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disremember

寻成都有志学中医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2 1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yu9 于 2009/7/21 20:34 发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别太自负了.

一般来说,中医学院应该还有有讲的比较好的老师的.


谢谢老师指点,中医学院的确有好老师啊,呵呵,我们有时间还有去学习抄方的,我这么说其实就是想老师来群里啊,呵呵,我们群里没有学院派草根派的分别,只希望更多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来这里读经求真。在我们群里高校的和民间的都在一起讨论交流感觉真是很好,收获很大!尤其是希望大家多来参加我们每周的线下活动,呵呵。

[ 本帖最后由 tiffanytte 于 2009/7/22 10:40 编辑 ]
发表于 2009/7/22 11: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次活动记及部分视频

第三次活动记及部分视频



一、活动概况

7月18日活动,由医易主持专题讨论六经辩证。主要讲了六经辩证的学习方法。

参加人:医易、苔苔、三指禅、无极、月迷、好帮手、染香人、热爱自然。

二、活动部分视频:

由于本人疏忽,没有带mp3。感谢无极录下了活动的部分视频!还是视频效果好,以后还是录视频。中间因为活动地点附近天府广场可能是修地铁挖到天然气管,我们转移至人民公园继续讨论。本来我以为在公园那么吵的地方学习不了,月迷提议我们继续,结果大家都兴致盎然,十分投入,直到四顾茶坊就剩我们还在,自己赞叹一个!哈哈。活动中大家就六经的讨论还是有一些争论,但是气氛很好,真是开心!自己都感叹,我们真是太棒了,中医学习如果都像这样,那中医真是不用愁啦,哈哈。

视频链接:

http://bbs.zhonghuayi.net/thread-244-1-1.html 内经第三篇剩下的部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CrhZEzQ5JM/
六经辩证

三、我的心得:

我之前因为还没有开始学习伤寒,所以没有什么概念,当时讨论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尤其是不同的书中六经都不一样,我感到很混乱,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太阳,什么是阳明。。。这样的问题。

回来以后,我反思过后,我理解的医易所说的方法还是要“观其脉证,知患何逆,承证治之”。搞病理生理研究是很好的,但是,古之言难懂,古之意难测,他写的是不是你所理解的,且不说古人的东西对不对,你理解的东西对不对这就是个麻烦事。所以说,你说得再好,临床有效没效才是真的。张仲景搞的就是术,就是法,不能尽愈诸病,但能见病知源,什么是源?从伤寒论里来的源就是这个“观其脉证,知患何逆,承证治之”。

我现在还没真正开始学伤寒,现在正其法很重要。现在及时得到学习方法上的指点,对于我这种容易有求生求死倾向的人,是太幸运了。如果我去求究竟什么是太阳,我进去就会出不来,说不定又要求生求死了,哈哈,所以这次活动讲六经辩证的学习方法真是太及时了,呵呵。对于我还是先熟读条文,论而不议为好。

讨论中争论肯定会有的,尤其是六经没有争论就不对劲了,哈哈。不过还是好帮手说得好,我们要讨论,但是求同存异。关于六经,我们现在还跳不出去,所以这个争论是很难有定论的,呵呵。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具体学习条文,呵呵。



下次活动预告:三指禅讲内病外治。大家千万不要错过!错过了一定会后悔的哦!哈哈
发表于 2009/7/22 1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次线下活动通知(7月25日星期六)

第四次线下活动通知(7月25日星期六)

时间: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下午2:00-5:00
地点:人民南路一段118号412室(感谢好帮手提供活动地点!)

讨论专题:
内病外治
讨论主讲人:三指禅
(绝对经典!千万不要错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参加的同学请在此跟帖报名,或者直接在群聊里告知。


以后参加活动的学友都要逐步视学习情况轮流主持专题学习讨论。希望以此形式能够带动大家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发表于 2009/8/5 16: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起!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线下活动讲座视频(7月4日至8月1日,第二三四五次活动视频):内经(医易、三指禅)、内病外治(三指禅)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7月4次线下活动讲座视频:内经、内病外治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线下活动讲座视频(7月4日至8月1日):内经(医易、三指禅)、内病外治(三指禅)

