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4/14 12: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hc3180于 2009/4/13 23:31 发表观先生遣药,多为附子,似崇火神,放眼皆是阳虚。然如此用药,果然事事如判?有一中年男子,下焦寒湿,便溏十数年,舌胖苔白,下肢寒,浮阳上越,睡眠极差,去年中秋后服桂附地黄丸三日,头晕不能立,停。至冬 ...
我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业余初学者,教谈不上。各人谈个人的思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附子对于寒湿之症用得较多,伤寒论上用附子的方子多,对于偏性比较重的适当用附子效果好得多。我一般看患者是否是寒湿体质,看身体素质虚实,身体虚的不用。国力弱了不能强行出兵。
现在阳虚的确实比较多,这也是事实,否则火神派不至于如此盛行。但有些人借火神之名,过分机械地用药,不分青红皂白乱用附子,乱用重剂,害处也很大。真火神必须懂辨证,不是一味地重用附子。
我自己亲自服用过四逆汤,四逆汤加麻细(重剂120克附子)。不敢自己服药,成不了好医生。
而且我尽量不用药,用推按方式。因现在药物质量不能保证(附子质量很差,难得有好的)。
先生所说的病例,病人主症是阴盛格阳,虚阳上浮,便溏是主症的派生物。用成药可能不太好治,桂附地黄丸不合适因为它虽然能补肾阳但解决不了格阳的问题。
从伤寒论辨证来看,应属于典型的白通汤症,可以用白通汤加童便(用伤寒原方原量,熬好后加童便)试试。相信如果能够把上浮的虚火引下来,便溏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 本帖最后由 飘雨山人 于 2009/4/14 11:4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