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shenmallh

求人不如求己 连载 (对中医知识浅薄者必受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脚底全身反应图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昨天碰到了一个好友,一见面就责问我道:“你的博客为何老不更新,害得我天天无功而返”。我首先为朋友对我的关注表示感谢,并连连道歉:“最近杂事儿太多,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尽是些有头无尾的文字,也不敢随便发上去,怕有敷衍塞责之嫌。”朋友笑道:“博客本来就是网络日志,随感而发。三言两语,或许还都是灵感呢,何必非要写成完整的论文呢?”朋友的话,似乎提醒了我,本来办此博客的初衷,只是自娱自乐,写些零星的感受,以此结识一些有缘的同道之人。而现在却肩负着众多网友们的期盼和信任,真有点诚惶诚恐的感觉。我想这或许就是老天赐给我的善缘吧,我怎敢不倍加珍惜呢。
“百病从气生”这个话题,我感触很深,不过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听听朋友们的感受。有哪些亲身体会不妨说来听听,这里是我的博客,也是大家的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便秘浅谈

便秘浅谈
便秘,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过亲身体验。有的是偶然饮食所伤,造成肠内大便干结,此时吃些通便泻火的小药很有效果。可大部分便秘的人则是长年饱受煎熬,无论是多吃富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还是用泻药,甚至用开塞露都不能解决问题,长此以往,极其痛苦。& T  r& 要治疗便秘,首先您从观念上要有所改变。一般我们认为大便下不来那就要通,各种方法都是围绕在肠子那一亩三分田的地方费心思,最多采用的是泻法。无非是大便水分不够给湿润一下,纤维素不够,多吃点...其实我们多数人的便秘非但不该吃泻药,反倒是要吃些补药才对。为何呢?
T多数时候我们感觉大便并不是很干很硬,堵在肛门口出不来,而是我们觉得肛门下坠,有大便的感觉,可是去大便却没有,或者有也是细细的一点,还总便不干净。这种现象以老年人、久病不愈的病人、虚胖或瘦弱的人最多见,而产生的原因是肠子自身没力气往前推动,就算你腹肌再用力压,此时的肠子就像刚跑了几千里的马一样,累的再抽打都懒得动弹了。造成肠子无力的原因还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既然是因为虚,治疗起来就该就像对待马一样,好好休息,喂养,首先把脾胃补强壮了,气力充沛后自然大便就痛快了,泻药则像再给疲惫不堪的马匹抽鞭子一样,最好少吃或干脆别吃了。 要想将大便迅速排出体外,就要借助气血作为载体。吃补药的目的就是补充气血。我来介绍三种常用的补脾胃养气血的小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柏子养心丸。(这三个药您若看说明,您会很失望,不但不治便秘,反而有止泻的效果)。别管它,要知道您若想长久保持大便通畅,那就一定要脾胃强壮才行。其中如便秘伴有肛门下坠,内脏脱垂的用补中益气为好,失眠心悸的用柏子养心丸更佳,参苓白术丸则对便秘腹泻交替的有特效。您不用局限于此,即使没有上述特别症状,这三种药您也可以随意选用,不必拘泥于说明所限。此时或许有人问,你这方法固然治本,却不能救急呀。告诉您一个秘诀:将这三种补药的一种和您觉得有效的泻药同服,您会发现,补药的力量会加到泻药上,在使您泻的更畅快的同时,又不伤脾胃。补药就像火箭、泻药就是弹头。这个方法尤其适合热性体质而又便秘的人。
顺带说说吃肉多了容易便秘的人,多数是脾胃消化能力不好,此时若在饭后服用些类似大山楂丸 ,加味保和丸等消食化腻的中药,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后注:有网友提醒,柏子养心丸内含朱砂有毒成份,故我在此不建议您多吃久服,若您仍有些困惑疑虑,索性不吃此药,免得落下心病,更难医治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容从喝粥开始

