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072|回复: 0

艾滋病病因的中医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 2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邪毒外侵艾滋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三种途径进入人体而致命,是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不少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温病范畴。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是一部论述中医对传染病认识的专著,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里的“异气”,又叫“疠气”。从中医病因学角度,艾滋病似可归于温病中的瘟疫。而本病又有潜伏期长,发病缓慢,但一旦发病后,病情急剧发展,出现高热不退、皮下出血、痴呆昏迷和泄下无度等症状,而致很快死亡。这种情况,正如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在《温热经纬》一书中所述的:“伏气温病,自里出表,乃先从血分而达气分,…不比外感温邪,由卫及气,自营而血”。这里的“卫气营血”是温病发展的四个阶段,也是温病病情的四个层次,一般的传染病由卫分到气分到营分到血分,称为由表达里,病情由轻到重,而伏气温病则一发病就出现血分、营分证候,病情比较危重。艾滋病多数病例的病情与“伏气温病”很相似,是否可以归于此。中医对于艾滋病病因总体认识我们考虑是伏气温病,这不但比较符合艾滋病的发病情况,同时也对艾滋病的急骤多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艰难复杂,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对艾滋病不同期、不同型以及各种机会性感染而出现各异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分别予以不同的病因分析。

(二)肾不藏精艾滋病的易感人群,经十几年来大范围、大标本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细致。动态跟踪的流行病学调查,大致有这些人群:性乱者、吸毒者及血友病人、同性恋及双性恋、多性伴侣者,甚者正常的夫妻、情侣、受辱妇女等有性交行为的人群,如一方有HIV感染,就可能传染给另一方,有一次性接触即传播H1V者。当然,其传染概率以性乱者、性行为频发者为高。这种人群从中医理论来分析,凡房事过度、性欲妄动、不正常性生活、嫖娼、频繁性交等皆能耗伤肾精,导致肾精匮乏之“精亏状态”。人体肾精亏损是温疫邪毒容易侵入的内在因素,正如清代温病学家叶桂所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精不充,人体的阳气、阴血也生化无源,抗病能力大大下降,血络空虚,不但易感温毒之邪,循血络之虚,乘精室之亏,深潜伏匿于营血之舍,消烁正气,伺机发作;而且容易导致其它病因的侵袭(如风、寒、暑、燥、火等外邪),机体各脏器功能及抵抗力低下(如肝、心、脾、肺、肾的阴阳气血),导致各种病机发生发展(如气血两亏、肺气阴虚、脾胃衰弱、肝肾不足等),这是从机体本身的内因,用中医理论来解释艾滋病证候的多样性、繁复性、迅变性和难治性。

从病因角度分析中医对艾滋病的总体认识,如上所归纳即外感邪毒及肾精亏损两方面。至于其它艾滋病高危人群,如吸毒者、血友病者等,是否肾精亏损呢?中医认为凡毒品(如鸦片、吗啡、海洛因、咖啡因之类)都能使人异常兴奋、性欲亢进(暂时)、心神恍惚、飘渺幻想等,是因为毒品之性质燥烈发散,能耗损人体精气,造成肾精匿乏。从临床上观察,毒瘾者大抵面容枯萎、消瘦脱形、性情暴躁、精力衰退、性功能减退、腰酸乏力、头晕目眩,属肾精不足之证。至于血友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中医认为精生血,血液内某些因子缺乏,与肾精不足有关;当然,由于HIV的侵袭,血友病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T4细胞下降,提示血友病与艾滋病有类似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状态,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医的肾精不足。

传统中医如何认识艾滋病的病机

脏腑虚损

艾滋病是肾精亏损及外邪深入侵袭所致,又兼各种致病因子的乘虚而入,故而涉及多系统、多脏器逐渐损伤、功能衰退,从中医理论分析,艾滋病常见的脏腑虚损有:

1.肺气虚

咳喘气短,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窘迫,无力,不耐疲劳,声音低微,干咳无痰,全身不适,或有自汗,易感冒等,脉象寸部虚弱,舌淡苔薄白。多见于艾滋病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卡氏肺囊虫肺炎者。

2.肺阴虚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干咽燥、但饮水不多,身体消瘦、午后潮热、手足心自觉发热、夜间盗汗,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脉象细数,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舌面干燥。多见于艾滋病并发肺结核者。

