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知恩

【原创】天健论坛原创按摩理法(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2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答问】请教 小儿推拿——“天河水”等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作者: wmdshj8   
时间: 2007/2/21 22:07     
标题: 请教 小儿推拿——“天河水”等

在小儿推拿中,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及六腑三个手法都是退烧之穴位,它们的经穴部位基本一样。可是前两者的方向是从腕侧向肘部推,而后者是从肘向腕部方向推,请问同样一个部位,究竟是上推退烧,还是下推退烧?为什么?实践中应怎样区别运用。谢谢高人解答。

--------------------------------------------------------------------------------

作者: 天健   
时间: 2007/2/22 21:21

天河水在前臂正中从总筋至洪池一线(属厥阴经),  “天河水”操作手法均可用于退热,但操作有所不同其性质及适用病证也有区别,应根据情况分别(或配合)应用。例如有打马过河功效通经行气、性温凉;还有引水上天河、清天河水、取天河水均性大凉,用于热病证,此穴清热而不伤营血,多用于清心经热,小儿推拿中对于热症常配合退六腑等,需辨证。三关(大三关)在前臂桡侧用自腕往肘推法,能温阳祛寒行气补气,用于虚寒病证;而六腑在前臂尺侧缘,一般操作为(推)退六腑,性凉用于热证,营血有热、脏腑郁热较为适宜,但常常为防攻伐太过而相配三关法,求清热而不伤正,调和气血。三关主气分六腑主血分,虽均能用于热症,而寒重热轻、热重寒轻有别。小儿脏腑稚嫩,易乱气血,故证法未明者不可乱施。
   
手法者非文能尽意,不可比葫芦画瓢或瞎摸盲寻,当从明者师学,方能正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21: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针推讲堂”所谈“按摩手法基本原理”文字资料
作者: 天健   
时间: 2007/4/28 10:30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按 摩 手 法 基 本 原 理:

一、基本手法“力”的共性及其特异性分类

(一).根据运动形式:
   
1.动:属阳,即相对的运动,以受术部位某一点为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即为动,手法种类很多,所产生的能量有异,一种手法以某一种“能”为主,但往往不是单一的,作用也有不同。举一些例子如下:
   
①推擦揉摩捻搓:此类运动形式之操作,产生热能为主,作用主要是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消积导滞等。
   
②振颤抖:其振动力,作用为振动功能,通过机械振动而传播,所产生的部分内能转化为热能,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产生持续的波。 刺激量较强,功效主要是疏通血脉,开胸顺气,益气培元,调和气血,解痉止痛。
   
③拿提抓弹拨:其弹性力主要为产生动能,刺激量更强,除具有上述动能功能外,还有疏理肌筋,行气活血,解除粘途,消除疲劳等功效。
   
2.静:属阴,即相对的静止,以受术部位某一点为参照物,相比较无位置变化的称为静,例如:
   
按压点捏挤:产生势能为主,作用主要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镇惊安神。
   
另外,手法有动静两者的结合,即静止运动力(手法),是指在某一部位是静止的,在另一部位是运动的或在同一部位上动静(如点揉法)结合,两者有机的结合而产生的动静力,除具有上述手法的相关作用外,还主要用于手法后期或经络收放、远近配穴等。

(二)根据运动的主要方向:
   
1.向上:以拿提法为代表。主要针对体表立法,有通调气血,祛风解表作用及放松软组织,解痉止痛,松解粘连,升陷等。
   
2.向下:以按压法为代表。主要针对骨方法,亦常用于穴位痛点、血管循行部位及经络收放等,作用是纠正错位,镇静,镇痛,通络,开窍,消结等。
   
3.直行:以推法为代表。主要针对经络血脉立法,作用以疏通经络,消肿法瘀为主。
   
4.环行:以摩法为代表。主要针对皮肤、肌肉立法,主要是放松作用,消除紧张,解肌松筋,活络温经,促血运,散瘀结,调和营卫以及疏泻腠理、发汗解表等。
   
5.动法:
   
⑴转动:以摇动关节法为代表,主要针对筋立法,作用为滑利关节,回复归槽,解除粘连。
   
⑵振动:以振颤法为代表,主要针对气血立法,作用有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益气培元,解痉止痛等。

(三)运动的基本形式:
   
