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沙猪兜

正本清源——开贴谈谈养生观念(转帖)作者鸿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心(续)
  
  在各种中药中,直接作用在心的药物很少,因为心是五脏六腑里最无形的一个。人是阴阳结合之产物,而心阳就代表了之中的阳之精华。
  心为君主之官,心定则百病不生。那怎样才能心定呢?心的清阳容不了一点浊气,所以作用于镇定、治心的药物如朱砂,就是一种清透无形之气。每当我们的心一动,一旦后天的欲望、自利心一起,这颗心就掺杂了浊气。百病由此而生。
  各种修行方法,无论是行善、还是打坐,还是念经持咒,都是在修这颗心。比如行善,许多人也知道是件好事,但还是不知道真正的利益,要不总是说的比做的人多呢。行善是积累阳气,在行善本身的过程中,那种心里的垃圾,自爱自保自利,堵在心里满满的,就悄悄的放下了。善事做的越多,心里越能体会那种清透安宁的喜悦。
  俗语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亏心是与虚心相对的一种状态,做了损人之事,亏损的是心气,心中不安定。为什么会亏心气,因为如果做损人之事,必然是出于自私自利,这样的人心里满满的装的全是自己,得耗掉多少元气,才能把这个火升旺。自私是个很累人的活啊,要不断的算计,稍微吃了点亏就难受、甚至不占便宜就难受,心里怎么能不乱呢?
  佛家讲因果,似乎很玄妙。其实离不开自然规律,一阴一阳谓之道。人的一举一动、一个念头都在影响着这一阴一阳的变化,一念之差,种瓜种豆,都在于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既然讲养生,就用人体再做个比喻。经济危机,就好象人体的气血不足了,生病了,这个时候,最好的恢复方法就是人体各个器官和衷共济,都减少一点气血消耗,把气血用于最需要的地方,用于维持基本生命,如果再大家都减少一点,用于病情的恢复。
  但是现代人选择的是,好吃的一天不能少,还得越吃越好,还要十全大补,所以脾胃就得抢着多要气血;然后美色也不能丢,神仙要天天做,所以肾精照样损耗;然后功名也不能少挣,所以不能休息,工作也越来越多,所以也抢着消耗;然后娱乐也不能少,至死不能停,精气神一刻也不能停的损耗着。可是气血不够怎么办,于是全都向肾精挖气血,结果最后的结局就是气血更亏,再来一次就是大病如山倒。这回连家底都亏光了,别说病情恢复,恐怕连维持生命都够呛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前面讲过,最高的境界,甚至对健康这个概念都不太执着。而那些人,甚至不需要静坐,身体就非常健康。就像长寿的老人,许多人各有各的生活习惯,许多都不符合常人的想像,但他们都有一点,就是心胸开阔、随遇而安。
    当然,当我们没达到心境非常和谐的状态。我们最初用一些方式迫使自己接近天道,比如静坐,算是很好的方式之一,通过修其形而炼其神。当然,许多其他的功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同功法可能适合不同的根性,自己选择合适了,做就成。一般来讲,本楼选择的方式比较通用和安全。
    在修行过程中可以分享自身的感受,但不须执着于自身的感受。有些是共性,有些并不是共性。而且在走在健康的路上时,道路是曲折的,往往感受也有骗人之处。比如有的人命里,食伤重,人就是喜欢耗,而且这个耗能带来愉悦的感受,不耗就难受。但是可能对他整个的状态并不一定是好的方向。此外,如果是食伤生财的人,耗的结果是能发财,但是如果按命理价值的判断,有钱就是好事,那么这种耗一般认为是命里所喜,虽然身体受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阴阳从来都在一长一消之中变换,而不是保持着一种均衡,自然规律如此。人最大的平衡是顺其自然,顺着自然的规律,阴阳保持一致。而不是执着于求一种均衡,那是违背自然的。所谓中庸,是指人为的欲望的中庸,把人为的干涉降低到最少,不要刻意求一种结果,而不是追求阴与阳非要平衡。如果这种理论成立的话,人岂不是一年四季呆在空调房里保持恒温最好?然后再计算一下多少一半时间要活动,一半时间要静止,这不就阴阳均衡了?
