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disremember

寻成都有志学中医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9 14: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易心易加入,呵呵

我们群中的高手昨晚还讨论要聚集成都真正热爱中医的同道来着,正希望更多真正热爱中医,认真钻研中医的同道加入呢!

欢迎易心易!只要你查找群61015821加入即可,我白天晚上都在,除了去吃饭哈
发表于 2009/6/15 16: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群须知:本群读经求真之精神

本群将以线上为日常学习平台,以线下学习研讨为主要学习方式,欢迎成都同此中精神之学友加入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外地朋友恕多有不便。
  

本群读经求真之精神

   “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 圣人一出,天下归焉。非圣人求之天下,圣人法天贵真,而天下自归焉。以天真来读经,其真自归也。若不以天真,而求之真,非其法也。

    吾群提倡读经求真,是以我之天真与之同气相求也。若不以天真读经者,无同气以相求,其气自散矣,其形自解矣。故非吾群远之,其自去也。“诚意正心,方可以修身。”何谓也,亦是发其天真也。

    是故,凡在本群学友,及欲加入本群之同道,务必知本群读经求真之精神。

    凡不读经者、流散无穷欲乱经者、只欲知其然不欲知其所以然者、非中医痴迷者,皆非本群之所欲也。
    本群不反对问病,但不提倡单纯问病。凡问病者须是在读经求真的基础上方可以问病,且问病后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单纯为问病者非本群所欲也,可自行选择问病养生群加入之。
    本群不限制群友的基础。但不论有否基础者,均应是真正热爱痴迷于中医者。中医之精妙,十年始见功夫亦为平常。凡对中医属一时之喜好者,非本群所欲也。
    即加入,不积极研习讨论者,久不发言交流者,只欲旁听而不欲交流或指点群友者,亦非本群之所欲也。

    凡此种种,既已加入,本群亦会将之踢出。

    但若是真正之中医痴迷者,同此读经求真之同道者,本群虚位以待之。目前本群已聚首成都少数真正同道之人,吾等之宗旨是求精不求多,但有真正同道之数数几人共研真经,数年不辍,足矣。余凡不同此道者,自去矣

  本群将以线上为日常学习平台,以线下学习研讨为主要学习方式,欢迎成都同此中精神之学友加入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外地朋友恕多有不便。



[ 本帖最后由 tiffanytte 于 2009/6/15 15:57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6 09: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杭州的,真希望杭州有这样一个组织。。。。。。。
发表于 2009/6/17 10: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简单啊,你也建一个这样的群不就可以啦,呵呵。我当初也是苦寻加别的群,幸得一位高人指点,与其坐而等之,不若起而整之,就建了这个群。呵呵。
发表于 2009/6/17 1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几个本群空间的帖子,宣传一下本群哈。

本群将以线上为日常学习平台,以线下学习研讨为主要学习方式,欢迎成都同此中精神之学友加入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外地朋友恕多有不便。

我们对中医做了什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医易 2009-06-15 20:22:49 回复 移动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讨论版
  • 贴图版

取消置顶 修改 删除
     医为仁术,为医不精研经典医理,不深悟天道,不体情病患,何足言医?

     与友相见,聊及中医。听闻其一家三人皆为庸医所误,悔狠非常。其女病咳喘,四方西医无治,八方名医莫助,虽泪流满面亦爱莫能助,后得一民间中医施力得愈,然终成体弱多病之体。其妇病太阳病,头痛,项背强几几,遭庸医之手,遂生出肉坠于魄门,辗转四剂,即卧床不起。其本人亦体弱多病,遭庸医之误亦多矣!虽深信中医,却不敢轻信医者,狠真医难求也!

     或曰医者无罪,治病救人何罪之有?然不知医道不精,即是害人。虽无所事事亦不研习经书者多矣,此种庸医,何能无罪!本是小病,药以至重;本为重病,医以至死。此无罪乎!医术不精,且不深悟医道,不体情病患,即大罪孽也!药则药之,亦不精思病症之痛处,不悔悟学艺之不精,此亦重罪也!