第二次活动内经讲座(医易)视频片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Y5xT_C9D14/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二次活动7月11日-0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Lh6zCPfG24/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二次活动7月11日-0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ny0ekY_2c0/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二次活动7月11日-0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sEk8zwU-5A/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二次活动7月11日-04
      这次活动很成功!气氛出乎意料哦,大家真的很有热情,而且不论是讲的还是听的,都是提前在下面做了很多准备的,所以,回来之后我把录音听了一遍,忽然发现我们的讲座其实很有水平哦!
      尤其是医易,做了很多准备,讲得非常精彩!比如关于什么是“肾气”的问题,没有到现场来讨论的同学们,下去听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医易讲的太多要点了,我就不多讲了,没参加讨论的同学,自己下去听。

    另外,来参加讨论的同学也现场也很活跃,而且不断有灵感闪现,真是精彩!大家要注意听啊,呵呵。jack读经很认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大家可以注意听一下医易、三指、无极、好帮手、土豆的精彩回答,很有启发!jack一早从双流赶到,jack的学习精神真让我感动,呵呵。还有染香人,从绵阳过来,很有热情的,在现场结合自己的经验,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问题,以后都可以做专题讨论的。


第三次活动内经讲座(医易),六经辩证(医易)视频片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tWeBby3LYI/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三次活动7月18日-0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ak298xxwiI/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三次活动7月18日-0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HcctqCEbvE/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三次活动7月18日-0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1iPHpqv3dg/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三次活动7月18日-0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bX2npmJi3Y/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三次活动7月18日-05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Aoc-fREi7I/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三次活动7月18日-06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8jhUDqw26g/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三次活动7月18日-07
       回来以后,我反思过后,我理解的医易所说的方法还是要“观其脉证,知患何逆,承证治之”。搞病理生理研究是很好的,但是,古之言难懂,古之意难测,他写的是不是你所理解的,且不说古人的东西对不对,你理解的东西对不对这就是个麻烦事。所以说,你说得再好,临床有效没效才是真的。张仲景搞的就是术,就是法,不能尽愈诸病,但能见病知源,什么是源?从伤寒论里来的源就是这个“观其脉证,知患何逆,承证治之”。
      感谢无极录下了活动的部分视频!还是视频效果好,以后还是录视频。中间因为活动地点附近天府广场可能是修地铁挖到天然气管,我们转移至人民公园继续讨论。本来我以为在公园那么吵的地方学习不了,月迷提议我们继续,结果大家都兴致盎然,十分投入,直到四顾茶坊就剩我们还在,自己赞叹一个!哈哈。活动中大家就六经的讨论还是有一些争论,但是气氛很好,真是开心!自己都感叹,我们真是太棒了,中医学习如果都像这样,那中医真是不用愁啦,哈哈。

第四次活动内病外治(三指禅)视频片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LrwxQ5d_lc/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四次活动7月25日-0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GKTEfX5B5I/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四次活动7月25日-0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nTwJf2w7QM/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四次活动7月25日-0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OHj89d55PM/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四次活动7月25日-0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Z436cNxfgQ/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四次活动7月25日-05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rB780r_BxU/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四次活动7月25日-06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vbBErF27Gg/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四次活动7月25日-07

       内病外治系列预告:三指的内病外治,很是精彩,我们都是意犹未尽!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走皮毛蜻蜓点水,要深入下去。以后还要再请三指接着这个系列继续组织一些交流讨论,还要请火火主持全身推拿按摩和火罐的交流讨论!欢迎对这方面了解的学友来主持交流讨论!

第五次活动视频(8月1日)-内经第四第五篇(三指禅)视频片段: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O0lQrvvk54/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五次活动-内经第四第五篇(三指禅)6-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eGl_9oaeKI/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五次活动-内经第四第五篇(三指禅)6-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qaQdL23yXc/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五次活动-内经第四第五篇(三指禅)6-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T6BuQV2ND8/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五次活动-内经第四第五篇(三指禅)6-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0FIxfRJZP0/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五次活动-内经第四第五篇(三指禅)6-5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EsF3xbNe4o/  成都中医学习交流群61015821第五次活动-内经第四第五篇(三指禅)6-6
       内经的这两篇是很重要的篇章,感谢三指认真细致的准备的,讲的非常精彩!讨论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两篇也经过了认真的准备,尤其是深泉同学,通读过一边内经,我们讲到哪,她就能联想到内经中其他与之相关的内容,赞一个!

