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转帖】与中医大学学弟交流学习中医的若干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01: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3:30 编辑

原帖由 二泉映月 于 2009/10/19 09:21 发表
甘将心血勤耕耘,期卜它年一片红




我若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3:31 编辑



施今墨治噎膈医案解读 吕景山 山西中医学  一、阴亏气滞

  贾某某,男,79岁。

  平素嗜酒,数月来情怀抑郁,食减便燥,渐至进食有时作噎,咽下困难。现只能进半流质食物,硬食已有2个月不能进矣。胸际闷胀微痛,饭后尤甚,有时吐白黏沫,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夜寐多梦,精神萎顿,体重减轻,经北大医院检查,谓食管狭窄,未发现癌变。舌苔白而燥,脉沉涩。

  辨证立法:平素嗜酒,加之情志怫逆,气郁积聚,致使阴阳不和,三焦闭塞,咽噎不利,拒格饮食,渐至津液干枯,口燥便难。治宜顺气开郁,养阴润燥。

  处方:薤白10g,全栝楼18g,天冬、麦冬各5g,炒枳实6g,清半夏10g,油当归12g,代赭石15g,川郁金10g,旋覆花5g,广陈皮6g,火麻仁15g,桃仁、杏仁各6g,茜草根10g,淮牛膝10g。

  二诊:前方服3剂,诸症如前,胸际略畅,大便仍燥。加晚蚕沙10g,皂角子10g,再服五剂。

  三诊:服药5剂,自觉诸症有所减轻,能稍进馒头类食物,大便仍微干,2日一行,身倦少力。

  处方:薤白头10g,炒枳实6g,晚蚕沙10 g,川郁金10g,炒皂子10g,野於术10g,桃仁6g,代赭石12g,杏仁6g,旋覆花10g,淮牛膝10g,油当归12g,薤白头10g,火麻仁18g,栝楼24g,郁李仁6g,茜草根10g。

  解读 张景岳云:“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盖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

  何梦瑶云:“酒客多噎膈,食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于涩,食不得入也。”

  中医无食管狭窄病名,综观脉症,是属噎膈之证。施师治疗此病常用调气润养之剂屡屡奏效,以旋覆代赭汤、 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为主,佐以桃杏仁、油当归滑润之药,二冬滋阴养津,郁金、枳实、茜草、陈皮等开郁顺气。药对是施师的用药特色,在此详析之。

  旋覆花——代赭石
@pagebreak@
  旋覆花消痰平喘,降气止呕,宣肺利水;代赭石平肝泻热,镇逆降气,凉血止血。旋覆花以宣为主,代赭石以降为要。二药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共奏下气平喘、化痰止咳之功。

  全栝楼——薤白

  薤白温中通阳,行气散结,活血止痛;栝楼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以辛散温通为主,散阴结而开胸痹;栝楼甘寒滑润,以清降为要,宽胸利膈而通闭。二药伍用,一散一收,一通一降,通阳行气、清肺祛痰、散结止痛、润肠通便益彰。

  栝楼、薤白伍用,出自《金匮要略》括蒌薤白白酒汤。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

  栝楼、薤白伍用,古人善治胸痹。然胸痹一证,以痰浊、血瘀二者较为常见。属痰浊者,参合二陈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治之。属血瘀者,常伍以紫丹参、葛根、降香为治。若辨证准确,用药配伍恰当,均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矣。

  桃仁——杏仁

  桃仁富有油脂,滑肠润燥,破血行瘀;杏仁质润多脂,行气散结,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桃仁入于血分,偏于活血(化血络之凝瘀),杏仁入走气分,偏于降气(降肺气之上逆);二药伍用,一气一血,其功益彰,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天冬——麦冬

  天冬养阴清热,润燥生津,润肺止咳;麦冬清心润肺,养胃生津,养阴润燥。二药伍用,其功益彰,滋阴润燥,畅利三焦,改善咽下功能之妙用。

  火麻仁——郁李仁

  火麻仁滑利下行,走而不守,润燥滑肠,通便泻下;郁李仁体润滑降,下气利水,行气通便,滑肠泻下。火麻仁偏走大肠血分,郁李仁偏入大肠气分。二药伍用,一气一血,相互为用,气血双调,通便泻下的力量增强。
  火麻仁、郁李仁均为植物的成熟种子,都含有丰富的油脂,二药伍用,不仅可润肠通便,而且对食管狭窄诸症亦有治疗作用,若与油当归参合,其效更著。

