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339|回复: 12

【原创】天健论坛原创按摩理法(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6 17: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题:【原创】试论保健按摩与治疗按摩的区别
作者:天健     
时间:2007/4/15 12:44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祖国经济等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工作和生活节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强,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使身心疲惫、处于健康边缘的人群增大。与此同时我国的保健按摩行业也得到很快发展,专业的保健按摩室(院)和大型的综合性保健按摩场所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街道,着实为整个按摩事业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一古老的极其安全的自然疗法为人类的健康正在做出着新的贡献。但是,在保健按摩解除了人们的疲劳和不适以及一些疾病症状时,也使部分人们对“保健按摩”和“治疗按摩”产生了一些概念上的混淆和认识上的误解,以至于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等,本文根据作者从事治疗和保健按摩及其培训教学工作的认识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保健按摩”和“治疗按摩”的区别进行较详细地叙述:
   
一、工作性质的不同:

“治疗按摩”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目的是治疗病人的疾病,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属于“医疗”性质。按摩疗法治疗疾病,对很多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有良好的效果,且操作方便,一般不受很高医疗条件的限制,无创伤,相对于其他疗法痛苦小或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很受患者的欢迎,对有些疾病如汤之泼雪,立杆见影,大多病人通过数次治疗既见显效,对有些慢性病人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多次按摩才能取得明显疗效,并可通过按摩使疗效逐渐得到巩固,正如先人所说:“渐次亦净”。当然也有不是按摩适应症或因病情差异等而无效者。
   
“保健按摩”服务的对象是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属社会服务性质,其主要目的是解除人机体和精神上的疲劳,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占社会人群的绝大多数,且有些病人和亚健康状态者无法严格区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保健按摩从业人员素质越高、技能越强则社会意义越大,更益于按摩的普及与发展。

二、要求不同:

“治疗按摩”从业人员,是医技工作者,现在法定要求其学历是医学专业中专以上,并经考试获得执业资格者,方有医疗权利,主要表现在诊断和治疗权上,承担治病等医疗责任。其需要掌握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专业的手法技能,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症,应有针对性的操作手法,有辨证施治的医学专业素质,所施手法总体技术含量较高。从事治疗按摩的医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其往往需要数年乃至终生的医学专业学习和较长时间的实践操作经验才能达到好的治病效果,且治疗效果与准确的诊断和手法质量及其针对性有密切关系。现今按摩(推拿)专业教育上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亦导致不少的高学历人才在医疗岗位上并无与学历相对应的治疗技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但愿此不是危言耸听。且笔者认为,技能靠学生到工作中再去练习,经验用自己一生的工作实践才能得到,不是十分可取,如果能够在数年的学校学习中就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获得经验的方式方法还可以是工作中继续努力学习,并要刻苦上进,精益求精。很多好的专业书籍中就有丰富的经验,并要虚心拜求明师指点,则能够很快的成为一个好按摩医师,更好的为病人解除痛苦。
   
“保健按摩”从业人员,其学历没有严格的要求,经过专业的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培训,并经相关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即可从业,其级别分为:技工(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各级行使相对应的权利和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保健按摩操作与治疗按摩之界线难以严格划分,一般认为“保健按摩”人员无疾病诊断和处方治疗权,且手法操作以柔和为主。对保健按摩师在理论知识上不如对从事治疗按摩的医师要求高,只需掌握简单的医学基础知识、疾病名称、一些经络穴位等,以局部和体表按摩循经取穴保健为主。保健按摩师在基本技能操作要求上根据分级而不同,实际工作中无法有严格的界限,当然理论知识越高操作技能越强越好。有些理法技能有较高造诣的按摩从业人员在保健行业从业,很是受到顾客的欢迎。近年一些按摩名家,投身或参加入保健按摩行业中,对保健按摩的发展大有裨益,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三、工作的场所不同:

“治疗按摩”人员一般工作在正规的医疗单位,有相应的诊断技能。而大的医疗单位有良好的医疗设施,有强大的各科室医疗人才队伍,可针对病人的症状等进行详细地诊断检查,对较疑难病例可进行鉴别诊断以确诊,利于施行准确的手法去医治疾病,当然是患者诊治疾病应主动选择的地方。
   
