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松竹

刘逢军2009年二十四节气养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3: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气凉血迎立夏 刘逢军 2009-5-5

今年公历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一日)立夏。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45度。
乙丑年的夏天与其他年份夏天一样,是阳气由生转为长的季节,生物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呼应,进入成长的阶段。不同的是,今年夏天木气旺而无制约。草木旺,年景好,庄稼丰收无疑。人与植物同属于生物,也会在这种气候下茁壮成长。但是,好与坏是一对矛盾,在木气旺的同时,立夏之后气虚和血热又会给人带来不适。
气虚分为肝气虚和肾气虚。肝气虚四肢偏凉;肾气虚腰背酸凉,甚者腰痛。对于虚证,立夏之后应补在寅时(3-5点),过了寅时补气要减量,否则会虚火上行。
血过热会向上向外臃聚。臃在头则头晕、眩、胀,甚者头痛。臃在外则周身闷热。血过热的同时,体内虚空又会导致腰背酸痛,气虚乏累。针对血过热可采取食补凉血的方法,如煮海带汤喝;血糖不高的人可吃香蕉、西瓜、梨等水果;亦可用冬瓜、莴笋、西瓜皮生拌凉菜或蘸白糖食用。血热的人勿吃羊肉、鸡肉、虾和辣味等温补之物。
立夏之后有饮酒习惯的人可适当喝点酒,但中午最好不饮酒。午时心经最旺,酒入心脑,会引热上臃而致头胀。晚饭适量饮酒较好,17-19点为酉时,肾经最旺。 “酒”字是水和酉相加,有酒入肾之意。
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顿饭要给胃留下足够的蠕动空间。肚子大的人饭量应减半。脾胃主肉,胃动则肉气动,可促肉中粘稠物质脱落从二便走掉,还人以轻松自然。
乙丑年的夏季是会令人难忘的,注意凉血补气和早睡早起,是人储存阳气力求身体大获丰收的一个季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0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食、清淡,养生之道

■刘逢军2009-5-15
少食,即吃得要少;清淡,即吃的东西不要味厚。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圣人之道,也是人们养生的正道。
    《黄帝内经》讲:少食补气,味淡补气。现代病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一开始人们并不能够完全察觉,直到现代医学诊断出来是什么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病了。但是,病非病,名病也。病,只是一个名而已。一棵大树有一个主干和数不清的枝叶,缺少整体观的人往往注重的是枝叶,具有整体观的人首先关注的是主干。
    以常人而论,人活着不可以不吃饭。换句话说,吃饭应该是人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主干。孟子讲:“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食和色是人生的二欲,色欲是很暂短的,懂得道的人把它作为繁衍后代的一种行为,这个任务完成了,有道之人并不去贪恋它。但是,食欲却是天天都有的,至少一天吃一顿。饮食的真谛就是少食、清淡。
食物需要消化和气化
    少食,可以使食物充分消化和气化。我们往往把消化当作了气化,这就理解错了。抽象地谈消化和气化,难以理解,我们以汽油的提炼为例。汽油是从原油当中提炼出来的,因为原油不能够作为高级的燃料燃烧,可以做低级的。原油点燃后烧炕、烧锅炉可以,但它作为一种高级的燃料用于汽车和飞机则不行,高级油料需要有一个提炼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食物的消化。原油可以提炼出柴油、煤油、汽油(这些都可以作为高级燃料),剩下的渣滓就是沥青。人对食物消化后提取出来的营养液好比“汽油”,所排出来的渣滓就是粪便。
      人们一般认为吃东西只要消化了,任务就完成了。其实错了,这只是完成了消化,消化和气化完全是两回事。汽车里光装上汽油,车是开不动的,因为汽油并没有变成动力,汽油被雾化燃烧的时候,才会成为动力。汽车有动力表现在驱动等,人的营养液气化为动力则表现在人体的方方面面。
      营养液在头颅里气化,大脑就清亮,记忆力就会很强,思维演算的速度就会比较快;相反,如果没有气化燃烧,它就会阻碍大脑的清亮,阻碍大脑的演算速度。非此即彼,如果聚集时间过长,它就会变成酸性物质聚集起来,留住了而不流动,留而不流便是瘤,有的人则会形成脑瘤、垂体瘤、胶质瘤等。
