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南华桑椹

《丹医心悟》连载,欢迎关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8: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厚泽先生小传

廖厚泽先生,为今之良医也,系丹道学范,中医宗风学者,一代仁贤,是周潜川先生高足。

厚泽先生,湖北兴山县人,世传中医(1949年参加工作,为原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医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早年从师兴山名医王慈臣老先生,学《伤寒》理法,参同医宗并怀达仁之智,15岁离乡,值遇抗战,辗转鄂、川、贵,完成中学学业,后入民国海军学校学习天文、航海、海道测量等科,并著述了一些有关专业书籍,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建国前后,听从国家安排,曾于青岛海运局和交通部船舶检验局任工程师,为我国早年的海事和海外贸易做了很大贡献。

50年代,先生再度事医,叩教于周潜川先生,1961年经中央组织部调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岁月中追随这位继承定慧、丹道、传统医道的大家,得其丹医内脉之传,深宣岐黄玄奥。时为先生抄写手本,整理医案,得先生神会之授。安危妄常,晨昏不歇,秉承仁德。丸散膏丹,汤石针械,历勤操修。周先生曾应李四光先生及卫生部郭子化副部长之邀来京施诊。由于学识渊博,疗效神奇,医界与学界名流过往从者,客踵盈门,疑难证候随而愈,当时誉声名振。正值仁第之际,我国一代丹医大家在“文革”遇害。廖先生也因之株受牵连,生活坎坷,寒暑历年,几经沧桑。先生尤以一生之医术,未能为众生服务而引为憾事。

廖先生一生勤俭,不计名利,潜心于内学,课徒十分严格。未学内科,先授按摩,既学按摩后处辩证之心法,再学针灸、方药、丹砂煅炼等术。行医之中以德立法,平心待人,“华夷愚智,皆乃亲之”,处方辩证无丝毫松懈。先生常言“能否成事,就看推磨扫地”,要求学生从每件平常小事做起,秉承师教,师德徒尊,始可神授活人之术。

廖先生用药,贵在精微,少少几方,略加调剂,则可疗诸种病证,使病人耗财无多,服药无烦厌,而能收到奇异疗效,中医心法尽现其中。先生继承医家丹脉,一生勤勉,积功累行,子孙满堂,贤孝备至,诚“大医”之德风。

先生研学医事,以丹法脉真而参契祖国医学之生理、病理、医理、药理,以及脉、诊、证、候。谨尊临床证验而著书立说,替师操真,秉承古法,另开一家,宣岐黄之神髓,以宗风志而济黎泽苦。

先生有愿,欲为中医脉传做贡献,其心之大,首推办学。义举传统汉学中医,避免误入“存药废医”之岐途乃至荒废学业。为挽救中华传统医学而尽心尽力。

http://qingjingbenran.blog.sohu.com/83509294.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8: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benfong 于 2009/10/2 18:15 发表
感恩無私公開資料,定當打印細閱。
謝謝!!

        此书也是经过流通才到我手上的。目前还不完整,如有条件一定连载完毕。诸位网友要感谢,就感谢此书的作者,和无私将它公布出来的廖公弟子们吧。顶礼廖公!
发表于 2009/10/2 2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厚泽先生传世的也只有一本《伤寒论诠解》,书中真知灼见不少,看丹医心悟确实是临床干货,值得推崇。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09: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医心悟(十二)
l         腹证之寒者,在上用砂半理中,在脐用附子理中,在下用真武汤加炒小茴。

l         释其前后解:如胸中大气亏-背痛,背痛从胸治。腰痛从腹治。又白胖子老太太腰痛,使其脉小,收敛之,其腰不痛也。(故为医不可死执,须临证识之)

l         厥阴(寒热),肝-肝瘀;血-阴亏血少或血寒(当归四逆)

l         大便数日一次,或稀或干,忽转好,此回光返照,将亡。俗曰导肠子。

l         小儿本不能食,今反能食,必发热,此为阳明直中。

l         抵挡汤证(伤寒257条)无名发热,此时脉浮者非外感。

l         正气:心正(思无邪),身正(元气充),邪不可侵。

l         蛔虫,人身之“灵物”,与人意识通。驱虫:使君子10、香榧子10、贯仲5、川栋皮(子)5、乌梅3、葱白三寸(用小葱)、焦槟榔5、冬瓜子10(此二物可麻痹虫神经,对绦虫效)、石榴皮、百部、鹤虱(此三对蛲虫效)加减为用。必空心服用,10分钟后以大葱煎蛋吃,早上不吃饭,午食,入晚同早上,如此循环。