“保健按摩”人员工作在保健按摩场所,如正规的保健按摩院(室)、酒店健康休闲部门等,行使和担负自己的保健按摩权利和责任,为宾客解除疲劳和不适,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四、计时单位收费方式不同:

“保健按摩”是按规定时间操作为单位来计算,按“时”收费,这是因其服务的对象和性质所决定的。有“局部”和“全身”按摩等区分,施术的时间规定也有别,很多地方的保健场所是以“粒钟”(一般45分钟)为时间单位,其收费由市场定价,根据场所及服务的质量等而不同。
   “治疗按摩”是针对疾病的,针对性很强,对疗病效果要求较高,其操作时间根据疾病和病人病情等确定,或长或短,短者一瞬间,长者亦有需要数小时者,有时做按摩治疗的患者,提出按摩操作时间长短的问题,是对“治疗按摩”的不了解,关键是治疗效果的需要。其收费是根据疾病、部位,特定的操作方法等等,亦根据医院的级别,由卫生和价格部门界定。

五、其他相关内容提示:

“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的基本手法操作技能无本质区别,且“保健”和“治疗”有一定的互补和相关性,也有相应的禁忌,这也是中医按摩的特色之一,其区别只在于以上所提到的由于性质不同而对象、目的、特点、要求和某些特定治疗手法及治疗辨证施术的不同。“中医按摩”因其悠久的渊源,长期系统的发展,而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无论“治疗”还是“保健养生”,尤其是中医(式)保健按摩,都正在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和专业人士地认同与重视。社会的需求也为按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中医按摩也将继续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技术,为推动人类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现时下正规按摩不够景气的情况,原因主要与从业人员技能偏低和广大人们对按摩作用效果认识不够及意识等有关,另外国家现行政策也对中医按摩有太大束缚,不太利于中医按摩在国内的发展。又,实则按摩者本不应有保健和治疗之区分,“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医疗对预防保健的高度重视,勉强分之是为了迎于社会形势。
    现今社会上也有看人一招半式,比葫芦画瓢,未经严格正规培训训练又“无师自通”者,并不得手法之要领,虽有时能让人稍有舒适之感或偶有“机巧”而愈病,但笔者认为其不称为“中医按摩”,亦不是其中之中医(式)保健按摩,因其达不到中医按摩基本手法操作要求和基本特色,更甚者为以此而标榜冒充或装神弄鬼者,有损于中医按摩之声誉而碍于中医按摩之发展,是美中不足之处。另有娱乐(色情)按摩,不属中医按摩之范围,乃为附属于社会之产物。

[ 本帖最后由 知恩 于 2007/4/26 17:1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7: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原创】试论“不知其苦,方称手法”
作者:天健     
时间:2006/9/21 19:18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论中有“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此乃古之大医者的精辟论述,指出了祖国传统医学手法操作的一种境界,在不断学习及从事推拿按摩实践和培训教学中,本人体会到“不知其苦,方称手法”至少包括了以下两方面的含义,在此给予简单论述,仅求抛砖以引玉,如有谬误,望斧正。

一、去除病患之苦
      
此乃医患者之直接目的,术者所施之法,无不是以去除疾病,消除患者痛苦使身体健康为目的,如骨伤扭错,施手法可复其位;再如“岔气”,虽是小病,但其痛难忍,甚则影响呼吸,施以手法治疗,立竿见影,速解其苦。而去除病患之苦,则要求医者首先要诊断清楚,辩证正确,施法得当,对此症之发生、发展及病理有清楚认识,进行辩证施治,在治疗上再权衡利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孰是标何为本,又往往是判断的关键,而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中医的特色之一,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在相当意义上其是优于现代医学的。表现在以手治病之按摩疗法上,就是根据辩证施以恰当的手法,当然手法的正确与否,熟练程度是治愈疾病的基础,此不再多述。正如《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所施之得宜”。

二、不附加给患者再多痛苦
      
此是治愈疾病之法高明与否的标准之一,也应是医者不畏追求的目标,是“不知其苦”之精要所在,其蕴含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辩证施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论等相关内容,涉及范围之广,意义之深邃,凿之不竭。
      