    观自然界的动物,长寿者都是龟蛇象这样多静少动的动物,又怎么解释?所有的概念都是相对的,阴与阳、静与动,不能僵化的理解。真正的静是少欲望。离于欲望,则合于天道。这才是静坐之静,而不等同于呆坐之静。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痛苦的来源之一——过度的欲望
  慈诚罗珠堪布《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佛经里面提出了三种痛苦的来源:第一个是过度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有可能是对物质的欲望,也有可能是对名声、权力、地位等等的欲望。虽然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假如欲望超标,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不开心与更多的痛苦。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从学佛的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诸如我要学佛、我要成佛、我要修行、我要禅坐等等也是一种欲望,但这些欲望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不过,有些欲望,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欲望是如何导致压力与痛苦的呢?首先,欲望可以无限膨胀,而物质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和兴奋却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既有科学的证据、佛教的证据,更有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说明。
    比如说,对一个从乡下刚刚搬到城市的家庭成员来说,能第一次拥有一套小区公寓楼,他们会觉得兴奋不已、幸福异常,因为与乡下简陋的平房相比,简直是太舒适、太高级了。然而,过了半年、一年以后,这种兴奋与舒服,就会渐渐消失、渐渐衰退。当他们看的越多——很多看似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住进了环境幽静的别墅、品质优良的高端住宅区等等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公寓楼心生厌倦,甚至心生不满。于是他们开始追求更好的住房,并为此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等到终于赚到大钱买了别墅住进去,一开始也像当年从乡下搬到公寓楼时的心情一样舒畅,但当看到别人住着更好的别墅,开着高档的轿车时,满足感又被不平衡所代替。
    由此延伸到一块手表、一个手机,任何以物欲为满足的幸福感,都是短暂而危险的。当一代代的高科技产品出来以后,必将刺激人们更新换代的消费欲。当新鲜劲过了以后,又开始追求新的产品。就像苹果手机,本来已经有了第一代,但第二代出来以后,就再也对第一代不感兴趣,一定要买到第二代,否则就不够时尚、不够新潮,然后是第三代、第四代……
    哪怕临终之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仍然没有满足,最后就在充满抱怨、仇恨与不满的心态中离开人世。多么失败啊!
    所以,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为什么有些物质条件很差的穷人会有幸福感呢?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有钱人,了解的信息很少,平时看不到太多的电视广告,可避免从中知道有钱人的生活状况,所以会阿Q似地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自己差不多。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需求,无论物质条件再糟糕,也非常安于现状,非常容易产生幸福感,如果没有什么外在的冲击,这种幸福感可以持续到死。但是,如果这些人走出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圈,或看到了更多的广告,知道了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愤愤不平,从而失去原有的幸福。
    心理学家现在才知道,佛教一直在这样教育我们,现实生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所谓的幸福感,建立在满足感之上;当满足感消失以后,幸福感也将随之而衰退。这是谁都无法颠覆的自然规律。
    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什么,是往健康、幸福发展,还是往不满、痛苦发展。如上所述,我们的痛苦与幸福,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正面的心态获得正面的结果——幸福;负面的心态获得负面的后果——痛苦。
    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悲观,这都是不了解佛教教义的偏颇之词,其实佛教既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佛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人生,没有必要刻意地悲观,也没有必要过分地美化。如果把人生过于理想化,则不会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一旦发生不测,就难以接受、痛苦万分。
