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7432|回复: 18

《圆运动》与《桂林古本伤寒论》对温病的解释完全相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4 2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林古本伤寒论》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言温病乃人身之本气自病,非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之寒,变成今年的温。


请问谁错了?

发表于 2007/9/14 20: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发表于 2007/9/14 2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请专业人士来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2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圆运动的温病本气篇,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以前就认为是王书和错了,但突然想起《桂林古本伤寒论》里对温病的解释,我想是不是这个古本是后人编的??汉唐医师说过这个古本不太可靠。
发表于 2007/9/14 2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是 一伏一入 一虚一实
发表于 2007/9/14 21: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的都没错。经本不迷,人心自迷。
夫温病,有主气自发者,一也;有客气加临而即发者,二也;有三时客气内伏,待时而发者,三也;有戾气自口鼻而入者,四也。
主气、客气、乃至客气入伏之气,皆不出五运六气之属;唯是戾气则非属六淫之一,乃是天地间茵蕴所化,别有一般杂气也。
人体每天吐故纳新,所排出之气,非寒非署,非风非燥,即是此般杂气。
杂气是生命体所特有之气。是比较地高级的气。
是气也,体兼阴阳。一来而俱来,一去而俱去。浑浑然而若一。

[ 本帖最后由 路德馨 于 2007/9/14 20:48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4 2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

温乃伏邪,疫乃突发。
发表于 2007/9/16 13: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气自病的话,那风、寒、暑、湿、燥、火呢?内经不是错了吗?医圣尚崇为医家之必学之书,吾辈愚昧,不敢枉自诽薄。
发表于 2007/9/16 17: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子所说的“本气”不知其所从出,不敢妄说。

昔在仲景,气有主客,主气者,四时六位,一定而不移;客气者,飞伏加临,随运而时迁。

仲景将西汉郑玄的爻辰说作为伤寒论的方法论基础。在地盘者为主气,自二爻大寒起,顺序为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在天盘为客气,客气顺序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请注意,主气与客气的太阴与少阳之顺序是不同的。因为主气配于地,是自然之序,客气来于天,配六兽之序。此其所以有差别之处。

仲景论伏气,只有三时,长夏伏湿,秋伏燥,冬伏寒。春夏二时无伏气。冬之大温,非曰伏,而曰蓄,至春发,名大温。仲景用字如神,读者细察自明。大温一病,不可混为冬时所伏之温气。须知风热火三阳邪无伏,以阳主升也;唯湿燥寒三阴邪有伏。是阴伏而阳蓄,经中言之凿凿。又,长夏湿伏于太阴三爻之位,中见阳明,故至秋当发,而在中焦,以阳明者,居外卦之中位也;冬之寒气伏于少阴,至春当值而发,中见太阳,为外卦之上爻,故病发于上焦也;风胜湿,燥从风化而入伏于厥阴,至冬运当值而乃发,中见少阳,为外卦之下爻,故见下焦之病。故三阴邪之伏也,必伏于三阴之位,其病之发也,必现于三阳爻之位。是故,伏于阴而发于阳也。至若大温,非能伏也,蓄于三阳之位,春升阳时,三阳并发,是名大温。夏日伤署,无伏气发温之理,以阳邪无伏之故也。

吾前言,主气自发者,主胜客也;客气加临而发者,客胜主也;三时内伏者,待时当值而发也。

即时而发者,不名伏气,故不为温病,仲景专名之曰热病。三时阴邪内伏,皆化热以发,是湿燥寒三气皆从火化也。温病与热病自是不同,虽一字之差,不可混焉。

上唯言外感。

又,天主动,地主静。彭子“本气”当属静者之列。即属静气,若无天动之外气感而引发之,何能作病?是虽属“本气”自发,亦必岁运叠迁、外感内引而发也。是人之“本气”与天之“本气”以类相应而发者。

[ 本帖最后由 路德馨 于 2007/9/16 16:26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6 22: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先生,真知医者也!高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1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