死,造成机体的气血耗伤,脏腑功能失调,使有的病热不能耐受其毒副反应,被迫中断治疗。相当部分的病人未死于癌症,而死于放化疗,这样的悲剧时有发生。而合理运用中药则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症状,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庸俗可以避免癌症的转移和复发。笔者就临床中放化疗常见症状的治疗归纳如下。

放化疗后常见症状及治疗

如暖气呃逆,恶心呕吐,心烦不宁,神疲体倦,大便失常,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薄,脉细弱。中医认为是邪毒内侵,脾失健运,胃内浊气不降上逆所致。治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15g,白术9g,苻苓10g,黄芪15g,陈皮9g,半夏9g,佛手9g,木香9g,瓜萎20g,竹茹9g,旋覆花9g,焦三仙9g,水煎服,每日二次。
  
如厌食,恶心,四肢酸困乏力,嗜睡。证属湿阻中焦,脾失健运。治以利湿化浊,健运脾气。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味;藿香9g,厚朴9g,半夏9g,茯苓15g,佩兰9g,紫苏9g,苍术9g,陈皮9g,石菖蒲9g,水煎服,每日二次。
  
如头晕眼花,口干唇燥,牙龈,咽喉疼痛,虚烦不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证属阴虚津伤。治疗宜益气养阴。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0g,麦冬10g,知母12g,天花粉30g,太子参15g,生龟板(先煎)30g,鳖甲(先煎)15g陈皮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二次。
  
放化疗使机体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白细胞数下降,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毛发脱落,四肢酸困,月经延期,量少色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证属气血两虚。治则气血双补,滋补肝肾。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15g,党参20g,当归10g,熟地10g,黄精15g,龟板胶(烊化)10g,阿胶(烊化)10g,补骨脂9g,枸杞子10g,茜草9g,女贞子9g。水煎服,每日二次。同时嘱咐患者不必惊慌,要对白细胞下降心理准备,要知道这一现象的必然性和可恢复性。
  
放化疗并发患肢水肿。由于局部脉络阻滞,血行不畅,而出现上臂刺痛,舌紫暗等症,证属瘀血内阻。治宜疏通经络,散瘀行滞。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9g,红花9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2g,姜活9g,独活9g,没药6g,香附9g,地龙6g。水煎服,每日二次。同时可以用中药煎汤熏洗,疗效甚佳,方剂如下:姜活,独活,红花各15g,鸡血藤30g,细辛3g。水煎熏洗,每日一次。

讨论

目前化疗药物还存在着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等缺点,特别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的还有远期毒性,疗效不理想。针对上述这些问题,中医应以扶正固本治疗为主,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增殖,保护和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并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乳腺癌患者明显存在内分泌激素及受体异常,化疗对患者的质料作用一部分是通过干扰患者机体内分泌机制而实现。扶正固本方药对乳腺癌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对患者卵巢功能有保护作用,与化疗造成的对机体内分泌机制的影响具协同作用,减轻了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疗效。
   
在放化疗过程中,患者宜饮食清淡,应选择富有营养,清淡,少渣,细软食物,如半流食及新鲜瓜果汁,忌辛辣等刺激食物。恢复后,可适当增加一些高蛋白,高营养食物,但不可过于滋腻。
   
乳腺癌患者还应适量运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把脏腑的代谢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2: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3/31 19:36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针刺治疗肾绞痛50例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在临床治疗50例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10-19岁者10例,20-29岁者30例,30-39岁者5例,40-45岁者4例48岁者1例;尿常规红细胞(+)10例,红细胞(++)15例,红细胞(+++)25例;尿路X线平片提示,左肾结石10例,右肾结石5例,左输尿管中段结石12例,右输尿管中段结石8例,膀胱结石10例,未发现阳性结石5例。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患侧耳穴膀胱,输尿管,肾区的压痛点,体穴取外关,阴陵泉,至阴。手法:依次针刺患侧至阴,阴陵泉,外关,耳穴膀胱,输尿管,肾区的压痛点。以山峰穴位均直刺留针,按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丰厚情况决定针刺的深浅度,得气后留针15min,期间用捻转手法加强刺激1次。

治疗结果

50例患者在肾绞痛发作时,经针刺至阴穴后疼痛立即缓解10例,针完全部穴位并行捻转手法后疼痛缓解者40例。其中10例用杜冷丁疼痛仍不缓解者,经针刺诸穴得到缓解。在4次后2-3h疼痛复发者,可再刺上订述穴位,仍可使疼痛缓解。本组肾绞痛患者针刺镇痛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

陈某,女,30岁。剧烈运动后,致右肾绞痛,伴恶心呕吐。尿常规红细胞(++)。经肌注杜冷丁100mg,阿托品0.5mg,1h疼痛不减,后改用针刺,5min后疼痛缓解,4h后疼痛复发,再刺,疼痛缓解,未再发作。

讨论

疼痛的产生是由于气机受到干扰而致。脏腑经络血阻塞不通,发生“脉满”“血少”等病理变化,从而产生疼痛。“脉满”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炎症引起病边部位的充血;“少血”相当于病变局部组织缺血而产生疼痛。《内经》指出:“用针之道,在于调气。”针刺可以使脏腑经络的气血通畅,运行正常,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至阴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脉气所出的井穴,可治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等症,有改善泌尿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和缓解痉挛的作用。阴陵泉为足太阳脾经脉气所入的合穴,可治腹痛,水肿,黄疸,小便不通,失禁,膝痛等症,该穴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主治胁肋痛。耳为宗脉之所聚,通过有关耳穴的针刺,能调理内脏诸气。故针刺以上各穴能起到缓解肾绞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2: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3/31 19:41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针刺治疗失眠51例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一般资料

本组对符合纳入标准而又不在排除标准之列的51例失眠患者进行观察。病人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0岁;病程最长者21年,最短者2个月;有29例曾经中西药物治疗。
   
诊断标准:失眠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ND-2-R)1996年修订标准中失眠症诊断标准制定: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及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疗以属阴虚火旺证为主。必备症状:失眠或多梦易醒。次备症状: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心悸,健忘,烦燥易怒,舌红或舌尖红少苔,脉数或脉细数。凡必备症状加次必备症状3项,辨证即成立。

治疗方法

主穴;大椎,风池,神门,内关,三阴交。配穴头痛头晕甚者,加百会,太阳,印堂;性情急噪易怒,加肝愈,太冲;善惊易恐者,,加心愈,胆愈;体虚,腹胀,纳差,加足三里;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者加肾愈,太溪。得气留针30min,期间行针2次,用提插捻转运气手法,每日针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5天,继针第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暂停服安眠药。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经针灸治疗后,患者入睡容易,且睡眠时不易醒觉,睡眠时间达7-8h者痊愈:患者睡眠时间达5-6h者为显著;睡眠较治疗前好转者为有效;经治疗7次以上,失眠无好转者为无效。
   
本组痊愈32例,占63%;显著13例,占25%;有效3例占6%;无效占3例,占6%,总有效率为94%。其中经针灸1个疗程治愈者13例,经2个疗程治愈者12例,经3个疗程治愈者7例。

典型病例

邓某,女55岁,2003年5月24日初诊。主诉:失眠10年,近1年加重。伴头痛,健忘,神疲乏力,多梦,心悸,耳鸣,腰酸。长期服用安定,夜间睡眠时间2-3h,舌淡红少苔,脉细。证属心肾不交。取大椎,风池,三阴交,内关,神门,足三里,安眠穴,心愈,太溪,太阳,印堂,悬灸百会。每日1次。经治疗1个疗程后,病情改善,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夜间能睡4-5h。经治疗40次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每日睡眠7h,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论