3.肺燥津枯

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即使有痰也稠粘干结不易咳出,唇裂、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舌干甚至舌尖舌边若芒刺状,舌苔白或黄但十分干燥,脉寸部细数而弦。多见于肺部感染、高热后期,或卡波西肉瘤作放射治疗后。

4.心气虚、心阳虚

心悸气短、怔仲不安、活动后加重、怕冷、四肢不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神情迟钝,昏睡,甚至神识模糊,痴呆,脉象微细,舌质淡白少苔或白苔。轻者多见于艾滋病早期,由HIV引起的精神神经反应;重者多见于HIV侵犯脑部或并发脑部感染,如弓形体脑炎,多灶白质脑炎等。

5.心血虚、心阴虚

烦躁焦虑、心情急躁、心悸失眠、盗汗多梦、午后身热、头痛头晕、记忆紊乱,脉细数,舌质红少黄或无苔。如兼贫血则舌质淡,多见于艾滋病阴虚体质者兼有神经症状及应用AZT后出现骨髓抑制而致贫血者。

6.脾气虚、脾阳虚

食欲不佳、食后腹胀、大便泻下清稀或溏软,受凉或食饮凉餐冷饮后腹痛腹泻,四肢困重乏力或有凹陷水肿,面色萎黄呈慢性病容,妇女有子宫脱垂或白带多而稀。多见于消化功能障碍及隐孢子虫或白色念珠菌等肠道感染者。 7.脾不统血

中医脾脏有统摄血液之功能,脾脏功能不良可表现为血液溢出血管而出现皮下出血、紫癜、便血、尿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等。多见于血友病患者,化学药损伤脾统血功能,导致骨髓抑制而出血,巨细胞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8.肝血虚、肝阴虚

头晕目眩、烦躁不安、手足震颤、肢体麻木、视力障碍、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严重者可出现手足抽搐,颈强项拘、语言不利、昏迷不醒、视力丧失等,称为血虚生风或阴虚动风,是危重之象,多见于艾滋病并发脑部感染如隐球菌性脑膜炎、巨细胞感染等。 9.肝气郁结

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情志抑郁寡欢、吞咽不利,或腹中有包块,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或乳房胀痛结块,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脉象弦涩,舌苔薄白。轻则为艾滋病人因疾病或精神压力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重则因EB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瘤,以及某些肿瘤等。

l0.肾阳虚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面色枯萎黧黑,或晨起泻下,大便稀、完谷不化、久泄不止,或下身浮肿至全身肿胀,或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多见于艾滋病后期,身体虚弱,以及并发生殖泌尿系统疾病、隐孢子虫腹泻等。

11.肾阴虚

眩晕耳鸣、腰痛腰酸、形体消瘦、面色黧黑,遗精阳强但不耐久,潮热盗汗、足心足跟疼痛,妇女月经量少血稠或月经停闭,脉象尺部细微而数,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多见于艾滋病并发结核病或长期反复发热导致肾阴亏损之后期。

12.肾气不固

精神疲乏、头眩目花、耳鸣重听、腰酸腿软、小便频数、余沥不尽遗尿、小便不能控制,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或习惯性流产,脉尺部沉弱,舌质淡苔灰白。多见于艾滋病后期免疫功能低下的体质虚弱者。

13.肾不纳气

久患咳喘、气不得续、动则益甚、头重脚轻、腰酸倦怠、自汗神疲,若至气虚欲脱,见喘息加剧、冷汗淋漓、四肢冰冷、神识不清。多见于艾滋病晚期危象。

气血津液失常

除脏腑外,艾滋病亦常导致气血失调,有关气血津液病机在中医诊断治疗艾滋病时,也至关重要。

1.气病病机

(1)气虚:脏腑器官组织功能减退,常因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引起,表现为神疲乏 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自汗津津、活动加剧,脉虚无力,舌质淡白。多见于艾滋病体虚或久病者(可参考以上所述脏腑病机,下同)。 (2)气陷:气不能上升而下陷,常由气虚发展而来,表现为头晕耳鸣,腹部坠胀脱肛,泄泻日久而肛门不能制约,自动流淌,或妇女子宫脱垂,脉寸关弱,舌苔淡白。多见于艾滋病久病体弱或腹泻日久,大便滑脱不禁者。