l         下绦虫-先吃冬瓜子再吃槟榔片,最后用芒硝,见其头(三角形)则不繁殖。

l         太和丸:桂枝汤+银翘散+五子衍宗,萸泽车、生姜为引。

l         武当山玉枢丹主惊风(如白果中毒)。

l         厥阴病欲死者,上下牙床舌粘上不下,口难张,不可以寒凉之品,急温之。(宜寒热并行,阳中之阴以极之)。

l         附子、干姜守中(曾用六分散中,附子20、麻黄10而无汗,如是所见),六分散不可少之。

l         若肝瘀很重,则需乌头+芒硝才可,乌头力缓而深也。

l         吴萸子热而走窜,寒证用,麝香也走窜,但无热,寒证不用。

l         僵虫补之人蛋白酶,软坚化结。

l         单用党参、黄芪虚人不受。

l         使用通法时,五脏六腑均须照顾到。

l         中风初起时,热十分重时,安宫牛黄或可效,但慢性后必寒热并行之大复方才可,否则总不稳定。

l         升麻麻黄汤,治肝气下旋(形质上肠充血,痔血),用太和丸也十分好。(桂枝舒肝、缓肝,五子补肝)

l         临证先应明用什么法治什么病,而不是想以什么方治什么病。

l         越术、元麦桔甘治甲亢,此阳明消渴,其经循咽。

l         三阳经证或三阴经证均可致咽之干痛。

l         夏枯草-协调人身之钠、钾平衡。钾多人瘦,钠多人肿。

l         四立节气前后不能补脾,因脾旺于四时之末。

l         壮水之主(阴),以制阳光;益火之源(命),以消阴翳。

l         肾虚阳痿,用降金气法即可;妇女不孕,不降气不可。引经药:沉香。

l         某人便黑血,(1)柴5、桂2、芍10、玄10、虫5、芨10、藕10、桃10、军3、芩10、连2、地榆炭10;(2)附10、归10、灶心黄土20、元20、麦10、桔10、芩10、炙草10.

l         湿气在夏至之后至。夏至之前为温病,热重湿轻,用辛凉解表。暑病为湿重,热轻,用清热除湿,六一散。夏天汗多尿少湿浊不出,致气亏,神疲倦怠。阳暑:动而得之(因劳,汗多,伤津,气亏,齿干,口干,舌燥,心慌,面白,气短,脉数(100以上)),用:人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参草芪、归、麦、五味、青皮、陈皮、神曲、柏、葛、苍、白术、升麻、泽、姜枣)。阴暑:静而得之(夏日外感),表证多,发汗解肌,宣化湿邪。香薷饮主之。

l         阴阳暑中间状态者-四君子合猪苓汤,加芳香化浊药(藿香、厚朴、法夏、茯苓)及石膏。

l         夏季须用人参补气。

l         麦冬清肺胃之火,天冬补肺之阴。

l         胃部有结块者,可与小青龙汤。

l         湿热之为病,为症状最奇,越脾加术汤主治多端,皆内湿热立论,故多病可投。

l         脾病生湿,胃证生火,(热)亢进。寒(除热)-甘寒:麦冬、生地;辛寒:石膏;苦寒:黄连、黄芩;酸寒:白芍;咸寒:龙牡、元参。温(祛湿)-辛温:麻黄;甘温:桂枝、当归、川芎;苦温:厚朴、法夏。组方:麻黄3-5(驱寒、祛湿)、石膏(除阳明热)、白术(健脾)、苍术(燥湿)、枣、姜、草、加茯苓(利湿)、小承气(下气)、荆防(温性解毒)、银花、连翘(多用可降压1-2两,红面,上火)、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包)10(利尿补肾,降气补肾),加石膏20(先)。又曰:人人皆有气分证(气不降),故时用小承气。应问病人气亏否,查其“体功” (周先生语)是足否?气亏、体功差用人参(先)3-5、桂枝(与滑石同用利周身水)、泽泻(利肾水)。

