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015|回复: 8

浅谈《伤寒论》张仲景原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00: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讲堂朋友的要求,现在我把今晚在讲堂的录音文本简要整理如下,不当之处,尽请大家斧正。

张仲景原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zēng)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cuì)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qīn)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ji)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duo jie)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shù)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文章简洁精练,感情真切,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文道兼备。不愧是—篇流传千古的医学、医道、医德的教育名篇,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警世作用。原序是《伤寒论》的中心思想,是全书的宗旨和纲领。学习《伤寒论》而不明白原序的意义,就等于火车无头,诸目无纲,陷入茫茫大海而不知所以然,就不明白《伤寒论》到底讲些什么。

论:对经典进行诠释和发挥的著述就称之为论!没有经就没有论。本义:评论,研究。《文心雕龙·论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

*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1、虢: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 [Guo]。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南虢,周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2、齐: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是渤海郡鄚(mào)人,姓秦,叫越人,在赵国时名叫扁鹊。扁鹊路经虢国。正碰上虢太子死去,扁鹊来到虢国王宫门前,问一位喜好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有什么病,为什么全国举行除邪去病的祭祀超过了其他许多事?”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阴阳交错而不能疏泄,猛烈地暴发在体表,就造成内脏受伤害。人体的正气不能制止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疏泄,因此阳脉弛缓阴脉急迫,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问:“他什么时候死的?”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又问:“收殓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不到半天呢。”“请禀告虢君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家在鄚地,未能仰望君王的神采而拜见侍奉在他的面前。听说太子死了,我能使他复活。”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怎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个叫俞跗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镵针、砭石、导引、按摩、药熨等办法,一解开衣服诊视就知道疾病的所在,顺着五脏的腧穴,然后割开皮肤剖开肌肉,疏通经脉,结扎筋腱,按治脑髓,触动膏肓,疏理横隔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炼精气,改变神情气色,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能做到如此,却想要使他再生,简直就是用这样的话欺骗刚会笑的孩子。”过了好久,扁鹊才仰望天空叹息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竹管中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我用的治疗方法,不需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观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人体内有病会从体表反应出来,据此就可诊断千里之外的病人,我决断的方法很多,不能只停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如果认为我说的不真实可靠,你试着进去诊视太子,应会听到他耳有呜响、看到鼻翼搧动,顺着两腿摸到阴部,那里应该还是温热的。”
   中庶子听完扁鹊的话,眼呆滞瞪着不能眨,舌头翘着说不出话来,后来才进去把扁鹊的话告诉虢君。虢君听后十分惊讶,走出内廷在宫廷的中门接见扁鹊,说:“我听到您有高尚的品德已很长时间了,然而不能够在您面前拜见您。这次先生您路经我们小国,希望您能救助我们,我这个偏远国家的君王真是太幸运了。有先生在就能救活我的儿子,没有先生在,他就会抛尸野外而填塞沟壑,永远死去而不能复活。”话没说完,他就悲伤抽噎气郁胸中,精神散乱恍惚,长时间地流下眼泪,泪珠滚落沾在睫毛上,悲哀不能自我克制,容貌神情发生了变化。扁鹊说:“您的太子得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蹶’。那是因为阳气陷入阴脉,脉气缠绕冲动了胃,经脉受损伤,脉络被阻塞,分别下注入下焦、膀胱,因此阳脉下坠,阴气上升,阴阳两气会聚,互相团塞,不能通畅。阴气又逆而上行,阳气只好向内运行,阳气徒然在下在内鼓动却不能上升,在上在外被阻绝不能被阴气遣使,在上有隔绝了阳气的脉络,在下有破坏了阴气的筋纽,这样阴气破坏、阳气隔绝,使人的面色衰败血脉混乱,所以人会身体安静得像死去的样子。太子实际没有死。因为阳入袭阴而阻绝脏气的能治愈,阴入袭阳而阻绝脏气的必死。这些情况,都会在五脏厥逆时突然发作。精良的医生能治愈这种病,拙劣的医生会因困惑使病人危险。
   扁鹊就叫他的学生子阳磨砺针石,取穴百会下针。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学生子豹准备能入体五分的药熨,再加上八减方的药剂混和煎煮,交替在两胁下熨敷。太子能够坐起来了。进一步调和阴阳,仅仅吃了汤剂二十天就身体恢复和从前一样了。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却说:“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应该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客人招待。他到朝廷拜见桓侯,说:“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将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出宫门后,桓侯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喜爱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绩。”过了五天,扁鹊再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血脉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侯不高兴。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肠胃间,不治将更深侵入体内。”桓侯不肯答话。扁鹊出去后,桓侯不高兴。过了五天,扁鹊又去,看见桓侯就向后退跑走了。桓侯派人问他跑的缘故。扁鹊说:“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血脉中,靠针刺和砭石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无可奈何。现在疾病已进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要求为他治病。”过了五天后,桓侯身上患了重病,派人召请扁鹊,扁鹊已逃离齐国。桓侯于是就病死了。
   假使桓侯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使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所以有六种患病的情形不能医治: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是一不治;轻视身体看重钱财,是二不治;衣着饮食不能调节适当,是三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形体非常羸弱,不能服药的,是五不治;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是六不治。有这样的一种情形,那就很难医治了。
   扁鹊名声传扬天下。他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医生;到洛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派人刺杀了扁鹊。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浅解:我每次阅览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秦越人路经虢国给太子诊病,使太子起死回生和到齐国望齐桓侯之色以决生死的神奇医术,未尝不慨然赞叹扁鹊之优秀才能。
   同样,我们每次阅读《伤寒论》亦未尝不慨然赞叹仲景之才秀也!


