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南华桑椹

《丹医心悟》连载,欢迎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7 22: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越婢汤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此为表象,廖老意见:越婢者,越脾也,发越脾气,俾脾气升散流转,则风水自消,尤当加入苍术/白术健脾起阴消水,为理脾要方,尤擅长治疗“不知饥”。原方组成:麻黄6两,甘草2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大枣15枚。廖老加减法则:热重加石膏;祛寒加桂枝甘草生姜;湿重加麻黄、苍术;泻脾加酒军;理脾加米仁;阴虚腰痛而热重,可加元参;解毒加荆防银翘;老人体弱加枸杞、山萸,更弱则佐五味、天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止吴 于 2009/10/7 22:22 发表
廖氏治法四字诀
廖老以“田”、“甲”、“申”、“由”四字简要概括中医审机论治治法精华。“田”者,填补;“甲”者,下行;“由”者,升散;“申”者,升气降血。自学医至今,对教材奉为金科玉律的“辩证论治 ...

谢谢刘先生提供资料!辛苦了!

       但凡接手一病先找到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教材说的辩证论治,教材上也是习惯把各种疾病分为不同类型的。开始治疗之后就要顺势而为,随症转化,也就是审机。我记得陈国欢老人的肺癌案,无意子先生治疗之初就已拟定三方,一方用多少天,继用二方多少天。不洞察先机何以能如此!!!审机论治,在奇才贴中称为“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不辨不审,无证不机,一个是跻身立足(静),一个是追踪时空(动)。二者并不冲突矛盾,此位弟子如此说,着相了,可惜。

附:知机论(明 李士材)
    "昔者,齐中尉潘满如小腹痛。仓公诊曰:病得之酒且内,中尉不复自止于内,二十八日当溲血死。居二十五日,果溲血,三日死。王仲宣,年二十。仲景谓之曰:‘君有病,四十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受汤弗服。居数日,见仲宣曰:‘服汤否?’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后二十年果眉落,至一百八十日而死。古称‘知机其神’者,庶几其人欤!学者每以此案自反,当得愧汗通身,抑此神奇岂别有术数之操,只熟于理而已。理熟则机得,机得则言中。奈何不察其机,自居于暗,而动以先哲为不可冀也,亦知先哲之勤求古训,与今日之医甚悬绝哉!”

[ 本帖最后由 南华桑椹 于 2009/10/9 11:0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医心悟·后记

万象山人   
新浪博客地址:万象山庄
http://blog.sina.com.cn/wanxiangshanzhuang  
      日前因赵兄提议整理先师资料,得以发现手中藏有此卷。打字整理之余,深感丹医一脉不绝如缕,不欲其在当代而绝,故整理贴出。愿有志于医道者识而阅之。倘阅而有所得,则笔者之幸,先师之幸,丹医之幸,亦中国文化之幸,乃至人类之幸耳。贴出以来,阅者踊跃。因而心受鼓舞焉。今后将陆续将先师所遗著作之未克面世者,整理留存于山庄,俾有心者发见焉。是为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0: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公厚泽述·伤寒金匮汇讲记(1)

万象山人按:廖公曾先后三讲《伤寒论》,余幸得从听,遂集先后笔记中之一部,而成此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东方文化的特征

    东方的学问,略分为“象、数、理、气”,是哲学、科学之综合体。西方的科学只是相似的、简单的。

    科学的尖端是两个核:原子核、细胞核。又云三事:精神、物质、信息。科学认识事物是浅层的,因而比较确定;深层的则在有无之间,较不确定。

    “象”者,形象义[1],象征义,抽象义,为哲学的高深境界。《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周书·洪范九畴》云:为君者当知九畴。其第一是五行。知是义来之久远,当早于周。夏书中已有之。近多有论曰古籍为秦汉时人所伪造。日人《医籍考》云:秦汉时人何与也[2]?如春季葶苈子多,则夏季雨水多;看槐之盛衰,知麦之好坏;湖广熟,天下足等,皆象学也。“数”者,数字之变,如今日之数学。亦甚复杂,但医学所用的简单。“理”者,物变之理,如生理、心理[3]等。宋明理学,论空之学也,今渐淘汰出医学。“气”者,道云“无火”,即能量,分先天、后天。气与数合,称“气数”,是一门极高深的学问,当深通阴阳五行之学方知。知之者,可以预言矣[4],人气数至,便见其异。若能合此四学,可有新的学问出现。