      营养液在肝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在眼睛上变成动力,百岁眼睛不会花;在心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就会心气平和;在肺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人就不会感冒,就能够嗅到周围哪怕是很微弱的气味;在肾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就会腰不痛,背不弯,听力非常清晰;在脾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吃东西就会很有滋味。
    脾气足知五味,少食少病
      《菜根谭》讲:如果能把菜根吃出味道来,这叫淡而不淡。说明你的脾气足,能知五味。现代人多吃辣椒不正常,成都盆地气候偏湿,适当吃点辣椒能祛湿;干燥的地方以辣椒为食,每顿必躬必亲,这就错了。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喜好吃辣椒?因为现代人容易浮躁,肝火很大,脾胃属土,木乘土,土受到了约束,脾气不足而不能知五味,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肝主筋,舌为筋之辗转。”吃辣椒能够刺激麻木的舌,唤醒它对味觉的感知。越吃辣,脾气越不足;脾气越不足,就越想吃辣,从而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怪圈。
    现代人饮食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了消化而没有解决气化,没有气化的东西充满了十一脏腑,充满了肌肤之间,当七窍不通时,营养物质就不能够有效地代谢,疾病也就来了。
      少食,还有另外一个积极的作用,就是给胃留下充分的蠕动空间。胃为脾阳,脾为胃阴,脾胃相表里。当吃得少的时候,胃蠕动的空间比较大。脾胃主肉,当胃进行蠕动的时候,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所有的肉都在动,甚至在大脑里面的肉都在动,这种动是看不见的,在动的过程当中,体内、血内这些粘稠物质会脱落,从二便走掉,就有效地解决了血粘、血稠。随着血粘、血稠的下降,大脑就会清晰,十二经脉的气血就会在大脑中进行有序地交换。
      如果人吃得很饱,就会周身酸痛,大脑昏昏沉沉的,这就是胃不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肉气不动,就不能够完成新陈代谢,浊物就会变成酸性物质,腐蚀整个身躯,人就感觉到浑身酸懒;头中的粘稠物质不能够疏泄,就会头胀。
      当胃不能正常蠕动的时候,食物就不能够按照正常的秩序被消化和气化,就会产生腐败之气。腐气上行,就会熏灼人的肌肉乃至血,人的面色就会青,皮肤就会粗糙。当浊气上行,血就会粘,肉就会硬,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血栓、中风、血溢、肿瘤、脏器坏死等。
      所以,我们要坚持减少饭量,吃饭吃到兴奋之时嘎然停止。吃饭有这么几个阶段,比如能吃两碗饭,吃到一碗的时候兴趣就来了,想再吃它一碗,就这个时候停。这时所有的细胞都动员起来了,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把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地就变成了能量。半个小时以后人不但不饿,反而感觉到挺饱,很舒服,因为食物已经不但完成了消化,而且完成了气化,作为一种能量通达到人体的四肢百骇。如果吃了一碗还能吃两碗,当第三碗吃进去的时候,人就找不到感觉了,为什么呢?胃已经撑满了,不动了,不动食物就变成了酸性物质,人就想躺一会,躺也躺不住,躺也酸,又爬起来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头懵、浑身胀,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
     所以,《黄帝内经》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吃得少补气。
饭后不渴为味淡
