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无动于中

医理真传,不可以尽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1: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勿用师兄点拨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1: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升火降,循环不已

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诸书称为真阳。地二生火,在人为心, 一点真阴,藏于二阳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为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也。子时一阳发动,起真水上交于心,午时一阴初生,降心火下交于肾。一升一降,往来不穷,性命于是乎立。

作者描述的,何尝不是一个“河图”呢?祖国传统文化,息息相通啊
河图洛书jpg.JPG
发表于 2008/7/9 12: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2 10:21 发表
医理真传:


子为一阳,故曰太阳。 这句话怎么看着有点别扭?

此处太阳的“太”字本意应为初始之意,如太祖即最早最初的祖宗,太极也是最初的未分化的极,分化后即为阴阳两极。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3: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处来乍到 于 2008/7/9 11:07 发表

此处太阳的“太”字本意应为初始之意,如太祖即最早最初的祖宗,太极也是最初的未分化的极,分化后即为阴阳两极。

谢谢。主要是与郝万山讲伤寒里的内容弄混了。
三阴三阳,它的本意是什么呢?就指的是阴阳气量的多少。
太阳,太者,大也,所以太阳阳气的量是三阳。古人早就动用了数字来描述一个事物的量的变化。
所以:
太阳:太就是大的意思,它的阳气的量是三份,在《黄帝内经》里把它叫做三阳。
阳明:明是什么意思呢,明,著也,显著的意思,阳明,阳气的量是多少呢,是两份,它不如太阳阳气的量大,但是它的阳气也是充足的。
少阳:少,小也,少年就是小孩吗,所以少阳阳气的量最少,它是一阳。
太阴:太者,大也,是指阴气强大,它的阴气的量是三阴,阴气的量有三份,它是三阴。
少阴:阴气的量是二阴。
厥阴:它的阴气的量是一阴。


中医难学,与一“中”各表,描述不一致,也有很大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6: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方大法在于交通阴阳

立方大法在于交通阴阳,而非一城一地之得失,故曰:见血不治血,......,方为医中杰。

几种方剂的横向比较:
桂枝汤
四逆汤
白通汤
潜阳丹
封髓丹
功能
调和荣卫,交通体表阴阳
回阳,交通阴阳
回阳,交通阴阳
交通阴阳,纳气归肾
交通阴阳,纳气归肾
区别
重在表
回阳之方,治纯阴之病
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
附子燥烈,偏阳
黄柏苦寒,偏阴
对症
荣卫失和
阳虚阴盛,虚阳尚未外越
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
阳虚阴盛,虚阳外越
阳虚阴盛,虚阳外越

根据
《潜阳丹、封髓丹考》一文的总结:
封髓丹的作用:

收纳阳光、调和水火、收纳真气、交通阴阳、补先天之阳、扶阴以抑阳、养阴养血、治一切虚火上冲。

  咦,奇不奇怪?这一个方子,为什么又说他补阳,又说他扶阴抑阳?这岂不矛盾吗?其实奥秘在于,此方的根本在于调和水火,交通阴阳。而辅以加减法调整阴阳药的比例,就可以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宜了。

以上的加减法归纳如下
封髓丹倍黄柏,扶阴抑阳;
封髓丹倍黄柏加全皮,养阴;
封髓丹倍黄柏加地骨皮,养血。

可以看到,如果封髓丹用原方,扶阳的成份是比较大的,如果想偏于阴,很简单,倍黄柏就做到了。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9 15:56 编辑 ]
发表于 2008/7/9 18: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9 10:49 发表
谢谢勿用师兄点拨

我只是初学中医还没入门呢
阁下对于医与易的理解实在精辟,不知可否推荐一些书我也可以好好学习以下,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0: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勿用师兄:
       在下也是初学。看书时疑问比理解多,在这里也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和一些浅见,何来精辟之说。似乎你也在看《医理真传》,既然都是初学,那就多交流。

====================
上面几种方剂的横向比较,写出来之后,就成死的了,对原方旨意,挂一漏万。仅供参考而已。
钦安先生一再强调:原方皆是活活泼泼之机关,不可固执。

善变通者,执一方而走遍神州
不善变通者,千方万方,还是无方。

个人曾有个想法:既然六气实乃一气,千方万方,难到不是一方吗?
请教于师兄,师兄说:胡扯
胡扯有胡扯的理由,猜想有猜想的依据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虚实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通篇《医理真传》,都在讨论阴阳的问题,并列出阴虚门、阳虚门,洋洋洒洒上百页纸,确实精彩,确实深刻。
行者老师的一段话,也很有见地:
内经说,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一谈到实,有其实必有其虚,这是内经里讲的,就是说,方虚方实,邪气盛,为什么邪气盛,肯定精气有亏的地方,它才会邪气盛,是不是,所以说谈到实的问题的话马上就要联想到虚的问题,看到虚的问题马上又有实的问题,所以说呢,可以抛开虚实,简单看这个六气的太过与不足。
因为六气在全身循行的话,从厥阴肝木之气来看,厥阴肝木不升的话,你可以说它虚,因为它升不足,你也可以说它是实,因为它淤滞有余,所以说这个有余和不足,虚跟实都是相互的,你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你可以随便叫它,你理解了以后你就可以随便用虚实,你不理解的话,你觉得虚实你必须得找出来一个,到底是虚还是实


千万不要迷糊,上面的话都是真理。
如何从中理出个思路,就看读者自己了啊,

还有,很多人将丹溪“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说法斥为歪理邪说,不过,个人认为,这就话本身没错,就看你怎么理解了。阳性发散、主用、消耗,阴性收敛、主体、潜藏。挣的少、花的多,挥霍无度,不是人的本性吗?常此以往能不病吗?
发表于 2008/7/12 19: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无动于中兄:
     小弟的确在看郑先生的《医理真传》,深深被其阴阳之法所折服,望可与君多交流。
==========================================
六气皆元气所化,补元气何其难也,薛振声先生著全息汤一方或可参详。
发表于 2008/7/14 13: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10 10:14 发表
还有,很多人将丹溪“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说法斥为歪理邪说,不过,个人认为,这就话本身没错,就看你怎么理解了。阳性发散、主用、消耗,阴性收敛、主体、潜藏。挣的少、花的多,挥霍无度,不是人的本性吗?常此以往能不病吗?...


丹溪“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
那么兄弟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话呢:人常发散消耗有余,而收敛潜降不足。

那发散消耗的是什么?挥霍无度的是什么呢?不管他说的阳气有余还是挥霍有余,从他用药的实际结果来看都是不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7 09: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