下次活动预告:本草
交流讨论主讲人:月迷津渡
发表于 2009/8/5 16: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起!转本群帖子: 三指禅讲太阴

三指禅讲太阴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原文】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273

【提要】  太阴病提纲及治禁。

【分析】本条是太阴伤寒后的表现。本书通篇都是讲的伤寒,都是围绕着伤寒写的,本条也不除外。伤寒,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不一样,有的人发热,有的人无热,有的人没有汗,有的人有汗,有的人两三日就会心中悸而烦,有的人伤了寒就心动悸,脉结代等等。本条是太阴伤寒的典型表现。腹滿而吐:寒湿之邪直犯本经,或内伤生冷,或三阳病误治失治,损伤脾阳,运化失司、寒湿内停,导致了气机不畅,而生腹满。脾阳不振,中焦升降失职,导致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气不升,寒湿下注则下利;胃气不降,浊阴上逆则吐,这就是内经说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泻”。中阳不足,脾虚健运失职,能运化的力气也就不足,并且还有腹部的胀满不适,所以食也有限,所以就会食不下。時腹自痛则是因为气机不通而致,有时候阳气稍通则不痛。阳气什么时候通呢?这个问题跟大青龙汤的身体重而乍有轻时的道理是一样的。自利益甚,本来就下利,如果不去处理,结果势必损耗阳气,下利之势变得更加严重。

正规的治法应该是温之。若因其腹满类似实证的腹满,而误用下法,则使脾阳更伤,寒湿不通,结于胸下,故胸下结硬,即所谓的脏结。此亦为太阴病引申禁下之意。

以上证候是太阴病的辨证纲领,它概括了太阴病的基本证候特征,反映了脾阳虚弱、寒湿内盛的病变本质,故凡称太阴病者,多指本条证候,而凡具本条证候者,即是太阴病。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原文】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277

【提要】  太阴虚寒证的辨证要点、病机及治则。

【分析】  本条突出太阴虚寒证的辨证要点,即条文中的“自利不渴”。自利,是指未经误治,惟因中阳不足,寒湿下注而自然下利。不渴,是太阴虚寒证的本质反映,以其寒湿内盛,故虽利而不渴。“自利不渴”,不仅与热利迥别,而且有别于少阴病的“自利而渴”,是为太阴虚寒证的辨证要点。太阴虚寒证是由脾脏虚寒,寒湿内盛所致,故其治取“当温之”,即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之法,方药可选用“四逆辈”

这里着重讲一下渴。人为什么会渴?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津不上承于口。人的口和其他地方一样,也是需要消耗津液的,说话多了会渴,渴反应的是津液不足(包括相对不足和绝对不足),比如热盛伤津可以导致的白虎汤证;阳气不足,不能化津,生成的津液不够用的,同样会渴,比如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以及津停不化的五苓散证等。那么本条为什么不渴呢?说明阳气的虚并不是很严重(有时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就可以)。

本条的第二个重点:为什么用四逆辈?中阳不足,按照方剂上讲的应该用理中更为合适,理中丸也是本论中的方子,为什么仲景不用呢?1.四逆汤可以治疗本病吗?可以,补火生土法也。2.治未病。防止太阴传入少阴之法,比用理中有先一着的治法。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脾之病,知脾传肾,当先实肾。

规矩:因其“脏有寒”,总须温补。

方圆:四逆汤加减化裁,以补火生土,以为方药之变化。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1. 太阴病兼表证

【原文】  太陰病,脉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276

【提要】  太阴病兼表证的证治。

【分析】先来看91条: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榖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表里同病的时候,里证急则先治里,不急则须先解表。那么本条是不是表里同病呢?如果是太阴兼表,那么有自利,按理应该先治里,应该用四逆汤,这里仅用桂枝汤,说明不是表里同病。本条是太阴伤寒未传变为典型的太阴病之前的表证。六经都有表证,有里证。太陰病,脉浮者,说明还有脉沉的太阴病。太阴虚寒证,其脉当沉当弱,今脉不沉弱反浮,是知外有表邪,所以才脉浮,说明虚的不是很严重,虚的严重了,即使有表邪脉也浮不起来,比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脉浮者,则可发汗,本证发汗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者,以其太阴本虚故也。若用麻黄汤峻汗,则势必更伤阳气。故只宜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安内攘外,而无亡阳耗阴之虞。如果不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发生传变。人伤于寒,传而为热,阳气盛,则可如此;阳气不足,则可能传而为寒,传为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这就是太阴伤于寒的一种传变。