  晚蚕沙——皂角子
@pagebreak@
  蚕沙祛风除湿,活血定痛,和胃化浊,升清,防腐;皂角子降浊润燥,润肠通便,祛风消肿。晚蚕沙升清为主;皂角子降浊为要。二药伍用,一升一降,升降协和,清升浊降、消胀软便甚妙。

  施师临证处方,习惯以晚蚕沙、炒皂角子并书,它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宣清导浊汤。用于治疗湿温(指夏秋之季感受湿热之邪所引起的一种热性病,症见发热持续,头重身痛,胸脘痞闷,苔白腻或黄腻,脉濡)久羁,弥漫三焦,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吴鞠通云:“晚蚕沙化浊中清气,大凡肉体未有死而不腐者,蚕则僵而不腐,得清气纯粹也。故其粪不臭不变色,得蚕之纯清。虽走浊道而清气独全,既能下走少腹之浊部,又能化湿浊而使之归清,正人之不正也。用晚者,本年再生之蚕,取其生化最速也。皂荚辛咸性燥,入肺与大肠。金能退暑,燥能除湿,辛能通上下关窍,子更直达下焦,通大便之虚闭,合之前药,俾郁结之湿邪,由大便而一齐解散矣。”

  二药伍用,升清降浊甚妙。吴氏用此对药,以导湿浊从大便出,固具巧思。然,施老颇有发挥,告云:“二药参合,升清降浊,上能治头晕,中能消胃胀,下能通大便。”对于清浊升降失调引起的头晕、胃胀、腹痛,以及大便秘结难下,或初硬后溏者均有良效。皂角子以炒品为佳,因其滑肠润便,降浊通便的力量增强。

  栝楼——枳实

  栝楼甘寒滑润,既能上清肺胃之热、涤痰导滞,又能宽中下气、开胸散结,还能下滑大肠、润肠以通便;枳实苦温降气,善于破气滞、行痰湿、消积滞、除痞塞,为中焦脾胃之要药。

  栝楼能行善守,守多行少,以守为主,易于助湿碍胃(即腻膈)恋邪;枳实能行善走,破气行滞,以走为要,易于耗气伤正。故以栝楼之黏腻制枳实之行散,又以枳实之行散制栝楼之黏腻。二药参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奏破气消积、宽胸散结、润肠通便之功。

  二、积滞气逆

  程某某,男,65岁。

  患胃病已20余年,膨闷胀满,时常作痛,经治多年,时轻时重,迄未痊愈,近年来每服沉香化滞丸病痛减轻,遂赖此药维持。近2个月虽服前药,不但症状不减,又增咽下困难,固体食物尤为困难,咽下旋即吐出,嗳气频频,口涎极多,每日只食流食少许,日渐消瘦,大便隔日1次。经医院检查为食管下端狭窄。患者吸烟,无饮酒嗜好。舌苔垢腻,
脉象沉涩。
@pagebreak@
  辨证立法:久患胃病,脾胃已伤,气机不顺,上逆而呕。消化力弱,积滞不散,胀满嗳气频频,当以降逆行气消积法治之。

  处方:干薤白10g,紫厚朴5g,全栝楼18g,炒枳壳5g,怀牛膝10g,焦内金 10g,砂仁3g,代赭石15g,蔻仁3g,旋覆花6g,北沙参3g,广皮炭6g,莱菔子6g,桃仁6g,莱菔缨6g,杏仁6g,丹参12g(米炒),白芝麻30g(生研)。

  二诊:服药4剂,胀痛、呕逆、嗳气均见好转,惟食欲不振,仍不能咽固体食物。前方去牛膝、内金、沙参,加丁香2g、柿蒂6g、茜草根6g。

  三诊:连服2剂,呕逆已止,胀痛减轻,嗳气渐少。

  处方:薤白10g,火麻仁15g,全栝楼18g,白芝麻30g(生研),莱菔子6g,莱菔缨6g,杏仁泥6g,代赭石15g,广皮炭 6g,旋覆花6g,炙草梢6g,分心木10g,半夏6g,苦桔梗5g,建神曲6g,炒枳壳5g。

  
四诊:服药4剂,除仍不能咽固体食物外,余症均大为减轻,食量亦增。

  前方中加娑罗子10g作常服方。

  解读 本病为食管狭窄症,据患者之子云:“医院检查食管下端有萎缩现象,原因未明。”施师则以降逆、理气、消积之法治之,症状逐渐消失。前后曾用旋覆代赭石汤、栝楼薤白散、丹参饮、济生栝楼实丸、半夏汤等方化裁。白芝麻润燥除噎、通便。治呃逆嗳气,颇有实效。分心木即核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善理胸膈之气,而收消胀宽胸之功。