    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就会多一些面对压力与痛苦的能力。危机感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它还有一套训练方法。用佛教的语言讲,这叫做修行。用现代的语言讲,这就是心理训练——训练、提升我们的心灵。如果不用这些方法去控制欲望,我们永远都得不到幸福感,因为在我们身边,永远都会有超过我们的强人、富人、高官、名人,我们习惯于比较、攀比的心态,怎会不让我们心生失落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小孩子远离邪淫,还是要涵养正气吧。正气足则自然不思邪淫。在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教育教化,注重正面引导,而不是靠说教——天天未雨未雨绸缪 ,防这防那,让孩子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
    比如我这次在道场,有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长的壮壮的,挺帅气和现代的男孩子,面上总是带着快乐的笑容,既有童真又特别懂事,很有亲和力。他在做功课时又能自觉坚持,哪怕再苦再累,依然是一种愉悦快活的表情。
    有次旁边几个年长女师兄在说孩子教育问题,说某个孩子怎么教育的自私,家里好东西都自己把着。这时那个男孩子就笑着插话,说他们家里好东西、好吃的都是先紧着长辈,他被排到最后。
    我回来后跟同事们讲这件事,几个已为人母的同事都讲:我们这一代从小在家里都是这样教育的,可惜现在对孩子都没做到。
    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现在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是父母心态的问题,生怕孩子受点罪、吃一点苦,完全围绕着孩子为中心。其实就是父母把自己的许多不健全心理投射到孩子身上。父母这时的心理就会有各种行为影响到孩子,这时孩子自然就会长歪。
    还是那句话,父母心正则孩子正,父母心安则孩子安。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食素

  我个人食素近十年,我的父亲有30年,所以我想这件事可以有一点发言权。另外,许多人对这个看法都有自己的视角。我们就从不同的视角来讲一下食素的意义。
    先从纯狭义中医的视角,只从对人本身的身体来讲。我父亲当年是心非常清净,自然而然发出慈悲心,并且身体感知到了素食的利益,后来变成素食后确实得到了很大利益,他的身体原先底子并不算好,平时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什么刻意保养,乏善可陈,然而几十年过去,他如今身体比身边所有可比的同龄人都好。他的精力旺盛,跟年轻人并无不同,甚至比大部分城市的年轻人还好。
    我自己当年改食素,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我从小很爱吃肉,但是后来我觉得自己占有欲强,已经感知到许多人生的痛苦来自于欲望,所以希望做点什么,于是从断肉开始做起。另外,我当时的养生知识也颇知食素的好处,倒并不担心所谓的营养。而且当时已经知道凡事有失有得,所以希望先要让自己“失”一些。我当时多少也有一些慈悲心,觉得人类残忍,视自己为素食主义。但现在更多想起,还是众多的私心杂念之下,分析判断许久下的决心,在这种心态下,身体确实从食素中没得到什么好处。记得有次我到中原某地方给政府做项目,那边政府的人都笑话我,说他们那边公务员里也有吃斋的,人家都长得白白胖胖,怎么我吃素长的这么瘦。这事挺有趣的,一般大部分人对我吃素的反应是营养够不够,只那边政府的人,因为身边有吃素的正面实例,反而都奇怪我吃素怎么身体会不那么好。
    当然,虽然我没得到身体的好处,但若干年后学佛,才知道自己虽然那时发的慈悲心非常不纯,从小面我的动机就可以看到,我给自己找了多少吃素的理由,完全是从自我利益角度考虑。但是也在不知不觉中少造了许多业,积了福德,才有后来的一些境遇,这是后话。
    十年前我当时改吃素时,跟我父亲遇到的一样,身边人多不理解,同学们听了都非常奇怪,简直过于奇怪了。可是凡是在美国留学过的师友似乎都见怪不怪,原来国外的人素食者非常普遍,他们身边比比皆是,所以并不觉得这个生活方式奇怪。西方人食素比例相比我们很高。而印度人50%以上吃素,国外在研究圈,除了华人就是印度人多,许多留学生都有素食的印度同学。
    回到中医的观点,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食素者是清气,食肉者是浊气。修行人最后都是自然而然会食素,这是身体的选择。印度为什么食素者多,因为印度那个国家静修冥想传统很盛,他们的人心地单纯、灵性很强,所以自然会去趋于食素。我们国家现代人的思维已经习惯任何事物都要去用经济指标衡量,除了这个价值观别的都很难理解了。所以我们看到印度那么多穷人,还对他们有点趾高气扬。可事实上,去过印度的人才发现,印度那些穷人生活的非常快乐,人家不需要物质,印度这种热带气候、物种丰富,所以穷人也无受寒挨饿的忧虑,所以人家那种无拘无束、简单本原的快乐,比我们大城市的大小白领、大小房奴强多了。这是多余的话,只是讲为什么说某些民族心性单纯。
    那么对于现代大部分心性杂乱、气浊气滞的人来讲,需要用肉类来消烁相火才舒服。也就是讲,这些人心气虚服,本该下敛收藏之相火每日虚火上炎,这人就不舒服,这时就用肉类这种浊气来消烁。有点类似以毒攻毒。本来吧,根本的对治方法,应该是静心,就如同静坐为什么有效,就是让心清净、相火引下,水火既济。但是肉食这种方法,只是表面舒服,事实上并不治本,而更助长一种相火虚炎。如果算对治,也算是达成一个在失衡系统中的平衡吧,维持一种低水平或可称为病态的循环吧。
    至少现在人所谓的营养概念,这个说法比较有问题,我在本楼最前面多有驳斥。人的生理结构是与素食动物一致的,如磨牙、长长的小肠等。在素食动物里,有大象这样的大力士兼长寿者,有马这样的暴发力型动物,有牛这样的耐力型动物,所以并不存在着我们担心的营养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讲过男女阴阳法则。我这里讲的东西,不是我规定的道理,也不是佛、神或圣人规定的道理,都是自然法则。要是某个人规定的什么道理,怎么会有人听得进去呢,怎么会接受度那么广?