对本条的看法,成无己和尤在迳认为是风邪在太阴之经,柯韵伯认为是太阴之表证。汤本求真认为是下利而脉浮者。有些时候由于受了表邪而生的腹泻,可以用风药来治疗。李克绍在脾胃病漫话里面说:腹泻,如果表证表脉明显的,服风药应当发汗;如果没有表证表脉,服风药只是升提胃气,不需要发汗了。

2.太阴病腹痛证

【原文】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279

【提要】  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腹满时痛或大实痛的证治。

【分析】  太阳病的治法很多,并不只有汗法一法。本条说因下之而生变,必非下证之太阳病而用下法,所以出现变证。太阳下后,有很多变证,如:太阳下之脉促胸满的桂枝去芍药汤、下之后其气上冲的桂枝汤证、结胸证、痞证等等都是太阳下后生变而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变证?说法很多,简单的说,可以从体质来解释。柯韵柏在《伤寒来苏集》里说伤其易伤者,也就是说误用攻法伤正,本来不足的伤的就更为明显,表现为阳虚伤阳,阴虚伤阴。本条发病之前就有这样的潜在因素:中阳不足,下之则中气伤的更加明显,于是邪气内陷,气血不通而痛。这表明已由太阳转属太阴,治宜桂枝加芍药汤通阳和脾,缓急止痛。

桂枝加芍药汤:本方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三两芍药。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方子,重在营卫,调理的重点在中焦,加三两芍药缓急止痛。全论芍药用了33次,占第五位。本经说:芍药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症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可以总结一下芍药的功效:开破阴分结滞,降气,补益。本方取其开破阴分结滞的作用。那么该用白芍还是赤芍?本经时代,赤白未分。后世分之,但仍都是芍药,说明二者有相通之处。以前没学中医之前,看一些书上,说白芍是妇科良药,那时候药店里白芍的存量不多,都是给妇女留着的。付老师以前用的也都是赤芍,效果也同样很明显(当然。付老师现在都是用的白芍)。许叔微在他的《伤寒九十论》里面的第一个案例里说:马亨道庚戌春病,发热,头疼,鼻鸣,恶心,自汗,恶风,宛然桂枝证也。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市无芍药,自指圃园,采芍药以利剂。一医曰:此赤芍药耳,安可用也?予曰:此正当用。再啜而微汗解。主张桂枝汤用赤芍,并且多次在其著作中强调,认为全论只有芍药甘草汤用的是白芍药。但大多数伤寒注家都认为是白芍,虽然没明确指出,在字里行间却可以断定,比如柯韵伯认为桂枝汤里的芍药可以敛汗,尤在泾认为芍药可摄养津气,这些都是指的白芍。《本草问答》上说:寒性皆下行,如白芍、射干味能降利,皆以其味苦,与大黄之降下其义一也。大黄苦性更甚,白芍苦性较轻。故白芍只微降,而大黄则降之力大。本方叫桂枝加大黄汤而不叫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亦可见仲景之意。

若出现腹满疼痛,拒按,难以缓解,大便不通者,即所谓“大实痛”,乃兼有有形实邪,气机郁滞,虚中挟实,治宜再加大黄二两汤,和脾止痛兼通实滞。大黄苦寒,久煎,取其味也, 可开破结气而痛自止。

本条“腹满时痛”与太阴病提纲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有所不同。二者虽同属太阴,彼则脾虚寒湿内盛,故除腹满时痛外,还见食不下,呕吐,以自利为甚,寒湿显著,结滞不是很严重,是以宜理中四逆类温阳以散寒;此证则结滞的程度要重一些,用桂枝加芍药汤,再严重一些就是大实痛,再加二两大黄开结就可以。

【原文】  太陰為病,脉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280

【提要】  脾胃虚弱者,慎用大黄芍药。

【分析】  本条承接上条而来。上条说明太阳病误下,病转太阴腹满时痛或大实痛者,可用芍药、大黄之例。然太阴病毕竟以脾胃虚弱为本,故在使用大黄、芍药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正气不足的一面,用量不可太重,以防大黄、芍药之苦泄攻伐,损伤正气。大黄芍药同提,说明二者有共同之处。临床上,常见胃气弱的人白芍用到<?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ffice:smarttags" />10g就会泻,一般人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付老师在临床上也经常重用白芍来通便。说明白芍有轻微的泻下作用。这时候,要减量用之,也可以说是一种试探法,看其胃气是否很虚。如果发生泻下,那么就说明胃气虚,不能再用了。应该用什么?四逆辈。