     中医不为人所信,被称为慢郎中,甚者曰骗子。此何人之过!吾辈将以此为戒,深研医理,精读伤寒。伤寒之书,句句示人以真法,条条示人以法戒,诸可汗、下、吐、炙及不可汗、下、吐法等,如耳提面命。深研其理,虽不能尽愈诸病,亦可见病知源,如此则不至误人。此一层也。若能体悟天道,合于术数,谨守阴阳,治病求本,药方精练。此其二层也,如此乃可言大医。决不可轻易以病人为实验之品,药不可过三剂,证变药亦当变。不可处方数十剂于病人,且试服之!并当明告病人诸多反应及效果,若非所料,则是医道不精,技有不足,当适可而止。如此则是求真之道,精进之法。

    如感冒虽为小病,然遭庸医之手,亦可变出诸多病症,害人不浅。故学医者,必深研医理,后可精习诸名家医案,如此方能下手治病,则误人少矣。吾辈当以德为先,无德不言医。望吾群中医友,戒之!戒之!



                                                                       己丑年夏 医易谨记
发表于 2009/6/17 1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群将以线上为日常学习平台,以线下学习研讨为主要学习方式,欢迎成都同此中精神之学友加入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外地朋友恕多有不便。
关于中医的普及 pride 2009-06-17 07:53:38 回复 移动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讨论版
  • 贴图版

置顶 修改 删除
    中医后继无人,是目前中医面临的最大问题。当中医学的导师们,在抱怨学生难找,徒弟难带时,请反思下自己的传教方式。是否会有意无意的犯以下两个错误:

    第一:让中医学变得面目可憎。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保持持续不衰的兴趣,就一定要尊重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这个认知过程。任何学问要想让人接受,要想被传承,也必定要建立在这个过程之上,中医也不例外。我相信绝大多数走近中医的人,都不是纯粹因为读《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而是因为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发生了与中医有关的事宜,从而带来或改变了自己对中医的认识,进而产生了对中医的兴趣。当然,我并不是认为读经典不重要,只要有兴趣就行。而是对于仅有兴趣(而这种兴趣可能猎奇成分更多),古文学基础又不好的初学者来说,就好比初中开始学物理时,老师一来就叫学生背牛顿定理一样,只会起到消磨兴趣的作用。

    希望中医的教授者们,能以身边的事情为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的来阐明中医的道理。让大众逐渐消除对中医误解,让有志者保持研习中医的兴趣。而不要总扳着个脸,一边抱怨接受和理解中医的人很少,一边又满嘴阴阳八卦、五行、经络地把大家搞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又如何能发扬光大,长盛不衰呢。这点现代对自然科学的科普教育模式,很值得中医教育借鉴。

    中医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经典的医书,基本上都是用古文书写。对于古文基础很差的现代人来说,可能比读英文还难。所以希望中医的传授者们,能做好古人与今人的沟通工作。就好比我们在不懂外文的情况下,翻译家仍能让我们无妨地领略,外国伟大著作一样。当然你可能会说,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偏颇,看译文会带来误解,要看原著。但是你想啊,连你们这些中医学的导师,经典的研读者们,都会有误解。那我们这些现代的门外汉来说,不更是看得大相径庭、南辕北辙、五花八门啊。再说,即使各个中医专家们有啥偏颇,那毕竟是少部分,对于大部分专家达成共识的地方,为什么不可以以现代文的方式,告诉给大家,非要大家重复造轮子。专家们、大牛们,希望你们控制下自己复古的心情。在你们自己日记里、QQ空间里,你随便写,用古文,哪怕用甲骨文,都不管我们鸟事。而你要在大众场合写,又非得要让大众来拜读,就最好用浅显易懂的现代文,拜托。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是看他是否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反之,除了白痴,谁都会。

    第二:把中医学门槛抬得太高。
    某个大牛的博上有这么一句话“故对中医的学习: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为也,非勤学善悟之人不可为也,非博学通达之人不可为也,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为也。”。当然我希望他这里的“学习”是指有志要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一代中医大师,不然的话除了芙蓉姐姐,可能没谁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学中医。