1.平动:推、拿、按、摩等法,均可归为平动,其中拿、按类手法相对性属静,其余属动。其手法力的作用方式为直接力。
   
2.转动:以某一关节为支点,沿轴线运动的为转动,如摇法、屈伸法等。   
   
3.振动:以某一部位为着力点向四周产生波浪形运动者为振动,如振、颤、抖等法。

(四)根据力的作用方式:
   
1.直接力:作用于受术局部,主要为放松作用。
   
⑴垂直分力: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用力方式,如按、压、点法,主要为刺激、抑遏、纠错等作用,起镇静或兴奋、镇痛、通窍、整复等功效。
   
⑵水平分力:根据力的不同行进方向又可分为直线和回旋运行两种形式,构成不同的手法类型。
   
1)回旋运行:如抚、摩、揉等法,放松软组织效果较好。
   
2)直线运行:如推、抹、擦等,消肿祛瘀,疏通经络,发散解表效佳。
   
3)对抗运行:呈现为两个方向相反的对抗力,如拿、提、捏、捻、搓等,用于放松软组织,有较强的牵拉、挤压作用,刺激性强,可解除粘连,解痉止痛,解表发汗,调节气血及神经功能。
   
⑶其他:上述方向力加其他运动方式。如滚、拧、揪等。以滚法为例作简单介绍,滚法为手掌背一定部位为着力点,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及前臂内旋、外旋的旋转运动配合而完成,肘关节的屈曲角度一般在120度角至140度角之间,手臂与受术部位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其力的作较为复杂,但根据力的分解对操作有指导意义,当术者用力一定时,要想增大垂直方向的力,就要减小手臂的倾斜角度(使手臂尽量靠近自己的身体),如果想增大滚动的水平推力,则可增大手臂的倾斜角度(使手臂尽量远离自己的身体)。

对直接力作用的手法不再一一列举,只要按照力学原理来分析,就较容易明白理解手法的操作和用法了,也有利于手法的分类、学习和交流。

2.间接力:即手法的力点和作用点不在同一部位,是通过身体某部位或阶段利用杠杆原理,将力传导至远离力点的作用部位。常见的方法有扭转、旋转、摇动法,拔伸(引伸、牵引)法;屈折法;抖、摆法。主要用于活动关节,起滑利关节,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3.混合力:直接力和间接力作用于同一部位,主要为定点复位手法,如颈推定位侧扳法;肩关节蹬位复位法;桡骨小头半脱位旋屈复位法等等。                     

(五)根据力度和速度(频率)的不同,手法操作相对的分为重轻(大、小)、快慢以及介于其之间者几种,但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无法给予准确的量化,因其跟操作者选用手法的习惯、技术要领的准确与否、熟练程度、功力大小等有关,且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所以手法力度和速度的不同可以“刚”和“柔”为代表进行概括,而表现为阴阳的辩证法,每个手法本身和各手法之间均包含了这个内容,“刚”和“柔”是手法补泻的关键之一,当然经络穴位的应用补泻不是刚柔的问题。

(六)用力学原理解释手法作用应考虑的综合因素:
  
1.作用点:“力”的作用部位准确与否,是手法取得效果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
  
2.作用力:力的方向、力度、作用时间及频率,是手法施力而产生效应的主要因素。而力的运动形式是手法操作的基本规律,是基本手法的力学分类基础,以力为线索是手法的基本的实质问题,对比运动形式的内在联系与差异,易于正确理解和掌握各手法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其之间的共同性与特异性等。
  
3.手法熟练程度:手法技巧的掌握情况如何以及灵活运用能力,是手法能否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二.与手法作用相关的基本原理分类概要:
  
(一)力:借鉴参考物理力学的原理对机体进行生物力学的研究,对手法“力”的作用及手法操作有很大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力”是手法作用最直接的方式,在手法操作中人是受体,术者在施术时主要靠手法在受体上的力作用于体表持定部位,使该部位的组织发生一定的改变而产生“功”,如手法可以使骨错缝、关节脱位得以整复,筋出槽或肌滑脱得以归位,筋肌的肿胀得以消除等,这种由内外力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力功效应”是按摩疗法的第一基本作用原理。
  
(二)能量:由力的基本运动形式(即静止力运动,静止运动力)作用于机体,产生或转换成动能、势能、热能等各种不同的能量,以及部分外部能量(如热能)的给予,传到体内与体内的能结合,而改变有关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内能,这种能量的转换是按摩疗法的第二基本作用原理。
  
