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1~19卷)景岳全书-卷之一、入集传忠录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眩晕论列方

五福饮新补六。 七福饮新补七。 四君子汤补一。 左归饮新补二。 肾着汤热一二九。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归脾汤补三二。 正元散热五一。 大补元煎新补一。 黑锡丹热一八九。 四物汤补八。 五君子煎新热六。 右归饮新补三。 二陈汤和一。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圣朮煎新热二五。 青州白丸子和百十二。 半夏白朮天麻汤和十五。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外备用方

参附汤补三七。 益气补肾汤补百三气虚。 祛痰丸和百三风痰。 养正丹热三八八痰涎上盛。 朮附汤补四一。 玉液汤和九六痰晕。 苓桂朮甘汤和三六虚痰晕。 芎朮汤热五十寒湿眩晕。

景岳全书卷十七终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5/3 14:1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岳全书-卷之十八理集杂证谟

怔忡惊恐

经义

平人气象论曰: 胃之大络, 名曰虚里, 贯鬲络肺, 出于左乳下, 其动应衣, 脉宗气也。 详前脾胃门
阴阳应象大论曰: 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金匮真言论曰: 东方色青, 入通于肝, 其病发惊骇。

脉解篇曰: 阳明所谓甚则厥, 恶人与火, 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 阳气与阴气相薄, 水火相恶, 故惕然而惊也。
举痛论曰: 惊则气乱。 惊则心无所倚, 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 故气乱矣。
六元正纪大论曰: 少阴所至, 为惊惑恶寒战栗, 谵妄。 少阳所至, 为惊躁瞀昧暴病。
五常政大论曰: 委和之纪, 其发惊骇。

至真要大论曰: 少阳之复, 大热将至, 惊瘛欬卅, 心热烦躁。 阳明之复, 清气大举, 甚则入肝, 惊骇筋挛。 诸病胕肿, 疼酸惊骇, 皆属于火。

阴阳别论曰: 二阳一阴发病, 主惊骇背痛。
大奇论曰: 肝脉骛暴, 有所惊骇。 二阴急为痫厥, 二阳急为惊。 脉至如数, 使人暴惊, 三四日自已。

阴阳应象大论曰: 肾在志为恐, 恐伤肾, 思胜恐。
藏气法时论曰: 肝虚则目无所见, 耳无所闻, 善恐, 如人将捕之。
举痛论曰: 恐则气下。 恐则精却, 却则上焦闭, 闭则气还, 还则下焦胀, 故气不行矣。

本神篇曰: 恐惧者, 神荡惮而不收。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 神伤则恐惧自失, 破卅脱肉, 毛悴色夭, 死于冬。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 精伤则骨酸痿厥, 精时自下。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愁忧恐惧则伤心。 寿夭刚柔篇曰: 忧恐忿怒伤气。
五脏生成篇曰: 肝气虚则恐, 实则怒。

调经论曰: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血有余则怒, 不足则恐。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5/3 14: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怔忡

怔忡之病, 心胸筑筑振动, 惶惶惕惕, 无时得宁者是也。 然古无是名, 其在<内经>则曰: 胃之大络, 名曰虚里, 出于左乳下, 其动应衣, 宗气泄也。 在越人, 仲景则有动气在上下左右之辨, 云: 诸动气皆不可汗下也。 凡此者, 即皆怔忡之类。 此证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 盖阴虚于下, 则宗气无根, 而气不归源, 所以在上则浮憾于胸臆, 在下则振动于脐旁。 虚微者动亦微, 虚甚者动亦甚。 凡患此者, 速宜节欲节劳, 切戒酒色。 凡治此者, 速宜养气养精, 滋培根本。 若或误认为痰火而妄施清利, 则速其危矣。 外伤寒门论下, 条附有动气辨, 宜参证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惊恐

惊有二证, 有因病而惊者, 有因惊而病者。 如东方色青, 人通于肝, 其病发为惊骇, 及伤寒阳明证, 闻木音则惕然而惊之类。此则或因岁火之盛, 或因岁木之衰, 或因风热之相搏, 或因金木之相制, 是当察客邪以兼治其标。 若因惊而病者, 如惊则气乱, 而心无所倚, 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之类。 此必于闻见夺气而得之, 是宜赡养心神, 滋培肝胆, 当以专扶元气为主治。 此固二者之辨, 然总之主气强者不易惊, 而易惊者必肝胆之不足者也。 故虽有客邪, 亦当知先本后标之义。