首先:手法的“柔”和“刚”是手法补泻的关键,表现为阴阳的两个方面,“刚”和“柔”是相对的,较重刺激者为“刚”,较轻刺激者为“柔”,其之间是辩证的关系。阴阳是辩证的总纲,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手法亦应是辩证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如伤痛处肌肉痉挛掣硬,怎样施以手法呢?如果用“刚”力,则加重局部肌筋和气血的损伤,所以用较为柔和灵活均匀节律之手法逐渐渗透,使其“松”,“松则通,松则不痛”其乃以柔克刚。而较深在之伤病,在局部施术时,亦需较重之力,但应逐渐缓慢加力,渐达深部,以痛定痛,而不引起外层损伤,痛而不苦,其乃“刚”中有“柔”,如梨状肌损伤的手法治疗则需如此,以中病所而愈其变;还有一些急性损伤病症,如踝扭伤等,施以较“柔”之摩擦手法会加重出血水肿,较重之“刚”力施术会加重损伤,若在邻近或循经取穴基础上,以及对应点施法,再施以针对性的局部点按,捋顺之法则有良好的促进消肿止痛之效果。《正骨心法要旨》在论述“提”法时也讲到“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倘重者轻提,则病莫能愈。轻者重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此阴阳之辩证法,对中医按摩手法选择及施术操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也讲到:“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而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再者: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甚至“天人合一”。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而每个局部又包含了整体的全部对应信息,局部和整体亦都是相对的。在疾病的治疗中,除局部施治外,还应重视其与整体,气血以及脏腑的联系,有远端取穴上者下,下者上,左者右,右者左,前取后,后取前,内治外,外治内,对应点或反射区等,皆是循于整体观念与辩证及经络学说,有特定的疗效。但在中医按摩疗法上很多的病症仍需在患病局部施术更直接彻底,但患处之局部施术怎样使患者“不知其苦”呢?其有很深的学问,亦有很多的课题要去深入考究,前面已提过在手法上有阴阳的辩证法。又或怎样配伍选端取穴之法去其苦,亦是重要的经验课题。故按摩手法治疗常常采取局部辩证施法与辩证远端取穴配伍之法。例如落枕者,除在患颈部施放松,温经散寒之法外,配合落枕对应点有奇特的效果,如先施术于对应点(穴)则减轻或消除患部施术之苦;再如现在社会上较流行的应用足部对应点,施以合理手法的足部保健可起到一定的防治疾病效果等。

又者:在治愈此病之同时不能因此而给患者留下“后患”之苦。现代医疗界有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过多采用非常强大之外力施术或牵引,甚至施以上千斤之力,殊不知是否造成肌肉等软组织损伤,而神经根的压迫刺激和软组织损伤等继发症以及致病因素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经大量文献报告及临床观察证明,其实外力的方法已不能让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外的髓核回纳,且有些病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后仍有疼痛或复发,亦有此原因,如能以较柔和之法达深透之力,以放松局部软组织,疏通经络等,再针对性施以腰椎定位或不定位搬动小关节手法,有选择的配合使用适当的牵引法,以纠偏或使突出物移位,解除压迫刺激,常能有较好的效果,又不致患者较大的痛苦,又更为安全,是按摩治疗本病的优势。擅外治法者常说的“外惹内效”,多是指外部特定部位持续的良性刺激对机体内部相关组织器官的疗病效果,所以使用按摩等外治法能够治疗许多的内部病症,如头痛、失眠、便秘、痛经、慢性腹泻、青少年近视、小儿消化不良、厌食等等,涉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诸科,特别是功能性疾病效果奇佳。我本人还认为,外部特定部位持续的不良刺激亦可以引起内部相关病变,这也是符合于祖国医学之“双向”理论的。如脊柱小关节扭错,关节脱位等,使用捺正复位手法当然重要,但仅施以局部较重手法整复,而不给予配合轻柔之法以调和气血,舒松肌筋,兼或远端取穴引行气血,疏通经络等,亦可留有后患。而脊柱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相关系统的病症,已被很多专家学者和临床工作者广泛重视,且较重的扳动关节类手法所造成的局部不适,亦可用轻柔的手法给予缓解,再有点穴等重手法后给予局部按揉等放松法亦有此意。如点承山穴后遂施以拿定腓肠肌法可防止该肌肉发生痉挛;点天宗穴后施以指掌揉法解除“得气”感所致的不适,亦可防止气机壅滞于胸,等等。祖国医学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早即有“上医治未病”之论,岂可留以后患。
   