    味道为什么要淡?我们买回来的鲜鱼、鲜肉,如果给它撒点盐,过不了多久就会出很多水,这叫脱水。拌凉菜、拌西红柿的时候,如果早半个小时放糖和盐,一会儿就会脱水,因为糖和盐这些东西都味厚。人的细胞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淡?因为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它的咸度、鲜度和甜度正好满足人的细胞需要的时候,人吃完了饭不渴。当感觉到渴的时候,味就重了。为什么呢?因为食物进去以后已经出现了细胞脱水。相反,吃饭吃得很淡,吃完以后不需要喝水,这说明味道掌握对了,这和现代医学恰恰出现了一种巧合。现代医学规定每天吃盐不能超过6克,要拿勺量,超过量就错了,因为现代病很多是吃盐吃多了。实际上,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它说明白了。
    少食、清淡,需身体力行
      大道堂养生的一个特点就是让顾客在平时注意饮食、起居,少生病就少受罪,少受罪就少花钱。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理念,给顾客做适当的调理,只是辅助而已。我们要达到一个目的:让接触到大道堂养生的顾客生病少了,喜悦了,健康了,长寿了。要达到这个目的,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起居。如果有的顾客说做不到,养生师就不要给他调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遵循这种自然的饮食起居规律,单靠调理是不会有效果的,而且浪费了钱财。
     养生师一定要给那些乐于养生道理的人去咨询。孔子讲:有一眼清泉,投奔清泉而去的人,都是渴望水的人。这就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一定要相应。有养生需求,我们就帮助他;反之,就不要再让人家破费了。
     养生师一定要跟顾客讲,不能为了吃饭而吃饭。还是以汽车作比喻,给汽车加油的目的是什么?让汽车发挥它的作用,即是驱动。吃饭的目的是什么?是供养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如果吃饭使人身体不健康,精神不愉快,那就要思考这个饭吃得对否,不能够为了吃饭而吃饭。老子在两千五百年前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问一问东西吃到肚子里有什么好处,这才是主要的,眼睛看见的往往是虚的。
     当真正理解了《黄帝内经》所讲的少食和清淡并且付诸实践时,我们就会得到启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刘教授这篇文章很好,希望大家互相转告、传阅,并付诸实践,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我最近就是少食、清淡,并且一定要做到细嚼慢咽,也就是嚼汤喝饭。感觉相当好,肉紧,皮肤细腻,毛孔也缩小全都有了,身体轻松了许多。  果真这么做会获益终生。真是感谢刘教授。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13: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送走温疠迎小满

刘逢军 2009-5-20
今年公历5月21日(农历四月廿七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60度。今年的小满意义非凡,标志着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曾经称为“猪流感”)进入尾声。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概述了类似己丑年“太阴湿土司天”的气候、物候和疾病变化的大致情况,其中春分(公历3月20日)至小满(公历5月21日)之间,“其病温疠大行,远近咸若”。是说这两个月中,会出现流行性疾病,会相互传染,涉及面广,涉及的人群不分老少。
    小满的到来,标志着适应这种流行病病毒存活的气候结束了。
    小满至大暑(公历7月23日)两个月,是己丑年的三之气。这两个月的气候特点是“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即气候湿热交融。原因是地气热,而天气阴湿,二者相交产生大量湿气,湿气过大上升为云,云落下为雨,导致凉气袭人。这种天气会引起“民病身重腑(fǔ)肿,胸腹满”,即人易出现下列不适:脾湿亏气不主肉,身体沉重乏而无力,腹部和腿部会出现浮肿,胸闷腹胀,不思饮食,便不干而难下。
    小满之后的养生主要是去湿降热。饮食方面可以选择精白面等偏温热或平性食物,过湿者可适量食用辣椒等热性食物;尽量不吃过寒凉食物。起居方面注意通风,晾晒衣被;洗头后要及时吹干。出现浮肿等不适,及时找养生师咨询养生方法。
发表于 2009/5/21 14: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四时养生,正符合内经的经旨.生长化收藏.