*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zēng)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cuì)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3、怪:本义:奇异;奇怪。责怪。
4、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
5、曾: 乃,竟。
6、方术:关于治道的方法。
7、企: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说文》:企,举踵也。
8、踵:本义:追逐。踵,追也。脚后跟。
9、孜:勤谨,不懈怠。汲:从井里打水。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
10、悴:憔悴,衰弱。
   
   浅解:痛恨当今那些以士大夫和学士自居的人,竟然不关心医药,不研究自然和人类生存的规律,以寻求解决疾病的方法,上以治疗国君或父母的疾病,下以拯救那些处于病害危机之地的贫困草民,中以保护自身的健康,以调养四时的方法来呵护生机。却只知道竞相追逐荣华富贵,巴不得踮起脚根儿来追逐那些腐败的权势和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就像汲水鬼一样,不知疲倦地把追名逐利当成人生的唯一目的。崇拜粉饰那些外在的灯红酒绿,忽略抛弃了根本的道德准则和生命本身,以憔悴生命本身为代价来华饰身外之物。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道德和生命都没有了,那些荣华富贵和名利权势又有什么用呢?
   仲景用—个“怪”字,表达对“居世之士”“惟名利是务”的痛恨。用“竞逐”、“企踵”、“屈节”等一连串动词形象地刻出了“当今居世之士”追逐名利的丑态。“当今”一词,难道只是指仲景时代吗?不也正是指我们今天的社会丑恶现象吗?将来,乃至几千年以后也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qīn)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ji)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duo jie)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

11、婴:“賏”是颈项链。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系到颈上;戴。缠绕,反复盘绕其上。
12、钦:恭敬。钦望巫祝,告穷归天:请求鬼神保佑。告:本义:报告,上报,请求。穷:本义:穷尽,完结。《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13、赍:怀抱着,带着。把东西送给别人。携带;持。怀抱着。
14、恣:本义:放纵。听任;任凭。
15、措:本义:放置,安放。处理,安排。
16、厥:厥冷。

17、幽:迷信的人指阴间。

   浅解:(平素不顾根本,唯名利是务。并且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等到突然遭受外邪侵袭,非常之病缠绵于身,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听天由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快到病死了才想起救命的稻草,于是怀抱着自己本来的寿命,拿着用命换来的那些贵重的金银珠宝,委托交付凡医,任凭凡医处置。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身冷命亡,气断魂飞,变成死鬼,潜入阴间十八层地狱,只好在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独自哭泣了。(这也不正是我们当今的真实写照吗?看看那些委付凡医的患者吧,哀乎!痛哉!)

*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18、若是:这样,如此。
19、蠢:昆虫慢慢地爬行。蠢笨。

   浅解:真是痛彻心扉啊!举世之人,都昏昏迷迷,不知道觉悟,不珍惜生命,如此轻视生命,命都没有了,那么还说什么荣华富贵和名利权豪呢!这样活着,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到天灾人祸,身患重大疾病,于是蒙蒙昧昧,盲人骑瞎马夜里乱撞,愚笨得就像无头的游魂一样。真是悲哀啊,追逐名利权势的人们,竞相奔驰在浮华世界,人身的根本动摇了,还舍身取物,把生命当成了身外之物的殉葬品,生活在阴寒冰谷的危险境地,都到了这种地步了尚且不知!

   从上面这两段形象描述,我们就可以思考养生固本的法则,那就是“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违也。”  

*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shù)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20、庶:庶可(差不多可以)。

   浅解:我的家族人口很多,大概两百人左右,建安纪年以来,不到十年,就死亡了三分之二,也就是120多人,其中伤寒病十分之七,也就是近90人死于伤寒病。这里的“伤寒”,到底指什么?是指外感病的总称吗?有人依据是东汉末年,连年混战,“大兵之后,必有大疫”,“大战之后,必有大疫”,说是指外感传染病。更有甚者解释说,死亡率这么高,不是伤寒造成的,而是瘟疫造成的。我想,这样的解释就局限了《伤寒论》的意义。这个“寒”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寒:是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这是“寒”字的本义。引用到中医学,“寒”字本身就是泛指邪气。日本中西惟忠的《伤寒之研究》说“谓邪而为寒,盖古义也”。所以这个“寒”,决不仅仅是外感传染病,而是指伤害人体的所有邪气,内伤外感都包括在内。其实仲景在这里谈到的宗族也不是仅仅指他的家族,而是整个社会,他的家族不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而已,因为到处都是贪官污吏,才导致了天下大乱。仲景指出的真正的伤寒,就是上面描述的“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cuì)其内。”“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qīn)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ji)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这就是仲景伤寒的本义,这就是仲景家族乃至整个社会真正的伤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首先是自己不固根本,才会导致非常之疾,才会患及祸至,才会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伤寒就是伤害了人体的根本,伤害了人体的根基,就是伤藏,就是伤害了元阳之气。所以《伤寒论》是一部固护根本,扶正祛邪的活人之书!只言其治疗外感传染病者,只言“当今”之人死于瘟疫者,亦“所谓窥管而已”。

