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阅素灵

生气通天论三-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4 20: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无关帖



[ 本帖最后由 阅素灵 于 2007/7/5 03:37 编辑 ]
发表于 2007/7/4 20: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学术无关帖



[ 本帖最后由 阅素灵 于 2007/7/5 03:38 编辑 ]
发表于 2007/7/4 21: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夜穹似海,星月如珠,寂寞胸中藏无数,
天空晴朗,风和日丽,胸膺闷胀,枣仁安神汤主之。
发表于 2007/7/5 11: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斑竹辛苦,不知是工作到03:38 ,还是起了个大早。建议以后大家发帖还是多讨论学术,莫谈人事。

继续学习,既然是学习,只是个人理解而已,就不能保证准确,欢迎大家以清静之心参与讨论。
何者为“清”呢?心无杂念,一心学医谓之清。
何者为“静”呢?静者不妄争,静者不妄辩,静者不妄求,静者不妄取,心自安矣。心安则静。

昨天引用了不少与风有关的内容,但这个与本段的中心思想不符,所以就此打住。
这几段主要围绕阳气展开, 以 论"阳"为重点。
  
本段概括地论述了人体中阳气的功能特点及其重要性,并列举有关病证、治法以及因时养生的要点。
  1. 阳气的功能特点
  阳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如同太阳在天体中的作用那样,不可缺少。天体中必赖太阳有规律地运行不息,才能光明爽朗,万物化生;人体中也赖阳气运行畅通,才能保持健康。无论形体的强健、精神的聪慧,都以阳气充沛不失其常为前提,即所谓“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同时,阳气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和抗邪卫外的作用。
  2. 引起阳气受伤为病的因素
  ◆ 本段首先指出风寒暑湿之邪都能损伤阳气,而引起不同类型的病证。【说明】
  ◆ 人动则阳气相对旺盛,但若过于“烦劳”,则使阳气过亢,阳亢伤阴,久而不解则阴精衰竭,再逢夏季盛阳之气,使阴阳脱离而为“煎厥”之病。其病危笃,以致目盲、耳闭、汗出不止,病呈水堤崩溃不可遏止之势。其痤疿、疖等病,则是形劳兼受外邪所致。
  ◆ 情志过激,也是使阳气逆乱的重要原因。
  ◆ 饮食不节也可损伤阳气,本段举“高梁厚味”为例,谓其助热而生痰湿,阻遏营卫,易发生疔疮之病。
        ◆ 作息不规律

  3. 阳气虚容易招致外邪为病
  外邪侵袭、饮食劳倦以及情志过激,固然可以损伤阳气而引发各种疾病,而在阳气先有失调情况下,也容易招致外邪侵袭而发病。
  4. 阳气“实”为病
  不仅阳气虚容易招致外邪侵袭而为病,而其壅塞阻隔为“实”者,也可致病,甚至引起死亡。“阳畜积病死”,乃因“阳气挡隔”而然。
  5. 调治
  本段对诸病治法有所涉及,其邪在外者则当“攘”之,故有“汗出而散”之论;其阳热内蓄者,则当急泻去之,故曰:“隔者当泻”。
         6  养生
         早晨阳气升起的时候,人们应立即起床活动,以助阳气的生发;日暮阳气收藏的时候,就应及时休息安睡,以助阳气蓄积.如果违反阳气运行的规律而任意作息,身体就会困顿而衰败。

  避免外邪侵袭,保障阳气“清静”,是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本段特以“生气通天”的理论为指导,举出一天之中顺应“三时”的养生原则与方法。即平旦养“生”气,日中养“长”气,日西、日入当养“收藏”之气。一日之时序如此,一年之时序其理亦无二致。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7/7/5 14:13 编辑 ]
发表于 2007/7/5 1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这句既讲阳气的重要作用,又讲其特性:就像天和太阳一样。天和太阳当然要高高在上,并按照自身规律运行了。

失其所:此言阳气不可失其位也.天,日皆为阳,天容于日,日行于天,周而复始,不得相失,所,即指其位,其序,其规律也.