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西医称之为“神经衰弱”。中医认为失眠与许多病症有关,其中心,肝,脾,肾的虚损为主要原因。由于气血,脏腑失于调和,阴阳逆乱而使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故而发病,西医则认为脑功能的紊乱,植物神经的异常兴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故“养心安神,恢复脑功能的平衡协调,抑制植物神经的兴奋性”是治疗失眠的关键所在。主穴中,三阴交,内关,神门养心调神;百会系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具有温养诸脏,安神健脑,镇惊熄风等作用 ;印堂,太阳,大椎调畅脑部气机,针之可以刺激大脑皮质,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植物神经的异常兴奋。背愈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所,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阴阳的平衡。故对于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者,针其心俞,脾俞可补养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者,针其心俞,肾俞,使水火相济以补益心肾;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针肝俞以清泻肝火;心虚胆怯,心神不安者,针其心俞,胆俞,大陵,丘嘘以安神定志。安眠穴属经外奇穴,针刺之能镇静安神。诸穴相伍,针灸并施,使阴血得生,心神得养,共奏“养心安神,镇静安眠”之功。针灸治疗失眠见效快,疗效显著,经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2: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4/4 13:13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药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4例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一般资料

本组364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60例,女204例;年龄28—82岁;病程10天—5年,平均1.5年,有扭伤劳损者254例,无明显诱因者110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中25例兼有下肢肌肉萎缩。全部患者均经腰椎X线,CT或MRL确诊。

治疗方法

药酒配制:川乌15g,草乌15g,怀牛膝15g,白花蛇1条,双花15g,加红糖125g,50ml度以上白酒1500泡7天即得。以上1个疗程剂量。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正常,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消失,剧烈活动后腰痛发作,休息后可缓解;无效:治疗后症状略减轻或无改善。
   
经过1—3个疗程治疗,本组患者中198例获显效,158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97.8%。

典型病例
  
1. 患者,女,51岁。左臂伴左腿剧痛半个月,咳嗽时加重。查体见L4—5椎旁神经根压痛,向左腿外侧放射,直腿抬高∠60角度。CT显示L5~S1椎间盘左后缘见软组织有致密阴影,向椎管内突出4mm,压迫硬膜囊,椎管矢径分别为14mm,12mm,神经根受压扭曲范围内见椎体有结节状骨质增生。即予上述药酒治疗,6天后疼痛减轻,连服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随访2年无复发。
2.患者,男,35岁。主诉腰痛3个月,加重5天,查体见Ls,S1,椎旁压痛向左下肢放射,直退抬高∠70角度。CT示Ls-S1,椎间盘向左后突出20mm,硬膜囊及左侧神经根受压,S1许氏结节形成。服药酒7天后腰痛减轻,连服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体会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瘀血积聚使局部经络气血循环受阻;或因风寒湿邪注入经络,使气血痹阻运行不畅,脉络不通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本组所用药酒方中双花清热解毒,以减轻炎性水肿;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可较快地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水肿,改善压迫症状,经364例临床观察未出现毒副作用,效果满意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4/4 13:14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中医外治疗法-风寒性膝关疼痛75例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一般资料

75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28—5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7年;其中单侧膝关节痛者27例,双侧痛者48例,临床表现为恶寒喜暖,遇风寒则疼痛加重,屈伸困难,行动不便。

治疗方法

中药舒经活血止痛液: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25g,樟脑20g,冰片10g,将4味中药加工成粗粉后加入75%酒精500ml浸泡7天,所得药液经纱布过滤后加樟脑,冰片溶解,储存备用。
   
使用时将药液涂在患者疼痛部位,每日为一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轻微受限。7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效。其中治疗1个疗程痊愈者20例,2个疗程痊愈者26例,3个疗程痊愈者21例;余8例获效显效。

典型病例

李某,男,51岁。患双膝关节痛6余年,劳累受凉后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应用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

体会

风寒性膝关节疼痛主要是感受风害湿邪而致。我们应用舒经活血止痛液祛风散寒除湿,温经消肿散结,使经络畅通,气血流动,改善了患处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散瘀结,行气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使疼痛症状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法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疗效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3: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4/4 13:16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泻下兼顾调和扶正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24例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13~57水,平均33岁;均有确诊的结核病史,本次患病病程6天~40天,平均12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气急,心悸,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WBC升高者15例,血沉(ESR)28~80mm/h,平均48mm/h,血清结核抗体均为(+)。X线超声波检查显示少量胸腔积液者13例,有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者11例。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自拟新制逐水丸和调和扶正汤配合常规抗结核西药治疗。
  
自拟逐水丸:生大黄30g,甘遂30g,大戟30g,白芥子30g,神曲100g,共研细末,制成黄豆大小丸子。清晨隔日服用1次,每次10~15粒,将剂量调整至令患者每日腹泻稀水便8~10次,最大服药量不超过30粒。
   
自拟调和扶正汤:党参15g,茯苓15g,薏苡仁25g,半夏15g,苍术15g,陈皮10g,苏子10g,杏仁10g,香服10g,旋覆花10g(包煎),日服1剂,可作为引子与上述丸药同服。

治疗与结果

本组患者经自立后全部获效,其中临床治愈19例,症状和体征消失,胸腔积液全部吸收;显效5例,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大部分吸收。

典型病例

陈某,男,27岁,主诉:咳嗽,胸痛,发热1周。病人1年前曾患结核,经过抗痨治疗半年后自认为已痊愈。一周前感冒,自服抗感冒药物未效,出现咳嗽,胸痛,发热症状而入院。检查:38.5℃,右侧胸部第三肋以下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X线坚持示:右胸腔大量积液。ESR60mm/h。舌红,苔白腻,脉弦数。入院后给予常规抗核治疗,并服用自拟调和扶正汤1剂,隔日清晨空腹自
拟新制逐水丸20粒。患者每天泻稀水便10次左右。15天后自觉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X线检查提示:胸水已明显减少。1个月后复查,胸水完全吸收,症状,体征均消失。

讨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胸膜附近的结核病变,属中医“咳嗽”,“悬饮”,“协痛”等范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这个红指出:“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说明悬饮病宜用下法治疗。但国内的文献报道提出,在治疗悬饮证时,十枣汤的药力尚显不足,且连续使用后可因患者产生适宜性而失去其泻下作用。比笔者自拟新制逐水丸具有明显的攻逐水饮,促进新陈代谢,排泄毒素,消炎抑菌等作用;自拟调和扶正汤则可在治疗过程中起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缓解攻下药的毒副作用等辅助治疗作用。两者同时运用,互助兼顾,像得益彰,胸腔积液一经消除就不再复发,比西医反复抽水而类抽不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且疗程短,安全性强,费用低,无痛苦,无副作用,确为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辅助疗法。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3: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4/4 13:17     标题: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6例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一般资料
   
根据12版《实用内科学》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经电子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者,共筛选门诊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7~68岁;病程最长28年,最短8个月。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33例。

治疗方法

西药用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日2次口服、;复方铝酸铋片2片,每日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甲硝唑0。2,每日3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每日3次口服,服用15天。
   
中药用自制泻心胶囊。药物组成:半夏80g,黄苓60g,黄连20g,党参60g,干姜60g,甘草60g,乌贼骨60g,吴茱蓃20g,大黄40g,木香40g,枳壳40g。上药共为细末,装0.5g胶囊。每次口服10粒,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停药后2周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未见溃疡或溃疡区域呈疤痕状态;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50%以上;无效:症状未减轻,胃镜坚持病变部位愈合不足50%。
   