(三)信息:根据“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甚至“天人合一”,如《内经•素问》中有:“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呼天气”,意思是说人体经络、脏腑、官窍、肢节上下内外之间以及与外界大自然之间相互关联。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也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近代生理学研究证明,人体各脏器及组织细胞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当组织器官发生改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会发生变化,就可以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生物全息学说也认为,整体是由若干个完整局部所组成,而每个局部又包含了整体的全信息,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通过生物电与生物场等形式,可发出、接收和传递各种信息,由于人体各脏腑的功能活动不同,对信息的接收与发出均有特定阈值,而按摩手法会以不同的力产生不同的“功”再转换或“能”,各种不同的“能”以不同信号(如编码信息)的形式,传递到人体特定部位,再有选择的与体内不同脏器组织信号对应吻合,达到同步效应,以调节恢复脏器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常用的按摩手法刺激有关穴位可治疗某些相应疾病均有“信息”转换和传递的作用,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及按摩内关、灵台、神道等有关腧穴可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颈项强痛取落枕点,高血压症瞬间点穴取颈部血压点等等,均有信息传递原理的作用。其是由各种不同的适宜的刺激和力的作用及产生的能,转换成不同的信号,以不同的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腑组织,被识别接收以及转换为内能,而达到“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对相关病变脏腑组织功能进行合理地适当地有针对性地调整,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这种信息的传递和相互转换是按摩疗法的第三基本原理,“克隆”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体细胞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必将对“信息”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而人体“信息”的发生、转换和传递接收的方式等是重要的深远的研究课题。

(四)其他:
   
按摩手法还可能会有人们尚未认识和现代科技仍无法获知的基本原理。
   
“力”、“能”、“信息”三者是按摩最主要的基本作用原理,其间的产生、转换和传递机理及作用机制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正在得到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成果及神经反射学说,血液、淋巴学说,“克隆”技术的证实。现在中医按摩的实践(临床)研究水平较高,基本理论及现代科技的应用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基础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新的医学理论和新的治疗理念有待创造性的发现提出。当然,传统中医的理论已经较为完善,并且是有一个很高的高度,现代科技的研究应该是为了更好的阐释和理解应用她。

三.体会总结:
   
按摩手法的种类门派繁多,单纯和复合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且变化微妙,运动方式多样,较难掌握,特别对于初学者,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对按摩施术的效果、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今后的实践工作都影响极大。按摩手法的作用原理非常复杂,仅就“力”在手法中的作用来说,其也是复杂的,千变万化,且与许多因素相关。但是,掌握基本原则就不至于感觉混乱,而手法动作不必拘泥,在理解手法作用时不应该单一看待,应综合分析,手法操作要附合基本原则,不可与基本原则相反。
   
按摩手法施术的方向是根据病变情况及解剖特征灵活掌握的,不同操作运行方式的手法有不同的作用,一般的总括来讲:直行为推,推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横行为拨,拨有解痉止痛,松解粘连的作用;环旋为揉,揉有活血行气,消炎止痛作用;向下为按,按有纠错、抑遏、刺激穴位的作用;向上为提,提有升陷、解表、解痉的作用;斜行多用于胸腹部。另外还有顺逆时针的环行运摩法,经络呼吸迎随及轻重补泻等。
   
按摩施术时应根据不适表现及所属经络等综合辨证,选择有针对的穴位和部位,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标本缓急等,选用最主要的手法针对施术,配以适当的辅助手法,合理配合,灵活掌握,不断实践总结,熟而生“巧”,则能以较小的劳动代价获得最大的手法效果。
   
总之,按摩是通过手法完成的,是运用力学原理,在体表特定部位施术,而作用于受术部位的不同方向、不同形式的“力”产生“力功效应”,由“功”而转换为“能”,以及一部分外能直接传入,不同的“能”可被编排成不同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并与机体相应脏器组织的功能信息吻合而产生共鸣,这种“力功效应”、“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在经络和神经及局部直接的作用下,达到改善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促进内脏功能的正常运转,兴奋或抑制相关系统,纠正解剖失常等,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理脏腑、活血化瘀、解痉止痛、解除粘连、整复归位、放松肌筋、镇静安神和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等作用,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施术者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技法的正确与否、技能的高低,与施术作用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且理想效果的取得,是施术者与受术者双方不断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结果。
   
(本文引用了一些学者老师的理论观点,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发表于 2012/6/29 23: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大爱无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3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