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944|回复: 0

中草药对癌症的持续低热治疗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8 20: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液病的认识
结合五脏见证,进行诊断处理,实属虚痨病辨证施治的总则,基于五脏相关,气血周流,阴阳互跟的关系血液病非常复杂,在西半球是一块“坚冰”,在祖国医籍里是一般性疾病,它不象某些疑难病那么隐蔽。血液病“有形于内,必形于外”它有一定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医者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识别它的本质。血液病的种类比较多,他们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在演变过程中,也比较容易混淆,只有对它真正的了解,在治疗上是立竿见影向愈的。

在真正的人体医学——中医文献中。虽没急性白血病这一病名。但此类疾病病因病机理论多渗透“湿毒”“虚痨”“血症”“症积”等编内。再近代《奇难杂症》中黄振鸣和沈炎南观点理论依据非常正确,我今再次温习此篇章内容供同道参考。应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或先实后虚、久病则虚、久病则淤。或上、下、内、外、邪、正、阴、阳、表、现、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特别在高热期间。“血得热则凝”,久则耗伤气血,虚急则物极必反,“血得寒则凝”。病理上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营卫气血学说、六淫学说、养生学说、相互之间阴阳互相转换规律。不能正确的掌握,因而造成误治失治。我认为急性白血病病情凶险、急剧发展迅速是六淫之邪内陷。伤精灼骨。火毒内攻之痼疾。火毒是元气之贼,消耗真气,引起骨髓造血机能失调。导致血细胞成熟障碍和异常增生,扰乱正常生理机能。导致阴阳失调。产生急剧性恶性疾患。所以临床反映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主症。以及系列恶性症候。久之,而造成气血两虚之侯,这种虚症的形成是因病致虚,由于体内邪热火毒伤精灼髓。骨髓生血机能严重受损,不断的消耗而产生的虚症,属于大实有赢症和“阳邪成撅逆”的假侯。邪气盛则实是病之本质。“精气夺则虚”是本病的结果,故治疗以攻邪扶正、解毒化淤,直折其锐。

   黄振鸣医案
病例一:欧伦,男,51岁。初诊:1981年9月18日。
【病史】患者与1980年7月起,发热,头昏,牙龈出血,胃纳差,胸闷恶心,全身无力,就医于当地卫生院,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全身无力,面色苍白,血红蛋白4克%。8月10日转市某医院急诊,化验血象,发现少量幼稚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6500/立方毫米,中性52%,淋巴48%,红细胞1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2.7克%,晚幼红细胞3~~4个。诊断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前期”。住院期间,患者头昏,心跳,全身乏力不会动,骨节尽痛难入睡,面足浮肿,每日手足抽搐多次,曾输血三次,经用西药激素、转移因子等治疗,住院85天,病情略稳定,出院后门诊治疗。1980年12月病情又恶化,第二次住院60天,化验检查:血红细胞9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2。7克%;蛋白尿(+),白细胞(+),红细胞(++)。诊断同上,经西医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又出院门诊治疗。1981年7月,因受凉引起高热39。8,病情比前两次更为严重,胃纳不进,饮如即吐,面如土色,全身无力。家人送某院急诊,后转当地卫生院设家床治疗,进行补液、输血三次,并服十全大补之类中药,病情日趋严重,由家人背来我科就诊。1982年4月2日来诊,面色红润,体重增加13磅。查:肝大0。5厘米,脾大1厘米。化验:血白细胞总数6800/立方毫米,中性69%。淋巴30%,酸性1%;红细胞4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1。5克%。小便检查无异常,继服上方17剂。同年10月份随访患者一切正常,已能胜任日常工作。

病例二:易洁莹,女,21岁。初诊:1982年2月24日。
【病史】患者于1980年7月,因发热不退,头痛,头昏,心跳,心悸,空腔溃疡,刺痛,皮肤紫斑,胸闷欲吐,不思饮食,关节痛,全身乏力,卧床不起。曾在市某医院六次住院检查,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症状略缓而出院。但仍头昏眼花,齿龈出血,皮肤紫斑,全身骨痛,关节痛,胸闷纳差,四肢无力。烦躁,口干渴,小便黄短,大便少,色黑。来诊时患者已发热一个多月未退。
1982年3月19日,病患头昏,心跳,骨痛基本消失。食欲增进,疲乏明显改善,仍有时微见皮下紫斑,月经周期过长,且见腰痛,头昏。查:肝大1厘米,脾大1厘米,全身淋巴结肿大基本消失。化验:血白细胞总数5500/立方毫米,红细胞385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0。5克%,症状缓解,仍在进一步治疗及观察之中。