美容从喝粥开始
近来总有女性朋友们问我,有没有最简单、最省时、最有效的美容方法,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我推荐的刮痧,有人觉得恐怖;点穴,说找不准穴位;足底,觉得疗效太慢。让我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因为我对美容一向重视不够,从来没有把它放入研究范围,所以缺乏经过实证的妙方。但碰到的十个女性朋友,有九个是把美容放在嘴边的,所以说美容是女人的生命,实不为过。什么事情你一琢磨它,它还就来了,我突然想起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女性朋友,她是一家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今年44岁了,我前年刚认识她的时候,把她当成了20几岁的小姑娘,差点弄出笑话来,因为她的皮肤非常的光滑细嫩,头发也乌黑发亮,我问她有没有结婚,结果人家孩子都上高中了,当时我是瞠目结舌,本来她是请我把脉诊病的,结果是我非常谦卑的向人家讨教养生之道。她说:没什么啦,一是多睡觉,然后就是唱歌、吃肉,完了。我想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便一再追问,最后,她说:好吧,看你这么心诚,我就把我的独家密方传给你吧。于是故做神秘的说出了她的法宝:五色养颜粥。(黄豆、绿豆、黑豆、红豆、紫米)。
我一听,皆是寻常之物,没什么稀奇。便把它当作一件趣事,没再去探究其中的奥妙。现在突然想起此事,便展开这个“豆米”方,分析起来: 黄豆:味甘,性平。入脾肺、大肠经。补气健脾,行气导滞、养血润燥、利水消肿。
绿豆:味甘,性凉。入心、胃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开胃健脾。; 黑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滋阴养血,活血利水、补虚黑发、祛风解毒。赤豆:(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入脾、肝、膀胱经。利水消肿,除胀消痞,健脾补血。《食性本草》认为:“下水肿,久食瘦人”。看来有减肥的功效。紫米:味甘,性温。入心、脾、肾经。养心安神、健脾补血,强肾益精。综合看来,这付“豆米”方,五脏六腑,全都顾及,寒热搭配,不凉不燥,泻不伤脾胃,补不增淤滞。真是一剂驻颜长寿的妙方。我曾问过那位女士方子的由来,她说,是她无意之中搭配出来的,没什么特别的想法。禅经上说:无意之中是真意。看来也只有这样率真的女孩才能轻意的得到这么天然的妙方。在此我真诚的祝福那位女士永葆童心,永远年轻!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脚背反应区

从六味地黄丸谈起

不久前,朋友问我,她的同学因常年在医院夜班,缺乏睡眠,结果10多年不见,最近变的虚胖,脸色苍白,嘴唇无色,眼圈发黑,医院一查血色素变成了7.1,典型的贫血。可人家结婚几年,很想有自己的孩子,就去医院看病,那里的医生给她开了六味地黄丸,说她老怀不上可能是因为肾虚,需要补补,朋友得知后就来问我。这个朋友虚胖,脾胃不好,贫血,应该考虑从脾胃治疗,改善睡眠,以解决贫血,此时六味地黄丸是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的。
受广告的影响,弄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肾虚,要补肾,人们几乎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六味地黄丸。其实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幼科(儿科)专家钱仲阳专门为小儿先天不足准备的一剂良药,用以治疗小儿五迟之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现在大人们争先买来补肾虚,甚至有很多人竟把它当成了壮阳之品,经常服用,从此小儿们的药典中便再也找不到六味地黄丸了(哪位家长敢给孩子吃呀)。六味地黄丸似乎成了补肾的通用专方。其实名声显赫的六味地黄丸并不是万灵丹,它有非常严格的适应症,只适于阴虚有热之人,所以是肾阴虚常用的一付药。你可能分不清阳虚阴虚,其实判断肾阴虚只要记住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口干舌燥总想喝水,同时还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心烦、睡觉出汗、手足心热、脑空耳鸣等症状。这么一界定,能吃此药的人就不多了。哪些人不太适合此药呢?那些畏寒怕冷,不喜饮水,睡觉流涎,痰多湿重之人(尤其虚胖的人,脉缓之人[除了运动员],基本上都是湿寒体质;咳嗽痰多,痰色白而清稀,容易咯出,并伴有胸脘满闷、呼吸不畅、纳差食少、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腹胀消化不良的人),就更不适宜了。总之,此药无半点壮阳之力,阳虚(肾、脾)之人,绝对忌用;肝火过旺之人,服此药犹如火中添柴,亦不适宜。但平常体质的人,不寒不热,想用此药补一补也未尝不可,那就需在空腹饥饿时,或口干欲饮时,再吃此药,最易吸收且有益无弊。此药还有一些主要管肾阴亏虚的“兄弟姐妹”:
1. 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两药功效相似,后者去肝火的功效略强,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眼睛干涩、迎风流泪、视物不明。还有防治高血压的功效。
2. 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3.知柏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知母、黄柏两味去火药,以治疗肾阴虚而又火气偏盛的人。和六味地黄丸相区别的是,在六味的症状基础上还有头晕耳鸣、咽干腰酸、小便黄赤或浑浊、尿频数而热痛 这是知柏地黄丸的主症 ,特别是小便黄赤。
4.耳聋左慈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上磁石、石菖蒲、五味子。
主治:耳内常闻蝉鸣声(耳鸣),夜间更甚,听力渐差、伴有心烦失眠、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等症状。适合阴虚型的神经衰弱患者。0 r2 {+ 下面谈谈肾阳虚的成药: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上肉桂、附子两味大热强阳之药。由于加了两位补肾的热药,许多中医师便把它当成了治疗阳虚症的法宝。只要患者说自己怕冷畏寒,手脚冰凉,腰膝冷痛,或阳痿早泄、倦怠乏力,那十有八九,便会给你开这个药了。其实,这个药对真正阳气虚弱体质的人,百无一效。
这方子的原意为“阴中求阳”,也就是说平常体质的人,由于饮食劳倦等原因,造成了体内的精血(阴)一时性的缺少,而不能及时转化成阳气来温暖四肢,造成一时性的虚寒。或先天体质中阳气略显不足,稍感怕冷,但又不是阴寒无火之人,这样才适用。所以如果总是口干,喜饮热水,而又畏寒怕冷的人,较为对症。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体质——治病的首要因素