篇幅所限,在此不多加详细叙述。总之,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医者自当以惠济苍生为志,治病于未发为上,祛病于始得为善,愈病而无他伤为功,而作为能堪称祖国医学之祖的按摩外治疗法正是能合于此,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如今其以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为指导,以穴位主治性能及解剖生理功能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能治疗又可保健且无痛苦,无创伤。好的按摩手法亦应当是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施术合理,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不给患者附加较大的痛苦,或痛而不苦,或使患者有享受之乐则更佳,而操作技能是基础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7: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原创】最简单的防病法(一)——感冒
作者:天健     
时间: 2007/1/17 14:39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养生书》上记载:“常以手中指与鼻梁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也。”笔者验以两法,授于多名易感之人,皆获良效。
  
方法:  
1、双手中指腹,按摩鼻翼两侧(迎香及鼻翼),至热感,约1~3分钟;
  
2、双手除大指外余八指相互交叉,掌相对,两拇指约相并,用大鱼际同时自上而下摩鼻两侧逾百下,有温热舒通感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7: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原创】痛经的自我按摩
作者:天健     
时间:2006/10/14 12:52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原发性痛经的自我按摩

1、双手大拇指用经络收放法分别同时按揉血海穴、三阴交穴1~3分钟,力度以酸胀微痛为度;

2、手掌搓腰骶部至透热;

3、双手掌相叠,掌心对肚脐下小腹部,轻力微按环转团揉小腹部关元中极穴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4: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原创】按摩与经络穴位漫谈
作者:天健     
时间:2007/4/16 12:10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按摩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是祖国医学外治疗法中最古老的一种。千百年来,它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以穴位主治性能为基础,运用不同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达到诊治疾病,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按摩疗法之所以把经络学说作为理论指导,是因为经络学说是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临床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所以有“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以及后人所说的“治病不懂经络,抬手举足便错”的论述,就说明了经络的重要性。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对经络的内容已有较完整的记载,而且形成了系统理论,其指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籍以“运行气血,濡养机体”,使人体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学说在当时科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能自成体系,延续千年而不衰,被世界所承认,并得到现代科技方法进一步的客观研究,足以证明了经络在人体的重要性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按摩术渊源久远,可追溯到人类之始,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实践与智慧的结晶。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详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距今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着他们为了生存,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用原始的劳动协作来对付自然界的种种不利因素,抗击着猛兽的侵袭以获得必要的食物,同时也相应地逐渐积累了原始的医疗知识,他们在劳动和部落搏斗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外伤等病痛,这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在伤病的躯体上进行无数次的抚摸按压,以减轻或消除病痛,从偶然发现到有意识的体证找寻,从点滴体会到有目的的积累,经过长时间反复实践和归纳,就总结出了我国最原始的自然疗法,这种简便易行的疗法即为按摩。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我国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经》应运而生,可惜已散佚。但《灵枢·背腧篇》中就有“浴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化中而痛解”的论述,以及《周礼注疏》中关于名医扁鹊运用按摩法治疗虢太子尸厥的记载,《诸病源候论》中说:“为断皮肉骨髓伤筋脉,皆是卒然至损,故血气隔绝,不能周荣,所以须善系缚、按摩、导引。令其气血复也。”就说明了按摩术在祖国医学治疗学上的重要地位与按摩疗法在当时已被广泛应用的现状。从马王堆发掘出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关按摩的记述则较《内经》还要早,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科技不发达,只靠最简单的劳动工具,不可能有其它超越现实的手段医治疾病。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社会的形成,使生产力得以较快发展,按摩术经过不断总结,已成为当时主要防病治病的手段,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说按摩疗法是人类为了求得生存与威胁其生命的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经络学说是千百年的实践,长时间摸索,归纳,整理而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理论,它与按摩术戚戚相关,如果用按摩、穴位、经络这三个发展阶段来说明经络的形成是较为实际的。经络的形成主要是以穴位及其主治性能为基础的,而穴位的概念是通过一段漫长时期“面”的实践中才被逐渐认识的,这种认识过程也正如《灵枢·经水》中所述是通过“审、切、循、扪、按”的方法所完成。最初人们不可能认识到人体有所谓的穴位,只是无意识的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偶然受到触碰、挤压以及遭受其他一些损伤后,原来患有的某种疾病竟然获得减轻或解除,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体某部位不适时会用手反复抚摸或按压而减轻痛苦和不适,这种类似情况不断积累,就对体表某些部位的特殊作用有了一定认识,经过有意识的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体表“点”的概念,这就产生了腧穴的设想。从一个点到认识多个点,由偶然的触碰、损伤和抚摸,发展到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方法寻找求证而确定穴位,定下名称,又把穴位的主治功能进行整理、分析,加以归纳,把性能相近或相同的“点”联系在一起,由“点”形成了“线”,这就产生了经脉的概念,同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反复体验考证总结而上升为理论,这就是经络学说,反过来理论又指导着临床。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络来源于穴位,穴位来源于按摩,按摩来源于实践。