前辈中医学家顾振东、王镜、梁冰。笔者慎守“热邪内攻,毒入骨髓,血热血淤”之因,在治疗上针锋相对,采用清热解毒,凉血祛淤法,攻邪为主,重剂急进,才可救焚沃焦。


1999年,王某之女,9岁,外感发热,住院月余发热仍不退,头额及四肢体表冰冷,其脉如沸腾的水,双下肢红斑成点状,片状,下肢为甚,小便尿血四肢无力,卧床不起,不饮食,其父背孩就诊。经过周密分析处理,7副中药,服第5副时血尿止,红斑消。第6副时小孩能在外面玩一个小时,第7副时可在外面玩一个上午,药完随父走5公里到我诊所。第2次复诊原方加减,以巩固疾病向正常轨道运行。由于经济条件停药一月后又复发,但症轻,又以扶正驱邪,必求其本,此孩大难不死。先已去广东打工,一年探家一次,未见任何不良后果,以供同道共享。
基层条件差,农民无钱检查,有时连药钱都没有。就凭中医四诊八纲,我遵照前人各家学说结合自己临床遇见各种疾病处理的发热经验…舍身救人得到回报病例很多。。
1975年江中六队,袁,男,70岁,烦躁失眠,咽喉肿痛唇口肿赤并口腔溃疡,脉洪细数,骨痛呻吟,舌无苔光亮如镜少津,精疲无力,已几月食难,口干不欲饮。我按虚痨处理而愈。
1976年江中13队,曹氏男51岁,低热已一月余。双漆骨痛为主症,脉弦细数,骨瘦如柴,舌红少津,盗汗失眠。均按虚痨处理2月而愈。
1987年万氏小子年12,经常感冒,2年内胃大出血反复5次,手术后疤痕梗阻,低热不欲饮食两月余,脉细数,在县城医院门诊就诊,西医用ABC,磺氨嘧啶,甘草片,胃大出血几日,胎盘后叶素无用,5日不能止血。最后采用中医疗法,血止后低热二月余,均按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就是按出血,感染,贫血处理,调治4个月而痊愈。
1957年弟弟因感冒失治,高热不退2月余,尔后一直低热4个月,尿血,四肢骨痛,双下肢弯曲痛不解。日夜呻吟不止,当时我看在眼里,各科医生会诊无效,仍低热抽搐呻吟,最后迷迷糊糊的,铭记在心,永没忘记,应按感染发热,致出血虚痨而死,现已弄清弟弟的死因。
1996年北永长江8队袁某经医院诊断为慢性白血病,高热,头昏头痛,舌淡白,脉细数,无精神几年,舌质淡白,结膜淡白,住院一月。发热不退,回家抬到我处,我按虚痨和温病处理,半月热退,一月恢复,两月痊愈。
1993年我在市开疑难病根治诊所遇到一个小女孩2岁,在县医院住院月余,发热不退,转县城医院医治月余,时高热,时低热不退,转武汉医院检查为白血病,我当时按虚痨和邪毒伤寒处理1个月而愈。
1999年12月,胡氏之女,12岁,镇医院住院发热1月余,血尿,肉眼可见,全身红斑,呈片状,点状。仍高热到县城医院检查要交2万元住院不给化验单,不给病历……我按温病发斑处理一月而愈。
2004年刘氏孙,4岁半每日服拨泥松40毫克/日,起因红眼病,霉菌感染时,发热一日白细胞19万,血小板一万多,近3个月未降,经中西医教授专家处理2月余,无效后偶尔碰到我,我用药二星期化验正常,调治一月基本痊愈。尔后纠正泼泥松付作用三个月。
2002年2月宜都刘氏,儿子,11岁,我特视察患者发热,尿血,双漆痛呻吟,低热,已2月接近上天(在医院)。我告诉他……
朋友说某医院教授之子死于白血病真可惜。当年我写了一文《探索白血病》,上寄中国研究院……今又重谈“老调”。
虚痨者:脏腑亏损及元气虚弱而至也,后天失调,病久失常,积劳内伤,渐至元气亏损,久虚不复,而表现各种虚弱症候者都属本病范畴。精气夺则虚,人体阴血与阳气的消耗不复,可以形成虚损,包括亡血失精、阳虚寒胜、阴虚阳浮以及风气百疾淤血内结等等,着重在阳虚的温补治疗外,还应扶正祛邪和去淤生新的治法《诸病源候论》提出了五劳七伤六极并对各种症候罗列详细。以后李东恒、朱丹溪对劳倦内伤之证,各有阐发,李长于甘温补中,从脾胃立论。朱氏善滋阴降火。从肝肾论治。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从肾虚精极。火盛金衰论对咳嗽失血等症具有卓见。批判了妄施大热歇其内。大寒虚其中的偏弊。至今仍为临床医学所重视。
清代吴澄汇集了前贤对虚痨的论治。尤其对外感成损。有此阐发,以上个医学家对虚痨病理论和治法都做很大的贡献。综上所述,在辨证上,应先分清阴阳气血在治疗上可以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热者清之,和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等为基本治疗法则。