   仲景觉察到自己以前也像那些道德沦丧的居士一样,官拜于朝政日非的官场。现在,却因对生命的夭亡莫能救助而伤感。于是在40多岁时,他发愤研究医学,“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立志解脱人民疾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依据“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著成《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差不多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达到“见病知源”的境地。如果能按照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去辨证论治,那么,大多数疾病就随证治之了。

   正是由于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才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从“虽未能尽愈诸病”的“诸病”亦可知,《伤寒论》并非只是治疗外感病的书,而是对诸病都有指导和治疗意义的经典!同时仲景也热切希望他的《伤寒论》一书,能为当代和后世医学家们提供辨证施治的依据。充分表现出张仲景济世救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实际上也为我们提供了“继承,学习,实践,创新”的一套完整的治学方案。

*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21、玄冥: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深远奥妙。

  浅解:大自然先造化了天地相合的体系,后造化了人类。天地相合的体系是由一个中心向四旁无限扩展的体系,四旁与一个中心,共五行,每行的气质属性不完全相同,中央属土,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这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体系中的万类,在其中循环往复,不断运动,由木行到火行,由火行到土行,由土行到金行,由金行到水行,由水行到木行,周而复始。所以,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也。人禀先天之五行而成形,又禀后天五行而生长,故曰人禀五常。五脏就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原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这些大师、名医,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大师和名医了。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揭示了《伤寒论》的内涵,即气化之机;;“经络府俞,阴阳会通”,说出了天人之间而有互相沟通之原理。我们认为,更确切地说是仲景以下,未之闻也!未闻其严密之医疗体系,其精微之病变思辨。更未闻有扁鹊仓公之望,仲景见王仲宣之问也。

*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22、人迎趺阳:人迎脉大,趺阳脉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趺阳平等为逆;人迎负趺阳为大逆;所以然者,胃气上升动在人迎,胃气下降动在趺阳,上升力强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为逆,大逆则死。
   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

23、三部九候:《三部九候论》: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24、明堂:望诊部位。指鼻。《灵枢·五色》:“明堂者,鼻也。”
25、阙庭,人体部位名。即“阙”与“庭”两个部位的合称,即眉之间和额部。

   浅解:试观当今的凡医,不去研读经典,不按照经典的宗旨行事,不是用经典来演伸和充实自己的学识和技能,而是各承所谓的家传秘方,各门各派保守残缺,始终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在诊断疾病的时候,全靠患者口述。面对患者片刻之间,便处以方药,按寸脉不及尺脉,见表不见里;握手不及足,见上不见下;不知人迎、趺阳脉大小逆顺,诊脉不知浮、中、沉三部合参,不能调停自气,呼吸定息,至数呼吸,不满五十次;对患者的近期病况不能诊断,对三部九候竟然迷迷糊糊;对明堂、阙庭等部位的望诊也没有察见,如此诊治疾病,即所谓窥管之见罢了。想以这种水平诊察人的生死,实在是太难了。(可见,中医脉诊和望诊的重要性,所以西医有X线、CT、核磁、化验等检查,中医有望诊、脉诊等妙技,真正掌握好中医的四诊,中医就比西医强。)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一贯按照规矩和正确的方法办事,虽然不能生而知之,就让我为医处事时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 本帖最后由 御心居主人 于 2008/1/27 14: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0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往上传录音文件。希望管理员把录音也传上来,供大家对照着学习吧!
发表于 2008/1/27 09: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多注意身体啊!
发表于 2008/1/27 10: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发表于 2008/1/27 1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激御心老师的长期来的指导.使我们后学者受益匪浅.新年将临之际.祝老师新年快乐.大家学习进步.中医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传承.
发表于 2008/1/27 14: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发表于 2008/1/27 15: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尝不慨然叹老师之才秀也!
录音正在剪辑中,试试看稍后能否发上来。
发表于 2008/1/29 12: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序言是真是假?

在胡希恕的录音讲座中,胡老曾讲到他认为序言是假的是王叔和加的,并具针灸甲乙经为证明。象胡老这样的经方大家会有如此观点,不知到底序言真假如何,希望大家讨论。
发表于 2008/1/31 21: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御心居主人 的帖子

好,等录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0 1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