发表于 2009/5/21 16: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松竹 的帖子

学习了,今年春天雨水比较多的原因与“太阴湿土司天”有关吧。
发表于 2009/5/22 22: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写的在明年还能用上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4: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芒种时节话凉血祛湿

刘 逢 军 2009-6-5
     今年公历6月5日(农历五月十三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这段时间养生的主题是凉血。此间地气热,天气阴湿。人与大地同气相求,会出现血热;热往上升,遭遇阴湿,令人头脑不清爽,或懵、或胀、或晕、或痛。避免血热一定要控制饭菜的量,超过人体需要的部分营养,将转为多余的热化入血中,血热则蒸,导致血粘稠。血液流速过慢,使人出现慢感现象,即郁郁不乐,重则抑郁。除控制饮食量外,还应尽量吃平性、凉性食物;过热者可吃寒性食物。
凉血的食物以海带和西瓜皮较为便捷。海带泡好之后,可炒可炖。海带性寒,不仅可以凉血,还可以化因热而生的肿瘤;此类肿瘤之初小如针尖时,吃些海带或许就可化掉。西瓜皮性凉,去掉外皮切片炖汤,放些虾米或虾皮,味道鲜美,一可凉血,二有利于环保。
    此间勿吃辛辣,少饮或不饮酒,因这些食物易加重血热。
    南方多雨地区引起脾湿者,要注意健脾祛湿。饮食忌吃生冷之物;能承受辛辣者,可适当吃点辣味以祛湿气。
    芒种15天后便是夏至。夏至标志夏天过了一半,也是天气热到最盛。因此,在这段时间合理饮食防止血热和脾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者系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4: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西瓜皮养生又环保

刘逢军 2009-6-11
      每年夏季是吃西瓜的时候。大部分西瓜皮被扔掉,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其实,西瓜皮是一种具有药性的食物,对人有益无害,应该作为菜用,既利于养生又有益于环保。
  西瓜皮中药名又叫:西瓜青、西瓜翠衣、西瓜翠。性凉,味甘甜,无毒。入脾、胃二经。功能主治:清热解热,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要药分剂》中写道:西瓜皮“能解皮肤间热。”夏天,人之阳气随气候向外发散,若滞留肌肤之间会导致人体发热。西瓜皮恰好能收此热归于肾,起到收阳潜藏之作用。《现代实用中药》写道:西瓜皮“为利尿剂。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
  西瓜皮做汤味道鲜美。将西瓜皮外面的硬皮去掉,切条。锅内温油将葱沫煨成焦黄后加水,把瓜条放入锅内,可适量放些虾米或虾皮,调好咸淡,加少许糖,慢火炖至瓜条变软,放入少量淀粉勾芡。盛出来时加少许葱白、蒜沫及香菜即可食用,味道清香可口。
  盛夏吃西瓜皮,利于身体又有益环保;是一种美食的享受,又可尽环保的义务。做这样的好事对社会来讲,可谓多多益善。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7: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至谈凉血缩食防甲流

■刘逢军  2009年6月21日
今年公历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九日)是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达黄经90度,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夏至是一年阴之始。在夏至之时,我们谈谈“凉血缩食防甲流”。
    凉血,大家都能够明白;缩食,就是要减少食量。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凉血和减少食量,来应对当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
    这场流感可以说是六十年来比较大的一次流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警戒级别升至最高,引起了世界各国卫生部门的密切关注。在当前疫情不断蔓延的形势下,中医养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现代医学对这场流感有一套科学的认证体系,但是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最后是殊途同归。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精神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作用。包括这次甲流的防治,中医药也在发挥着有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讨论用什么样的简便方法,来应对这场流感。
一、“温疠大行”源于气候引发血热
 这场流感发生在春分至小满之间,《黄帝内经》对这段气候说得很清楚:“二之气,其病温疠大行,远近咸若”,是说在今年第二步气的时候会发生疫情,而且会有比较大的传播。这次疫情究竟在什么时候结束?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至于甲流是怎么发生的,刚一开始学术界有人认为是实验室里的产物,依据是以前没发现过这种病毒,后来这种意见又被否定了。甲流初始在各国以传染的形式蔓延;而现在的一些病例,患者并未接触过甲流患者。这恰恰验证了《黄帝内经》所讲的这个阶段要产生这种疫情。