l         附子8-10、细辛2-3加酒军5、枳壳5,可通气下便(阳虚之人,命门不足)。

l         史书记:周文王无嗣,食苡米饭而有子。

l         任何病,只要有湿有热均可治以佐土汤。案:面黄黑,男,胖,山东人,舌红,唇外红里乌黑,(湿热体质),夜梦女人压之,以大牙(阳明属)咬女则无。

l         时令病:春黄汗用豌豆黄;打谷黄(秋)用越术或加参附龙牡。

l         柴胡、白术、白芍、茯苓、当归、薄荷加丹皮、栀子5-10,平热定痛。

l         右脉小,左脉可-补血药少用。右脉大,左脉小-肝气旺,以芍收之,可有血湿重。

l         中医只能讲半句话,余下的一半在自悟。是谓口传心授。悟性差,搞不好中医的。

l         逍遥散化裁可善治妇科证。由小柴胡变来,将调阴阳转为调气血,其理无异。

l         寒热不均,少阳主证,用柴桂;大便秘者加小承气,结胸者加瓜蒌、焦三仙、黄芩、法夏,润燥止痉。少阳者,半表半里之谓也,上下之关卡。柴胡加莱菔子亦治牡畜肚疼。

l         中医四大难证:风、痨、蛊、膈最难医。风有内中风等证。膈为咽堵,噎食,肿瘤。

l         高血压治法(病人平时亢奋,病时衰弱者)。立法:开窍[1]、熄风、下气、平热、祛痰。



--------------------------------------------------------------------------------

[1] 羚羊角3,5,10g(或用蝉蜕代之5-10g),浙贝面(百合科,回复肌肉之弹力)

[ 本帖最后由 南华桑椹 于 2009/10/3 10:0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6 14: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读来。文中有很多的错误之处,可能时打字时产生的。不知南华友可否把此书扫描了让大伙一起打字校对?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7: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止吴 于 2009/10/6 14:48 发表
细细读来。文中有很多的错误之处,可能时打字时产生的。不知南华友可否把此书扫描了让大伙一起打字校对?


     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此书标题既为:“丹医心悟——先师廖公湖北宜昌行医记   邓一飞 笔记 并摘录曲伟师兄1996年10月5日
即可知是廖公弟子随师学习期间,对廖师平常教诲、点拨所做的笔记,且只在部分师兄弟之间流传,并没有对外出版成书。我手上的资料也就是word版本的,且已申明过并不完整,是残稿。我非廖公弟子,从友而得,已经很幸运,从前面十二章已经能窥见丹医真知,后面还有多少内容,我不知,随缘吧。错别字的问题,大家可以在此交流订正,也可以交换心得。
      另:您短信所提书我没见过,本人对周潜川先生了解的也不多。抱歉!


[ 本帖最后由 南华桑椹 于 2009/10/6 17:23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6 21: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华桑椹 于 2009/10/6 17:21 发表


     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此书标题既为:“丹医心悟——先师廖公湖北宜昌行医记   邓一飞 笔记 并摘录曲伟师兄1996年10月5日
即可知是廖公弟子随师学习期间,对廖师平常教诲、点拨所做的笔记,且只在部分师 ...

从您的回复。我已经知道了您的WORD文档来源于何处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9: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心悟兼怀师有感