治疗结果:痊愈29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祖国医学“胃痈”的范畴。多因肝胃不和,脾胃虚弱,或感受寒邪,饮食不节而致。因本病属于慢性病,且呈反复发作,日久郁积化热,而出现虚实夹杂,寒热并见,湿痰瘀阻相兼等较为复杂的病理状况。临床以胃腕部疼痛,纳差,胀满,吞酸,嘈杂,恶心呕吐,口苦等为常见症状。治疗不可急攻,只宜缓图。因此,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配吴茱蓃祛寒,大黄泻火,木香,枳壳理气,乌贼骨制酸收敛。诸药和用,并与西药联合应用,共同达到养胃护胃,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从而弥补了单用西药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不足,明显提高了远期疗效。制成胶囊,宜于患者坚持,省功价廉,便于推广。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3: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4/7 22:25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研究进展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急性肾功能衰竭我(以下简称急性肾衰)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近十年来,采用中西结合的非透析疗法防治急性肾衰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就中医药对急性肾衰竭的认识和临床研究,进行归纳介绍。

中医对急性肾衰的认识

现在医学依据尿量的有无多少,将急性肾衰分为少尿与非少尿两型,而以前者为多。急性肾衰的一个信号。急性少尿是急性肾衰的一个信号,也是急性肾衰若干原发病危急症状之一。中医正是抓住少尿、无尿这一突出症状,将急性肾衰归属于“癃闭”、“小便不通”、和“关格”等病证范围。加<<景岳全书>>说:“小便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则上犯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

少尿期是急性肾衰的危急阶段,以邪实为主,徐志瑛观察急性肾衰14例(原发病为流行性出血热,野蘑菇、磺胺过敏,急性肾炎,多囊肾继发感染,蛇咬伤等),除小便不通外,伴见胸闷气粗、面浮跗肿,甚则全身肿胀,腹胀或痛,恶心,呕吐不止,口干舌燥,大便干结不下,舌红苔黄厚腻,脉胘滑等证候,认为系因“膀胱气闭”造成。王今达等报告由各种内科、外科、妇科等疾病导致的急性肾衰26例,属于血淤、热邪和湿热。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分析急性肾衰53例,认为多属“热毒”和“血淤”。它如急性肾衰由创伤所致者为血淤气滞,水停内闭;由急性肾炎导致者为热毒未尽,水湿内蕴;由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者多见热毒,腑实、蓄血、畜水等。这与过去一般医家多重本虚而忽略标实,有着根本的区别。

急性肾衰的发病机理因原发病不同而不尽一样,但多是在几种病因、病理因素作用下,多脏腑病变的结果,其中肾脏受损,水湿浊邪不能排出体外,是发病的关键。下面,以文献中探讨较多的流行性出血热为主,加以说明。

流行性出血热是急性肾衰最常见的原发病。薛涛等认为,本病为疫毒侵袭,弥漫三焦,常见湿、热、毒、淤互相交炽,互为因果,从而出现厥证、血证、尿闭等危候,在少尿期,病变己波及肾与膀胱。肾脏损害是由毒火攻窜于肾而致,一则毒火燎原,炽热损阴;二则毒淤交结,壅塞肾络。肾阴亏耗则化源不足,肾络淤阻则化气化水功能障碍,故临床常见腰痛、少尿、甚或无尿,皮肤尿霜等症。其发病过程:疫毒首犯重创少阴,兼袭阳明,回窜心肺,重者那实移于中下,腑实之证显露者多,是时热毒内陷,迫血妄行,血淤气滞,肾水不能运转,骤现少尿无尿。

周仲瑛提出少尿期的病理机制,主要表现为三实(热毒、血毒、水毒错杂为患)一虚(阴津耗伤)的观点,热毒入里与血搏结,是为淤热在里的蓄血,这是少尿期的主要病理基础。蓄血病位有肠腑、腹腔、心包络和肾与膀胱的不向,少尿、尿闭系因淤热壅阻肾脏和膀胱,瞎关开合失常,下焦气化不利之故。由于津血同源,水血相关,故蓄血与蓄水互为因果七一般多以蓄血为因,蓄水为某。但在病程中也可化果为因。也可因热在下焦,水热互结,出蓄水导致或加重蓄血。如水毒内犯五脏,凌心则神昏心悸,犯肺则喘咳气迫痰鸣,侮脾进胃则脘痞腹满呕恶,伤肝则肢痉抽搐古若水毒泛溢肌肤,还可见面肤浮肿,形如户胖之证,甚则水毒潴留,肾气表竭,趋向不可逆转之危候。而肺为水之上源,如肺热气壅,通调失司,亦可成为导致蓄水的病理环节之一。又由于温病有余者火,不足者水,在热与血结的同时,必然耗伤阴血,而为“阴亏蓄血”。总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为淤热水毒壅结与伤阴并存,为本虚标实之候。

兰克信等根据《伤寒论》的论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初步结论是:凡有DIC及急性肾衰表现者,依六经辨证,属蓄血范畴,蓄血部位在下焦、膀脱,即现代医学肾的部位,故蓄水、蓄血部位相同,关系密切。当蓄血的某些病理环节影响到膀胱气化功能,则致小便不利,此时蓄血证反不典型。在菁血、蓄水基础上,还可并发结胸,即肺水肿、高血容量综合症等。刘志浩等也指出,若出现急性肾衰或并发DIC者,即属蓄血,按蓄血治疗可获良效。

挤压综合征是局部挤压伤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全身证候,其之所以发生急性肾衰,辽宁中医学院通过实践,结合中医理论认为,是因局部血流不畅,造成血淤气滞,淤久化热、化毒,结于下焦,肾病则不能化气行水,热毒之那蕴于三焦,则为口渴、恶心、便秘、溲赤。水浊进犯五脏,则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合并症.

多尿期以正虚为主。邪气虽表,而正气亦损。阴损及阳,肾阴肾气亏乏,下无虚惫,固摄无权,故现小便清长而频数,人夜尤甚,伴见口渴多饮9神倦乏力,舌红少津,脉细无力等气阴不足证象。恢复期则为邪退正衰,元气未复,以脾肾两虚为主。           |

临床治疗研究

一、少尿期

随着中医对急性肾衰少尿期热正关系和发病机理认识的化,在治疗上从以扶正为主转为以攻邪为主,如通里导泻、活血化淤、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等。其中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常与它法合用,而包括扶正在内的多种治法的综合应用,尤其值得重视。
(一)通里导泻急性肾衰少尿期尿少、尿闭每与大便秘结并见。根据中医治疗癃闭理论“二便不通、先通大便”, “通大便而利小便”和“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采用通里导泻法治疗。通里导泻法具有泻热、祛邪、逐水、排毒等作用,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尿反应。由于水份和毒素的排出,对缓解高血容量综合征,解除或减轻肺水肿、脑水肿,降低血钾与NPN,减轻
肾周围水肿,改善肾血流,均有积极意义。

徐志瑛用导泻法治疗急性肾衰,主要采用三(物)白散,宣通肺气,泻下逐水,及大承气汤急下存津。前者用于神志恍惚,呼吸急促,无尿的重症病例;后者宜于舌质红,苔厚燥,属邪热炽盛,胃津受劫9势已频危者。14例中,显效10例,好转3例,元效死亡1例。药后排除大便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36小时,平均5尤6小时。排尿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2天。进入多尿期时间,最短14小时,最长7天,多数为2~3天。王连辉等采用大承气汤治疗效果满意。一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通畅气机,达到不利尿而小便自利的妙用。朱启贵对由于热灼伤阴,出现少尿、尿闭、口渴舌干,唇燥,便秘腹满,心烦呕恶,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有力,甚至热入营血,神昏动血,常因肾小管广泛性坏死,单用利尿法难奏效者,用增液承气汤,疗效满意。丰城县医院用葶桃京气汤(大黄、芒硝、桔梗!瓜娄、贞母、葶苈子、红枣、炙甘草、桃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病人因素体心肺虚表或补液不慎而并发急性肺水肿, 8例中6例痊愈,2例死亡。赣榆县人民医院用十枣散治疗出血热急性肾衰11例,有效9例,未见尿量陡憎、稀便失控和内热又盛,或阳明结热的现象。