  旋覆花——代赭石、栝楼——薤白伍用意义见前。

  砂仁——白蔻仁

  砂仁辛散温通,醒脾和胃,行气止痛,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白蔻仁辛温香燥,温中化湿,健胃止呕,行气止痛。砂仁香窜而气浊,功专于中下两焦,白蔻仁芳香而气清,功专于中上两焦。两药伍用,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以开胸顺气,行气止痛,芳香化浊,醒脾开胃。

  砂仁、白蔻仁同为辛散温通、芳香化浊之品,故常相须为用。又因其内含挥发油,故宜研成细末冲服。一般用量:每服1g'日服2~3次。若入煎剂,宜后下,否则影响治疗效果。

  莱菔子——莱菔缨

  莱菔子又叫萝卜子,消食化积,行滞通便,祛痰下气;莱菔缨又叫莱菔叶、萝卜缨,行气消胀,和胃消食,清咽。二药伍用,行气消胀、化滞通便的力量增强。

  莱菔子、莱菔缨伍用,功专消食化滞,行气消胀,善治脾胃不和,气机失调,胃肠功能紊乱,以致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若胀甚者,伍以香附、乌药,其效更著。

  桔梗——枳壳

  桔梗辛散,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以升提上行之力为最,故前人有“载药上行”之说;枳壳苦温,理气消胀,宽胸快膈,以下降行散为著。二药参合,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行气消胀散痞的力量增强。

  半夏曲——建神曲

  半夏曲和胃降逆,燥湿化痰;建神曲健脾理气,消食和中。二药伍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理气快膈、消食除满力彰。
发表于 2009/11/23 1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能把它集结成WORD文档或者文本上传到资源下载区去,这样方便阅读些,内容很多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2: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3:32 编辑

原帖由 chenshiqing 于 2009/11/23 19:16 发表
希望楼主能把它集结成WORD文档或者文本上传到资源下载区去,这样方便阅读些,内容很多啊



word文档已经搞了两个(有两千多页以上),就是不知如何上传,chen先生如能帮忙,万分感谢!
发表于 2010/2/26 22: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苦了!


我虽然无缘做楼主的学弟,但很热衷中医。祈愿中医人不要气馁!
发表于 2010/3/4 1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印,资料庞大,谢谢楼主。
建议文件如过大,可以压缩上传即可,供大家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04: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3:32 编辑

原帖由 she_yw 于 2010/2/26 22:36 发表
谢谢楼主!辛苦了!


我虽然无缘做楼主的学弟,但很热衷中医。祈愿中医人不要气馁!

=========================================

谢谢鼓励,共同学习,多多读书,不断提高识别真假中医学术之能力,临床学习不走、少走弯路,如是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1: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3:33 编辑