    男女各司其职、各有所长短。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片面,我前面讲过,那种真正为家庭付出的女性,最后享夫福、贵妇命的也是这样的人。他们在命理里是女命最好的。这就叫有失才有得,她们肯付出,她们最后得到也最多。
    一个人不愿意为别人付出,也就什么都得不到,这就是剩女或者怨女的由不良心态最后导致婚姻不顺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因为讲的是家庭中的关系,相对来讲,女性在家庭中会付出多一点,男性在外面会付出多一点。男性要承担责任,尤其要挑起家里的生计大梁,要养活妻儿。这个其实比在家庭里付出要难得多。
    我昨晚讲处理婆媳关系中的那个亲戚的故事,其实也是在讲男方的付出,我们看到女方肯为男方付出,正是因为男方在之前给予女方的大爱,什么叫大爱,就是不计较回报。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男方想的不是自己小家的利益,不是算计两家的经济帐、付出帐要平衡,而是尽力去帮助女方对自己娘家的付出,调和她们的关系。现在讲这个故事很容易,但要知道,当时人们也就几十元的工资,很多家庭都为给两家钱多少搞得家庭矛盾很大,这个男的付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心态一点没有不平衡,也没有说交换利益的成分在里面(有的人对对方家里好,但是也有要求对方一定要对自己家里好的意思;许多夫妻给你家里多少就得给我家里多少)。
    这个男方在女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无言无私的支持。这是男人最令人珍视的品质,所以后来即使这个男人从社会角度并不那么成功,但是在这个女人心中,他值得她为他付出一生。
    付出一定是彼此的,我只是从家庭关系、从现在女性性别角色缺失方面讲的比较多。不代表男性就可以不付责任,我前面讲男性也讲过,一个对家庭不付责任的男人,会运气变衰。所以还是验证那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是要将心比心,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当然,男女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不平等,男属阳、女属阴,前面也讲过,纯阳属仙、纯阴属鬼;你说是属阴还是属阳好呢?中医有话:宁治十男、不治十女。 女性属阴,阴气盛,相对疾病更复杂,治起来要麻烦得多,现代西医学科里有妇科,可没有相对的男科。地藏经上讲很多读经敬佛的福报,其中之一是轮回中不再生为女身。这些话,我前面没有敢说,因为怕人说不平等。但并不是不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女性相对男性受苦要多一点。女性要十月怀胎生孩子,真的很受罪,但是为什么过去说孩子会带走母亲身上一些脏东西,就是这些代价都是有回报的,受了这个罪,业障也就还了。
    人生不在于去探寻这些,而是在于安心,真正业障轻的人会自然而然安于本命,安于自然安排的一切,安于付出而不求回报。而不是去计较付出的谁多谁少。这种心态本身就是在消除业障。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猪兜 于 2012/8/5 20:24 编辑

快乐的本质

  人为什么快乐?我们可能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无聊,因为我们理所当然觉得快乐操之在我。如果我们否认这样的观点,完全与我们的经验感觉不匹配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经验感觉基本上是欺骗我们的。即使不以中医观点,即使以现代西方科学观点,也有许多科学依据,证明我们的经验感觉如何彻底的欺骗我们,只不过人们常常选择性失明罢了。
    如果快乐操之在我,那么愤怒也一样操之在我,但事实上,当愤怒来临时,即使没有人认为愤怒是好事,但没有多少人能控制它。如果我们今天在公共场所被别人冒犯了,别人还出口说了难听话,我们没几人能控制愤怒。如果我们更重要的利益被侵犯了,如果侵犯我们的是一个大人物,我们明明知道没有办法,愤怒也是完全无意义的,但我们还是会在愤怒中久久不能平息。
    如果快乐操之在我,那么我们就可以时刻保持快乐了。因为我们可以操纵它嘛,我们可以天天让我陪着我们嘛?那么这个社会人人都可以时时刻刻快乐了。可为什么?我们觉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觉得烦恼那么多呢?