四、因地理条件,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的差异,各地域可产生不同的疾病类型,古代人们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地方创造出了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从医学地理学的观点总结出了“砭石从东方来,九针从南方来,毒药从西方来,灸法从北方来,按摩从中央出”的多种医疗方法与地域渊源,这些疗法对促进人体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人类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中原大地,物产丰富,正适合人类繁衍生息,同时又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平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证明比较系统的按摩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中部地区,即黄河流域中原一带,并且与当地气候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地方常见病,多发病有关。而东方的砭石,西方之毒药,南方之九针,北方之灸法与按跷相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差距,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来看,只有到了有火种时才逐渐认识到火的重要,能取火才能会使用灸的方法: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冶金术的发明才可能产生砭石和九针。所以,其它疗法与按摩术相比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从人类发展史上证明这些疗法都晚于按摩疗法。可以说按摩是祖国医学中最古老的一种,堪称祖国医学之祖。

五、按摩疗法作为古代一种主要治疗手段,并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是有文字记载的,甲骨文中反复出现的“殷”字,许多学者认为是按摩的象形字。在《黄帝内经》18卷126篇中有29篇40余条涉及按摩,记载手法达10多种。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经》十卷与《黄帝内经》同出一个医学流派,很可能《内经》以论病为主,针灸作为主要的治病手段,而《黄帝歧伯按摩经》主要以养生为主,将按摩作为主要的保健方法。《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明确记载“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亦按摩醪醴”和“按摩勿释”等经文。《扁鹊仓公传》有“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醪酒、砭石、跷引、按抚(案   )、毒熨。”此文所说古之俞跗是一位擅长以按摩之类外治疗法治病的医家。从象形字上看殷人的按摩技能高于其它部落,因此把表示按摩的“殷”字刻写在民族的徽章上,成为国家的象征,民族的标志。以后各个朝代都有按摩的记载。

六、按摩的兴旺发达与社会的发展成正相关,哪个时期社会安定了,经济发展了,哪个时期的按摩术就得以很好的发展。远古时代,由于按摩行之有效,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所以很快在社会上得以迅速应用。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事业有所进步,同时出现了中药,按摩术和中药已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医疗方法。春秋时代,涌现出众多医学思想学派,对按摩治病有了新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些手法。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集权制国家,医学理论也得到统一认识,按摩随着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按摩史上最早的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经》在此时成书,总结了前人对按摩的认识和经验,对按摩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在医事制度上,《隋书·百官志》记载隋朝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二名,唐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唐六典》中记载: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按摩生115人,当时按摩科分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和按摩生几种。同时推出了小儿按摩的新方法,并且随着对外交流的活跃,按摩也作为一门医学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宋金元时期,按摩应用更加广泛,并且更重视手法的分析,如《圣济总录》中说:“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膏,曰按曰摩,适所用也。……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剽悍者有所归宿。”是人们对按摩的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清时期,随着人们对按摩力学作用认识上的提高,将按摩改称推拿,小儿按摩,保健按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包括按摩在内的中国传统医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极其宝贵的手法经验仅仅散存于民间和一些老辈医师手中,部分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按摩术的发展有目共睹,全国各地举办培训班和专业培训基地,中医院校设立了针灸推拿系,许多医院成立了按摩科,相继出版了许多按摩专著,对一些古籍进行了发掘,总结出按摩手法上百种,对其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也更加深入,不但用于治疗骨伤病,同时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形成了众多流派,可谓群星璀璨,保健按摩因其效果显著,经济方便,无毒副作用,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正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在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下,逐渐被细分为许多分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应有贡献。国外按摩业也在近30年得到很快发展。同时现时期按摩的教育、培训、管理、推广、发展也仍然有很多问题正待解决。(暂完)