从上面几条我们可以看一下太阴的腹痛可以根据结滞的程度由轻到重分为四种:太阴提纲证、280条的脉弱的太阴病、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其中,前两种可以用四逆辈治疗。

可續自便利说明结滞的程度比不上二方的主证重,故减之而用。因其人脾胃本弱,用芍药大黄酸苦寒凉之品,容易进一步损伤正气,引起中虚气陷,洞泄不止。

第四节  太阴转归

【原文】  伤寒脉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278

【原文】  傷寒脉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繋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187

【提要】  辨太阴病转愈的临床表现及机理以及专属阳明。

【分析】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中风可以出现,大青龙汤可以出现,此处也出现,都是一样的脉,但症状不一样,单凭脉诊还不足以确定,所以又说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如果手足热,则为中风;手足重而乍有轻时,则为卫气郁闭过重的大青龙汤证。脉浮,乃太阴自感外邪所致;脉缓,乃脾阳不振,脾为湿困之象,为太阴本脉。三阳皆有发热,三阴多无发热,病至太阴,虽感外邪,然正气抗邪无力,故不发热,而但手足温者,以脾主四肢故也。

发黄:现在的中医教材都说是各种原因导致了胆汁外溢而成,可是我们翻一翻古书就可以发现,没有哪一家这么说。胆汁外溢是借鉴了西说,血液中的胆红素增高造成的。胆为中精之腑,内藏精微物质,如果外溢了,那么肯定是非常严重的病。而临床上黄疸并没有严重到精气不固的程度,显然此说于理不合。那么为何发黄?黄为土色,在地为土,在天为湿,湿土的本色是黄的,这里的发黄不过是湿土之气的本色外现罢了。所以古人常说:黄主湿。寒湿、湿热都可发黄,就是所谓的阳黄和阴黄。太阴居中焦而主湿,外邪内入,则从寒湿而化,寒湿郁阻中焦而黄,此种身黄多黄而晦暗,并伴一派虚寒之象,是为阴黄,与湿热郁蒸之阳黄,黄如橘子色不同。后世一般用茵陈术附汤或茵陈五苓散来治疗。若小便自利者,则湿邪能从下而泄,湿有出路,寒湿不能郁阻于内,故不能发黄。

七八日的时候会出现两种转归:1.脾家实

从“七八日”至“腐秽当去故也”,是阐述太阴病脾阳复自愈的证候及机理。病至七八日,若骤然出现心胸烦热,是谓“暴烦”,示脾阳恢复,阳气伸展,与邪相争;烦而下利者,是因脾阳恢复,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推荡肠道腐败积滞之物从下而去的现象。当腐秽之物尽去之时,則利必自止,故云“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需要说明的是,病人虽暴烦下利,然必下利逐渐减轻,并伴诸症好转之象,如手足温和,精神慧爽,腹痛渐止,舌苔渐化,脉转调匀和缓等,方可断为正复邪去,其病为愈。若烦利并见手足厥冷,精神困顿,或燥扰不宁,舌苔不化,诸症不见好转,甚或加重,则为阴寒更甚,而非欲愈之象。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1)自发,如太阴病欲愈时,从亥时至丑上,说明太阴有自愈的可能。(2)经过温补治疗后。

2.胃家实

本条自“不能发黄”以上,与上条同。然上条至七八日,为脾阳复,腐秽去,病为欲愈;本条至七八日,却转属阳明。盖太阴与阳明,通过经脉络属关系而为表里,二者同属中焦而主土。阳明为燥土,太阴为湿土。在正常情况下,阳明之燥与太阴之湿相互调剂,共同完成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精微物质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二者则互相影响和转化。若本阳明病,误治失治,致脾阳损伤,则可向太阴转化,形成太阴病;若本太阴虚寒证,或用温燥药太过,或湿邪久郁化热,则太阴寒湿之邪可从燥热而化,转为阳明病。此即“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意。此外,转属阳明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小便利。阳明多次提到小便数则大便硬,此条也是。津液过度损耗,肠中津液不足而便硬。故云“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纵观187278条,则病系太阴,有如下三种转归:其一,脾虚失运,寒湿之邪不化,小便不利,湿无出路,可致发黄;反之,若小便自利者,则湿有出路,而不能发黄。其二,寒湿郁久化热化燥,则其病可向阳明转化,而成阳明病。其三,脾阳恢复,正气转旺,可以推荡肠胃腐秽之物而去,病情转愈,即所谓“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从这两条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太阴病的另外两个没明确提出的症状:小便不利、大便不硬。

