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zqhwsl

道家秘传 《黄帝内经》,不同于世传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6: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xpqxpqxpqxp 的帖子

麻烦你用163信箱,把文件装到信箱里,用户名:azmjzy   密码:19891228     ,谢谢


已发送到163邮箱,威望不够的童鞋到邮箱里下载
发表于 2011/3/10 15: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11 1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中说有多处无法打出的它,可否设法提供扫描版本?
民间中医网有大量志愿整理的同仁,到时应能整理一个更完美的版本。
发表于 2011/3/11 17: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威望小于1,也不能不睹其快,请朋友已下此书的发一个到我的邮箱:chaigojun@163.com,多谢!
发表于 2011/3/12 09: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才已下载了,先帖上其开头一段,请大家过目
黄帝内經 上篇

2009年01月22日 星期四 06:02
陰陽
甲甲
《上經、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 。故見見者,有;非見見者。不見見者,有;非不見,見者。不見,見不見者。見見不見乎?見不見見焉?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天地之常也,恒生之主也。
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
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
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時有所應,亦有非應。常有亘常,亦有非常。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且夫病病,始攝養也。生養也,此常也。
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之道者,治其病也。諸求之於未治而治者,養攝之道蒙也”。
                                                                          甲乙
故經曰:‘道,生唯一。一,生唯二。二,生爲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气以爲龢’。是以宇宙一也,天地陰陽二也,齊之人物之生三也。
故‘逹;道無形’。而,天地運行,有序。‘逹;道無名’。而,萬物生息,爲紀。‘逹;道無亟’。而,立陰陽,爲萬物,之綱紀。
綱者,綱領也。紀者,規律也。實,乃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萬物之砥柱,立極之源泉也。故有言:積气,以負鵬。言天,乃陽之所象也。積水,以載舟。言地,乃陰之所凝也。則,天爲陽。而,地爲陰。
其顯也,則。‘陽動而陰靜,陽升而陰降’。‘陽主生,而陰主長’。‘陽爲衝龢,陰爲柔順’。‘陽燥陰濕,陽表陰斂’。‘陽躁陰寒,陽生陰成’。陽清陰濁,陽長陰藏。往陽,至陰。數陽,遲陰。抱陽,負陰。內陰,外陽。淡陽,濃陰。
故曰:‘陽者,生气之母,陰者,形象之根者’矣。
若(髟付)!陰陽之變化,有方無端。嗟乎!彊弱;盛衰之應驗,隨時化變。
是以熱極,而生寒。寒極,而生熱。熱散,而寒凝。火升,而水降;反此曰病。何謂耶?逆陰陽,之質性,內變生焉。

2
《陰陽》二
2009年01月23日 星期五 06:19
甲丙
故經曰:“順;四時之變,勿違勿逆。承;天地之沖龢,應順應虛,則養生之道成矣”。
故曰:‘陰藏於內,而陽之守也,陽在乎外,而陰之使也’。
清陽實於四肢,濁陰歸乎六府,內化而益,外化而實。陰陽相守,天地交化;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故治,必求於本。求其本,則能除末。故日形衛,陽在外也。
月形營,陰在内也。陽化(气火),陰成形。寒氣生,濁。熱气生,濕。
濕氣清下,則生肢痺。清气在下,則爲飱泄。濁氣在上,則生嗔脹。
故陰陽反作,病有從逆。故水爲陰,火爲陽,陽化(气火),陰歸味。
味歸形,形歸气,气歸精,精歸化。
故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傷形,气傷精。精化爲气,气傷於味。
陰之味出下竅,陽之气出上竅。
故味厚者,陰。薄,爲陰之陽。气厚者,爲陽。薄,爲陽之陰。味厚泄,薄則通。
气厚則發泄,味厚則發熱。壯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壯。壯火食气,气食少火。
壯火散气,少火生气。
故多(重)寒則熱,多(重)熱則寒。陽閉生熱,陰閉生寒。寒則蝕形,熱則蝕气。
气蝕形,傷爲痛。形蝕气,傷爲腫。風勝則,動。動,則爲風。熱,則爲腫。
腫,爲鬱成。燥勝,則乾。乾,爲津衰。寒勝,則浮。浮,爲積涎。
濕勝,濡瀉。瀉,爲火焱。
故喜怒傷者,血气。寒暑傷者,形骸。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气上侵,滿脈去形。
喜怒不節,譬若寒暑過度。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故申。而言曰:重陰,其象必陽。重陽,其象必陰。
冬傷於寒,春必温病;春傷於風,夏當飱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
長夏傷於濕,冬必欬嗽;秋傷於燥,冬必涎喘。
故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别臟腑,端絡經脉。會通六合,各從其經。
气穴所發,各有處名。經臟絡腑,屬有所部。谿谷屬骨,皆有所起。分布逆從,各有绦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
外内之應,皆有表裏。人之能常,得之程一矣。