体质——治病的首要因素
几个网友急切盼望知道了解自己体质的方法,反复来信催我快写这方面的文章,我本来想经过深思熟虑再动笔,因为关于体质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清楚的话题,但转念一想,可能我说的越详细,反而会令读者越迷惑,因为这就好比是说1+1=2,谁都觉得简单,但如果要问它为什么等于2,那就成了哥德巴赫猜想,谁也搞不清楚了。所以我就先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框架,让朋友们有个概念,毕竟学习中医是需要逐渐浸润,逐渐悟化的,况且学习的过程也必须是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否则学习的只是表面的知识,而不是实质的精华。很多朋友想知道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体质,当然我这里是按中医的理念来划分的。本来人的体质类型很多,但如果一一细说,反而显得混乱。不如简单的分为,寒、热两类。(以下阴阳的划分,概念不够严谨,望专业人士见谅)
寒性体质:(阳气不足)首先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身体的火力不足。表现为畏寒怕冷、喜暖喜热、不爱饮水,或只爱喝热水,腹泻便溏,四肢不温,早晨起来就犯困,一到秋冬,便咳嗽流清涕,爱吃葱姜,不喜梨耦。舌淡苔白,津液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黄,身体稍虚胖。喜安静独处,脉搏较缓慢70次以下。热性体质:(阴虚火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喜冷喜寒,多穿一件衣服便燥热出汗。爱喝水,爱喝绿茶、爱吹风,喜空调,爱吃冷饮。口苦、尿黄赤、烦躁易怒、便秘、口咽干燥、目赤、发热、胁痛、失眠。脉搏多较快80次以上,舌红苔黄、面色发红,不爱睡觉,体味较重。妇女月经多提前,量大色深。
其实完全属于这两类体质的人并不多,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常体质。或偏于热,或偏于寒。或里热表寒,或上热下寒,或忽冷忽热。
基于不同的体质,在治疗时就要充分考虑体质的因素。对于症状,倒可退而求其次了。举一个例子,曾治疗过一个年轻的小女孩,18岁,症状为满脸都是大红疙瘩,还有就是经久不愈的咽喉疼痛。曾找过许多中医看过,都说是上火了。开的方子全是苦寒去火的药,她先后吃过龙胆泻肝丸(泻肝火)、导赤丹(泻心火)、西黄清醒丸(去肺胃之火)、牛黄解毒丸(去心胃之火)、知柏地黄丸(泻胃肾之火)、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而其脉搏每分钟只有64次,且舌淡苔白,典型的虚寒体质。我问她平日的饮食偏好,她说最爱吃姜,不爱喝水,更不敢吃凉的,还很怕冷。我于是让她服用较为温热的成药——附子理中丸。是专治胃寒的。一次两丸,一日三次,连服一周。小女孩告诉我说,附子理中丸很好吃,又甜又辣(其实这药我觉得很难吃)咽下喉咙时,咽部的疼痛就大为减轻了,然后觉得肚子里暖暖的,很舒服,脸上的大红包也明显小下去了。
治病的时候,如果能了解到患者的体质,也就看到了疾病的根本,如果是寒性体质,虽然患病有时也会发热,但那通常是虚热,不是真正的阳气充足,治疗的时候,药物绝对不可过于寒凉,凉药要少用,甚至不用,然后马上温补才可。而热性体质的人,虽然也会偶感风寒,表现出畏寒怕冷的状况,但一定不可大剂温药,只借少许解表之药,用内部的火力将肌表的积寒赶走即可。如果一见发热就去火,那虚寒体质的人,仅有的一点阳气也会戕伐殆尽;如果一见寒凉就温补,那热性体质的人,便如添柴救火,永无平和之日了。
其实,体质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是不容易改变的,阳虚多寒,阴虚多热,阳虚的人,虽然经过体育锻炼,后天培补,已经不畏寒凉了,但仍然保留着阳气不足的原始机制,一旦放弃锻炼,或外感疾病时,先天的体质状态,就又会表现出来。所以后天不间断的培补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阳旺(阴虚)的人,虽然因罹患疾病或不良环境导致身体阳气不足,畏凉怕冷,一片虚寒景象,但其身体的原始机制仍是助阳的状态,所以治疗其寒症时,不可久用温热,只是中病即止才好。
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这两种体质,哪个更好呢?过犹不及。无所谓好坏,阳虚的人,有阳虚人爱得的疾病,阴虚的人有阴虚的人爱得的疾病,所以阳虚的人平日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去火为养生。尽力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
说了一大通,我自己都不知所云,您若听懂了,或可有所启发,若没听懂,也没关系,来日方长,由了解——到感知——到体悟,这就是您学习中医的过程。很多时候是这样,不明白的东西不见得真不明白,明白的东西也不晓得是否真正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命的心包经