    以上是纵向的分法。若横向分类,亦有四学:医、卜、星、相。

    佛学中有三量论,性量、现量、比量。性为本有性质,现为现前之数量,比为比例(按:此说与正统佛学所述不同)。又有三际论:过去、现在、未来。

    任何现象均有物质基础。例如,粉墙忽然出画,俗称“鬼洗墙”,民间云主不吉利,其实为霉菌。潜川云:无论如何解释现象,能找到物质基础,才能得到知识。故一切鬼神附体等现象均应加以物质解释,如白布障、鬼打墙等。潜川云:虽幻犹真。找出物质基础,是医学的任务,决不可空言无物。又如做梦,潜川云:梦至少有三种。一云复现,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二云脏象反映;三云信息,天地之间种种信息所感。

    儒家文化中亦有卫生知识。如子曰: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又云: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是一次大修养,专心方可。子曰:同姓相亲,其后不藩。但儒家没有专门发展的医学。



--------------------------------------------------------------------------------

[1] 如石有二类:火成、水成,由象可知。

[2] 古人本能甚强,近代日失。此以格物之知日增故。今人之危机,在于微观、宏观之物质变化知道得多,而人本身则不知为何物。《道德经》云:动皆至死地。科学每进一步,便向死亡前进一步。欲学古人者,当模拟古人。古人生活简单,言简,息少,心宁,远官。如《书》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何有于我哉?《老子》云:其民曰朴。

[3] 列宁云:心理是不成熟的意识。

[4] 如周·邹衍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本帖最后由 南华桑椹 于 2009/10/9 10: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公厚泽述·伤寒金匮汇讲记(2)

第二节  中医学基础知识
一、概述
    中医尽用此四学。象者,医用看相之学。因命运决定于性格,性格决定于生理,生理决定于五脏,五脏之气见于面。如脾气旺则鼻头园,肺气旺则耳美,等等。五脏依五行而生。

    故学者必读经。经中多有隐语,如经中“少阳之上”,是少阳经上行之义。又其中讹字者,当能正之。读经后应能治病,理而可用。

    医有四门:生理、病理、医理、药理。

二、中医生理学
    中医生理:分为经络论、气化论、标本论、逆从论、脏象论等。

(一)经络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应自行整理、掌握之。中医治病靠经络,非神经路线也。

    经络者,非止铜人所示。首先,经络非线状;其次,穴位亦有正误之处。潜公《针灸品》曾纠正许多错误。而经络内在之交会,则需打坐入定方知。古之气功与医学结合,有“内景”之谓。今之经络挂图均是经络表支,而里支则需“内景”功夫方可知之[1]。

    《伤寒》论六经。《周易》谈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六经中再加阳明、厥阴,以其实有其脏腑、经络、疾病。再以足经统摄手经,共十二经矣[2]。手经是足经的分支。如太阳篇,即是足太阳经。外行由额下足小趾,里支络于膀胱。手太阳自小指外侧起,内络小肠。其阴面是手少阴心经,一内一外,称相表里[3]。

    表里者,两条经络在内部相通,外部彼此有络脉相通。表里之学的应用,则有肺病需治大肠,大肠有病需治肺之论[4]。中医之法,当计及表里之经,不可孤立。如肺与大肠为表里,故痔疮必治其肺。

    手足经相统摄者,足经为主,足经粗大、气足,易刺、易得气(酸麻胀痛)。如足三里穴[5];又如列缺穴,用鹰咀劲(捏拇、食二指)扣之,则太阴、阳明两经俱麻。手穴浅,气弱,反应小,疗效少。

    《灵枢》云:凡有“门”字之穴,皆体内外相通之门,气所往来也。“神乎,神客在门(灵枢)。”知神居门中也。故刺门字穴者,可补可泻。如刺期门可泻肝气,以手发气可补之[6]。

    中医经络有子午流注学说。营气4:00出于肺,至2:00归于肝。故人早晨4点要翻个身,呻吟一声。尤其是犯人最为明显,古称狱啸(古人常用啸字,如松啸等),以心中苦闷也。12:00至心,故午时勿开玩笑打人,正午时出手易伤人。16:00至膀胱,不尿者此时多来尿。流注之时,非仅此一脏有气,实则它脏亦有气,至流注之时偏旺而已。