伤寒论中的虚实:虚:一无病即为虚,如218的表虚里实;二是对比胃家实为虚,如134的胃中空虚;三是真正的虚,如122的胃中虚冷。

第五节  太阴病欲愈侯

【原文】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濇而長者,為欲愈。(274

【提要】 太阴中风欲愈的脉证。

【分析】 本条所谓“太阴中风”,是指脾阳素虚寒湿内停之人,复感风邪者。因脾主四肢,风邪外束,邪气阻滞,故四肢烦疼。脉浮取而微,知风邪在表已微;脉沉取而涩,为太阴阳气不足,寒湿内郁,气血流行不利。“而长”,犹言上脉转见长象,为正气恢复、气血充沛、风邪欲解之征,即《素问&#8226;脉要精微论》所云之“长则气治”。因本证邪气将退,正气来复,故“为欲愈”。

以上是从脉象推测疾病转愈的机转,突出说明正气恢复是转愈的关键。临床上还须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分析,方能准确无误。

第六节  太阴病欲愈时

【原文】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本条属于了解内容,不进行细讲。但本条的意义也不可忽略。下面结合一个病例讲一下。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找我给他一个亲戚看病。什么病?失眠,每天晚上一到凌晨2点就能睡着了。吃了很多药都没效果。就凭这些内容,我也没什么思路。那时候刚学完伤寒论,突然冒出个想法,2点为丑时,到这时候能睡着,也就是说这个失眠在丑时开始缓解,那什么病在这个时候缓解呢?厥阴病欲解时,从丑时至卯上,于是就开了厥阴病中的乌梅丸。结果一剂下去,当晚到了9点就睡着了。从这个病案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这个时间也可以作为辨证的依据。
发表于 2009/8/5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顶一个
发表于 2009/8/7 13: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起!

第六次线下活动通知(8月8日星期六)
时间:2009年8月8日(星期六)下午2:00-5:00
地点:人民南路一段118号412室(感谢好帮手提供活动地点!)

讨论专题:
本草
交流讨论主讲人:月迷津渡

去本周原有去青城山的计划,现取消。以后我们再去耍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参加的同学请在此跟帖报名,或者直接在群聊里告知。

以后参加活动的学友都要逐步视学习情况轮流主持专题学习讨论。希望以此形式能够带动大家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发表于 2009/8/7 13: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起!转本群论坛帖子:伤寒六经辩证医案系列

伤寒六经辩证---经方治外感后遗症一案 (医易)

                            女,30余岁。初诊:主诉:口苦,口干,口渴,像糊了浆糊一样,头眩晕,人就像要倒地一样。左手手背麻木,尾椎骨痛,无食欲,怕风,怕冷,喉咙痒,咳嗽。自我感觉头顶(百会穴)有较大的气团不降。饮水不多,小便像浓茶,大便正常,月经量少,只来了两天。舌脉无。
病史:患者数日前回老家即得外感,自服感冒灵减轻症状,遇月以时下,二日后即停。回家感觉咳嗽严重,微热,怕冷、恶风、微口苦,脉沉细。服小青龙合麻附辛合小柴胡加减二剂,即转入刻下之症。
辩证:少阳、太阳、阳明(以少阳为主,次则太阳,次则阳明微热)
处方:柴胡30 黄芩15 人参15  生姜30  大枣15  栝蒌根30  甘草15  桂枝20  白芍20  当归15
三付,十碗水煎取三碗水,饭后半小时分温三服。患者自诉喝了四次诸症愈,转而出现见热则牙痛,肛 门热感,不欲冷饮,大便不成形。
(请大家讨论:何者在少阳,何者在太阳,何者在阳明?为什么四服后出现上面症状?下一步如何治疗?)

===================================================================================
杰★克                            2009-08-06 10:14:18                        

                                                                            这病就是个小柴胡症。

                    医易 2009-08-06 21:32:18                        

                                                                            左手手背麻木,尾椎骨痛,怕风,怕冷呢?口渴,小便像浓茶呢?