3
《陰 陽 》三
2009年01月24日 星期六 05:17

甲丁
經言:“天象,陽也。气也,圜也,動也,輕也,淡也。故清龢之气,益氜而通之。
地象,陰也。味也,方也,靜也,重濁也,濃厚也。故重濁之氣,補陰而實之。
陽宣也,陰沉也。故益陽,以輕淡味薄气厚之屬,以其清也。塡陰,則以其重濁濃厚之色味;以其性沉而滯也”。
故‘气本乎天者、親於上。質本於地者、親其下’。乃各從其頪也。陽發腠理,陰走五臟。陽,充四肢而動。陰,歸五臟而靜。
是以陽者,爲气。气厚則純陽也。陰者,爲味。味厚者,乃純陰也。而气薄者,陽中之陰也。味薄者,陰中之陽也。
以其質言:則輕者,內疏者皆陽也。重者,內密者陰也。
以形言,則花爲陽,實爲陰。葉爲陽,莖爲陰。枝爲陽,節爲陰。幹爲陽,根爲陰。皮爲陽,木爲陰。地上爲陽,土中爲陰。
陰之气潤乎下,然味厚則滯利,味薄疏通。陽之气行於上,然气薄則發泄,气厚者發熱。
故火,之盛也必衰。火,之生乎必盛。气生壯火,少火滋气。故‘气,遇壯火則耗散。气,得少火則生長。逢濕痰(水上火下,皮命切,音病,其火蒸津涎鬱結之爲病)(肉网肉)(音紀)則鬱,倂邪則妄’也。
以五行言,則火陽水陰,金陽木陰,土寄四時,陰多陽少。四時而言之,則春夏爲陽,秋冬爲陰。
故味,其辛甘爲陽,功在發散;以其辛散甘緩之故也。
气,味酸苦爲陰,用於湧滯;以其酸收苦滯之故也。且陰陽一,之變無端。五味,之化方方。失其時,則變也。

4
《陰陽》三
2009年01月25日 星期日 06:28
甲戊
    春:之色青。故青色之陽,袪風解表而通宣。陰者,清熱解毒。
    夏:之色赤。故赤色之陽,理血龢中。陰者,消瘀破積。
    秋:之色白。白色之陽,除濕利竅。陰者,益气填中。
    冬:之色黑。黑之陽者,可以消渴補虛。陰者,彊筋壯骨。
    長夏:之色黃。“黃色之陽也,消病解鬱,龢中理气。黃色之陰者,益气培陰。消無妄,祛其煩渴,解相頪,袪其毒燥”。

    故酸大濇滯,酸少消瘀。苦大解毒,苦少清熱。甘大降火,甘少得益。辛大散結,辛少疎利。鹹大滲利,鹹少填補。
    故味之合,弗得甚之。色之治,弗可過之。性,爲之從也。味,爲之歸也。气,爲之使也。故其龢,當有其紀也。

    是以、形、色、性、味,爲歸經之母。矀之龢伍也,其清濁薄厚,當則無失,適則能已。味殊有别,性殊往度。形殊有指,色殊有異。治以湯液,當明其眞耶。
    虛實寒熱,時差地異。大小質地,各有其極。(髟付);日月晦明之推移,天道斥隍之圍變,物,無不易之質性,气,無不應之可虞。

故言傳之當愼,匪人勿示。好大莫取,貪功不及。從分恖髙,見力及隙者,不可得傳也。
    其;貴持從來之得爲我,嗇而藏寶,學非學,革工無術。貪守套虚,陳規拒乂;抑有知以启腐膏,伐弱張暴,炎炎不得息止,衛生之道,何以彰光哉?
      嗚呼!百姓無過也。常禍切而不任之,時病之狂,岌岌以危,異怪之患,隨气而猖,當此之時,爲工婪,則張狂不度,學爲利,則爲好所移。欲大彰,嗜大踨,炎炎莫明,何以衛生?可不悲歟?可不憂乎?是故耳。