    子午流注在按摩和点穴中有用。如点穴用剑指[7],若指正云门则手上气脉不通,肺经出病。又如针刺麻醉,在肺手术时,在肺经上需刺许多针。古时用马嚼铁制针,甚粗。若针麻用豪针,则须刺许多针方可定痛;用粗针则一两针可阻滞经络,从而止痛。

(二)气化论
    如尿不出而治疗胰脏,即是气化之思路。

(三)脏象论
    脏象者,脏腑气脉在高级神经中枢的反射[8]。是脏腑功能之学。中医说脑是反射器,非神器。五脏方为官[9]。医云:五脏各有阴阳。关于脏象,中医有素问,道家有黄庭经。

(四)标本论
    标本者,标为现见症状,本即脏腑之实变也。《灵枢》云:不知根结标本,不足以为工[10]。如肩痛多病在脾胃。

(五)逆从论
    逆从者,逆为正治,从为反治。如高热,凉药可解,热药亦可[11]。气功即修逆道。逆道生人,顺道生鬼。如引气下沉以养内脏。



--------------------------------------------------------------------------------

[1] 潜川先生云:内景二字,当受用一生。知内景方能治病。

[2] 正经者,人身左右对称之脉也,内连脏腑,共十二个;奇经者,谓无表里相配,或谓单行者。内经云:奇经无经可求。潜川云:正经如有线电,奇经如无线电。如武功打倒人,当干扰其奇经,扰其大脑方可。如在人面前,阳掌变阴掌,可令人一晕,即此义也。

[3] 如腕外侧痛,则捏起手肉,对穿两经之穴如后溪、神门等处即可治疗。又如合谷透鱼际亦是表里对穿。

[4] 如外科治疗痔疮之法,用桂枝二、三两久煎浓汁,喝后,坐一会儿再开刀,则可忍受手术而不觉痛矣。治愈后再吃两付补肺之药,则不复发痔疮。此法根据即肺与大肠相表里。

[5] 足三里在两条肌腱之间,按之则足背动脉消失,自觉酸痛者。

[6] 如肿瘤剧痛、胸水者,向门字穴发气则易见效。亦可炒热盐包以烫之,然不可久用。亦可利用红外线治疗仪。每日治疗十人者,不致伤身。

[7] 其法:将食、中二指伸直,拇指扣住无名指与小指,相互用力张紧,则可以发力矣。

[8] 如夜梦蛇缠、夜梦失火、夜梦红衣小儿(常梦此乃心神外逸)、梦或幻见小黑人(肾病)等。经云:心为婴儿,肾为姹女。

[9] 如神经衰弱,即胃气不降而致。

[10] 如膝盖痛者,实为胃病。偏头痛者,三焦经病,小柴胡汤加减可也。

[11] 前者如白虎汤,后者如白通汤。
发表于 2009/10/9 13: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公的书,有一本。
发表于 2009/10/10 2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正在联系出版社整理出版先师遗著,赵兄希望我暂缓贴出《汇讲记》。那么,尊重出版社的意见,这本书将推迟到出版之后贴出。因此,请诸位热心的读者继续关注并支持本书!山人敬启。
发表于 2009/10/10 2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支持出版周潜川老先生一派的医学著作,挺神秘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5: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雀丹”的秘密

先师尝言,在《伤寒论》中有青龙、白虎、玄武三方,独缺朱雀。盖此方更为重要,因而为先代道家所隐秘。后潜川先生据《道藏》补充此方,用之于临床,疗效卓著。先时尝辗转从师伯处获得有关此方之论文手稿一则,似未曾公开发表。然此方甚为重要,不敢独藏,故今示此以享天下学者。因不欲直陈师伯之名讳,故将原作者姓名隐去,非敢揽以为己功也。万象山人志。

朱雀丹治疗人工流产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76例体会

青城玄门丹医山东王师伯等 著



       朱雀丹来源于玄门丹医。此丹乃是峨眉系里八十一丹之一。本丹取名于《黄庭内景经》中所述心的生理功能,即心的脏神朱雀而名之。

       此丹是先师周潜川传授。未曾公开过,所以在医笈里不易见到。20年来朱雀丹是我在门诊上常用秘方之一,治疗心脏病每用皆效。现就当地农村人工流产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较多见。我从1973年至1979年用“朱雀丹”加味治疗76例患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76例中27岁至30岁37例,31岁至44岁29例。实行2次人工流产者14例,实行3次人工流产者59例,实行4次人工流产者3例。农村妇女51例,职工、干部25例。病史最长者2年,最短者2个月。这些患者均经县医院、山医确诊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二、治疗方法