[ 本帖最后由 tiffanytte 于 2009/8/7 13:29 编辑 ]
发表于 2009/8/7 13: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起!转本群医案系列:伤寒六经辨证

伤寒六经辩证---经方治“病毒性心肌炎”一案:(医易)

            某女,22岁,四川人,西医医学生
      主症:发热伴心悸3天
      病史:患者于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39.3摄氏度),并时时感到心慌难受,无汗、头痛项强,微有怕风,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并与百元药物,服药后微有汗出,诸症不除,后朋友介绍找余诊治。
      刻见:发热(39.3摄氏度),时时感到心慌难受,微有怕风,无口干多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数。(未诉之症皆视为未见异常)
      辩证:太阳
      处方:桂枝汤原方
      患者述将百元药物退给医院后,抓药一剂,服完第一次后,腹中漉漉有声,微汗出,高热退去,一剂尽,诸症皆除。
     分析: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本太阳伤寒葛根汤症,服西药后汗出太阳不解,亦未传变。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本太阳伤寒汗后,汗后即有汗出,不可再与麻黄。脉浮数,太阳病不解之明证。心慌难受者,邪在阳之表位,卫气津液涌而去邪也。若胃气一虚,则成饮邪。此病重在一脉浮,若脉不浮,则另当别论。若素体胃气不足者,可加生白术以守中土。若有恶风,口干怕热者,汗出太阳不解又入阳明也。伤寒六经辩证,必得一经明证,方可定一经之病。经定不差则大向不差,大向不差则法定。若此案,先定太阳,太阳一定则法定,何法?汗也。汗有麻黄、桂枝诸法,适其证而用之。亦可自定汗法而合其证,若后世之大医辈,不从伤寒之方证,从本经之药证也。

[ 本帖最后由 tiffanytte 于 2009/8/7 13:33 编辑 ]
发表于 2009/8/13 13: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起!转本群帖子:伤寒六经辩证---经方治外感后遗症一案

伤寒六经辩证---经方治外感后遗症一案
医易
http://www.huaxiayi.com/thread-66-1-1.html
女,30余岁。初诊:
主诉:口苦,口干,口渴,像糊了浆糊一样,头眩晕,人就像要倒地一样。左手手背麻木,尾椎骨痛,无食欲,怕风,怕冷,喉咙痒,咳嗽。自我感觉头顶(百会穴)有较大的气团不降。饮水不多,小便像浓茶,大便正常,月经量少,只来了两天。舌脉无。
病史:患者数日前回老家即得外感,自服感冒灵减轻症状,遇月以时下,二日后即停。回家感觉咳嗽严重,微热,怕冷、恶风、微口苦,脉沉细。服小青龙合麻附辛合小柴胡加减二剂,即转入刻下之症。
辩证:少阳、太阳、阳明(以少阳为主,次则太阳,次则阳明微热)
处方:柴胡30 黄芩15 人参15  生姜30  大枣15  栝蒌根30  甘草15  桂枝20  白芍20  当归15
三付,十碗水煎取三碗水,饭后半小时分温三服。患者自诉喝了四次诸症愈,转而出现见热则牙痛,肛 门热感,不欲冷饮,大便不成形。
(请大家讨论:何者在少阳,何者在太阳,何者在阳明?为什么四服后出现上面症状?下一步如何治疗?)

看来大家讨论不积极,呵呵!

二诊:热则牙痛头微晕,肛 门热胀感,尾椎骨痛,不欲冷饮。后经过细问,还有如下症状:喉咙微感痒,微咳,左手指关节处微感热痛,微怕风,余未见异常。
辩证:太阴饮,阳明微热,少阴虚寒
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去麻黄合桔梗甘草汤,三剂(桂枝20白芍15知母20防风15白术30制附片(先煎)15生姜30炙甘草10桔梗5)

=======================================
回帖列表
回帖(2) | 浏览(43)
    [杰★克(317665424)]
    杰★克 2009-08-06 10:14:18
    删除 1楼   

    这病就是个小柴胡症。
    [医易(71497501)]
    医易 2009-08-06 21:32:18
    删除 2楼   

    左手手背麻木,尾椎骨痛,怕风,怕冷呢?口渴,小便像浓茶呢?

患者自诉一剂后诸症皆除,只余尾椎骨痛和痛则肛胀。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4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