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89|回复: 0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5 12: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据史科记载,《黄帝内经》主要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创造了不少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人们遵循之养生,得之延年益寿。

  《顺应天时 调养形神》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合一,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相通。“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的活动,顺应天时的变化,按照一年四季时节的不同养形调神,是“寿命之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活动顺应时序的变化,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天人合一。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欣欣向荣,富有朝、生二气。在这个季节,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神志随着春阳升发而舒畅。夏天,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地气相交,植物蕃秀,万物华实,人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体内浊气外泄,神志怡悦舒畅,“华英成秀”。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时节,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高气爽,万物“容平”,人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冬天,阳气潜伏,万物蜇藏,水寒成冰,大地冻结,人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躲避寒气,趋就温暖,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会内郁成疾;“逆夏气,则太阳不长”,会使心气内虚和悸动;“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致使肺热叶焦而胀满;“逆冬气,则太阳不藏”,会伤肾气,出现肾虚等症。人的活动顺应天时消长进退的规律,身体能得以维养,生气才能旺盛勃发。

  《精神内守 调摄意志》

  《黄帝内经》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强调超然独处,吐故纳新,发挥人的意志作用,抵制“外邪”侵袭身体。一年四时季节的交替,产生寒、署、燥、湿、风五种气候,影响万物,形成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的五脏之气化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这五种情志又受五种气候的影响。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人要调摄精神,保持情志平静、心态安颐,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守持于内”,阴止疾病的侵袭。“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黄帝内经》强调,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求安定,冬宣伏藏。“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就是说,人要安常处顺,有乐观愉快的情绪,常使自己心旷神怡,心绪不受外界、气候和诸多因素的影响,保持清静的生活,使自己的身心处于社会和谐之中,顺和于“八方之理”,使自己毫无恼、怒、怨、忿之情,行为不脱离社会,举止不受世俗所牵制。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民以食为天。《黄帝内经》提倡:“饮食有节”。饮食要识度、守度、适度,“饥中饱,饱中饥”,维持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黄帝内经》载:“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告诫人们,要合理膳食,调和五味,不可偏嗜。饮食的甘、酸、甘、苦、辛、咸五味,“藏于肠胃,以养五气,滋养五脏。”如调和适度,会使骨骼强健,筋脉舒柔,气血通畅,腠理周密,周身骨气、五脏六腑强健有力。如偏食则损伤五脏,易生百病。《黄帝内经》道:“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阻驰,精神乃失。”《内经》强调: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盖,五菜为充。气味合为服之,以补精益气。”“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黄帝内经》还告诫人们,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不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掌握劳逸之度、饮酒之度、娱乐之度、房事之度,生活有常规,以保持“真气”不败散。如能“发而中节”,即可葆精神快乐,健康长寿。

  《未病先防 标本相得》

  《黄帝内经》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诫人们,不等发病再治疗,而是治疗在发病之前。若“病已成而后药之”,如同国家“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时过晚,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黄帝内经》提出,根据时令气候的变化,不断调摄精神,“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贼风邪气,内防精神刺激,情志变动,就能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倘若染疾,又不讳疾忌医。医治中,《黄帝内经》强调:“病为本,工为标。”即患者的正气、疾病的性质是“本”,医术与药是“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医术、医疗手段、治疗作用的发挥固然重要,但要治愈疾病,还要取决于“本”,取决于患者的意志、战胜疾病的毅力,取决于医患二者的配合,“标本相得,邪气除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8 2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