导泻法较放血法易被患者接受;与腹腔透析比较,更为安全可靠9简便易行,减轻病入痛苦,节省人力物力。禁忌症远较西医导泻法为少。对低血压与少尿期重叠者,可并用独参汤或生脉散,并注意体液及电解质平衡b对伴有消化道出血属陈旧性,带少量黑粪者,仍可用中药导泻。也有人认为,能下与不能下,不在有无出血,而在有元下证,特别是有_无下脉,有则可下,在紧急情况下还要大下。由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舌苔一日数变,应勤加观察。舌上微现黑苔,往往是NPN大幅度上升及高血容量综合征出现之前奏,此时应予攻下,可防止危证出现。少尿期血浆回收,水肿消退,血压升高时,也应攻下,情况紧急者,在应用硝黄同时,还要用药物降压和耳背放血,力求在泻水前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服下药后欲呕吐者针内关,同时在膀胱部按摩。服下药2小时左右无便意,或肠鸣音减弱者,急用新斯的明肌注,常可收急下大下之效。

活血化淤

(二)活血化淤淤血不但是造成创伤后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而且血淤于肾与膀脱,是引起少尿无尿的重要机制之一。应用活血化淤之品,可获活血祛淤,通利脉络的功效,借以疏通肾与膀胱等脏腑脉络壅结的淤热,促使淤毒排除,改善因淤致毒的病变,达到利尿止血的目的。据研究,活血花淤宥改善赖循环,抗细胞缺氧和滥抽血小板凝聚,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改善肾缺血,防治DIC及清除内毒素。

徐敬才等治疗创伤后急性肾衰少尿无尿期采用活血化淤通络为主(丹参、桃仁、红花、赤芍、鸡血藤、木瓜、车前草、桑枝、牛膝、泽泻、茯苓、猪苓),随证加减。16例中,12例治愈, 4例死亡。王今达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衰属肾性者,用活血益肾汤(党参、黄芪、赤芍、川芎、桃仁、益母革、水蛭、三棱、载术、仙茅、甘草),有助于加速肾实质损害的修复。兰克信等对流行性出血热有DIC及急性肾衰表现者尸采用桃仁承气汤,或桃仁承气汤加水蛭主治。通过临床和实验看到,桃仁承气汤可奏破血下淤,改善肾微循环的功效。他们认为,适时的使用桃仁承气汤改善肾小球动脉痉挛状态,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排除体内毒素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是迅速改变氮质血症和缓解全身中毒症状的必要措施。对在着血基础上发生的大结胸证,如合并肺水肿、高血容量综合征及内脏出血者为“血结胸”,应用大陷胸汤与桃仁承气汤、猪苓汤等合方。

若为肺水肿者,则提示为“水结胸”,可用大陷胸汤导水下行。辽宁中医学院通过实验发现,较大剂量的活血化淤药有增加血钾、降低尿素氮的作用,而通里攻下药(大黄、芒硝)则有显著降低血钾,增加尿素氮的作用。闭此提出,活血化淤药不宜单独应用,必须与通里攻下药合用,方能收到降低血钾及尿素氮的作用。或先用通里攻下药排钾利水,病情缓解后,再用活血化淤药较为通宜。周世钧等再实践证明,活血化淤与通里攻下合用,可以控制高血钾和水中毒,使病人安全渡过少尿期。王今达等则采用离宇交换树脂以去中药中的钾,借以防止高血钾。

多种治法的综合运用

(三)多种治法的综合运用急性肾衰少尿期病情错综复杂,如能针对多个病理环节进行治疗,可望提高疗效。主要是将通里攻下、活血化淤、清热(营)解毒、利尿除湿、养阴增液等治则,以不同的方式有机配合,充分发挥中药复方通腑去浊、消淤止血、养阴挟正、排泄水湿、中和毒素等综合作用,消除机体一切不利因子,增强抗病能力。

对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周世钧等用通里攻下、活血化淤、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法(大黄、厚朴、枳壳、`莱菔子、芒硝,煎汤顿服,赤芍、紫草、丹皮、丹参、川芎、当归、益母革、玄参、麦冬、生地、连翘、蒲公英、白茅根,煎汤频饮)。用后随着排便,病人腹胀、腹痛明显好转,尿量增加9对肾脏损害严重因而使用利尿药效果不佳者亦有效。

北安县石泉卫生院采用有清热解毒、泄热通结、活血化淤、止血利尿的加味桃仁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桃仁、桂枝、白芍、丹皮、双花、山栀、泽泻、竹叶、茅根、藕节~生地等),收到改善肾功能的作用。纵端森等用化淤导滞汤(生地、茅根、广角粉、栀子、丹皮、赤芍、丹参、桃仁、枳实、大黄、元明粉、麦冬、玄参、滑石、车前子)治疗82例重症患者,对解决急性肾衰危象,较西药导泻为优。用仲瑛以泻下通淤为主,兼以滋阴利水,以桃仁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猪苓汤、犀角地黄汤等合方化裁6基本方药为:大黄、芒硝、枳实、生地、麦冬、白茅根、桃仁、牛膝,水邪犯肺加葶苈,淤热壅盛加水牛角、丹皮、赤芍,津伤明显加玄参,小便赤少不畅加阿胶、猪苓、泽泻、车前子。治疗8例曾用大剂量西药利尿、导泻无效患者,七例转危为安。

唐稚三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散血)、养阴、攻下为法,用清瘟贩毒饮加大黄、芒硝,治疗19例危重型病人,痊愈16例。舒友元对邪实正衰(尿少、尿闭,口渴引饮,呕恶频繁,烦躁不安,昏谵或狂躁,头目眩晕或惊厥抽搐,肚腹胀满,气息迫促,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舌质红绛枯萎,苔黄黑起芒刺,脉沉弦细数)用釜底抽薪、攻补兼施法,以增液承气汤加味,泻下以硝黄为主,与滋阴生津配合,有利于患者安全渡过少尿期,降低死亡率。杨瑞清治疗肾阴枯涸型(少尿或无尿,伴有精神萎靡嗜睡,口干欲饮,呕吐,舌绎无苔少津,脉细数无力者),用滋阴清热,攻下逐淤,通利下焦,增水行舟,方用桃核承气汤合猪苓汤加减,达到了祛邪泻热,逐水利尿的目的。

丁培植等对急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少尿期用升清降浊,清热解毒(生大黄、山栀、泽泻、竹沥、半夏、知母、冬瓜皮、鸭跖革、槐米),佐以活血化淤(红花、丹皮、赤芍、虎杖),使5例患者全部渡过了少尿期。对个别阳虚湿浊内蕴者,应温阳降逆,攻补兼施,可用大黄附子细辛汤的、或大承气汤合真武汤″。