又如惊则气乱, 恐则气下, 惊恐虽若同类, 而不知恐之伤人, 尤甚于惊。何也? 盖惊出于暂, 而暂者即可复。 恐积于渐, 而渐者不可解。 甚至心怯而神伤, 精却而阴痿, 日消月缩, 不亡不己。 此非大勇大断者, 必不能拔去其病根, 徙资药力, 不易及也。予尝治暴惊者十愈其八九, 治恐惧者十不得其一二。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5/3 14: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共三条

1.        凡治怔忡惊恐者, 虽有心脾肝肾之分, 然阳统乎阴, 心本乎肾, 所以上不宁者, 未有不由乎下; 心气虚者, 未有不因乎精。 此心肝脾肾之气, 名虽有异, 而治有不可离者, 亦以精气互根之宜然, 而君相资之全力也。 然或宜先气而后精, 或宜先精而后气, 或兼热者之宜清, 或兼寒者之宜暖, 此又当因其病情而酌用之。 故用方者, 宜圆不宜凿也。
2.        心脾血气本虚, 而或为怔忡, 或为惊恐, 或偶以大惊猝恐而致神志昏乱者, 俱宜七福饮, 甚者大补元煎。 命门水亏, 真阴不足, 而怔忡不己者, 左归饮。 命门火亏, 真阳不足而怔忡者, 右归饮。 三阴精血亏损, 阴中之阳不足, 而为怔忡惊恐者, 大营煎或理阴煎。 若水亏火盛, 烦躁热渴而怔忡惊悸不宁者, 二阴煎, 或加减一阴煎。 若思郁过度, 耗伤心血, 而为怔忡惊悸者, 逍遥饮或益营汤。 若寒痰停蓄心下而怔者, 姜朮汤。
3.        心虚血少, 神志不宁而惊悸者, 养心汤, 或宁志丸, 或十四友丸。 若因惊失志而心神不宁者, 宁志膏或远志丸。 心血不足, 肝火不清, 血热多惊者, 朱砂安神丸。 心神虚怯, 微兼痰火而惊悸者, 八物定志丸。 心气郁滞, 多痰而惊者, 加味四七汤。 痰迷心窍惊悸者, 温胆汤或茯苓饮子, 甚者朱砂消痰饮。 风热生痰, 上乘心膈而惊悸者, 简要济众方。 若大恐大惧, 以致损伤心脾肾气, 而神消精却, 饮食日减者, 必用七福饮, 理阴煎, 或大营煎, 或大补元煎之类, 酌宜治之。 然必宜洗心涤虑, 尽释病根, 则庶可保全也。 . 怔忡论列方 福饮新补七。 大补元煎新补一。 右归饮新补三。 宁志丸补百十四。 八物定志丸补百十七。 养心汤补七九。 益营汤补九一。 朱砂消痰饮和百。 二阴煎新补十。 消遥饮新因一。 简要济众方和三五六。 茯苓饮子和九四。 大营煎新补十四。 左归饮新补二。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远志丸补百十三。 宁志膏补百十五。 朱砂安神丸寒一四二。 温胆汤和一五一。 理阴煎新热三。 加味四七汤和九八。 姜朮汤热八八。 十四友丸补百十八。 . 论外备用方 . . . 归脾汤补三二。 人参养营汤补二一。 定志丸补百十六通心气。 人参丸补百五固精安神。 开心散补八二。 秘传酸枣仁汤补八五补心气。 心肾丸补百十二心肾俱虚。 加味四君子汤补二补脾肺。 远志饮子补八九温补心气。 天王补心丹补百八除惊悸。 龙脑鸡苏丸和三七二虚火烦热。 归神丹和三五九风痰虚惊。 酸枣仁汤补八四清心养心。 平补镇心丹补百十镇心养心。 十味温胆汤和一五三心虚遗精。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寐