5
2009年01月26日 星期一 04:29
《陰陽》五
甲己
故曰:乾坤定位,陽綱陰柔。陽彊陰弱,陽虛陰實。陽浮陰沉,陽弦陰革。陽數陰遲,陰短陽長。陰濇陽滑,陰結陽鼓。陰代陽搏,陰微陽洪。陰緩陽緊,陽芤陰牢。陰濡陽動,陰弱陽促。陰小細伏,陽散耎大。
灋,天地、自然之道,應時而辧。合,陰陽、萬物之動靜,呈象以明。
故曰:“日陽月陰,夜陰晝陽。互動而龢,則生道倡”。
故經曰:“四時之動也,與之上下”。
陽中之陽,其精華榮乎神,陽中之陰,其晶衛乎精。其次資乎性,而養乎筋血。陽者,衛乎形表,活躍有形,而司生者也,固而衛乎外。
故“陽不勝陰,則五臟(气火)爭,九竅閉塞”。“陰中之陰,其精萃榮乎臟。陰中之陽,其晶養及精髓;其次營乎血,而資乎肌裡”。
“(髟付);形者,陰居上而濡,陽在下而活。故臟;見殭勁弦濇者,非吉。腑;見搏擊鼓急者,大禍。陽則患,陰則害。”此不易之程矣。
故曰:“陰不勝陽,則脈流搏急,而疾走狂歌”。“陽上行,而衛乎外。陰下行,而營乎裡”。
陽之養也;則。袪煩勞。忌甚怒。汗勿風。寒勿傷。毋恖懕。則神气清,而陽龢氣爽。
陰之養也;則。戒憂鬱。禁急燥。多息眠。少惑牽。尐熱煎。則心志靜,而血養臟安。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陽龢陰靖,生道益昌。

6《陰陽》六
2009年01月31日 星期六 04:38
甲庚
憼言浩浩,無過調乎陰陽。鍼石湯醴,衹在補利得當。故‘陰不可舉,陽不可墮;對癥而司,相得乃長’。
故“陽者,動气也,莫可閉之,閉漬則狂瘋癲厥、中風喎斜。陰者,寧龢也,莫可動之,燥動則客陽、亢眩暈,鬱悶煩懣”。
若(髟付);陰陽之道明,則程道之機徹。是以‘春病頭項,風傷於陽;鮮勞於陰之害’也。‘夏病胷肋,膩(音病,病頭上水下火)鬱悶,傷於絡也’;‘秋病肩背,燥風濕蝕,邪風客於肺’也;‘冬病腰腹四肢,寒邪風毒,勞乎筋髓也’。
故春者,天气以生,地道初萌。當夜臥早起,踏青徐步,鬆形深納,緩气鬆行,養乎陽道,以資志意也。違則傷肝,夏爲瘀結,秋則寒變;甚則木气臃腫,營血濁粘,是爲陰入乎陽。
夏者,天地交化,品物華實。早臥早起,迎日緩行,清心養神;使華毓秀,濁滯清宣,通乎腠膚也。違則傷心,長夏少血;秋爲痎瘧,心(气火)閉塞,血路不暢。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長夏者,四時之所彚也,土濕石汗,木蕭火鬱,晚臥早起,動靜龢睦,當汗當溫,以致中龢。逆之則傷脾。秋則濕淫,逆水糜乎胃腸,春發瘡疹,夏當濕癢,甚而病消癉滿渴,水渙不收。
秋者,風气大動,地氣顯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平心靜气,內守神恖;靜立庭外,以緩秋刑,逆則傷肺。入冬气塞,而爲飧泄,而爲乾咳。風動(痰)火,則爲癆爲痺。奉藏者少,冬病气短,至夏瘡癢。
冬者,萬物閉藏,水(仌水)地坼。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伏匿,內守勿離,去寒就溫;緩步於庭,動無勞骨,勿泄乎陽。逆則傷腎,春則痿糜,夏當厥逆,傷於骨則寒而逆冷,四時少溫,骨漸僵硬,曲伸不利。此四時應五行之變也。
7
《陰陽》七
2009年02月01日 星期日 04:58
甲辛
       若(髟付);陰陽之道,圜之無端。陰陽之化,如影與形。影雖虛而形無可去,形唯一而影然若即。“故陰之質、無陽不宣。陽之气、無陰不功。”
       故陽動者,因圓以成象。陰靜者,基方而頪形。天著形以二十四气,气歸其根。地著體於一十二質,質分濁清。
       故‘日作,气歸胃以施化。夜息,气歸膽以施衛。是以病胃氣弱,病膽邪盛。胃氣者,動气也。膽氣者,静气也。故動之,衛在陽明。静之,衛在膽。其,胃氣虚也,則求營於脾,故使脾虚而人不力。其膽氣虚也,則求營於肝,故使人易怒,易感邪而少寐多驚’。
      “風迺時氣;客,二氣以相搏。性爲風君;作,過則内吹不已。恖爲火王;用,過則消乎血氣。”外邪時干,内邪從乎氣性;外者易息,而諸内者難已。
      “心爲營王,腦迺行主。腦,爲生臟而司腑運。膓,爲心之腦全乎生。”故齊爲雷霆之淵,患矯之師。故葆生者,其弗傷而气自正。
       胃者,受膽之气以運也。膽者,承胃之气而躍也。故物隨气而變,气因物而化。陰陽變化,孰知其極?
       是故,聖人著《陰陽》,而呈斯理。體變化論《眞意》,以知病。以《陰陽》,而知天下之始極。用《眞意》,以明萬物之生息。《上經》者,頪病也。《下經》者,治之道也。
       故知變,而知機。漸,臻諸玅境。明機已,比;自然之道樞。以此知彼,以陰知陽。以我而通天地,以彼而明五行;此(人大)觀之境矣。
8
《陰陽》八
2009年02月02日 星期一 06:19
甲壬
       (髟付),五行,生也不息。剋:所以爲運;爲病。是以,聖人動之以應時,靜則以養气。气者,得四時之正(气火)也。
       故得於胃者,爲陽(气中)之陰,以葆龢五內。得於肺者,陰(气中)之至陽,以佈乎六外。得之於膽者,爲陰中之少陽,故施行静衛。得之於心者,爲陰中之陽明,故司神而致意。陰陽相龢,則天地交泰,而日月明。日月明,則神气內蘊,而氣血活潑。形气内守,則營衛固秘。營衛固秘,則臟腑調泰,而壽且壯。
      故陰陽者,大道之機要也,不可不辧耳。
       一閜二之。二閜四之。四閜八之。八閜十有六矣。是以,陰陽之辧也無窮。陰陽之變而無盡。知微至著,見著析微。則著手明白,朔之其因而掘其根,根源治無不愈。
     “形者,非形也,不可恒也。形非形者,常化也。形可形,非形形也。形即形,是非形形。形弗形,是非不形,即形以形也”。
     “形形者,非形形者。非形可形者,非可形者。可頪,而勿執。可索,而毋比。可理會,而毋拘。可愼,而毋追也”。
      故曰:“形可形形,而不可以加也。加不可追,灋不可頪矣”。可求諸於形者,可求諸於無形之寓者也。若是者,《經》輿師繼也。
    “皆是形形,皆非形形。形形可形,皆非可行行可形。形可行而非可以形,可形形,而非可形形而非形也”。
     故曰:“大象无嚮,大塊无色。气物相化,色從形生,陰陽互感,生色舉。无色可色,是謂望矣”。
   “大音希聲,無聲可聲。心龢其眞,希音如鳴。無聲可聲以聰者,是謂聞矣。音本無聲,以形而嗚。陽本无形,陰形而聲,形聲知意,天籟分形。
    故曰:心,知以鳴矣”。