在运用综合治法时,结肠给药是一条重要途径。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和益气利尿的治则研制的“中药结肠灌注液I号” (大黄、黄芪~丹参、红花),对急性肾衰有良好疗效。该院和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等单位用“灌注液I号”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急性实质性肾功能衰竭97例,用常规西药治疗随机对照组76例。重度病人前者为70.10%,后者为56.32%(P<0.05),临床治愈率前者为90。72%,后者为69.74%(P<o。o1)。泸州凌兽院用灌注液I号治疗10例,用人工肾治疗9例为对照组,治愈率前者为90。0%,后者为88。90%,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充分说明,本疗法疗效肯定,使用方便、安全,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腹泻,除个别病人出现腹胀、腹痛外,未发现其它毒副反应。其疗效机制,主要与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气利尿及消炎、抑菌、解除肾小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有关,并非全系透析、导泄作用。基础实验研究结果也证明: “中药结肠灌注液I号”对氯化汞、甘油及藏红花所致的小鼠、大鼠、家兔中毒性和缺血性肾功能衰竭,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保护作用,能使实验动物血清尿素氮明显减少,肾肿胀减少,肾小管坏死减轻,管腔内管型大为减少,坏死的肾小管再生修复增强,细胞再生更完全,脾区T淋巴细胞增生更明显,可明显降低急性肾衰动物的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结肠灌注液I号”对动物生长、肝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

邹良成对两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神志不清,伴有消化道出血,不宜作导泻的极重型患者,用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芒硝、前住、滑石、大黄、枳实、栀子、丹皮、赤芍、木通),保留灌肠,收到了利尿、稳定内平衡的作用,使病人较快渡过少尿期而得到治愈。应用药物口服、灌肠、热敷晤区和针灸等多种疗法,是治疗急性肾衰少尿期又一有效方法。

乔富渠等对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热结阴亏,证见口干舌燥,不欲饮水,恶心呕吐,腹胀便结,或大便色黑,舌质红绛,苔黄燥或黄厚腻,脉细数或弦数者,采用以增液通便、活血利床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获效。主方用加减增液承气汤(生地、麦冬、玄参、生大黄、栀子、丹参、芒硝、桃仁、白茅根),同时可配合番泻叶、灌肠汤及肾区热敷(丹参、桃仁、佩兰、忍冬藤、车前子、桂枝、木香、细羊)、利尿合剂(葶苈子、车前子、大腹皮、茯苓、白茅根)等。

岑锡棠等用中医综合治疗急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21例,全部有效。方法是:1、五味方(大黄、槐花、白头翁、黄柏、细羊)保留灌肠,2、内服新肾1方加减(茯苓、‘泽泻、滑石、车前革、大腹皮、土牛膝、仙茅、白茅根、黄柏、益母草、五灵脂),或浮萍连翘茅根汤(浮萍、连翘、白茅根、茯苓、车前子、滑石、冬瓜皮、生地、茜草),如为高血钾者不宜用;3、埋耳针(降压沟配神门),必要时加电针曲池。

辽宁中医学院用通里攻下、活血化淤法为主,治疗挤压综合征少尿、无尿患者10例, 8例有效。用增液承气汤加减(玄参、生地、枳竞、花粉、桃仁、红花、大黄、芒硝),同时对肿胀的肢体外敷红花酒或乙乙膏,以达到内消外散的作用。如小便能通利者则用利尿法,因势利导,使毒热之邪从小便而解,药用五苓散。如水浊之邪进犯心肺或心肝,又熟二使不通利者,则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急用大黄、芒硝冲服,使水浊毒热之邪及时由二便排出。

此外,也有采用分型治疗者。王今达等对急性肾衰少尿期分为三型论治:血淤阻络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活血化淤;热邪炽盛型分别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贩毒饮、承气汤加减,以清热、解毒、凉血;湿热内蕴型用菌陈蓠汤或免疫I号方(广木香、当归、益母革、川芎、白芍),他们认为,本组渚热解毒、活血化淤中药有促进缺血性损害修复的作用,结合透析治疗,对本病疗效可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的。各地还有运用辨证个案治验的报告。

多尿期与恢复期

多尿期以补肾益阴固摄为主,如右归饮、增液汤、六味地黄汤、菱味地黄汤等,加缩泉丸等田摄方药。恢复期则以补益脾肾为主,如六味地黄汤、益目汤、养胃汤等。,对余热未尽淤血滞留者,则须佐用清肃余邪,活血通络之品。

防治经验一:积极治疗原发病证。各地经验表明,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减少或避免急性肾衰的发生。徐德先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33例,跳期率为71.9%,明显高于西药组525例的跳期率15.0%。其治疗原则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在卫应兼清气,在气应先顾血,早投清营解毒凉血之剂,使邪不内传,或虽有内传亦有所制约。

发热期就有轻度微循环障碍,应适当伍用活血化淤之品。低血压期注意通利小便,尿仍不通,加硝黄通后阴以导前阴,以防急性肾衰的。乔富渠等认为,流行性出血热抓紧发热期的治疗是决定整个病程的关键,早期给予全程足量的解毒、祛湿、化淤、导泻、养阴、利尿,则是扭转与截断病情发展,提高疗效的主要措施。徐长桂等使用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消肿利水的清解4号(大青叶、金银花、半边莲、草河车、龙胆草)为主,治疗发热期病人235例,越过少尿期者占81.75%陶。此外,还有提出早期重剂解毒,早用凉血化淤,早期疏通肾络,刻刻顾护肾阴伙的和发热期下法与泻火解毒配合,均可缩短病程,减少急性肾衰的发生二、重视祛邪,综合治疗。

有人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危重型中,总结出.失之清下遭失败,重用清下挽危亡的经验教训,未用清下的18例,死亡16例,仅2例治愈。用清下的19例,治愈16例,死亡仅3例。前述各家报告,基本土也是以祛邪治疗而获效。这是因为,一方面急性肾衰少尿期多以邪实为主要矛盾,就是正虚较明显者,也因邪气伤正所致,故祛邪即所以扶正,釜底抽薪即所以养阴增液。另一方面,在某些处方制剂中,配伍养阴益气之品,也寓有祛邪之意,如增水行舟,益气活血9益气利尿等。在祛邪治疗中,既要注意复方组成后各药多种作用的复合效果,产生协同增效,墙抗毒副作用,又要注意发挥中医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效应。大黄及其复方制剂在祛邪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发挥其下热结、下水毒、下淤血等作用外,还注意吸收后产生的解毒、消淤等作用,从而正确使用大黄制剂,防止医源性毒副作用。

三、清肃余邪,注意善后。急性肾表在渡过少尿期的危重阶段进入多尿期后,除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固肾摄纳外,对余邪未尽孝,应清肃之,以免功亏一篑。唐稚三经验,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危重型经攻下进入多尿期而余毒未尽,黑苔不退者,应继续用清瘟贩毒饮,以收全功。岑锡棠等对急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多尿期的治疗,主张加用凉血止血,活血化淤,清化余热。徐敬才等对创伤后急性肾衰多尿期和恢复期,也注意活血化淤,舒筋活络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3: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蓝天百云   
时间: 2007/4/8 21:47      
标题: 【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研究进展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自从透析疗法和肾移植问世以来,慢性肾衰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但因限于条件,尚不能普遍推广,再加上适应症的限制和并发症的影响,病人需求内科治疗的仍然不少。大量临床实践说明,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及保留灌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对慢性肾衰患者,确有改善症状,缓解病情的作用,对部分患者还可以保护残存肾单位,改善肾功能,从而延长病人生命。

中医药与透析疗法合并应用,可起协同作用;对解决肾移植过程中的排斥反应,已显露苗头。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中的疗效日益受到医药界同仁的注视。

病证范围

根据慢性肾衰常见的原发病、演变经过、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有关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小便不通)、虚损、关格等病证中。本病多是水肿以及淋证、尿血等日久迁延的结果;水肿消退时,可里虚损表现,其呕吐常与癃闭并见;再结合本病的严重预后,故应属于中医关格范畴。如《伤寒论叙例》说: “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证治汇补》说:”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那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秘,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最为危候。”