为了能够易于初步了解认识按摩与经络,文中仅引用较为普遍的观点之一,对此有更多观点或更深理解者,请自为斟酌取舍。更欢迎开贴将观点加以介绍,共同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4: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原创】从推拿看中西医结合( 部分 )——请大家对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作者:天健     
时间: 2007/2/17 11:02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现在全世界手法医学的发展都比较快,人们对手法医学的认识也有很大提高,并且仍在不断的认识和发展中,中医药学、针灸学都有比较完善的体系,而作为中医疗法很重要的一部分——推拿,其体系仍很不完善,差距甚远,可惜较早的应该可以作为正本清源之本的按摩专著《歧伯按摩十卷》散佚。现代对推拿(手法医学)的应用和总结,其一些专业独特的诊治方法,可以说对整个医学给予了补充和发展,并且对推拿(手法医学)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会有新的医学理念和医疗方法的出现。当然推拿的诊治方法及理论仍在不断的完善和总结中,现如今最主要的是继承,挖掘整理和实践总结传统推拿宝贵遗产,以期发扬。现代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其实在推拿(手法医学,包括骨伤)方面的结合有相对较多的切入点,也许会成为结合的典范,而中西药学的结合可能会遥遥无期,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只能叫“中西医配合”,并一直到更趋完美的新的医学理念和医疗方法出现,而现如今中医学应该放到临床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学的现状堪忧。

我的这个文章尚在推敲中,仅摘述以上粗略部分,且要担心自己文章表达不明或阅读者理解有误,而常有此文表达一义,并无意否定他说,却遇断章讹传,有误学者。本文主线是推拿的力功效应、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三大方面,以及从经络穴位主治规律和脊柱神经阶段理论及其与背部俞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用了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理论来分析治脊疗法,及肌筋松解在治疗中的作用。 因个人认识问题,气和形未能有明确界定和清楚理解,似乎不伦不类。来本站者业或精于推拿按摩的同道不少,只是发言者不多,各有不同原因,希望此文作为大家讨论的一个主题吧。欢迎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书己见。我也慢慢的把上述内容整理好后发上来。
      
此为大家提供一个讨论甚或争论处,如何?请想说者尽管说吧,谢谢您的参与!

国外手法介绍(摘录于《推拿广要》原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认识,作为讨论并不表示转贴者完全认同。):

手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医疗技术之一,尽管中国的推拿按摩术被公认为对世界有重大贡献,但每一个古代文明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手法治疗体系。

16世纪的欧洲探险家在其游记中记载,波利西亚群岛的土著人有让小孩在患者身上来回踩踏的治疗方法。古代印第安人也有类似疗法由专职巫师担负。

在古印度有与现代鞍脊术相似的整复脊柱疗法;古埃及文献记载,保持脊柱形态与健康、衰弱的关系。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的(Hippocrates)在著作中描述了脊柱手法,还介绍了脊柱牵引床;古希腊解剖学家、名医盖伦(Galen)热衷于手法治疗。盖伦之后,手法在民间正骨(Bonesetting)医生以家族相传保存下来。

国外现代手法发展,1874年6月,美国的斯蒂尔(A.T.Still)在科克斯维尔城开展整骨疗法(Osteopathy)。21年后,巴尔末父子(D.D.Palmer &.B.J.Palmer)创建和发展了按脊术(Chiropractic)。再过20年,费兹杰柔(W.H.Fizgerald)建立了反射带疗法(Zone Therapy)又称反射疗法或反射按摩(Reflexology)。整骨、按脊和反射按摩被认为是现代医疗手法发展的主流。

国外一般将手法分为3大类,即软组织手法(Soft tissue manipulation)、脊柱手法(Spine manipulation)、和四肢手法(Peripheral manpulation)。