(3)气滞:气运行不畅而阻滞,常由情志郁结,病邪阻滞,阳虚无力温运等引起。表现为精神不悦、胀闷疼痛,脉弦,舌苔薄白。多见于艾滋病人因精神压力而出现精神神经系统反应者。

(4)气逆:气运行升降失常逆而向上,肺、胃、肝气上逆分别出现喘息咳嗽,呃逆呕吐、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呕血等,脉寸浮大,舌苔厚或黄腻。多见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消化功能紊乱及脑部病变。

2.血病病机

(1)血虚:血液亏损不能营养脏腑经脉,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颜色淡白(面色、口唇、爪甲)、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脉象细弱无力,舌质淡白。多见于艾滋病失血后以及使用化学药物,引起造血功能受抑制而致的贫血。

(2)血癌:血液流行不畅而停滞,及血液流出血管外,停留在脏器组织称为瘀血。血瘀有其特征证候,如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包块聚积、口唇舌龈紫黑,或者反复出血不止、血色紫褐、夹有血块血丝、皮下紫癜,皮肤深褐而且粗糙如树皮,妇女闭经,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多见于艾滋病某些出血证候、卡波西肉瘤等。

(3)血热:由内热火旺迫血上冲或外溢。表现如头疼头胀、发热面赤、烦躁易怒、鼻血(鼻出血)、咳血、脉弦数,舌质红绛,苔黄或黑。多见于艾滋病高热者或伴有急性脑感染。

(4)血寒:由于血脉寒凝阻滞致血行不畅。表现为皮肤粘膜发凉发紫,并伴疼痛,得暖可减轻,或少腹冷痛,月经衍后,量少,涩滞难下,经色紫暗,脉沉细涩,舌质深暗苔灰。多见于部分卡波西肉瘤、皮肤感染(属中医阴证者)以及某些妇科感染。

除气、血单独病机外,因二者关系密切,时常出现气血同病病机。如气滞血瘀,是气滞引起血瘀,同时出现气滞及血癌两者病机表现。气虚血瘀,系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同时出现气虚与血瘀两者病机表现。此外还有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等病机表现,在艾滋病例中均可见到。

3.津液病机

(1)津液不足:指某种体液亏少,不能濡润滋养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又称内燥。多由长期饮食过少或过偏,或高热、大吐、大泻之后,表现为口干咽燥、皮肤粘膜脱水、小便少而黄,脉细数,舌红而干。多见于艾滋病高热或吐泻后,也可见于放射治疗后。

(2)痰饮停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不能正常循环而停聚于脏腑器官组织称为痰饮,不但不能起津液濡养作用,反而能导致各种病证,如咳喘胸闷、肢体麻木、恶心纳呆、淋巴结核、皮下肿块,脉弦滑,舌苔白滑腻。多见于艾滋病慢性肺部感染,药物反应及淋巴结肿大等。

各类具体病机

以上提到与艾滋病有关的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等的单独病机,然而由于艾滋病及其机会性感染的复杂多样、病损广泛、病程长久,上述病机分析仍不足以应付,因为艾滋病病程中常常出现极为复杂的情况,从中医病机分析属于邪盛正虚夹杂,脏腑气血兼病种种,试举例以示范。

1)风热犯肺:身热、微恶风寒、口干头痛、鼻塞流涕、头胀咳嗽,多见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或艾滋病毒初犯人体的窗口期,类似轻度感冒证候。 2)痰热壅肺:高热口渴、烦躁不安、咳嗽急剧、痰多而稠黄、大便干结、小便黄臭。多见于艾滋病肺部感染高热期。

3)痰迷心窍:神志不清,痰声如锯、面色灰滞,脉滑,舌苔厚腻。多见于艾滋病急性脑感染。

4)秽浊蕴脾: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气腐臭、口腔舌体咽喉白糜附着,脉漏,舌腐白厚垢。多见于艾滋病口腔及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5)风热蕴络:皮肤发痒、起丘疹或脓疱,皮肤发红发热,脉浮数,舌苔薄黄。多见于艾滋病出现痒疹皮炎。