病机探讨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疾患的后期表现,皆属本虚标实。正虚包括气、血、阴、阳诸虚,实那有湿浊,淤血和疚,可伴有水停为患,有时兼夹外邪。其演变过程,往往因实致虚,继而在“虚”的基础上又产生实那。如导致本病最多的肾小球肾炎,病初多因感受风湿、湿热或风热,其他的原发病如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肾结石、肾动脉栓塞等,亦因湿热、痰淤、砂石等邪气。造至肾功能不全,正气已严重受损,湿浊不得下泄,甚至成痰、生淤、化热、动风,或使原有痰、淤、水停的病变加重。这里必须注意,在肾功能失代偿前的“水湿”,是指外来湿邪或体内津液化生障碍的病理产物;而慢性肾衰的“湿浊”,则是指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内生之毒”,两者的涵义不同。

慢性肾衰病位广泛,可波及五脏和胃、肠、膀胱等多个脏腑。其中脾肾衰败,湿浊水毒潴留,是本病病机的关键。由于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气化严重障碍,浊阴难从下窍而出,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潴留体内,浊阴不泄,或上犯脾胃,或蒙蔽心窍,或惹动肝风,或入营动血,或水气凌心犯肺,从而显出种种危急病象。

一些人认为,慢性肾衰脾肾虚的阴阳属性有主次之分。一种认为以阳虚为主,间或有脾肾阴阳俱虚者,亦由阳损及阴所致,而纯属肝肾阴虚者颇为鲜见的。尤以肾阳虚最为主要。有人在研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规律时发现,肾阳气虚的证候,与肾功能减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动物实验也证实温肾益气能提高实验性肾炎的肾小球功能,改善肾脏病理变化,延长动物存活时间。因此证候辨析应抓住肾阳气虚这一关键,治疗应注意温补肾中阳气。另一种看法是,慢性肾衰的中医辨证明气阴两虚为多见。认为慢性肾炎到肾功能损害的基本病理变化和过程是:湿热是贯穿始终的病邪;气阴俱虚导致后期营血亦亏,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而脾肾两脏则是损害的主要病位。在个别病例和病程的某个阶段,可阴损及阳,时或显示阳虚的某些症状,但非主要矛盾。总的发展符合“气病及血”、 “阴损及阳”的规律。治疗不主张投红参、附子等温热药,以防伤阴助火。

以上两种不同的看法,除了师承影响,临床经验差异和学术观点不同外,可能还与地域、就诊患者的职业、病情、原发病的类型等有关。在北京一组53例中,气阴两虚型31例,脾肾气(阳)虚者11例,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分别为6例、5例。而在江苏常熟县一组73例病例中,农民占粥。3%,其中阳虚寒湿型30例、气阴两虚型7例,其余35例为湿热互结型。上海两个单位报告,一组为30例,脾肾阳虚者17例,脾肾气阴两虚者11例。另下组78例中,气阴两虚47例,非气阴两虚者28例,前者病程较短,肾功能轻度损害为多的。西苑医院通过对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41例的临床观察发现,如由肾病型引起者,多与脾肾阳虚有关,如由高血压型和普通型引起者,多见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而且各种证型可互相转化。

有人根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为生化之源”,“中运则为升降之枢”,以及五脏相关等理论,结合临床观察所见,∶十分强调脾胃和气机升降在慢性肾衰发病中的意义。

尿毒症患者常以呕恶,口粘纳呆,便秘或溏等脾胃功能紊乱为突出表现,据一组30例统计,占90%。消化系症状的轻重,与肾功能毁损程度及尿素氮数值的高低变化基本土是下致的,它是肾气表惫,病及于脾的结果。湿浊内停,干于脾胃,影响胃纳牌运升清降浊的功能,继之波及它脏,变证丛生。另一方面,由于脾气衰败而生化不及,谷不生精,血失化源,而致气血双亏,血浆蛋白及血色素下降;枢机滞塞,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溲闭哕进,腹满镇胀,多属于“气虚而闭”的升降失衡⒓的。再者,肾受五脏六腑之精以藏,而五脏六腑之精,皆来自脾胃所化之水谷精微,故补肾亦需注意调脾。

此外,淤血病变在慢性肾衰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盖因病久脏器虚损,气虚,气滞均可导致血淤。临床在辨证方药中加活血之品,或以活血化淤为主进行治疗,对早、中期病人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利尿消肿,减轻消化系统症状;对慢性终末期肾衰也有一定疗效,均说明淤血是慢性肾衰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

辨证分型治疗

按各家所分型别的名称,以虚实为纲进行归类,主要有:1)突出正虚。如傅灿冰分为脾肾阳虚、脾肾阴阳俱虚偏阴虚、肝肾阴虚三型,认为治疗不应忽视其本,而重标实。以肾气化则二阴通,气化水行,浊邪自能不泄而降。主张不用通利二阴之药。时振声等按正虚之脏和阴阳受损之不同分为四型,张淑玉等分为三型,前者将在正虚基础上产生的湿浊、水停、淤血、湿热及新感风热等作为夹杂证另列,后者将腑气不利等列为应急处理的“标”。2)

突出邪实。陈学忠等分湿浊壅盛、湿热互结、湿浊内蕴、水湿泛溢四型,认为治疗应急则治标,治标时间宜短;缓则治本,用药时间宝长或标本蒹治。3)分别突出正虚或邪。如许玉山将尿毒症列入慢性肾炎后期虚损范围,除了肾阳衰竭,真阴亏损,肝肾两亏、心血不足外,专列湿浊犯胃一型,提出和胃是治标的关键4.)正虚邪实并重。如李学铭等分为阳虚寒湿内蕴、阴虚湿热内阻,阳虚水湿泛溢、阴虚⒎湿热内蕴四型,主张扶正祛邪同时应用。5)将以上两种方法合并应用。如王球华分为阳虚水泛、湿浊飞内阻、阳亢风动三型,认为这三型依次相似于尿毒症发展阶段之尿毒症前期,尿毒症期和尿毒症晚期。

以上多种分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不同的治疗思想,有的还从型别与病期预后等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分型方法和名称有的与实际证治并非完全一致,如突出实邪的分型中,各型均有若干虚的表现,治疗多改补兼用。有的按虚实不同分型,但各型都加大黄复方灌肠,或在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又加入大黄。同时也有各家型别相同而治疗方药不同的情况。故上述分型治疗,不能只看分型的方法和型别的名称,还应结合实际证治进行具体分析。

为便于读者临床应用,兹将各家分型治疗按证与方以虚实分类归纳如次。

1、本虚: 1)脾胃阳(气)虚,用真武汤、附子理中汤、附子汤、保元汤、补中益气汤等。2)脾肾气阴两虚,用参芪地黄汤、麦味地黄汤、保真汤(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生地、白芍、丹参、石斛、知母、黄柏、续断)、大补元煎、生脉散等。3)脾肾阴阳两虚,用桂附地黄汤、 参芪桂附地黄汤、济生肾气汤、租菊地黄汤、知相地黄汤等。4)气血亏耗,用八珍汤、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5)阴竭阳脱,用生脉散、参附龙牡激进汤等。