经义

邪客篇帝曰: 夫邪气之客人也, 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 何气使然? 伯高曰: 五谷入于胃也, 其糟粕, 津液, 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 以应刻数焉。 卫气者, 出其悍气之慓疾, 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昼行于阳, 夜行于阴, 常从足少阴之分间, 行于五脏六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 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 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 阳气盛则阳蹻陷; 不得入于阴, 阴虚, 故目不瞑。 帝曰: 善。 治之奈何? 伯高曰: 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 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饮以半夏汤一剂, 阴阳已调, 其卧立至。
大惑论帝曰: 病不得卧者, 何气使然? 岐伯曰: 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蹻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 帝曰: 病目而不得视者, 何气使然? 岐伯曰: 卫气留于阴, 不得行于阳。 留于阴则阴气盛, 阴气盛则阴蹻满, 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 故目闭矣。 帝曰: 人之多卧者, 何气使然? 岐伯曰: 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 而分肉不解焉。 肠胃大则卫气留久, 皮肤湿则分肉不解, 其行迟。 夫卫气者, 昼日常行于阳, 夜行于阴, 故阳气尽则卧, 阴气尽则寤。 故肠胃大, 则卫气行留久; 皮肤湿, 分肉不解, 则行迟, 留于阴也久, 其气不清, 则欲瞑, 故多卧矣。 其肠胃小, 皮肤滑以缓, 分肉解利, 卫气之留于阳也久, 故少瞑焉。 帝曰: 其非常经也, 卒然多卧者, 何气使然? 岐伯曰: 邪气留于上焦, 上焦闭而不通, 已食若饮汤, 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 故卒然多卧焉。 帝曰: 善。 治此诸邪奈何? 岐伯曰: 先其脏腑, 诛其小过, 后调其气, 盛者泻之, 虚者补之, 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 定乃取之。
口问篇帝曰: 人之欠者, 何气使然? 岐伯曰: 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 夜者卧。 阳者主上, 阴者主下, 故阴气积于下, 阳气未尽, 阳引而上, 阴引而下, 阴阳相引, 故数欠。 阳气尽, 阴气盛, 则目瞑, 阴气尽而阳气盛, 则寤矣。 泻足少阴, 补足太阳。
寒热病篇曰: 阴蹻, 阳蹻, 阴阳相交, 阳入阴, 阴出阳, 交于目锐眦, 阳气盛则瞋目, 阴气盛则瞑目。
卫气行篇曰: 平旦阴尽, 阳气出于目, 目张则气上行于头, 夜行于阴, 则复合于目, 故为一周。
营卫生会篇曰: 夜半为阴陇, 夜半后而为阴衰, 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为阳陇, 日西而阳衰, 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 万民皆卧, 命曰合阴, 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如是无已, 与天地同纪。 帝曰: 老人之不夜瞑者, 何气使然? 少壮之人不昼瞑者, 何气使然? 岐伯曰: 壮者之气血盛, 则肌肉滑, 气道通, 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脏之气相搏,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故昼不精, 夜不瞑。
水热穴论曰: 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 上为喘呼, 不得卧者, 标本俱病。
评热病论曰: 不能正偃者, 胃中不和也。 正偃则欬甚, 上迫肺也。 诸水病者, 故不得卧, 卧则惊, 惊则欬甚也。
太阴阳明论曰: 犯贼风虚邪者, 阳受之; 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者, 阴受之。 阳受之则入六腑, 阴受之则入五脏。 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 上为喘呼; 入五脏则卅满闭塞, 下为飧泄, 久为肠澼。
逆调论曰: 不得卧而息有音者, 是阳明之逆也, 足三阳者下行, 今逆而上行, 故息有音也。 阳明者, 胃脉也, 胃者六腑之海, 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不得从其道, 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 胃不和则卧不安。 此之谓也。 夫不得卧, 卧则喘者, 是水气之客也。 夫水者, 循津液而流也, 肾者水脏, 主津液, 主卧与喘也。 帝曰: 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 肺者, 脏之盖也, 肺气盛则脉大, 脉大则不得偃卧。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证共三条