 这种疫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呢?就是太阴湿土的气候。6年前的2003年也是太阴湿土气候,让人们记忆犹新,爆发了“非典”,那次疫情到了5月底就自消自灭了。为什么这次的流感到了6月份反而开始加剧了呢?原因就在于这两年的气候情况不一样。2003年是火运不及,火气不足使人的血偏凉,人发烧的症状是外热内寒,体温烧到39度,心里很冷,这种证候叫真寒假热;当气候开始变热的时候,人的体温上来了,SARS病毒就自消自灭了。今年这场温疫的原因是血热,当人的血过于热,内部的机制就出现了问题,繁衍出一种新病毒。
 我们看看今年接下来几步气的分布情况。现在是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太阴湿土与少阳相火加重了血郁,郁而生热;到了大暑,就进入了第四步气,主气变成了太阴湿土,客气变成了少阳相火,主客气和现在相比颠倒了一下,还是处于血热状态;秋分到小雪是第五步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阳明燥金,二气相加会出现燥气横行,燥金太盛必克肝木太过,会引起肝郁热,肝主藏血,又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11月20日小雪,进入第六步气,主气、客气都是太阳寒水,气候将会非常寒冷,不利于病毒的存活,“甲流”病毒将走向消亡。分析这段形势,意味着要认真对待这场疫情,要作长期打算。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这场疫情蔓延的时间段,也大致如此。
二、凉血缩食,积极主动应对甲流
    作为大道堂养生师,我们该如何应对?用中医养生帮助顾客预防“甲流”,具体方法是:凉血和缩食。凉血就要注意不能吃热血的食物,即温补和热补之物不能吃,至少吃平性的,可适当吃凉性甚至寒性的。养生师和顾客都必须严格去遵守,绝对不能喝白酒,可以喝点冰啤酒。鸡肉、羊肉、辣椒,包括韭菜、青椒、洋葱等偏温热性的食物也都不要吃。因为整个大的空间就像个火药筒一样,吃一点热性的身体里面就会炸开了,这是大家必须坚持的。缩食也主要是针对热的,大家要习惯吃半饱。因为超出人体需要的食物和热量就变成了郁热和火气导致血热。这么大一件事,只要知道了原因,解决方法就非常简单,即是“凉血、缩食”,除此之外还要早起早睡,增强免疫力。
    在当前防控“甲流”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要争取养生师和顾客都不被感染,这是一个硬任务、硬指标。当疫情结束的时候,希望每个堂能够统计一下这期间前来调理顾客的人次。如果所有来调理的顾客都没有被感染,这就是我们对老百姓所做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乃至对世界的贡献。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当作一个普通的事情,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使命,有一种对人民、对国家,乃至对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对待这样一个问题。
  最近调理方面也是以凉血为主。只要一感觉到热或开始发烧,就即时凉血。现在的疫情到了谁都不敢懈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血热控制住,把发烧消灭在萌芽状态。原则上不寒的人(非常寒的人可适当温补)就可以凉血,同时兼顾一下其他脏腑的热。
    只要大家非常认真地去对待这次疫情,问题就应该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可以说很多的单位和个人,知道甲流的到来,都较为被动,不知道怎么办好?现在北京的酒店几乎都处于半停滞状态了,很无奈的。而大道堂是主动的,我们要向人们宣传不要吃辣味和温补的食物,注意凉血和缩减食物,这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了。在国家最紧要的时候,能发挥出一种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一个单位或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大家要认真地对待这场瘟疫,为国家分忧,为百姓解难,这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我们绝不是唱高调,而要实实在在地做好这件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黄帝内经》的观点探索甲型“H1N1”

刘逢军  2009-7-2
今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警戒级别升至6级,这意味着世卫组织认为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至今,这场疫情何时停止尚不可知。在人类的注意力置于防止病毒感染上时,未受感染源的人也自身发病。这不得不使人类用更广泛的视角,审视这场疫情的性质、发展的状况和有效的预防措施。中国的《黄帝内经》对类似“甲流”的疫情有规律性的提示。借鉴中国先哲唯物辩证的宇宙观,分析当前的“甲流”,有助于更加宏观,更加前瞻性地预防这场疫情的蔓延。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理论经典之一。产生于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是一部辩证唯物的自然主义百科全书,它在那样久远的年代就提出:人在大地上,大地在太虚中,大气中的风、火、暑、湿、燥、寒六种因素,都会对大地上的生物产生影响(《素问•五运行大论》)。