2、标实:1)湿浊犯胄,寒化用小单复加茯苓汤、二陈汤、旋覆代赭汤、吴某萸汤、香砂六君子汤等;热化用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苏叶汤、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 2)、水湿泛溢,一般用五苓散、五皮饮、胃苓汤等。气(阳)虚用实脾饮、防己黄茂汤、济生肾气丸、苓桂术甘汤等,气滞用大橘皮汤、茯苓导水汤等;阴虚用六味地黄汤加牛膝、车前子等。3)淤血内停,用桂破茯苓丸、补阳还五汤、血府逐淤汤、解毒煎(红参、连翘、葛根、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当归、枳竞、半夏、益母草、醋炙大黄、伏龙肝)、抵当丸、丹参注射液等。4)腑气不利,用温脾汤、大黄附子汤,或加入大黄,或用大黄复方制剂灌肠。 5)阳亢风动,用羚羊钩藤汤、天麻钩藤饮、建瓴汤、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 6)湿浊化燥,入营入血,迫血妄行用清曹汤、犀角地黄汤;蒙蔽清窍,热盛昏谵用牛黄清心丸、安富牛黄丸等;抽搐用紫雪丹;湿盛昏迷者用至宝丹、苏合香丸等。

根据各地辨证分型治疗459例统计,平均有效率为64。9%,亦有低于50%和高于80%者。张淑玉等报告一组慢性肾衰尿毒症50例,一年、二年、三年存活率分别为70%、40%及12%。屠森观察到,湿热互结型比阳虚寒湿型及气阴两虚型难治,李学铭等的疗效亦以阳虚寒湿型为优。时振声等发现, 病至湿浊化燥,入营入血,而致血热妄行,肝风内动,蒙蔽心包,用清营凉血,镇肝熄风,清心开窍等法,治疗未必能控制病情,故应早期治疗,以提高疗效。

有人认为,中医对慢性肾衰的辨证论治与西医有某些共同之处,而且“证”在某些方面确能反映慢性肾衰机体的内在改盘。本病中医认识的脾肾等芷气虚损与西医认识的肾单位大量损害都是正气(功能)不足,而湿浊内蓄与氮质潴留均为邪气(病理产物)有余,治疗应消其有余,补其不足。由于湿浊内阻发生的呕恶,应用通腑泄浊治疗可暂时缓解。在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好转后,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亦见好转。

随着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接近正常, “证”可以从脾肾阳虚转为脾气虚。尿毒症肾虚在内分泌方面有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变化,不单T3降低明显,而且T4及TSH也明显下降。似说明尿毒症不仅使甲状腺本身功能受到抑制,而且在下丘脑(或更高中枢)的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抑制。T细胞功能缺陷及免疫反应异常是尿毒症肾阳虚病人在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随访中发现反复感染率特别高,占90%左右。说明元气精气虚甚,故抗邪能力极差。其原因可能是尿毒症毒素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并影响B细胞体液抗体的形成。

以大黄为主的祛邪治疗

自五十年代末南京中医学院运用大黄救治尿毒症获效以来,用大黄等祛除湿浊水毒己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的一种重要方法,一般称为通腑泻浊,也有叫排毒、解毒,其应用方式主要有口服和保留灌肠两种。

杨如哲等用生大黄水浸剂治疗氮质血症10例,服药三天后, 7例尿素氮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项景明用自拟硝黄附子汤(芒硝、大黄、二丑、附子、一党参、黄芪、茯苓、泽泻、陈皮、焦三仙、甘革)攻逐泻下为主,伍以益气温阳,利尿和胃,随证加减,一般服药三剂后,自觉症状即党改善,近月即可见大效,治疗尿毒症百余例,取得较好疗效。沈福娣等运用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不全71例次,粮据患者的寒热证候和水湿肿满程度,分别选用巴豆、甘遂~番泻叶、大黄和甘露醇,或大黄一40%甘露醇,大部份患者配合中药汤剂以调整肾中阴阳为主,一般开始每周应用1~2次,以后视反应决定延长或缩短时间,有效率75。8%。王克健等用制附子、蒲公英、半被连∴生大黄煎汤,加入甘露醇及电解质等口服,同时服健脾和胃的香秒六君子汤,治疗6例, 5例有效。患者服药半小时后开始腹泻,一日泻4-6次。

经治一周后,食欲开始增加,乏力有所减轻。成都市第一工人医院用硫酸镁、活性炭与大黄作口服透析,治疗本病三例,对降低非蛋白氮,尿素氮均获明显效果。李学铭等在辨证分型治疗的同时,对换有湿浊内阻,腑气上进,舌苔黄腻,脉沉实者,先予己椒苈黄汤合附子大黄汤加减,通腑降逆。

卢森辉等对高度浮肿或合并感染而有湿浊热毒壅盛者, 投以大剂大黄、附子、甘遂、大枣,以攻下逐水,使水毒和氮质加速从肠道排出。刘锐等用单服附子大黄汤(制附子、生大黄、益母草、黄芪、芒硝)治疗14例,有效率85。7%,与辨证分型治疗加附子大黄汤灌肠的34例(有效率87。5%)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保留灌肠除个别单用大黄外,多以之为主配伍成复方。钱广平等用生大黄30克煎水200毫升,上下午各一次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炎肾衰3例,于用药30分钟后,排稀便2-6次,用药7天,患者临床症状逐日改善,神志清楚,呕吐消失,非蛋白氮较治前明显下降。毕增祺等用大黄、煅牡蛎、蒲公英煎水600~800毫升保留灌肠,保留时间一般20分钟,每日一次,个别病重者日2次,以病人日泻便3亠4次为宜。

治疗20例中,16例症状获得缓解,乏力、厌食、眍吐土般3~7天即可消失,有出血倾向者一般均可减轻或消失,而瘙痒手足麻木、淡漠,嗜睡等常要&#8226;3-4周方消失,个别病人治前胸片示“尿毒症肺”,治疗后消失,心脏缩小。张仁秀等用生大黄、生牡蛎、地榆、广木香保留淮肠,连用3-7天,治疗11例,明显改善5例,好转4例,无效2例。胡龙才等用熟附片、生大黄、炒槐花、生牡蛎浓煎100毫升,每晚一次保留灌肠,观察30例,可使血非蛋白氮下降,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吴光华和赵淑颖等在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时,按辨证应用不同方药。吴氏对湿浊内蕴、骨寒停饮者,用熟附子、生大黄、益母草;属热毒入血、胃热上逆者用生大黄、煅牡蛎、山栀、益母革,每日一次,4天一疗程,必要时休息2-4天,:可继续第二疗程,临床症状减轻时,改用中药维持。所治10例中,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1例[。赵氏等对湿热重者用单味大黄,一般用大黄、桂枝,每日1—-2次,重者每日4次,每10次为一疗程,对保留灌肠有困难者,卜改口服大黄胶囊。若患者出现纳呆、脘腹胀满←呕恶等湿浊困脾症状,给和胃降逆、升清降浊的方药。待氮质血症症状缓解后,用温肾挟脾,补养气血。,共治50例,非蛋白氮下降30毫克%者23例(46%)。有人在辨证论治时,对岖恶频繁,腑气不利一或非蛋白氮升高明。

显者,分别用生大黄、黄芩、银花、|瓜蒌和中药排毒汤(大黄、黄芩、槐花Ⅲ白头翁、苏叶、生牡蛎,阳虚加附子)保留灌肠。也有采用分型论治加用生大黄、熟附子、牡蛎,生大黄、生牡蛎,大黄、附子陌“,生大黄、六月雪、生牡蛎,徐长卿、皂夹子等保留灌肠,有效率为58.3%~69.4%。

以大黄为主的祛邪治疔能增加肠道氮质清除值。沈福姊等曾测定1例治疗前后粪便和血液氮质的变化情况,治前粪液尿素氮174毫克%,朋!酐16。5毫克%,治后尿素氮和肌酐第一次分别为2240毫克%和540毫克%,第二次分别为4320毫克%和204毫克%;血尿素氮和肌酐由治前的43毫克%和5。68毫克%降至21毫克%和2。45毫克%。但其作用机制与西医的日月艮、结肠透析不尽相同。