就人体来说,阳气失其位则会出现大气下陷的病症,阳气失其位而入血分则出现血奔血鼽的病症。


参考: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15584-1-7.html

http://space.cninuk.net/?71491/action_viewspace_itemid_2470.html
发表于 2007/7/5 1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学说乃我中医之根本,亦中国学问一大纲。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举凡形而下之事物其理当不越于此。通达阴阳消长、窥得造化机关方可为上医。

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于此处已肇扶阳之端。

立论首重温阳者当推宋代针家——窦材。其人性颇狂敖,自负扁鹊后身(与陈修园自称长沙转世,到也相似),云仲景之法只能愈轻浅之疾,若遇大症当求于黄帝之术。其法云第一为灼艾,其次为金液(硫磺九转而成丹),再次为附子。云土成砖,木成炭得以不朽者此火力也。其所传黄帝灸法动辄百壮,救垂危大症于顷刻,亦别具慧眼。然其学问有所得,亦有所偏,幸未广传。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刘守真云六气皆从火化,倡用寒凉;朱丹溪感局方燥烈,立相火论和之于后,以其二人夹儒学之声名,其学风行,世人皆以知、柏为补肾。至明张景岳见世人误于寒凉者多,立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其学以熟地人参救偏。做大宝论、真阴论,亦深通造化。赵献可做医贯,立论不出先天水火,以走马灯之火喻命门真阳,而学问已有趋下之势。而后人不善学此,震于景岳之大名,迎合病家,及至无病非虚,无病不补,竟用此等药于外感邪盛之时,故清代医家秉承河间之学,立温热之论,辟景岳之偏。清末郑钦安以俗医徒务枝叶,不求根本,分别阴阳,究肾中龙雷之火,于阳虚之症阐述极精,重用附子有胆有识。后有祝味菊重用附子救湿温之坏症,创温阳潜镇之法。范中林、吴佩衡重用桂附屡起陈疴,皆温阳派之翘楚。火性烈,其害易见,水性柔,其害易隐。世人皆畏火患之猛,狎水性之柔,多误于寒凉。于今世此害犹烈。平素生冷不断,茶叶咖啡不离于口。而清热解毒有科学之抗菌依据,滋阴补肾有中医典籍之明文,阳气日益消伐,故日常所见阳虚者甚多,往往误于寒凉而不自知。

古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既是此事。 温阳一派于说理时每喜引用仙经,云纯阳则仙,纯阴则鬼,半阴半阳者人也。且以阳喻君子,阴喻小人,大法扶阳抑阴,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所谓进阳火退阴符。此处大误。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不出阴阳之理,人禀一太极,阴阳不得一偏,失调则病。医以草木之毒,毒者偏性也,纠人体阴阳之偏。仙家于此所谓阳气者为生生之气,喻轻轻灵妙之质,非指肾中之火。小儿为纯阳之体,以其未有染易,生机旺盛,仅此而矣。于修法别有奥旨,非敢轻言。若高谈玄理,不务实学,则流弊广矣。

参考:
http://www.zhongyiyao.net/bbs/archiver/?tid-3068.html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7/7/5 17:29 编辑 ]
发表于 2007/7/5 12: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扶阳基于重阳,亦即以阳为主导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末。

为什么要重阳呢?因为这是生命之所需,社会之所需。
阳气对于人身而言,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如自然的天与日一样。天之与日,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功用是什么呢?《易》里面谈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天的特征就是“运行”,而且是刹那不息的运行。这样一个不息的运行,它所带来的功用是什么呢?这个功用在乾卦的卦辞里面作了总结,就是“乾,元亨利贞”。乾者天也,日也,亦即《生气通天论》里面讲的阳气也。乾天虽然刹那不息的运行,但这个运行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区域,或四个“所”,这四个“所”就是卦辞里面谈到的“元、亨、利、贞”。运行在“元”之区域或者“元”之所,对应的是春(木)的功用;运行在“亨”之区域或曰“亨”之所,对应的是夏(火)之功用;运行于“利”之区域或曰“利”之所,对应的是秋(金)之功用;运行于“贞”之区域或曰“贞”之所,对应的是冬(水)的功用。