    “甲流”病毒就是诸种气候聚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一、《黄帝内经》关于瘟疫的论述
    《黄帝内经》认为:六十甲子,牛、羊年和鸡、兔年可能引起较大疫情流行。中国古代把这种疫情统称为瘟疫。《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写道:“凡此阳明(鸡、兔年)司天之政……二之气(春分~小满)……厉大至,民善暴死。”“凡此太阴(牛、羊年)司天之政……二之气……其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这两段话讲牛、羊年和鸡、兔年可能发生瘟疫。但绝不意味着瘟疫的性质和大小程度是相同的。中国六十甲子(60年)中,牛、羊、鸡、兔年各自出现5次,但每一次并不相同。为了探讨气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我们回顾一下在中国发生的人们较为熟悉的瘟疫。
    (一)2003年的“SARS”流感流行的特点
    2003年是癸未年。春分~小满(公历3月21日~5月21日)之间,中国发生了“SARS”流感的瘟疫。随着天气的转暖,这场瘟疫的病毒不消自灭。这种状况与癸未年的气候有关。
    癸未年是火运不及之年。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火运不及(太弱),水克火必然太过。在风、火、暑、湿、燥、寒六气中水属寒。水克木太过导致春分至小满气候该热而不热,使人气虚血凉而发生瘟疫。大部分“SARS”病毒感染者体温很高,可心里寒凉。中医理论认为是:真寒假热,用补气升阳的方法即可退烧。既然这场瘟疫是由寒引起,自然界的温度上升了,适应“SARS”病毒生存的环境消失了。瘟疫蔓延的时间就会缩短。
    无独有偶,60年前的1943年夏季华北发生了一场瘟疫。那年也是癸未年。
    (二)2009年的“H1N1”流感流行的特点
    今年(己丑)是土运不及之年。土运不及(太弱),木克土必然太过。木生火。春分~小满(公历3月20日~5月21日)主气(地气)是少阴君火,客气(天气)是少阴君火,二火在木气的生发下导致人血热。由此而引起的“H1N1”病毒感冒特点是:体温较高,心里火热。与2003年“SARS”病毒引起外热内寒的感冒性质不同。
    小满~大暑(5月21日~7月23日)主气(地气)是少阳相火,客气(天气)是太阴湿土;大暑~秋分(7月23日~9月23日)主气(地气)是太阴湿土,客气(天气)是少阳相火。以此推论:在今年9月23日前,气候会引起人血过热,“H1N1”病毒具有存活的气候基础。秋分之后,天气变凉,“H1N1”病毒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而可能逐渐消亡。特别是小雪之后,天气冷于往年,对“H1N1”病毒的消亡产生较为重要的作用。
    12年前的1997年(丁丑)秋季,香港也出现过“鸡流感”。那年是木运不及之年。木气不及(太弱),金克木太过。金主燥凉,正逢秋季,易引起人畜血的寒燥。由此产生的病毒与2003年和2009年又有所不同。
    《黄帝内经》是产生于中国土地上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实践经验的总结。参考前人的经验,拓宽观察宇宙的视觉,对于解决当前的瘟疫有益无害。
    二、发动群众用自然方式预防“甲流”
    中国有13亿人口。预防这样世界性的瘟疫,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这场战争的重点是动员人民,以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预防“甲流”感染。
    (一)吃促进凉血的食物
    凡是可吃食物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当下大部分人血过热。血热之人秋分前勿吃温性、热性食物,反而应吃些诸如:海带、冬瓜、西瓜、香蕉类的寒性、凉性食物。尤其是海带汤,海带寒性,可凉血清瘀,是有效价廉的凉血之物。
    (二)适量进食
    适量进食,勿吃得太饱,有助于肠胃的蠕动。由于血过热,热的习性上行,会引起人的胸腹胀满,而过多饮食使肠胃蠕动不利产生郁热。另外,超出人体需要部分的营养变成多余的热量,导致血热。进食的量应以下顿饭前有饥饿感,且腹部不过肥大为宜。
    (三)早睡早起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较强的免疫力,人不宜感染病毒。本次“H1N1”病毒感染者中以青年为多数。这与青年人睡觉晚抵抗力差有关。人的最佳深睡眠时间段是21点~3点。此时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细胞可以得到较为深层次的休整,即是中医讲的“滋阴潜阳”。白天,太阳的幅射影响难以使人的细胞得以深层次修复。晚间睡眠犹如充电,充电不足人的免疫力必然下降。
广大群众自觉地遵守生活规律,可以全民皆兵预防“甲流”。实施低成本、高效率的防控;这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化繁为简,以简制繁”大思维的影响下,也只有这种广泛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是最有力量的“甲流”防控。
                                                    (作者系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
                                                            2009年6月2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6 1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