不寐证, 虽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 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之不足耳。 有邪者多实证, 无邪者皆虚证。 凡如伤寒伤风疟疾之不寐者, 此皆外邪深入之扰也。 如痰如火, 如寒气水气, 如饮食忿怒之寐者, 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 舍此之外, 则凡思虑, 劳倦, 惊恐, 忧疑, 及别无所累, 而常多不寐者, 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 阴阳不交, 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知此二者, 则知所以治此矣。
饮浓茶则不寐, 心有事亦不寐者, 以心气之被伐也。 盖心藏神, 为阳气之宅也; 卫主气, 司阳气之化也。 凡卫气入阴则静, 静则寐, 正以阳有所归, 故神安而寐也。 而浓茶以阴寒之性, 大制元阳, 阳为阴抑, 则神索不安, 是以不寐也。 又心为事扰则神动, 神动则不静, 是以不寐也。 故欲求寐者, 当养阴中之阳, 及去静中之动, 则得之矣。
凡治病者, 服药即得寐, 此得效之征也。 正以邪居神室, 卧必不宁。 若药已对证, 则一匕入咽, 群邪频退。 盗贼甫去, 民即得安。 此其治乱之机, 判于顷刻, 药之效否, 即此可知。 其有误治妄投者, 反以从乱, 反以助虐, 必致烦恼懊卅, 更增不快。 知者见几, 当以此预知之矣。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5: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共二条

1.        无邪而不寐者, 必营气之不足也。 营主血, 血虚则无以养心, 心虚则神不守舍。 故或为惊惕, 或为恐畏, 或若有所系恋, 或无因而偏多妄思, 以致终夜不寐, 及忽寐忽醒, 而为神魂不安等证, 皆宜以养营养气为主治。 若思虑劳倦伤心脾, 以致气虚精陷, 而为怔忡惊悸不寐者, 宜寿脾煎, 或归脾汤。 若七情内伤, 血气耗损, 或恐畏伤肾, 或惊惧伤胆, 神以精亏而无依无寐者, 宜五福饮, 七福饮, 或三阴煎, 五君子煎, 择而用之。 若营卫俱伤, 血气大坏, 神魂无主而昼夜不寐者, 必用大补元气煎加减治之。 若劳倦伤心脾, 中气不足, 清阳不升, 外感不解而寒热不寐者, 补中益气汤。 若思虑过度, 心虚不寐, 而微兼烦热者, 养心汤或酸枣仁汤。 若焦思过度, 耗心血, 动心火, 而烦热干渴不寐者, 天王补心丹。 若心虚火盛, 烦乱内热而怔忡不寐者, 安神丸。 若精血虚耗, 兼痰气内蓄, 而怔忡夜卧不安者, 秘传酸枣仁汤; 痰盛者十味温胆汤。 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 必致血液耗亡, 神魂无主, 所以不寐, 即有微痰微火, 皆不必顾, 只宜培养气血, 血气复则诸证自退。 若兼顾而杂治之, 则十暴一寒, 病必难愈, 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 予治周公不寐医按, 附后三消门。
2.        有邪而不寐者, 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故凡治风寒之邪必宜散, 如诸柴胡饮及麻黄, 桂枝, 紫苏, 干葛之类是也。 火热之邪必宜凉, 如竹叶石膏汤及芩, 连, 栀, 柏之属是也。 痰饮之邪宜化痰, 如温胆汤, 六安煎, 导痰汤, 滚痰丸之属是也。 饮食之邪宜消滞, 如大和中饮, 平胃散之属是也。 水湿之邪宜分利, 如五苓散, 五皮散, 或加减金匮肾气丸之属是也。 气逆之邪宜行气, 如排气饮, 四磨饮之属是也。 阴寒之邪宜温中, 如理阴煎, 理中汤之属是也。 诸如此类, 亦略举大概, 未悉其详, 仍当于各门求法治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5: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述古

徐东皋曰: 痰火扰乱, 心神不宁, 思虑过伤, 火炽痰郁, 而致不眠者多矣。 有因肾水不足, 真阴不升, 而心阳独亢者, 亦不得眠。 有脾倦火郁, 不得疏散, 每至五更, 随气上升而发躁, 便不成寐, 此宜用快脾解郁, 清痰降火之法也。 有体气素盛, 偶为痰火所致不得眠者, 宜先用滚痰丸, 次用安神丸, 清心凉膈之类。 有体素弱, 或因过劳, 或因病后, 此为不足, 宜用养血安神之类。 凡病后及妇人产后不得眠者, 此皆血气虚而心脾二脏不足, 虽有痰火, 亦不宜过于攻治, 仍当以补养为君, 或佐以清痰降火之药, 其不因病后而不寐者, 虽以痰火处治, 亦必佐以养血补虚之药, 方为当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