    试想如果只有如上般才思的人,才能受中医教育的话,我想中医可能真的不久已。因为这种人干啥不行,用不着非要学中医。而即便这种人立志学医,而且还学有所成,但最多也只能自个给自个看病,因为生病的普诺大众,不认识中医,不给你看。就憋着吧!你。学无用武之地,谁还去学,哪怕他是医圣转世。

    降低门槛,甚至取消门槛。放低身段,以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大众,让中医大众化,亲民化,让她来自于民而用于民。把中医给阳春白雪化,以难卖难,以玄卖玄,摆出一副勿与众谋的嘴脸。我看这不是来搞中医的,简直就是来害中医的。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中医,了解中医,就好比我国的乒乓球,之所以能雄霸乒坛,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民都会打。

    废话完了。最后申明,本帖只是就当今中医现象而论,敏感的人切勿对号入座,自寻烦恼。

================================================================================
回帖列表
回帖(1) | 浏览(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苔苔 2009-06-17 10:04:45
1楼    回复 删除
Pride同学是好同学,呵呵。其实我们这里都是和你一样的同学哈。学习古文也是很费劲的,就像中学语文课本中古文课文一样的哈,一篇课文要讲好几堂课。但是,我们要清楚,不是中医上赶着追求你,是你上赶着追求她。她就是阳春白雪,就是高山流水,曲高和寡。

如果你想让她走进下里巴人,走进寻常百姓家,也可以。但那样就好比你因为她说外国话,有清高而不与她见面,只是通过别人打听打听她的消息,或者上街买一件她的签名T恤。到最后,你追得上她吗?中医她就是曲高和寡,宁可寂兮廖兮,无人问津。记得,是你倾慕她,上赶着追人家,不是人家追求你,这么说很通俗易懂吧,呵呵。

所以本群倡导读经求真的作风,并非本群抬高门槛,而是中医的要求,其中一片真心,请群友们察之。各位群友们,我们之所以有缘相聚,是我们的缘分,但更加是我们与中医的缘分。今且不论我们各自根器如何、心德如何,但至少我们与中医的机缘是不浅的,有此机缘都是因为我们的造化不浅,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啊,只有拿出我们的真心来努力追求她。
发表于 2009/6/17 12: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ZT]:如何学习中医(医易一意)

本群将以线上为日常学习平台,以线下学习研讨为主要学习方式,欢迎成都同此中精神之学友加入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外地朋友恕多有不便。


