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yixing妙善

金匮要略方论 【每日学习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1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27 11:36 编辑

39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释义】 水饮在胃,就有头昏呕吐等见证;水饮在肺,就有喘咳浮肿等见证。现在水去呕止,病人身体浮肿,这是胃气已和而肺气未通的缘故。这种病,只要发汗就会痊愈。发汗应该用麻黄,但因病人血虚,手足麻痹不仁,就不适宜使用麻黄了。若误投麻黄发汗,那末不但阴血亏弱,阳气亦要衰微了。阴竭阳衰,必定要产生手足发冷的证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妥善的治疗方法,就应该用杏仁来代替麻黄,杏仁能降肺气,使浮肿随着肺气下降而消除。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1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27 11:39 编辑

40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释义】 假如面部发热,好像喝醉酒的样子,这是胃热上冲,熏蒸面部的缘故。所以用大黄的苦寒,来下胃热。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8: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28 18:57 编辑

41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见上)。




【释义】 水饮停留在心下,不能化气不津于上,所以见到口渴;同时因为水饮停聚的关系,使胃不安和,所以见到呕吐。治疗应该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止呕,利水和胃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8: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28 19:00 编辑

第十三篇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
  

1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释义】 厥阴病是寒热错杂的症候。口渴想喝水,表示里有热;气逆向上冲心,表示下焦水气上冲;心中疼热,是热气郁于胸廓的见证;饥不欲食,是胃有热而不安和的现象,勉强吃了,就要呕吐,甚至蛔虫都吐了出来。从证象来观察,病属上热下寒,很难处理。若因上热而误用攻下,胃肠更受损伤,就会下利不止。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0: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29 10:36 编辑

2.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释义】 两手三部的脉象,浮大无力,代表虚证;按之兼迟,代表劳倦。虚实卫外的阳气不足;劳是营气竭尽。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29 10:50 编辑

3.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释义】 趺阳是胃脉,浮脉数,是表示胃中热气盛,胃中有热,所以要消谷善饥;同时因为热气太盛,津液必干,所以大便坚硬;便坚则水液独走前阴,故小便的次数多;小便多则水分一定损失,胃肠的津液益枯,就成消渴病。
小便多大便干的消渴病。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0: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30 20:49 编辑

4.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释义】 男子肾阳不足,患消渴病。因为阳气不能布津于上,所以口渴消水;下虚不能固摄,所以小便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用肾气丸来补肾阳,固肾气,有很好的疗效。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0: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30 21:04 编辑

病发在表,

水停于中,
小便不利。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7/30 20:59 编辑

5.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释义】 病发在表,所以见到脉浮,而又微微发热的症状;水停于中,所以小便不利;不能布津于上,故见口渴。治疗应该帮助阳气,蒸化水气,就能止渴。同时因为阳气的鼓动,可使表邪从汗中排出,里面的水气,从小便排泄。这是个表里分消的方法,五苓散是最好的方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08: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8/1 08:16 编辑

6.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释义】 体内阳气不足,不能蒸化津液,上升口腔,因此发生渴欲饮水的见证;;;更因饮水太多,体内又有积饮,所以水入格拒,发生呕吐。五苓散有化气、布津、利水的功能,使水不停蓄,津液得布,渴饮和水逆,就都能得到解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5 1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