       (一)“朱雀丹”处方:黄连5克、肉桂1.5克、紫石英30克(先剪30分钟再入群药)、蜂蜜30克,前3味水煎,药汁兑蜂蜜服。

       (二)随证加减:

       1. 患者每遇拂情之事,或听逆耳之言,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者加:酒白芍30克、麦冬15克、当归20克、生枣仁20克、五味子5克。

       2. 人有心气怦怦上冲,日间少轻、至夜则重,欲思一睡熟而不可得者加:熟地30克、萸肉20克、当归15克、白芥子10克、麦冬15克。

       3. 有人心常怦怦不安,常若有事未了,有惊恐之状者加:茯苓10克、酒白芍30克、生枣仁15克。

       4. 人有闻声心即怦怦不安,半日后少止者加:白术15克、酒白芍15克、当归15克、生枣仁15克、熟地15克、白芥子10克、柏子仁10克、麦冬10克。

       5. 人有心先惊而后悸,亦有心先悸而后惊者加:生枣仁30克、白芥子10克、巴戟30克。



三、治疗结果



       1. 疗效标准:76例患者服,药后自觉症状消失,能正常参加工农业劳动者72例,显效中断者4例,全部有效。

       2. 本组病例服药最短时间14天,最长时间70天,平均服药42天,治愈患者平均36天。随访二年,其中2例因闹家务复发,又服药痊愈,现都健康地劳动着。



四、病例



       彭某,女,已婚,32岁,汶西村社员。

       患者主诉:本人平素身体一向健康,已有三个孩子,为节制生育,曾三次实行人工流产,前2次人工流产无明显反映,1974年3月又行人工流产后,心开始怦怦不安,日复一日不见好转,且病情逐渐加重。住柚德山医检查:血压122/74毫米汞柱,心界不大、平时心率86次/分,心律齐,胸透心肺正常。未发作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发作时心率每分钟166次,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服安定、心得宁等多方治疗罔效,于1974年6月3日来求诊治。

       初诊:患者一遇拂逆之事,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胸中满闷,似烦非烦,似晕非晕。舌质红,苔白微黄,脉大兼促,证属胞胎损伤,又伤及心肝肾气血所致。治则:补心之中必须补肝,补肝尤宜养肺。处方:“朱雀丹”加味治之。黄连5、紫石英30(先煎30分钟再入群药)、酒白芍30、麦冬15、当归20、生枣仁20、肉桂1.5、蜂蜜30(兑药汁服)。水煎服10剂。

       二诊:1974年6月14日服药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转佳。上方减酒白芍为15克,减黄连为3克,再继上方服6剂。

       三诊:1974年6月22日,药后诸症基本消失,能做家务活。脉象近于平脉,继上方再拿5剂烘干碾成粉子,每日服2次,每次服3汤匙,紫石英煎水,兑蜂蜜送服药粉为善后方。

       四诊:1974年8月29日,药粉未服完,患者有意用力推水车亦不觉心气怦怦上冲。令其复查结果正常。能推车在集上卖菜。

       按:患者实行三次人工流产,前2次反应不明显,后一次人工流产后,心气怦怦上冲。盖患者行刮宫术胞胎大受损伤,又因胞胎直系于心,故上损心气;胞胎又系于肾,故下伤于肾气;厥阴肝经循阴器,因而肝亦受损伤。因此,心肝肾气血均受损伤[1]。故遇拂逆之事,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似烦非烦,似晕非晕,此心之气血大虚也。然而心虚由于肝虚、肝虚则肺金必旺,此心弱不能制肺,肺无火制,则肺金必克肝木,肝不能生心,而心气愈困。故补心必须补肝,补肝之中佐以养肺。

       此方定心安神,补肝以润木,肝润生心则火不劳动;补肺以养金,肺金得养,则肝木更能安静。肝木既静,则肝中生血自能润心液,而不助心之焰,况肺气又能降之肾宫以生精水,肾水生则能上交于心,心肾相交,则心定神安,怔忡心悸又何不愈哉!



