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444|回复: 8

太阳病麻黄汤证(过案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9 18: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200222余某,女、47岁。时值腊月岁末,因数日公事繁忙催收货款,驾驶摩托车劳碌于寒风之中。是夜甚觉劳累,次日凌晨起浑身寒颤,头疼身痛,身盖三床棉被尚觉寒冷,其夫急电招我前往诊视。临床榻前见其三床丝棉被紧盖覆面,呻吟之声不绝,舌色淡、苔薄白、面色苍白唇青暗。伸手切脉手不烫一息四、五至,六脉浮紧。问其何时起病,有何所苦?答谓;昨夜回家11时许,洗澡后疲惫身重,即睡觉。可凌晨1时过后越来越冷,叫其夫加被加至三床仍不觉暖,继而浑身骨头疼痛。问;曾发烧喘咳出汗否?答;没有,现在只是冷得难受,浑身骨头疼得利害,头痛到眼睛都难睁开。于是立方:
  麻黄12    桂枝9     杏仁9     炙甘草3   一剂
药后未得汗,寒颤稍减。再方:
   麻黄15   桂枝12    杏仁9     炙甘草3  二剂
药后仍未出汗,症状如前,遂当机立断煎第二剂,服药后20分钟仍未有汗。细思其脉症相合何以麻黄汤不汗呢,这大半天已服了三剂麻黄汤了,大概是寒邪太重药力仍在搏斗,于是嘱给她一杯热开水以助药力。20分钟后即遍身汗浆浆,全身舒泰而愈。(此例重伤寒麻黄已投至15,药房执药者惊呼太重,且连服三剂还要加烫水才能奏效)
可见仲圣之方,对证者可谓即日可愈。可笑时下不少或西“或中”之医道;外感之疾,药与不药也需一周。又有谓之;南方无真伤寒,大谬矣。
发表于 2008/7/22 17: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剂知,二剂已,舍经方而谁

麻黄汤也需喝热汤,受教了
发表于 2008/7/22 17: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见

此案寒盛,骨头疼痛,肾主骨,虽脉不沉身不疲,小子以为可加附子或径用麻附辛汤,兴许一剂可愈。附子不必等到寒入少阴,凡寒盛皆可投。然可用不等于必用,临证宜三思。
发表于 2008/7/24 19: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玩笑吧,脉浮也能用麻附辛,如果真的如此,仲景干脆取消麻黄汤算了。看看金匮水气篇,大概就明白仲景麻黄汤为什么要用杏仁了。
发表于 2010/3/18 14: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出汗放血呀
发表于 2011/4/15 08: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发表于 2011/4/15 10: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此案服麻黄汤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在于炙甘草用量太小。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健脾,它没有白术之壅、苍术之燥、茯苓之渗,是健脾的理想佳品,而往往为医者所忽视。在罹病之前,因脾虚而易感风寒;在罹病之后,因脾虚,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虽服发汗峻剂,而因汗乏化源,故汗无所汗而汗不出。甘草只用一钱是师徒一路相传的习惯,是小视国老也。
发表于 2011/4/15 15: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东湖野老 的帖子

此论超予见识千里
发表于 2011/7/22 11: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东湖野老 的帖子

真知灼见。保胃气在治疗感冒发烧时候特别重要,它是生化之源,能把谷气变成精气而战胜邪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7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