[ZT]:如何学习中医(医易一意)
如何学习中医
医易一意


发表于2009年03月28日 13:58

     朋友说我的东西老是之乎者也,看也看不懂。我对此感到很抱歉,但我必须得坚持这种习惯。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得尽可能的接近古人的思维,包括语言表达方式。以我现在的文言文水平,简直是门都没入。
     其实我想说的是,太直白的言语有时就失去了广大含义,就像老子说的:“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很多中医初学者,包括很多学医未入门的朋友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学好中医。我对此颇有感触。
     学好中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成才之路那就是自学。
     有人说师承是学习中医的真正方法。其实不然。自古我国医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师承的方法在流传,然而观古之大医,又有哪一位不是精研中医经典而后下药如神的。中国古有“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的说法。师傅就像一盏远处的明灯,当然师傅水平越高,明灯就越亮一些,你也会少走很多弯路。但要到达师傅或超过师傅的境界,非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达摩当初传道的时候,最后的结束语竟然是“我什么也没说”。真正好的师傅是不会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强加到徒弟思维中的,因为“我所表达的,不见得就是你所理解的;我所理解的也不见得就是正确的”。好的师傅应该是告诉你如何学习的师傅,而不是告诉你结果的师傅。否则最终结果将是一代不如一代,慨可悲也!
     现在很多人满足于师承或家学,以为师傅传下的就已经足够了。仲景在伤寒序中写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可见此中流弊早已有之。那么师承要不要?肯定要!要的是师傅指点你学习的方法,要的是师傅的明灯,告诉你应该在汗牛充栋的书中选择哪些书来精读深思,告诉你应该在各家学说中选择哪些学说来学习研究,告诉你什么是中医的根本,告诉你什么是中医的思维。如此则是一位真正的好的中医师傅。现在很多师傅总喜欢有人来继承自己的理论和经验,怕自己的东西失传。而往往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师傅的经验到是传下来了,但是真正的中医却没有了。因为临床经验是有限的,“各承家技,终始顺旧”,从有限的中医根本思维到有限的经验学术,是进步还是退步?
     我一直坚信中医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演变成了纯理论医学,就像爱因斯坦玩的理论物理学一样,你不需要有临床经验,很多东西都是理论化的。唯一有差异的就是你的理论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真正的纯中医理论。所以临床其实只是一种检验的方法,而不是学习中医的方法。你的理论错了,你再多临床也不可能做到下药如神,更不可能提高得了多少医术;你的理论是真正的中医理论,你没有临床,亦可下药如神,临床只是检验了你的理论是正确的。
     所以很多人不精研医理,以为跟师抄方,师承学习几年就可以了。此真愚夫也!中医就是损在这部分人手中的。
     就脉学一事而论,都说“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何以不明?非心中易了,其实是心中本就不了,所以指下难明。自以为记住了《频湖脉学》、《一指禅》之类的,知道二十四脉是如何如何,就是心中已了。心中易了的说法就是自欺欺人,本就不了,不找自己的原因,却怪中医之学不明。以为人人皆是如此,真是笨得不能再笨!这种人学习中医,怎么能光大我中医学?更有甚者根据西医学病名来处方,更是损我中医之大害人士。
     那么如何学好中医呢?其实我已经说明白了,以经典为根本,深思内经、难经、伤寒、本经,然后再去学习好的师傅的思路,一点即通!不用师傅也可,古之大医何其多,皆可选择学习他们的思路和经验,何必要去跟一个师傅来禁固自己的思维呢!但必须是精研四大经典之后才能如此学习。看似很慢很笨的方法,其实不然,如此学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医师,才是有水平的医生,才是对病人负责的医生。这种方法还有个优点,就是筛选出了真正喜欢和能吃苦的医生,如能静心深研经典且能坚持不懈的人,必能走入中医之殿堂。而那些意志不坚或悟性及差的人,也能很早发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己不是此中材料,尽可早日放弃,如此无形中就保证了中医的质量,才能真正发扬我中医之学。
     我写这篇文章可能打击了很多人的积极性,但是中医本身的发展就是这样,只有如此中医才能不被骂是骗子,不被说是慢郎中,不被西医踏在脚下,不被一些人拿来骗钱。。。。
     但事实是做不到的,我只是劝劝而已。呜呼!







                              医易写于浣花溪畔
发表于 2009/6/17 16: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转个本群空间里的帖子,宣传一下本群哈

本群将以线上为日常学习平台,以线下学习研讨为主要学习方式,欢迎成都同此中精神之学友加入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外地朋友恕多有不便。

再次倡议群友们早睡早起!

       大家都知道万恶淫为首,七情六欲亦伤人。所以我想我们这里也不乏修身修心,早已戒邪淫的,我亦颇有心得,以致于不戒而戒,是为无为,全不着意也。但是我觉得熬夜晚睡晚起虽然不到万恶之首的地步,也毫不逊色,说是逆于生乐,妄为作劳,以欲竭其真,以耗散其真,也不夸张。晚睡不养阴,晚起不养阳,长此以往,阴阳俱衰亦。我们有又几人真正早睡早起?包括我,亦是熬夜。

     如果说按照一气之周流来看,就会明白火神派为什么会火。如果一个人每天早上6点睡到晚上6点起来活动,大家想想会怎么样?阴阳反作,一气之周流废矣,有或曰营卫周流亦废矣。 现在人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问题也很严重了,早已阴阳俱虚,百病生矣。火神派为什么会火啊,就这原因就是现在的人,晚睡伤阴,晚起伤阳,长此以往,阴阳俱损。所以在这里需要附子,拨动这个开关,给这些人“重启”一下。若是还不知悔晤,就没救了。