让中医自由发展——访中医药学家周仲英
周老一谈到中医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第一次为周仲英先生怦然心动,是偶然读到他用以自勉的座右铭:“古为今用,根深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新葩。”
  这是周老作为一个中医人的人生准则,也是他多年治学经验的集中表现。
  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中医事业的周老,德艺双馨,饮誉海内外。走近他,你会体会到医学与人生完美交融的精妙境界,你会深刻感受到像他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品格。
  半个世纪来,周老遨游于祖国医学的大海中,劈风斩浪,演绎着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激情版本……
  少年苦读 打下扎实理论根基
  周仲英1928年出生于江苏如东县的医学世家。因家乡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他自然先文后医,先熟背四书五经,再系统学习内经、伤寒、本草等医学典籍。
  周仲英虽深受传统文学熏陶,但在学医初始依然感到枯燥、茫然,难以领悟医理奥义,联系实际消化吸收。回忆这段崎岖道路。他把自己的学医门径归纳为“死读”:“我通宵达旦刻苦攻读,劲头十足,却读得糊里糊涂。尤其在背医经、脉经典籍时,就像老和尚坐禅,真是苦啊!”
  虽然求学艰难,但每当随父出诊,目睹急诊之转安,医学造福乡梓时,当良医的愿望就在周仲英心中油然而生。于是他矢志研究中医药学,日复一日勤学苦练,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
  “学医无取巧之门。”周仲英总结经验说:“主要篇章条目烂熟于心,到临床后就能触类旁通。”
  青年受挫 拨开迷雾悬壶桑梓
  为精研医学,周仲英进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深造,期望攀登医学新高峰。谁料因时局风云变幻,中医“风雨飘摇”,周仲英也饱尝了困惑、迷惑的思想磨难。
  1947年,国民党提出“中医没落,没前途”,要求“废除旧医”,并将中医排斥在中国文化殿堂之外;建国后,中医学界又掀起改造中医的潮流,要将中医改造成初级西医,中医受尽了歧视和不平等待遇。这些思想给中医药发展方向带来困惑和误导,严重干扰了周仲英的专业思想和信心。他重温当时的苦闷彷徨:“那段日子,我承受巨大的精神重压,常常夜不能寐,反复思索为了生存是否应放弃理想而随波逐流。”
  但每每目睹中医救死扶伤,造福百姓,周仲英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事实最具说服力,中医的医疗成绩让我明确了立场观点,于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周仲英从此拨开云雾,冲出误区,后悬壶桑梓,大展医技。
  壮年得志 医术医德闻名四方
  周仲英的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师古而不泥古,他认为学忌门派,在学说上主张不偏执一家之说,善于利用各家学说之长,从应用中求发展。他坚信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1956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一直战斗在临床第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辛勤耕耘。
  上世纪80年代,流行性出血热在一些地区蔓延。面对这一死亡率高达80%的凶险疾病,许多医生都无能为力。为攻克这一顽疾,周仲英带领科研小组深入疫区。刚开始毫无头绪,救治方案收效甚微。周先生并不气馁,他从分析病期特征着手,综合温病、伤寒等各家学说,提出了系统性的治疗方案,使疗效得到显著提高,病死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治病救人时,周仲英对权势者、疾苦者一视同仁,从不势利。战疫功成不仅让他闻名四方,其高尚医德更传为美谈。周仲英从中意识到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大有可为,从此更是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为中医内科急诊学做了大量奠基工作,成为这一新兴学科的开拓者。
  壮心不已 继续开拓医学领域
  周仲英禀学渊源,著作等身。但他仍感叹中医学博大精深,称其为“尚未开发的宝山”,并将自己即将出版的医事传略取名为“抱璞斋”,以示继续开拓医学领域,攀登新高峰的壮志雄心。
  近年来,周仲英一直关注中医的发展,对当下中医西化的风潮,他深感忧虑:“当前中西医学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碰撞,重西轻中在医学界大有人在。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学术观不高、思想认识不够,才走进了从西医立场看中医的误区。”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中医研究机构、高等教育都在发展,但临床效果不佳,真正掌握中医辨证治疗的精髓,坚持中医之道的人并不多,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医萎缩的深层次危机。”
  “中西医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平行互补关系。”周仲英呼吁:“为中医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人物简介
  周仲瑛,男,1928年生,汉族,江苏如东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随父周莜斋教授学习中医,曾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7年毕业后,悬壶桑梓。1955年入南京中医进修学校进修,次年毕业,留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副院长等职。1983年~1991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兼任中医系主任。现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省级中医内科急难症重点学科带头人,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周仲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天津中医学院、新加坡中医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骋为客座教授,多次被国外选入《世界名人录》。
  学术成就
  周氏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疑难急症和心肺疾病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和造诣。
  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坚持科研工作,以应用研究为主,后从事心、肺、肝、肾等多系统病种的临床研究。近10余年来主持国家级、部级、省级课题2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部级课题4项。目前已完成14项,获省级以上奖8项。
  周氏在学术上不偏执一家之说,善于综合应用各家之长,从应用中求发展,通过实践提出新的论点和治法。他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8年,理论、经验两臻丰富。临证对许多重危患者及疑难病证的治疗,常取得显著的疗效,故声名远播,饮誉海内外。
  弟子眼中的大师
  周老家世业医,治学严谨。他医德高尚,对病人有求必应,除每周出诊六个半工作日外,对病人加号也从无怨言,甚至会因放不开病人而主动放弃一些社会活动。
  他对病人一视同仁,每份病历都写明病机,记录病情变化,并仔细保存,以便更好地系统治疗。作为关门弟子,我们深得周老厚爱,在学业、生活等方面都得到照料和关爱,他是严师,是慈父,是带领我们积极向上,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力量。


http://www.xywy.com/zyys/zydt/20070621/51620.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7: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3:33 编辑

学医当学孙思邈,博及医源,精勤不倦,虽晚年才研读《伤寒论》,竟能享年144虚岁,此境界,古今无人能及;裘沛然老中医穷究《千金方》,对中医养生有独到见解,《壶天散墨》一书里有“千金方里藏万金”之文,这是裘老先生享年97岁的秘诀吧!业中医者,千万不可轻视医界前辈的至理名言,这可是无价之宝!

[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0/5/20 17:1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3: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3 03:34 编辑

王新华编著《中医历代医论选》电子版下载网址连接如下,需要的网友请使用: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971886.html
898页,70万字,内容丰富,值得查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6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