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水中火

小儿恶疮痒流黄脓长期无法愈合,经方显效(麻黄升麻汤,调胃承气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7 18: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阳气稚嫩,正气不足于驱除湿邪,证属湿热内蕴兼表邪未解者,立方当健脾和中,鼓舞正气解表发汗,清热祛湿,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发表于 2010/10/27 21: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连粉。
桂本《伤寒杂病论》黄连粉:黄连十分 ,甘草十分。
清心火,救肺金之火热燔灼。
发表于 2010/10/28 0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方中皂荚消肿托毒,排脓;桂枝温通心阳,有利于行血,因心主血;生姜、大枣、甘草培土生金,祛邪不忘扶正。
发表于 2010/10/28 10: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有热,已用大黄下之。
疮口不愈,而脾主肉;皮肤湿疹,与脾运化有关。大黄下阳明之热,考虑到津液已经受损,更应保护太阴正气,故第二个方子,我以为应与太阴有关,版主提醒从心、肺着手:肺应选轻清发散,花、叶之类。
我刚学伤寒,实在猜不出答案。喜欢这个版块,也来说说,希望早日成为会员。

另外建议版主,除了公布答案外,能否对学员的回答适当点评呢?对我们学习会有很大帮助的。
发表于 2010/10/28 11: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多汗喜温,皮肤出黄水有脓,当为阳明太阴合病,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赤小豆散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0/30 09:22 编辑

《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患儿恶疮痒得利害,仍然抓得都是血。像这种情况必须治心。明末清初大医傅青主以著《女科》而闻名于世,青主在解释升麻的药效时说:能辟疫气,散肌肤之邪热,止头、齿、咽喉诸痛。并治中恶,化斑点疮疹,实建奇功。疗肺痈有效,但必须同气血药共用。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直接取材于《汤液经法》,余细观《汤液经法》之大泻心汤就有用升麻,诸泻心汤是经方中的特色,仲景立有:半夏泻心,三黄泻心,附子泻心,生姜泻心,甘草泻心,学者不可不察。

《伤寒论》有:见心之病,知心传肺。麻黄升麻汤是张仲景专为肺痈患者伤寒六七日唾脓血所给出的方法论。

伤寒论357条》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从条文的描述不难看出,麻黄升麻汤为仲景书中起沉疴愈大病最有大力之神方。然而历年既久,圣道失传,而今竟少有人能用此方者。

经云:肺主身之皮毛,又与大肠互为表里。患儿长期大便不通以致阳明燥热伤肺。是形成恶疮的症结所在。保胃气,存津液是经方治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故用通腑泻热法以保其津液。调胃承气汤中之大黄,《汤液经方》云:腾蛇者,泻通之方,以大黄为之主,神农氏称大黄为将军,因大黄常救人于危急重症之中,其疗效之高备受人们的赞誉。详见引文 以临床疗效和数据说明白虎承气汤证广泛存在--白虎承气法治疗脑中风120例。今人畏惧大黄石膏,对大黄石膏的使用颇多顾虑致使将军无用武之地,是谁之过余在此大声疾呼,以告当代之治医者:《伤寒论》中之阳明病占全书篇幅,仅次于太阳病篇,于承气汤尤反复推论,其详备明确远出三阴诸方之上,然则芒硝大黄之用,复有何疑者?阅者能明此旨,是为知吾师者,是为知仲圣者,以还《伤寒杂病论》的本来面目。

生麻黄10 升麻10、当归10 生大黄4 芒硝8(后下)知母6、黄芩6、萎蕤6天冬2、生白芍2、生石膏2、茯苓2、桂枝2、白术2、甘草4、干姜2
注明:受楼上的启发,此方如果把赤小豆也加上去,组成当归赤小豆汤可能疗效更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10: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1,原文〈伤寒论29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甘草(炙,二两)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2,原文〈伤寒论70条〉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方三十三。(玉函云:与小承气汤。)

芒硝(半升)甘草(炙,二两)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顿服。

3,原文〈伤寒论94条〉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方四十六。(用前第三十三方。一云,用大柴胡汤。)

4,原文〈伤寒论105条〉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五十五。(用前第三十三方。)

5,原文〈伤寒论12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方六十三。(用前第三十三方。)

6,原文〈伤寒论207条〉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方一。

甘草(炙,二两)芒硝(半斤)大黄(清酒洗,四两)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7,原文〈伤寒论248条〉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三十二。(用前第一方。)

8,原文〈伤寒论249条〉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方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发表于 2010/10/29 1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习了
发表于 2010/10/29 12: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认真学习的。聆听教诲。
发表于 2010/10/29 1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可惜,课堂上难以见到有老师对经方精确地解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4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