      昨日还有一位外地朋友特地打电话感谢我,他的很多问题都调理好了。我给他的修身修心建议其中就有一条早睡早起,很简单,但他认真去做了。

      所以,我在这里再次倡议大家早睡早起。大家都是认真学习中医的,比一般人应该更懂得为什么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旦人气生,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不得再妄为作劳。 让我们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现实,但是晚上10点睡,天亮就起应该要求不高。

     我决定从今天起晚上9点前下线休息睡觉,天亮即起。我不是在这里向谁保证,而是因为我意已决,言已出,若不行,是自毁其德,于自不利也。我在这里也再次倡议本群学友们早睡早起,亦是我的功德。望群友们天亮即起,莫再熬夜,戒之,戒之!

[ 本帖最后由 tiffanytte 于 2009/6/17 15:50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9 1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起

再发一篇本群空间的帖子

本群将以线上为日常学习平台,以线下学习研讨为主要学习方式,欢迎成都同此中精神之学友加入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外地朋友恕多有不便。

成立中医经典读书会倡议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苔苔 2009-06-13 16:46:12 回复 移动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讨论版
  • 贴图版

取消置顶 修改 删除


成立中医经典读书会倡议书


中医经典读书会

读经典 用经典

诵读经典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论(桂林本或者通行本) 神农本草经

中医薪火离不开历史传承,如果说,学中医不熟悉《内经》中的“天人合一”,“四时五行”就不懂中医,就会视“五行”学说为无稽之谈。不熟悉《内经》,就会学无渊源,就不会知道《内经》中早就有关于疫气“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的论述。就会不懂装懂,闹出疫气概念为吴又可首创的笑话。药王孙思邈也认为医学是很难精通的技艺,他在《大医精诚》中说:“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他强调学习中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反对浅尝辄止,指出:“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我们都是热爱中医的人既然选择学习中医,就要从中医经典开始学习,手不释卷;始终不能放弃对中医经典的温习,发展中医,始终离不开薪火相传。明代张景岳在广泛研读文、史、哲、天文、历法以及兵法《六韬》、《玉钤》等书基础上,用了近30年时间,编撰成了《类经》一书,他有感于当时的医师急功近利、不重视学习中医经典状况,所以在《类经》序中说:“奈何今之业医者,亦置《灵》、《素》于罔闻,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刻意精研《内经》,历时十二年著成《素问释文》二十四卷,为中医学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根据自己研习中医,注释《内经》的体会,认为学习中医经典是中医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所以他在《内经・素问注》序中说:“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了学习中医经典于中医治学的重要性。又如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总结自己一生治学经验时曾说:“予幼嗜岐黄家言,读书自《灵》、《素》而下,旁及《道藏》、《石室》,考穴自《铜人内景图》而下,更及《太素》、《奇经》。伤寒则仲景之外,遍及《金》、《木索》,本草则《纲目》而外,远及《海录》、《丹房》。有得,辄钞撮忘倦,不自知结习至此,老而靡倦。”(《串雅》序)最终成为继李时珍之后清代杰出的中医药学家。
     有感于当前学院中医的教学忽视经典,就如刘力红所言现在学习中医的研究生博士生以书柜里如果有谁放着一本黄帝内经,那是会被别人所笑话。
     鉴于此,6月11日我和苔苔商议是否可以大家一起诵读中医经典,这一倡议也得到了医易的支持,由此我们倡议成立《中医经典读书会》我们将组织参加者聚在一起共同诵读中医经典。古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不贪多 不求快 每周一次读书聚会 每次约定读书内容

      诵读经典第一部  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读书会
  
                                                          倡议人 易心易(无极),  苔苔, 医易

                                                                        2008年6月12日




发表于 2009/6/19 12: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可早睡稍晚起,冬天太阳出来晚么.夏天可梢晚睡,天黑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4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