⒈先天不足失于调摄。营养不良未予及时调补。精血素亏、精神疲乏、萎弱不振、外邪侵袭,治疗不当发展成为虚痨。
⒉烦劳过度,房室不节则形神过耗,损及五脏《医家四要》“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心谋虑则伤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事而忧则劳肺、色欲过度则伤肾,一脏有病累积其他脏。可以引起五脏机能失调。脏腑亏损而形成虚痨。正如《灵柩•本神篇》所说:五脏之藏精气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此外淤血内结新血不生久则成痨。即俗所谓“干血痨”。大病之后,失于调节或邪气久存。迁延失治,正气耗损或产后护理不当,过于劳累,或其他慢性疾病,日久不愈。反复传遍,精气难复。凡此种都可以发展成为虚痨病。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损伤脾胃之气,不能化生精微生长气血。气血来源不足,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六腑。外不能酒陈于营卫经脉,渐至表里惧虚,容易导致外邪。或偶因起居不慎,病邪内侵,久伤气血,物极必反,病势日深,而成本病。辨证施治:虚痨症候虽繁,但总离不开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呼阴阳气血。因此若以阴阳气血四者为纲。五脏虚症为目。则提纲挈领鉴别自易。所以分别阴阳气血的基础,它们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响,彼此转变,如脾病可以及肺,肺病可以及肾,气虚不能生血,血虚不能生气,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等等,但也有始终突出一二脏的症候者。如《医学入门》说“亦有始终只传一经者,有专著心肾而不转者”。故在临症中,必须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症候变化,善于掌握病机转归,进行治疗,本病即属于阴阳气血不足,自当以“虚者补之”之大法。但气血来源于先天给养于后天。故调理脾肾尤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总之根据五脏常见的虚痨征候,归纳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四类。`
⒈气虚分肺气虚和脾气虚、有心气虚、肝气虚、肾气虚。
⒉血虚:有心血虚、肝血虚、肾血虚。
⒊阳虚有脾阳虚和肾阳虚。
⒋阴虚有肺阴虚、心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内经》《难经》指出了治疗虚痨大法。《金匮要略》偏重于阳虚气虚方面,并提出了扶正驱邪,活血化淤的治法。后世医家在阴虚方面更有突出的成就,而张景岳更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原则,在辨证之时要详察病机,因证施治。方法不嫌其多,在于各取所宜,除药物外,气功锻炼,针灸,按摩等均可配合使用,生活起居的调摄,却直接影响疗效和预后,而掌握补虚的方法和时机,则是治疗虚痨的关键所在,必须尊照前人经验理论、观察内损的程度及其演变规律以及预测其转归,急则治其标,缓则治本,正如伤寒论张仲景提出的观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症治之。才是上等之策(个人总思考,担心我们的后人…现在社会上这么多病人患这样的白血病,那样白血病,有的人财两空,有的家破人亡,有的因留下终身痼疾,大多数的人为西方医学献身做贡献,我还是忧心,为什么中西不能认真的结合呢,救人于苦难之中。中国医学是先进的,是世界供认的——真正的人体医学。外国医学对于中国人的体质不太适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1 0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