王克健等对采用大黄等中药与甘露醇等混合服用获效的病例进行停药观察,其中3例血尿素氮明显上升,2例去掉中药仅口服透析液,血尿素氮上升,加入中药后又可使之下降,提示该组所用药液里中药的作用是主要的。刘慰祖曾试用大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获效,大黄生药剂量相当于口服的6-11倍,并未见致泻作用净的。郑平东与日本学者合作,先后用大黄、温脾|汤、大黄甘草汤、二黄泻心汤等对慢性肾衰动物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研究,都获得不同程度疗效,复方中以温脾汤疗效最好。用该方治疗慢性肾功不全的大白鼠?鼠血中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高磷、高钾、低钙血症得到改善,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水平上升,被公认为尿毒症的“毒素”胍类化合物产生受到显著抑制,患慢性肾功不全的大白鼠延长了生命。

由上可知,以大黄为主的祛邪疗法,尽管确切机制尚未阐明,但作用确是多方面的,非只通腑泄浊排毒而已,无论口服或灌肠,除局部作用外,还有通过肠壁吸收而产生的全身作用。再加上温凉补泻的不同配伍,其治疗作用亦复多种多样。有人观察到,使用单味大黄治疗肾功衰竭患者,可降低肌酐、尿素氮及甲基呱、呱基琥珀酸等尿毒症毒素,但使用30天后,患者胃寒明显,而在改用大黄配伍附子、人参的温脾汤后,则作用可持续较久而无畏寒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大黄等祛邪治疗时,仍以辨证配伍应用为宜。

大黄是法疗"慢性肾衰"中西医综合疗法的有效措施之一

以大黄为主的祛邪疗法,是治疗慢性肾衰中西医综合疗法的有效措施之一,对年中期疗效尤为明显。毕增祺等单用保留灌肠治疗20例的疗效与血中氮值的增加程度呈负相关。

其中血肌酐<10毫克%或尿素氮<100毫克%者10例,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治后血肌酐、尿素氮下降值,二氧化碳结合力上升值与治前有非常明显差异;血肌酐10-15毫克%6例,有5例症状缓解,肌酐和尿素氮有所下降,但下降值与治前无显著差异,二氧化碳结合力有3例上升;血肌酐>15毫克%4例,只有1例临床症状缓解,血肌酐、尿素氮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上升。本法制作简便,药价低廉,易为病人接受,引起肠粘膜水肿而致腹痛腹泻者极少。

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病情、体质|血压高低、电解质情况和排便次数等,掌握好配伍剂量和间隔时间,注意电解质平衡,切忌操之过急。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可酌情配服调理脾胃之品,血氮降低后应注意补脾益肾、活血养血等治疗,以期改善肾功能。

以扶正、活血为主的治疗

为了探索治疗慢性肾衰的新路子,有人针对本病病机的某些环节9着重于扶正、活血法的运用,取得一定疗效。陈以平等用冬虫夏草为主,同时服用原辨证施治方案的中药,治疗已经中西药治疗而无效,或亠度有效但继续治疗无法再提高疗效的慢性肾衰患者28例,肌酊和尿素氮治疗后的均值较治疗前下降,两者有明显差异的。沈壮雷提出慢性肾衰是脾肾虚损,升降失衡,进而形成脏腑组织间相互卉降出入运动进乱的设想,认为湿浊基滞系因“气虚而闭”所致,试用升清降浊法,以保元汤加大黄为主,治疗慢性肾衰22例,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7例。此外,张德星用北黄注射液,方国祥等用温补脾肾法加小剂量强的松,广安门医院以益气温阳为主,卢森辉等用“补肾泌浊汤” (党参或人参、淫羊萑、构杞、白术、山药、补骨脂、黄芪、泽泻、茯苓、大黄、甘草),分别治疗″漫性肾炎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均获不同程度疗效。

从临床实践已知,补益脾肾方药对改善整体状况,平衡阴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均有一定疗效。调节肾衰病人内环境平衡可能是重要机制之—。陈以平等在冬虫夏草治疗曾表过程中发现,部份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肾功能改善,血色素升高;也有病人尿素氮虽然下降,但肌酐并未明显下降,甚至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上,患者症情却明显好转,在不用透析和静脉补液情况下,由不能进食到顺利进食,由不能起床到下床,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似提示慢性肾衰病人内环境不平衡情况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从而使患者健康状况有所好转。沈壮雷通过对18例红细胞膜Na+K+—ATP酶研究,发现慢性肾衰升降失衡患者细胞膜离子运转功能普遍存在障碍,升清降浊法有可能对这种障碍起到调节。

张镜人等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本病48例广单用者40例次,加中药灌肠者13例次,有效率分别为62。5%和76。9%。作者观察到)丹参注射液除能改善肾功能外,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卢君楗等以活血化淤(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玄参等)为主,同时配伍清热解毒、益气温肾、祛风化湿(大青叶、黄芩、黄芪、仙灵脾、忍冬藤、自术、猪苓、乌梅、山栓等),西医用小剂量肝素,治疗50例慢性终末期肾表病人,结果显效7例(14%),其中随访一年以上3例,存活者2例;有效7例(14%),总有效率为28%(14例)。见效的14例血尿素氮和肌酐治疗后均明显下降。有效的7例治疗后血红细胞电泳时间和血浆粘度明显下降。樊友娓等对16例曾发生过急性或慢性肾功衰竭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坚持免疫抑制治疗的同时,重用活血化淤的中药,肾功能均逐渐恢复并达到完全缓解标准,停药后随访期间疗效稳定。

动物实验证明,活血化淤方药有改善肾血流,增强肾小管排泄,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性,减少血小板凝聚,抗凝血等作用,有利于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促进已损组织的修复。活血化淤药与清热解毒药合用,可以抑制肾小球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促进废用的肾单位逆转。

小结与展望

本文临床资料中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判定,多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形式。已有的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较单用西医同类保守疗法为高。同时也提示,各家疗效上的差异,除了病例构成,疗效标准不一致外,还和中、西医诊治方案的针对性强弱及两者是否有机地结合有关。随着中西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断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目前,中医对本病的病名和病机认识已基本趋向一致,但在具体证治上,各家不尽相同。由于慢性肾衰可由多种原发病症导致,属多脏腑损害,再加上体质、合并症等诸多因素影响,以及各人的临床经验不同,从多方面提出新的认识,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既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从已有资料看,以大黄为主的祛邪对于治标,补益脾肾、活血化淤对于治本的疗效,已为多数人承认。今后应进一步总结处理标本关系, 用药组方,防治并发病和药物副作用以及各种中医疗法有机配合的经验,充分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作用。此外,还应注意中西医学术思想的相互渗透。

加强对原发病如慢性肾炎等的防治研究,注意早期维护和恢复肾功能,更属必要。王永钧等对慢性肾炎重视肾功能衰竭前的治疗,把维护和恢复肾小球功能作为治疗的主要环节,把它视为比消除水肿,减少蛋白尿更有现实意义的经验,值得重视。对晚期病人,也应注意保护残存的肾单位,尽可能地恢复肾功能。

近几年来,随着腹膜和血液透析以及肾移植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如何提高其疗效,防治合并症,又成为中医治疗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的实践表明,中医在这方面也是很有潜力的。腹膜透析与中医药合并应用,可提高其疗效;中医药与血透同时应用,可延长透析间隔时间岭驹,应用中医药治疗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合并症和血液透析常见合并症,取得了初步疗效。对肾移植在使用西药的同时,运用中医药治疗术后排斥反应和并发症也初见成效,中医药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8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