       李某,女,34岁,已婚,宫里大队社员。

       患者主诉:平素身体尚好,已是四个孩子妈妈,为节育曾先后实行4次人工流产。1974年9月16日刮宫流产后,逐日心慌不安,曾服朱砂安神丸、补心丹、又服宁心化痰之剂,心还是怦怦不安,众医调治,效果不佳。住柚德山医检查:血压100/72毫米汞柱、心界不大,心悸未发作时心率88次/分,心律齐。胸透:心肺正常。发作时心律176次/分,心电图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服安定丸、心得安等镇静药罔效。于1974年12月14日来求诊治。

       初诊:患者闻声而动惊,心既怦怦不宁,半日后而少止。目眩,头胀痛,胸闷心烦,内热时作。舌质红,苔微黄。脉小兼数。证属损伤胞胎又伤及心肝肾所致。治则:补心必须补肝益肾。处方:“朱雀丹”加味治之。酒白芍15、当归15、生枣仁15、柏子仁10、熟地15、白芥子10、远志10、紫石英30(先煎20分钟再入群药)、黄连5、肉桂1.5、蜂蜜30(兑药汁服),水煎服10剂。

       二诊:1974年12月22日,服药后,精神转佳,自觉症状明显减轻,闻声后心慌便很快安静下来,舌苔白薄,脉微数近平。上方减熟地、减黄连为3克,再继上方服6剂。

       三人:1975年1月10日,服药后诸症基本消失,做家务活不觉累,闻声心已平静。有时推碾子亦不觉心慌。脉近于平脉。上方再拿5剂烘干碾成散剂,每服3汤匙,紫石英煎水兑蜂蜜15克冲服,日服2次,为善后方。

       四诊:1975年3月16日,药面已服完,彻底痊愈,能积极参加整修农田。

       按:患者实行人工流产4次,因损而虚,复因损虚,心肝肾气血大伤。故闻声而动惊,心气怦怦不安,半日后而少止者。用消痰之药罔效,今不必闻声而亦惊且添悸病,心中常若有人来扑者,是惊悸相连而至也。虽俱是心肝肾大虚之症,而惊与悸实有不同。盖惊轻于悸,悸之病重于惊,惊从外来而动心,悸从内生而动心。神魂不定而惊生。神魂不安而悸起。皆为心肝肾之血虚所致。血虚则神无所归魂无所主,今大用生血之剂,以大补其心肝肾,心肝肾有血以相养,则神魂何至有惊悸生矣。



五、讨论



       人工流产后引起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每与心肝肾气血损伤有关。盖胞胎上系于心,而心系又下通于子宫胞胎,心主血脉,故心气血供养胎儿发育成长。假令胞胎损伤,亦损伤于心,故今心因损而虚。复因损虚。肾主二阴,肾藏精,肾精泄于子宫而受孕成胎,胞胎又系于肾,故胞胎受损而肾亦受伤。又厥阴肝经循阴器,胞胎损,而厥阴肝亦受伤而虚,故肝虚则肺金必旺,欺心弱不能制肺;肺金无火制,则肺金必克肝木,肝木不能生心,而心愈困。又因心肝肾气血之虚,则神无所归魂无所主,故惊悸生也。

       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病情,除给予思想开导和精神鼓励其战胜疾病外,即遵照《内经》上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等法则,以“朱雀丹”为主方,随证加减,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今用药大部分是生血之剂,以大补心肝肾,心肝肾有血以相养,故心定神亦安,神魂既安何至有惊悸生矣。“朱雀丹”方中紫石英为补心镇定安神之味;蜂蜜为百花之精,是定心安神,平肝木,益脏腑、经络之佳品;方中又在黄连、肉桂并投,以交通心肾,使其水火既济。(以下文字原缺)



--------------------------------------------------------------------------------

[1] 《石宝》:五脏之外,胞胎亦为脏。其脉上系于心,下连于肾,此脉乃通上通下,为心肾接续之关。人无此脉,则水火不能相济,下病玉门不关,上病则怔忡不宁矣……何以千古治病者不治胞胎,竟得无恙?……亦因其两岐,故病在上则治心,而心气自通于胞胎之上;病在下则治肾,而肾气自通于胞胎之下。

[ 本帖最后由 南华桑椹 于 2009/10/14 15:3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