9
《陰陽》九
2009年02月03日 星期二 05:
甲癸
      “气:本無恙也。是其形殃,而亂其气。則,气怒之,發也。形:本无疾,是其气客,而害其形,則其形病,病矣”。气之怒,發。則,形自壅而患也。是爲,陰害陽也。陰之過,而陽爲所代也。故气倂,而内亂發。内亂發,而邪共之。
       夫陰陽者:比而龢之則生。彊弱,相薄以變化,鬼神莫測。陽怒壞形,陰發瘀生。水患,則稽天。火殃,則氣逆。
       木之患、陽虧,癀風。金之伐、瘟毒,敗胷。土之躁、气濁,四韛。霪濕之气、痞、菇,菌叢。故大旱、陽;燥火傷肝。大水、疫;气而傷肺。大辛、血;泣而伐心。大汗、勞;憥而敗腎。此陰陽之失龢也。失之龢,形病也。
        天之蒼蒼。其,气清也。其,色龢也。地之蕓蕓。其,質秀也。其,蘊馨也。故曰:有平(古代之尺巨也)者師,可以知地道也。有常(古代天文時度之鐻也)者師,可以知天道也。有天地者(持續之意也)師之,可以知陰陽之道也。
       平者,立也,基也。常者,目見也,日常也,自然象也。平常者,易見易知易明者也。雖易見易知易明,而人所卑棄者也。
       (髟付);天地,自然之常道也。人盲歍,目而崇之。則,謂玄也,若(髟付)。天也,人可盡而言之。言者如噓,聞者有嘻嘻。有唯唯,有神神者。逐,吾而感,之也。故陰陽龢之謂道,常葆其龢者,爲德也。

10
《陰陽》十
发表于 2011/3/13 18: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博客 说 黄帝内经 是伪书。文体是 唐代的。
发表于 2011/3/13 18: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有点高深,还有一些繁体字,看得一头雾水
发表于 2011/3/14 19: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道家还有本360部分类的《神农本草》,不知楼主听说过吗?
发表于 2011/3/15 1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说一下,有多大的区别?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4: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eguhz 的帖子

这个,木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4 0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