丹医心悟,为廖公平生教诲、点拨弟子所成门内笔记。书中阐发医理处不少,如咽炎之于肾炎,外感与肾炎,经期长与大肠湿热,胃为肾关口,胸与背,腹与腰,膀胱气化升降,气虚与湿重,不孕与清热,卵管堵塞与降气;湿热为病多,湿热比重不一,内热重者反畏寒,结肠病责之肝,肝升左循右通盲俞等等之说,无不合五行阴阳之理。用网友的话说,真是临床干货。更有心病少,胃病多,小肠病少大肠病多,引我深思。从简述之理推论开来,思己日前治卵巢囊肿案心得,应证己心,于医理上真有灌顶清凉之感。旁参无意子先生慢咽慢前,感冒高烧,结肠炎用妇科十味片,简单治法,果然:道为天下之公道。
      心悟又指出药之五味与本脏及他脏的补泻关系,指出伤寒等经典论中的常见药的不同用法,更兼点出青城派之补泻观。思及“阴阳转化、不可想当然、当以智慧”之师语,使我顿悟:本草之中,多为*药,其类种种,其用奥妙,自此后当详审之。内经:百病由风始。此所以**能救逆,亦能致人于死之缘由。
      学医当先知理,然后知药,然后能达。丹医心悟好比是梅花中的梅花易数。在求学中医的路上,有心的网友可从此而入,并与民奇贴并参,可少走弯路。愿得心悟者珍惜此书,流传此书,以慰廖公在天之灵。
发表于 2009/10/7 22: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廖厚泽师
      甫入北中医,学校各社团积极招募新生,我偶见某社团告示,大意谓北京医科大学某社团邀请名师讲解《伤寒论》,有兴趣请与xx联系报名。时所读医书,不过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开篇数章(对一般同学而言,这点经历,竟然已经算得上颇有根底),凭着信口雌黄,混入了全是师兄师姐组成的学习班,每周就这样,迎着北京冬日朔朔寒风,自和平里骑车赶往北医上课。
      授课者为廖厚泽先生,其禀传丹医大师周潜川衣钵,弘仁济世,颇具神奇疗效(周潜川,字笛横,四川威远人。 1908年生于书香世家。幼年熟读经史,后赴英、德学习军事工程,回国后在旧军队任医官, 1939年患大病,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遂投师永严法师。释号镇健,为峨嵋临济宗第十二代衣钵传人。1958年,周应山西省政府邀请到太原,在省中医研究所进行人体经络、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同时传授峨眉气功功法。由于他精通英、德语,兼习梵文、拉丁文、藏文、广研中外各派气功源流经典,功理功法精梁广博,著述甚多,为后人留下了气功、医学著作37部,共250万字。如已出版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峨眉十二庄释密》、《峨眉天罡指穴法》。尚未出版者还有:《黄庭经详解》、《玄门四大秘钞》、《玄门九九八十一小》、《气功纠偏药疗法》等),时先生已然年越古稀,然精神焕真,健闻多谈。初学如我,数月课程下来,子丑寅卯,听得个梗概,只觉中医奥妙,遂觉兴趣盎然。课余,廖师总为师兄师姐围住,或请问疑难,或请脉处方,某日,我鼓足勇气,突进“重围”,亦向廖老请脉,处甲乙二方,谆嘱完煎服法,便又开讲。当日咫尺相对时廖老之音容笑貌,附带车棚内生炉煎药、与看车师傅海阔闲聊、以及服药后温暖汗出的体验,直至今日,仍时时浮现眼前。课程不紧不慢继续,直到98年某月,突然被告知课程中止,当时我已经开始了求学路上自我成全的博览与杂涉,亦未留意何来变故,数年后,方得知廖老于98年5月11日仙逝。
      先入为主的因缘,以及廖老的谆谆教诲,让我在求学路上,一路偏爱《伤寒》,求索六经,而丹医的学术思想,也成为我考问中医理论的标尺。今日读书,见张文耀氏自创整体方(附片、麻黄、细辛、柴胡各10克,白芍20克、甘草6克,党参、麦冬各24克、五味子10克),激发整体机能,带动局部病兆自疗(如糖尿病,用整体方加北沙参、天冬、花粉治疗),能收捷效。其用药法度与丹医学术颇有暗合之处,顿时念起廖老仁惠,眨眼间,十载荏苒已,感慨涕零!
发表于 2009/10/7 22: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氏治法四字诀
廖老以“田”、“甲”、“申”、“由”四字简要概括中医审机论治治法精华。“田”者,填补;“甲”者,下行;“由”者,升散;“申”者,升气降血。自学医至今,对教材奉为金科玉律的“辩证论治”从不感冒,除了对审机论治的学习与遵崇,廖老四字诀的启蒙也至为重要!前几日与某师兄谈及周潜川,师兄之师祖与周潜川有莫逆之交,且与周巢父等有所交往,他说其师祖曾论定周潜川医学上最擅长处在脾胃,并推为国内脾胃第一大家,则廖老“田”、“甲”、“申”、“由”四字诀或与之相关,且观廖老临床处方,虽重伤寒方,但其间蕴有对脾胃的独特见解,恐正是渊源有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