救命的心包经
学习经络穴位就要从实用出发,只学那些学会马上就可使用,且确有疗效的方法。对于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拥有一堆,像付款时刷的信用卡,哪张都不能用,这样的东西,不要也罢。;今天谈谈心包经,这条经络穴位很少,但宝贝很多,有些穴位是专病专穴,其它的穴位无法取代。至于经络的循行位置,自行看图确认便可。首先说处于腕横纹上10厘米处的郗门穴,(胳膊长短不同,大概位置)这个穴位对于防治心绞痛疗效神奇。记得去年10月份的一天,天气较冷,邻居家的女孩小辉急惶惶的来敲我家的大门,说她的爷爷突然坐在地上起不来了,我赶过去一看,只见八十多岁的刘大爷脸色煞白,头上大汗淋漓,右手捂着胸口,斜靠在墙角的地上,话都说不出来了,我见此情形,料定是他的心绞痛犯了。便向他孙女要硝酸甘油,可情急之下却一时找不到。急得她直哭,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穴位——郗门,便撸起老人左臂衣袖用我的左手大拇指点按住郗门穴,右手攥住老人的左手掌进行顺时针旋转,一分钟的光景,老人长出一口气,四肢也由冰凉逐渐转暖,五分钟以后我扶着老人上床休息,此时他已谈笑风生,对我说,当我按住他的穴位时,他感到有一股热流由左臂涌入前胸,心里立即不在发紧,一下子松绑了。郗门穴穴位较深,自己按摩时可用右手拇指,用力按住此穴,同时左手腕做顺时针旋转。这时此穴就会有较为明显的感觉。(不要等到发病时才想起去按摩呀,那时你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平日就揉一揉,防患于未然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心包经

按心包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个心包经的宝贝穴位,这个穴用处极广,简直太实用了,这就是位于手心的劳宫穴。劳宫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就是劳累了以后到宫殿里去休息,这是我的解释,根原注不相干,但却能说明他的用途。这是一个补养心脏的穴位,且补养的速度极快。通常我在刮痧前会让患者自行准备中药生脉饮,以防止有些人“晕刮”,往往是心脏功能较弱的人会有这种情况。一日为人刮痧,那人刮着刮着突感心慌恶心,随即就进入了半休克状态,她家里的人慌作一团,我见状连忙掐按它的劳宫穴,也就不到二分钟,她便醒过来,并对我说,像是睡了两个小时的舒服觉。一下子就又重新精神抖擞。两次意外的经历让我领略了穴位的神奇。如果我们对症使用的话,那就是灵丹妙药。且没有丝毫的副作用,且劳宫穴的功效远不止这些。参加面试,或者是在重要的场合,我们有时会紧张的手心出汗,心跳过速,这时你不妨按按劳宫穴(左手效果更好)。转瞬间,你就会重新找回从容镇定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3: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膀胱经的妙用

膀胱经的妙用
大家学习经络,或者说是学习中医,如果按西医逻辑思维模式来深入,反而是事倍功半,徒增迷惑。我们不是说逻辑思维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学习中医很多东西不是按照三段论原理来进行的。而是更贴近于模糊哲学的意味。就像是恋爱中的情人,说不清到底爱对方什么,只是爱而已。所以,我在下面讲的许多概念,若仔细分析起来,似乎有很大的疏漏,甚至不和逻辑,但站在让您尽快了解中医的角度来说,却大有裨益。
图:膀胱经巡行路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8 0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