    如果快乐操之在我,那么也就不会有抑郁病病人了,当今社会,抑郁病发病率之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发病率有11%,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至少有1人是抑郁症。其他即使是没有患上抑郁症的人,也很多体会过那种抑郁心理,心情低落得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中医讲身心是一体的,我们的心理感知到喜怒哀乐,也是生理上所造成的。人身体一周气流循环,肾水在下,左升为心火,升到一半为肝木,心火右降为肾水,降到一半是肺金。然后土居其中,左升为脾土,右降为胃土。
    我们知道:肾主恐、肝主怒、心主喜、肺主悲、脾主思。而且这五种情绪只要过了就会伤身。当然,如果恐、怒、悲伤身我们可能非常好理解,但是大喜怎么也是伤身呢?我们再继续细讲。
    我们如果一周气流全部正常,就会处于一种不悲不喜、心气平和的状态。如果我们静坐,达到了一定的轻安,就会体会到这种感觉,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平时看个笑话、玩个游戏那种快乐,而是内心真正的充实喜悦。这时候上述五种情绪都不显现。
    当这个一周气流不平衡时,就会出现各种情绪,左升之机出现问题,就是肝风所主的怒;右降之机出了问题,就是肺金所主的悲,其他依次可推得。人体一周气流,本来都是平等的,所以五种情绪本来也是平等的。但人的后天心理,喜升恶降,因此上升到顶为喜,降到底为恐。我们知道,升是阳气升发,属阳;降是阳气收敛,属阴。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我们一般都会在阳气生发的春天喜气洋洋,在阳气收藏的秋冬悲从中来,甚至抑郁高发。所以人的心理,喜欢生发,也就是当我们消耗身体里的阳气时,人相对比较快乐,当然,以上都是指世俗人的快乐。
    那么,这个快乐的极点,就是男女之事,双方在交合的瞬间就像点了火种一样,爆发性的耗费掉大量阳气,因此在感受上快乐无比。这也就是为什么双方会在交合后感到很疲倦。过去为什么讲“二八娇娥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挥刀不见人头落,只是叫其骨髓枯。”不是没事写来吓人的。同理还有毒品所带来的欲仙欲死的快乐,能让人明知是火坑也不惜往下跳,就是因为那种极至的快乐,同样也一样是靠消耗大量的阳气的。所以人在频繁享受这类快乐的时候,很短时间内就形容枯槁。
    以上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其他我们现代人追求的快乐,往往也是通过消耗阳气而得到。现代人追求各种欲望,频繁的耗损阳气,阴多阳少,百病丛生。
    前面讲过,我们从娘胎带来的元气是有数量的,不是无穷无尽的,你的元气提前地消耗尽了,在看似所谓享受、潇洒、为所欲为的表象中加快了这种消耗。
    这也同时体现了中医讲的身心一致性,我们以为情绪是我们主观能掌控的,其实不过是身体阴阳变化的一种觉受罢了。照佛法讲,不过是我们分别心的一种映射罢了。
    翻过头再说为什么道家和中医都讲“精满不思淫”,因为人真正阳气非常充足,心里是非常安乐适意的,那时就不怎么惦记那种靠一时强刺激所带来的快乐。真正精气十足的人,可能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就会很开心,哪怕只是一缕阳光、一个微笑、一个远来的客人、一顿饱饭。内心的平静会让我们在喜从无来——没有发生任何原因的“欢天喜地”、心旷神怡。
    道家的修炼者过去讲炼气化精,真正成就到一定程度,那种定境的美妙和真气充盈所带来的快乐,比男女之事快乐无数倍。可谓神仙之乐。当然,佛法甚至连这种快乐也不追求,因为这也是同样具有无常性和虚幻性。等到这种受乐的福报用尽时,这种快乐也就消失了。
    真正的大乐是自然的、赤luo的(即无任何障碍和遮蔽)的光明本性,也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
发表于 2012/8/5 18: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猪兜 的帖子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发表于 2012/8/5 19: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本清源”意义很好。内经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能够遵从中医养生之道,并非保证一定不生病,而是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损害先天正气,平平安安的走完一生。
这种理想对于现代人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毕竟目前原先那些数日夺人性命的传染病已经得以控制,多数人所患的病起源于内伤而非外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