软组织手法(Soft tissue manipulation)

软组织手法(Soft tissue manipulation)又称反射手法(Reflex maneuver)。

一、 触抚法:相当于中医推拿的摸法,据内脏·体壁——体壁·内脏反射理论,针对特定区域(如Head氏带、Mackennzie氏、Dick氏结缔组织带、手、足等)的皮节、肌节或体壁反射症候群(压痛、硬结、异常感觉和血管反射反应),用以诊断和选择治疗部位。

二、 轻抚法:或称抚摩法,相当于摩法、指推法,是压力最轻的手法。用掌面或指尖、指背在平稳压力下有节奏地抚摸,使之在患者体表皮肤之间来回滑动。轻抚法可加快血液、淋巴循环,促进吸收,止痛及增加红细胞量。

三、 揉搓法:又称摩搓法、强擦法,相当于按揉、弹拨、搓等手法。是用指、掌在较重压力下作缓慢而有节奏地揉搓动作,使皮肤在压力下变形、扭错,并与深层组织间产生明显的剪切位移。揉搓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收缩功能,抑制神经兴奋分离疤痕粘连和镇静镇痛作用。

四、揉捏法:相当于捏、拿等手法,用一手或两手将肌肉及覆盖其上的皮肤毛发捏拿在手中,并作纵向或横向的提、拉、揉、按或交替扭错动作。揉捏法具有提高肌肉收缩功能,改善组织供血状态,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五、击法:相当于叩击类手法,是用手指、掌和拳有节奏地叩击施术部位。叩打时,手部各关节必须保持放松,操作要轻柔而富有弹性。
轻而时间短暂地叩击手法具有兴奋作用,强而时间长的叩击手法具有镇静作用。两种叩击手法均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肌肉收缩。

六、震颤法:相当于振动类手法。时以手指、手掌置于施术部位,使之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病人机体或使患者肢体在纵向牵引下快速抖动的手法。震颤法可以振强变弱的反应,有止痛甚至麻醉的效果。还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促进胃肠蠕动。

七、按压法:相当于中医按摩的按压法,是以手指的各个部分按压施术部位,可分为间歇按压法或持续按压法。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2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原创】肾虚的自我按摩
作者: 天健   
时间: 2006/9/19 10:24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两手掌相搓至热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反复50~100遍,每日1~2次;

用掌或拳眼旋转按揉腰部5分钟左右;

双手掌根从腰两侧对合挤按数遍,有酸胀重感,术后腰部轻松;

双手扣虚拳,用拳眼于腰眼部双侧交替轻叩约5分钟;

每天晚上睡前温水洗脚后,用手掌或手指腹摩按揉脚心涌泉穴,以脚心透热轻松为度。

功效:强壮腰肾、聪耳明目、导虚火降浊气、滋阴潜阳、延年益寿。

本法有助于防治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以及腰痛等症。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20: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小儿肺风痰喘推拿法
作者: 天健   
时间: 2007/3/28 15:24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1、发作期:揉小天心5分钟,清肺金5分钟,逆运内八卦4分钟,揉肺腧3分钟。
      
2、缓解期:揉小天心3分钟,揉乙窝风3分钟,补肾水5分钟,清版门5分钟,分阴阳2分钟,清肝木5分钟,揉肺腧3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清脾土3分钟,清天河水1分钟。
      
张汉臣(1910~~1978)方,著有《实用小儿推拿》等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20: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痔疮的奇效疗法 (别人经验)
作者: 天健   
时间: 2007/3/8 10:59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请大家有机会时验证。

在嘴唇上部系带周围找白点,一般在系带的中央多见,用采血针点刺,一般不出血,最好能挑断一点纤维,治疗各种痔疮,特效,一般当时就感到肛门部舒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21: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关于小儿推拿---肺经
作者: 天健   
时间: 2006/11/28 12:07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肺经:推法,向心为补,离心为清。外感多清,内伤多补,或清后加补,需辨证。需补者,配补脾,培土生金,补益肺气;虚痨甚,再伍肾经,补肾纳气,健脾益肺。外感邪,风为百病之长,疏风解表,配合天门、坎宫、太阳、风池、合谷等之属。
     
临床应用,据病证皆有常规手法以调整,有篇另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3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