所以,阳气或天与日的运行跨越了四个所在,这四个所在分别是元亨利贞,春夏秋冬,或曰生长收藏。而在元亨利贞,生长收藏各“所”之间有一个过渡区域,称之为“化”,坤卦卦辞言“元亨利牝马之贞”,其中的牝马,实际上隐含有这个“化”的意思。化也就是土的功用。届此,木火土金水,生长化收藏之功用已全。而为什么木火土金水称为五“行”呢?于此亦知端的也。实际上“五行”也就是乾天的五个运行区域,由此亦知五行亦即阳气的五种不同的运行状态

五行,《素问》“运气七篇”又称“五运”,运之与行大抵相类。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云:“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故知万类也好,五藏也好,究其根本而言,都只是阳气的不同运行状态而已。同时也就知道了“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个“所”并非单一的所,而是包括了生长收藏各“所”。这说明了五藏之中不但心以阳为本,其余诸藏亦皆以阳为本。心无阳则无以主神明而为君主之官,肺无阳则无以主气而为相傅之官,肝无阳则无以主罢极而为将军之官,肾无阳则无以主封藏而为作强之官,脾无阳则无以主仓廪而为谏议之官。此或为力主扶阳者之根本所在,亦为卢氏(铸之)“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之关要所在也。

由此可知扶阳的思想主张及其连带的治病法要并不是一种偏执,而是从生命立极的这个层面去思考以后,得出的重要理念。

http://www.96990.com/blog/3/12572.shtml
发表于 2007/7/5 12: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扶阳不是壮阳,而是通阳。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即升清降浊。

清阳升,这个叫做清虚,官窍清虚,所以能通神气于天气,浊阴上逆,叫做壅塞,此段叫做上实。
健康人的状态,是上清虚而下实,阳升阴降。
阳升或者阴降,都不是可以单独发生的现象,只有阳升,阴才能降。反之,只有阴降,阳才能升。
所以,当清阳不升时,浊阴就上逆了,造成了上实,也就是壅塞的局面(而官窍本来该清虚)。
于是上实,也就是壅塞了,是因为清阳虚而不升。也正是清阳不升,所以才会导致浊阴上逆的实

所以此段虽然强调阳气的重要性,还是不能妄用热药的。
发表于 2007/7/5 13: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昨夜在论坛的表现让师父看见,被臭骂一顿,所以又灰溜溜地跑回来,接受大家的洗白与笑话,反正和子没有脸面了......下面就乱说一阵八卦吧。
三个老男人未结成媳妇,怕便是纯阳吧,三个老女人未嫁成人,怕便是纯阴吧,归取未成,怕便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吧......两个老爷爷捧着一个生女儿,怕便是兑少女吧,两个老奶奶顶着一个小男儿,怕便是艮少男吧,两个男人争一个女人,肯定要离婚的,肯定要争风吃醋的,怕便是巽吧,一个女子被两个男儿追求,那是多高兴的事啊,这是离吧,一个男人夹在两个女之间,肯定是在走钢丝,坎而险了,一个男人在家里受两个女人欺压,肯定受的气不少,肯定要郁而暴发的,这便是震吧......
无动于中对此段之解,已落旧套,希再三思......,和子想听听阅版主及知易子先生所解......哦,知易子先生,和子为你献了一赋,请查收。
发表于 2007/7/5 14: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阳与阴,就是阴阳的升降之理,卢氏崇尚“阳气宜通”(一个重要的问题),始终保持在“通”的状态。阳升,阴才能正常地降;阳降,阴才能正常地升。阳气的布运,如果没有阳气的布运,阴阳的升降就不可能。阳气的布运,反过来讲,它是阴阳升降的必备的前提条件。

在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卢氏认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因为机体的阳气的虚损、郁结,或者邪气伤阳。这样导致的发病。

在治疗方面,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卢氏强调扶持和温通阳气是一个极端重要的治疗原则。


《卢崇汉先生在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讲座《业医感悟》的文字整理》
主讲人:卢崇汉先生 整理人:赤小豆 2005/10/30
出处:民间中医 »  中医讲堂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620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7/7/5 14:4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4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