6)阴阳离绝:瘦削脱形、面色晦黑、气如游丝、饮食不进、二便不禁、神志不清,脉微弱而疾数,舌光剥或腐白垢满舌。多见于艾滋病垂危期。

若按艾滋病临床可能出现的表现,列出不同病机的表格,不下千百种,难以囊括,以上仅举数例以说明。作为中医师只能在亲临病者时详细诊察、灵活分析,方能掌握每一艾滋病人在当时的病机变化。当然,上述中医病机与文中所提出的各种现代医学病名,可以说是基本相符,但不一定丝丝入扣,因此只能作为临诊时参考之用

艾滋病的中医辩病论治

关于艾滋病的中医辨病论治,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展和国内外对中草药(植物药)抗艾滋病的研究,有许多有益的进展。中医对艾滋病的辨病论治主要为下列三方面。

1、能抑制HIV的中医方药

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属慢病毒,运用P3级实验室和各种细胞株如H9、MT—4、MOLT—4等加以培养,然后用HIV感染之,以中药抑制,用这种方法可以筛选很多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在有效的中药中,首先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紫花地丁等,此外非清热解毒药中也发现有抗HIV作用,如活血化瘀的丹参,扶正益气的甘草等;方剂也是一样,有些方剂如人参汤(理中汤)、小柴胡汤等复方煎剂,也在实验室及临床上证实有抗HIV作用。从天花粉中提出的、有相当强抑制HIV作用的GLQ223,就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列入抗艾滋病的临床验证新药(IND)中,现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当前,植物药及传统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许多研究机构的重视,相信必定能筛选到更多的抗HIV天然药物。

2、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中医治则方药

艾滋病人普遍出现免疫功能逐渐降低直到严重缺陷。运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或免疫抑制(如环磷酰胺抑制)动物模型来筛选有免疫增强或调节免疫的中药,也是常用的方法。免疫功能低下按中医理论属“正虚”状态,呈现脏腑亏损、阴阳气血不足,许多补益中药,如补气药黄芪,补血药当归,补阴药熟地,补阳药仙灵脾等,补益方剂及成药如人参汤等,从实验室及临床观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有些甚至能选择性地提高T4细胞及T4/T8比值,这对免疫缺损的艾滋病十分有价值。

然而,在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中也发现另外一种情况,即用补益中药提高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在开始使用的3—6个月内有所提高,但如继续使用同样中药于同样病人,往往不能持续提高,反而出现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病人的免疫系统经常被HIV破坏之故,但也可能是病毒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国际上对多种有效西药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因为HIV是迄今为止最善于变化的病毒,因而现在国际上普遍应用二联或三联疗法,也就是用西药“复方”来对付病毒的多变性。中医传统上习惯应用灵活多变的复方,“以变制变”是否可以考虑为中医对付艾滋病毒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3、能控制艾滋病人机会性感染的中药方剂

艾滋病人的并发感染十分普遍,细菌、病毒、霉菌、原虫等,尤其在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呈免疫缺陷状态时,许多正常免疫情况时不能致病的病原体如隐孢子虫,或致病能力不强的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等均可造成使艾滋病人致命的感染,称作“机会性感染”。这些是艾滋病人临床治疗十分关键的、也是和艾滋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的环节。如能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或复发,尽快治愈或缓解机会性感染,或控制机会性感染的发展,艾滋病病人就能在带毒情况下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较长的生存期,以致减少病死率。每种机会性感染实质上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并发的一种疾病,要兼顾疾病和病菌人两个方面,同样,也存在辨病与辨证的问题。从辨病角度,中医中药对某些病原体造成的机会性感染有一定作用。如带状疱疹用龙胆泻肝汤,白色念珠菌病用苦参等。而大多数机会性感染需根据具体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对于艾滋病,在经过20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仍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人们的眼光自然转向“多元化”,转向这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医学,期望从中医学的巨大宝库中,能有所启发,获得治疗艾滋病新的思路和方药。这在历届艾滋病国际会议上都有所反映。在柏林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共有15000名代表,5264篇学术论文参加。在会上,有人提出由于西药不能治愈本病,因而绝大部分艾滋病人,除用西药外,还同时普遍应用替代医学。然而,艾滋病中医治疗的重要性日渐引起国际的关注;现在已经发展为最为关注且临床应用疗效最为显著的新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1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