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szwy628

菜鸟之经方学步实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5: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
我当时考虑患者胃虚寒有停饮,先化其饮去其胀。患者服茯苓饮后便通、腹胀消,但仍噫气不除,气上逆显著,遂改用旋复代赭汤而噫止。
我认为二者主要区别不在方向不同,一为“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以气胀不欲食为著;一为“心下痞鞕噫气不除”,此以气上逆更著。但二者皆可便溏或者便秘(虚秘)。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上周该患者又因腹胀不知饥、便秘求方,我仍以茯苓饮。患者说吃此药“最舒服”。
发表于 2011/7/10 16: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用用方准确,佩服
发表于 2011/7/17 1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szwy628 发表于 2011/6/28 09:53
我认为不拘经方时方,自己能掌握,疗效确切即可用之。
从我浅薄的实践看,经方之神效难以比拟,不容置疑 ...

老实说我真正了解中医是从经方开始以前只知道 板蓝根 牛黄解毒片这些常见药
但见识过经方的力道之后觉得 时方的效果不如经方显著

我觉得不应该拘泥与经方
毕竟仲景受时代、地域所限 很多药物可能并没有接触过 掌握应用也未必精准
只要抓住病机 了解药性 其实应该可以创制很多有效的方剂
但时方懂不懂就数十味药 感觉没有经方高效


但和西药相比 西药讲究化合物成分单一 纯度越高越好 作用靶点越精确越好
而中药是混合物 药物作用靶点相对较多
因为人体有代偿功能 多条通路可以相互调节 一定程度限制了毒副作用

到底是药味多的时方好 还是药味精练的经方好呢

不知楼主什么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2: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wy628 于 2011/7/18 12:46 编辑

回复 clarysage 的帖子

岳美中:“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倘若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持平以论,温热寒凉,一有所偏,在偏离病症,造成失误的后果上是一样的。临证治病先抱成见,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只有不守城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度长短,选方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又说:“仅学伤寒易涉于粗疏,只学温病易流于清淡。粗疏常易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应当是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入细则能理复杂纷乱之繁,务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从临床疗效方面总结,治重病大症,要注重选用经方;治脾胃病,李东垣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把这些知识用之临床,确乎有法路宽阔,进退从容之感。在肯定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也感觉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是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情况出现。但苦脱离成方,又无规矩可循,走到相对主义。”
曹颖甫以擅用经方而闻名,偶尔也用时方;张锡纯则是自拟方、经方、时方、单验方信手拈来。胡老几乎只用经方,蒲辅周则经方时方、单验方皆用,几乎到了飞花摘叶皆可伤敌的高明境界。刘渡舟、陈瑞春更倡导经方时方接轨。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经方之运用出神入化,对经方的理解神而明之。
未学浅陋,只是一刚入门的业余山寨中医,根本谈不上经验和体会。但我觉得岳老之言中肯。仅供你参考。
发表于 2011/7/18 2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szwy628 发表于 2011/7/18 12:41
回复 clarysage 的帖子

岳美中:“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 ...

谢谢您的总结 感觉只要把方义理解运用得当 都能妙手回春
继续关注您的帖子 希望有更多新的病例更新
发表于 2011/8/3 1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似可谓“有水鸡声”(至今疑惑水鸡为何物,只敢肯定为一种动物),

水鸡,青蛙也

发表于 2011/8/3 16: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治万病。虽才试过几次,但都神效!
有机会得跟楼主多学习了。
发表于 2013/1/24 22: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茯苓饮的组成是什么?百科里好多啊
发表于 2013/8/5 20: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新的更新!
发表于 2013/8/9 2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中医小有心悟,可喜可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4 1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